霍猛导演《过昭关》直播笔记
1、用日常生活场景来建立影片气质
影片开头到出片名之间时长15分钟,导演希望用这15分钟来建立影片的整体生活气息和气质,一开始导演也尝试过将这部分剪得更碎,更有调度气质,但是最终还是觉得用更客观的长镜头来体现更符合影片的特色。所以整部电影的剪辑指导思想就是没有剪辑技巧。
2、用整体影片风格来指导摄影和声效
为了保证影片整体的客观视角,摄影机也几乎不移动,尽量用固定镜头(预算有限,只有一台阿莱和六个镜头加三脚架,其余的设备没有,所以也不适合拍各种运动镜头),顶多就是随着人物移动有一些摇镜头。
同理,为了尽量的客观真实,音乐也没有使用,因为音乐太艺术化。
3、用次要人物的调度来剪建立更深层次的影片质地
这场戏里面,导演原本是想说清楚西瓜是如何卖,如何收钱这件事情的。虽然这件事情和整体主线没太大关系,但是导演十分在意突出影片的生活气息,所以进行了如下调度:看下图,我们能看到右侧有人在打牌,画面中央的三轮车称重后往右边上坡上不去,打牌青年帮着推,另一辆三轮车的人也下车帮忙往上推。
也就是说,一般的导演将调度放在了主要演员身上,导演却在这里放在了“生活气息”的展现上,对比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调度就可以发现,主要人物仅仅是站在那里说话,而次要人物却要打牌,开车,下车,推车上坡,这比主要人物的调度复杂多了。
4、“要果不要因”的留白+用日常生活场景来做故事的句号
这场戏里面,原本有老爷爷进屋子里面打电话与战友聊天,战友告诉了爷爷其余两人死了,怎么死的,爷爷知道了说他要去看最后的战友的画面与声音,但是后来导演觉得交代人物动机部分太刻意了就去掉了这场戏,但问题接着就来了,既然去掉了这场戏,结尾要怎么结?导演直觉性的认为村口两个小女孩子的玩耍与影片气质非常相符,同时摄影师也建议说既然是用生活场景开头的,用生活场景结尾也很好,所以最终就用这个场景来作为这场戏的结尾了。
5、视觉化一切东西
为了让观众能够直观理解周口到三门峡有多远,就设计了爷爷对着地图用手指比划长短的这个镜头,目的就是了让观众了解这段里程有多远。而这个想法完全是因为在拍摄休息期间看到了房间上的地图而忽然萌生的,所以在实地拍摄就是有一定的好处——迸发灵感。
6、非专业演员的调度
影片的主要演员都不是专业演员,对于他们调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导演会在平时用手机录下演员们日常,等到他们拍戏的时候一旦比较紧张,动作不协调不自然之后,导演就会将表演的视频和日常的视频都放给演员们看,让演员们意识到自己的正常自然是怎么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如此来慢慢减轻他们的紧张感。
不过这样的手法也仅仅是能让演员意识到该如何自然,如何做自己,却没办法让他们做戏中人。
7、让观众有临场感+区分现在和过去
影片有两处提到了过去的事情,一个是讲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一个是讲爷爷的兄弟喝农药自杀的事情。对于影片中的人来说,这两个事情都是“故事”,对观众来说也是,所以导演就想到,当人听故事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有画面,所以就拍了故事的内容,同时这些故事的画面又会比较模糊,所以就用了泛黄的色调和烟雾,叙事者在说故事中的人物讲话的内容时,叙事人的声音和故事中人物的嘴型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特别有讲故事的感觉,所以导演会将这部分设计成双簧的形式,故事中人在动嘴,但是出声音的还是叙事人(爷爷),同时为了将故事部分和正常主线作区分,这里的摄影用的是手持,剪辑刀口也比较多。
8、将生活所见细节融入创作
影片中有一个用着机器说话的养蜂人,这个人物是导演回老家的时候看到,感觉很特别,同时又在琢磨过昭关的剧本,所以最终决定将它放进了剧本里。又因为有了么这个想说话,却难以发声的养蜂人,所以将原本正常人设定的人物弄成了哑巴,于是这两个人物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能说话却因为错事再也不说话的哑巴,一个想说话,却只能依靠发生器来说话的孤独养蜂人;经过这对比形成了文本上的意义:老人很难发声,老人很难被我们所听见。
想起我们的独立电影《少年漫画》里那个卖蟑螂药的,那也是将生活细节融入了剧本,可是他又有什么文本上的意义吗?没有,我们只是用他的独特外形和行为来塑造一个杀手。
9、转换主客关系来制造悬念
在下面这个镜头里,特意用了警察的视角来叙事,就是为了打破之前的爷孙视角,同时营造一种悬念:想想恐怖片里,通过鬼怪的视角来看受害者,但是受害者还茫然无知的在哪里优哉游哉你侬我
侬,你也许就更会提到嗓子眼,因为你知道坏事即将发生,但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抉择之前”。
