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自己怎么走的更远?对话资深 Kinefinity 用户导演罗小舟

2020-02-16 19:46

一“录”同行广州站现场,在Kinefinity展位碰到了一位年轻导演罗小舟。虽然现场没有足够时间聊更多内容,但简单沟通下来,意识到有很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内容。这位大学期间就开始自己组织同学接手商业项目拍摄操盘的导演,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接手不少高预算TVC制作。终于在忙完一“录”同行之后,电话里聊了一小时。


从简单的单反拍摄到挑战自己使用流程更复杂的 Kinefinity摄影机,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到要控制大项目,导演罗小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踩过的坑;另外,和他探讨了他对Kinefinity 摄影机的看法,他也对目前市场上部分用户对 Kinefinity “非吹即黑”的两种极端分享了他的观点。希望这篇文章对你创作或者思维上有所帮助。


罗小舟,2014毕业于深圳大学数字传媒系(动画学院),毕业后进入ZEALER中国工作;2015开始自由职业,2017年创立OpenStudio。


影视工业网:简单介绍下你们公司现在的一些情况和你之前的经历呗。


罗小舟: 公司2017年的8月份成立的,主要业务是广告制作,现在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主要负责做一些策划、剧本和方案编写,然后做一些执行上的任务。

本来我也是做后期出来的,学校里专业是数字媒体、动画专业,在学校涉及的一些影视制作课程比较少,因为数字媒体的范围都很广,学的也比较宽泛。后来感觉做后期不是自己完全喜欢的一条路子,然后就慢慢转型做到前期去了,所以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

 

影视工业网:动画专业的背景,对你现在从事导演或者从事影视制作有什么帮助吗?


罗小舟:帮助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吧。 一是有些影片涉及二维动态制作的话,我就会比较擅长,因为熟悉整个制作流程,包括制作的节奏和动画最后呈现效果的要求。


还有就是在镜头设计和分镜上的帮助也有。因为以前我有画画,要参加美术生考试。经常画一些漫画,也会研究动画和漫画的分镜头。但是我这方面的天赋不够,画的不怎么样。之后我就尝试将我画的东西拿机器拍出来,漫画和分镜有相通之处。所以当我看到一行字的时候,我能想象出一连串的画面。对导演来说,视觉的想象力很重要。

   

影视工业网:你是怎么开始尝试从你之前的专业来转入到视频制作领域?


罗小舟:大二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我们组成一个团体,自己去拍一个MV,或者我们拍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东西。这是我拍的第一个作品,虽然我加了很多 MG 效果,但是拍摄手法还是非常生疏,到大三的时候,时不时会有一些课堂作业,这让我对影像类的东西越来越熟悉,也觉得做视频越来越有趣,有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毕业之前,我开始接到一些小项目,有朋友介绍的外包的项目,或者实习公司的活儿。从几百开始,慢慢做到上万、十几万。第一次在学校接的过万项目,我做的是导演,整个影片是我策划的。团队都是自己的同学,没有找外面的人。那个时候对影视行业非常生疏,各方面都很不熟悉。

 


影视工业网:你现在回头去看第一个过万的片子,你觉得主要生疏在哪儿?


罗小舟:我觉得是在执行流程上非常生疏,一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拍,不知道灯光要多少、怎么用。那个时候找了一个租赁公司,租了一千多的灯。拍摄时间一天,觉得不用请场工,也没有请灯光师。灯拉来之后发现完全不会用,最后它只是变成一个普通的照明灯,打亮就完事儿了。然后也借了不少器材,例如“兔笼”(摄影机套件),外接监视器,导演监视器,由于拍摄设备是5D3,不少设备有准备兼容连接方案,导致很多都用不上。内心就是在想反正借过来了,万一用得到呢?然后发现一堆设备摆在那儿只是看起来有阵势,其实并没有去用,反而搬起来还麻烦。最后就变成单反加小滑轨就拍了。

   

影视工业网:你现在拍了比较多的产品功能演示的片子,这些片子风格都比较统一,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罗小舟:那几个片子刚好是策划的时候想把它们做成一个产品类型,因为为了摸索出比较完整的一个拍摄的方法,风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我前期都做好比较完善的图片资料跟分镜头,都有很明确的东西给到摄影和美术,前期把所有东西准备好,现场只需要执行就行。这样风格就比较统一。

 

影视工业网:你说的方法是什么?


罗小舟:如果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产品需要在一个几分钟的影片里面带出七到八个功能点,带出来的时候又不能很硬性地念出来,他们需要在比较生活化的、比较自然的场景里面体现出来。比如说家电类的,一个电视,首先找几个常见的日常生活场景,把场景分类拆散;然后找一个比较舒适、舒缓的音乐做一个归纳;给它起一个题目,比如说电视起一个题目叫客厅回忆,那么整个内容、故事线讲的都是客厅里面跟电视与这个家庭有关的互动和事情。再根据电视来发散小片断,最后组在一起就可以了。

  


影视工业网:所以你公司现在主要接的片子都是什么类型,大概多少预算范围?


罗小舟:都是 TVC 项目,类型的话就没有一个特别针对的类型,科技类的话会稍微多一些些。我们现在纯执行团队的预算就是五十万封顶,不含其他东西。

 

影视工业网:你们现在都是拿Kinefinity在拍吗?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Kinefinity?


罗小舟:是的,我们自己有一台TERRA 4K,基本上用的都是这个机器。我是毕业之后才接触到Kinefinity。学校的时候不太认识这些东西,唯一见过的就是REDONE,现在成古董了。但是那个时候没见过,就只是听说这个东西很厉害。


Terra 4K+UP12+斯坦尼康D202A+黑塔图传


买 Kinefinity 主要是想挑战自己,用用更高端、更专业的设备。刚好毕业后,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圳冒出了很多小型做智能产品的创业公司,就有很多产品需要拍摄视频。所以那会儿业务量比较大,客单价几万块钱的居多。那个时候想自己买设备做业务,就开始了解摄影机的市场,最后了解到画质高又能买得起的电影机就是Kinefinity。


虽然单反也接触过不少时间,但当时还有一个心理,还是想学习和接触更深、更专业的东西,比如说电影流程、编码等等。不熟悉就逼着自己去了解,但是像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接触到电影机之后,我才开始认识到什么RAW,什么是PL卡口,电影镜头和相机镜头什么区别等等更复杂的工业流程的知识,才开始学习更深的一些东西。

 

影视工业网:看样子你也是一个喜欢把自己往前推一步的人,因为一般来说用单反拍就完事了就算了,懒得学那么深的东西,换机器前后期流程都得换一遍。


罗小舟:对,就是你换设备,所有东西基本都要重新学一学。那会儿就是有一个憧憬,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够有电影质感,发现单反拍不出这个感觉。当年也是比较天真,就纯粹地以为是只是机器不够好,当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然后我们就去摸索,看看所谓的电影机拍出来的感觉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还不知道阿莱跟RED有什么区别,是一个很初学者的阶段。


影视工业网: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想往电影流程上去靠,所以当时您的选择就只有Kinefinity的话,第一次接触,后期流程顺利吗?


罗小舟:现实原因就是我买得起的只有这个,当时买的是KineMini。刚上手还比较生疏,也是在官网上找教程,但是用了两次之后就很顺畅,就没问题了。当时它还不支持ProRes编码的,它当时只有自己KineRAW和CinemaDNG这两个无损编码。但是用了几次之后,发现这个流程还是蛮顺畅的,也第一次体验到素材高宽容度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就从log 素材开始摸索,感觉素材的还原度、色彩空间、清晰度都很高,可以调整的空间很足。但是由于自己的技术问题,当时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对我自己来说是提升比较大的,就是我终于认识到哪些配件有什么用,认识到套件不过是铁块并不能增强机器性能。


Mini 4K+16-35mm

 

影视工业网: 现在回过头看Kinefinity的素材质量,感觉如何?你是什么时候升级到 Terra 4K 的?提升在哪儿?