10、用声音来体现人物状态
爷爷年纪大了,所以身体差,于是他呼吸会很重,很浑浊。在下面这个放牙齿的特写里,当时拍摄只录制了环境声,但是导演为了体现人物状态,还是从别的素材里面找到了爷爷的呼吸声垫在了下面
为了体现孙子渐行渐远,下面这个镜头没有使用无线麦和补录的声音,而是使用挑杆话筒的同期,在这里你能听到孙子的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同时还放了很多鸡鸣狗叫的环境音,就是为了体现“鸟鸣山更幽”的孤独。
11、拍摄进度不要太紧
一个这么大的项目,不要为了进度而压榨速度,每天都得留下一点时间来思考,来讨论整部电影的各种问题,再加上拍老人也不可能太紧凑,设备少,人员少,资金压力没那么紧张,所以可以尽量慢一点
12、保持新鲜感
因为身兼导演剪辑制片人的角色,会让霍猛本人在剪辑的时候带上拍摄时的强烈主观色彩,所以在拍摄完毕之后停了半个月再重新去看素材,就是为了保持新鲜感。
13、前后呼应
影片的结尾有下雪时村子的空境,仔细看的话是和之前夏天时候的构图是几乎一样的
14、同样的过程不要重复
影片中爷孙两是骑三轮车去的三门峡,来到三门峡之后三轮车被没收了,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两个考虑,一个是因为交通法规确实不允许这样的三轮车上路,为了过审就得有这样的设计;其次是从剧作的流畅程度来考虑,去的时候三轮车,如果回来的时候还是三轮车那就太拖沓了,就和西天取经一样,去的时候千难万阻,要是回来还这么来一遍读者就要骂娘了。
15、给重要道具特写
影片的特写非常少,整体呈现客观观察的视角,只有在风车,钓鱼瓶子,照片,牙齿这些道具上才用了特写,这是基于“写物即写人,写景即写情”的角度来思考的。每一个物件,叙说的都是使用者、给予者、受予者的人物关系——照片是四位老战友的情谊,风车是孙子接受爷爷的证据,泡泡糖是爷爷爱孙子的证据。
16、拍写字过程和直接显示文字的区别
哑巴爷爷说过两次话,这两次都是用黑屏白字来直接显示。导演说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只要这么做了观众就会知道这肯定是哑巴爷爷说的——这就是在给人物做设定,相似的影片有神探夏洛克,只要夏洛克说话都是又急又快,还有国王的演讲里的国王,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耳朵等等;同时这也是在用默片时代讲话显示某个人讲话的方式来体现哑巴爷爷的“无声”——这也许只有还了解默片时代历史的人才能感受到,如果拍摄一个手写字,纸上的字给观众看的画面,可能手写,字体,纸张质感本身都在干扰观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所以干脆用黑屏白字来的更直观。
17、用慢的动作和调度来展示人物状态
爷爷接到电话说战友韩洪生死去的这场戏里面,电话响了五次才醒来,有人认为这里爷爷的反应慢了,导演也说故意让爷爷慢了一点才起来,但我却认为这里快了。大雪的冷天,电话响了之后十分利索的起床去接,如果是我或者我见过的南方的老人,起床时候都需要先把衣服穿上或者披上,之后再去接电话,相反影片中的爷爷从意识到有电话到接电话仅仅20秒,这对于一个77岁的老人来说也太利索了。
中国剪辑师社群直播Live
查看更多 >-
【直播预告】后期三人行!和宋暘、邵航、光耀畅聊广告后期制作那些事儿
-
直播预告:董北聊剪辑-如何用视听语言为故事短片增色【中国剪辑师社群直播 Live 6 期】
-
直播预告:广告剪辑的基本素养及与长片剪辑的差异【中国剪辑师社群直播 Live 5 期】
-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③期#《少年的你》拉片
-
直播预告:张一博—《少年的你》剪辑思路、流程分享【中国剪辑师社群直播Live 3 期】
中国剪辑师社群
查看更多 >-
曲线式呈现「封神宇宙」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剪辑师黄烁专访
-
使用达芬奇从剪辑到协同创作全过程——《前夜》剪辑复盘
-
为了用Premiere剪辑《死侍》,剪辑师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
剪辑与叙事——纪录片《落地生根》创作分享会
-
被《瞬息全宇宙》惊艳到?快看看它是怎么剪的
过昭关
查看更多 >-
想剪电影素材?没问题,《过昭关》原始素材想剪哪三段素材你说了算!
-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④期#霍猛导演《过昭关》拉片笔记
-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④期#霍猛导演《过昭关》拉片笔记
-
电影《过韶关》拉片笔记 - 柏木
-
《过昭关》拉片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