罗小舟:我觉得这个素材质量是OK的,它的宽容度以及成像质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TERRA 4K是今年我的公司买的,这一代的摄影机比相以前的老机器有很大的提升。一是这个摄影机整个操作逻辑跟便携性提高很多,还有是它的稳定性比以前提高很多。这个产品的流程已经很方便了,因为它是直出的ProRes,拍完之后就可以直接剪辑。


我也有看到过有些人说有时候它不太好用,我个人其实不是很在意这个。怎么讲呢?设备这个东西来说,任何设备都有它不完美的地方,都有不好用的地方,都有缺点。最重要的是得自己用过之后才知道哪里有小毛病,哪儿不符合特定场景的使用,我们用户得熟悉一下器材的脾气,才能把它发挥的更好。实际上,TERRA4K还是非常容易驾驭的摄影机,对于TVC的制作和要求而言,不论是流程还是画质都非常适合。


TERRA 4K 作品《秘夏拾光》

 

影视工业网:你平时拍摄也用过其他机器?,比如说有预算你可能选择去租。它们用起来和Kinefinity 有什么不一样?


罗小舟:租过艾丽莎MINI,也租过 RED。艾丽莎MINI素材感觉很方便,白平衡也不错,色彩也很好。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一些特别一点,有个性的产品,爱折腾。


不少人租阿莱却只用709直出,这样效率更快,也更简单。前期租个机器花不了多少钱就搞定了,但你后期要请一个很优秀的调色师帮你调这个log素材的话,这个代价就蛮高的;而且调色非常受前期的影响,前期不行后期也调不回来;不少人会拿阿莱当傻瓜机用。ARRI和RED 我都挺喜欢的,素材都很棒,而RED的R3D 很出色。


TERRA 4K后期来说,颜色和艾丽莎肯定有些差异,但是我看也有很多人把艾丽莎的LUT直接套用在Terra 4K的素材上,也OK。当然,如果你对这个机器有一定的熟悉度,或者后期具备的一定水平,也就完全能够输出让人惊艳的质感。事实上,在网络平台播放的影片,许多摄影机的优势会被平均化,相对来说中高端之间的摄影机区别较小。


国内现在十来万或者是十万以下的剧组,后期流程都是非常不完善的,虽然用的机器都很好,大家都用艾丽莎、用RED,后期流程却很混乱。现在摄影机的性能越来越好,拍完之后依赖后期来完成补救工作。一部分从业人员其实会有这么一个思维在里面,就是摄影机这么牛了,我随便拍一下,你后期帮我搞嘛。对,这不仅仅是客户有这种思维,其实有的导演也有这种思维。所以也导致很多人对中前期的关注度不高,例如现场的灯光执行,美术效果,以及视觉上的把控,都偏很快餐的方式。

   

影视工业网:优秀的剧组会有很完善的流程,但觉得国内很多组的水平还是没达到专业水准。


罗小舟:是的,很多组是等后期调色挽救你的素材,甚至很多人拿调色给前期填坑。但是熟悉的人都知道,你前期没拍到的东西,后期是做不出来给你的。除非你找特效团队帮你实现,调色师不能帮你把没有变成有,它只能把颜色做的更有质感,原来70分的东西做到80分、85分。色彩校正嘛,不是色彩填空。


影视工业网:租机器和自己拥有一台机器的区别在哪儿?


罗小舟:区别较大的在于我平时可以做一些测试,就是我有一些小的练习、小的研究,我自己的机器就可以开了去试,比较自由一些。租机器的时候肯定是要干活,因为从租的那一刻起就在消耗成本。

 

影视工业网:你现在自己是Terra4K,后面会考虑升级到 MAVO LF吗?怎么看待大画幅的趋势?它相比你的 Terra 4K,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罗小舟:这个肯定考虑的啊,我们是非常希望购买LF。因为大画幅我觉得这个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预计2019年,我们肯定会直接升级。MAVOLF最大的提升应该就是大画幅本身带来的变化,不管是广角、景深、高感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LF ProRes4444跟ProRes444XQ我们用的很少,因为这个编码对于网络播放来说有点浪费。所以我们最看重的还是大画幅本身带来的诸多优点。

 

影视工业网:你用了这么久的Kinefinity,也用了它拍了这么多作品。关于Kinefinity,现在国内我有听到两种极端点的声音,不是黑它就是吹它,这种现象你了解吗?你觉得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罗小舟:有这种感觉,就是两极分化比较大。可能是跟它早期产品的风格就是稍微有那么点偏极客,比如早期的KineMINI,需要转码,你用这个东西,你可能需要有一点学习成本,它不像艾丽莎这么傻瓜化,录就完事儿了。对这个东西需要一点钻研的东西进去,你钻研进去发现底子是非常OK的,这是我们喜欢这么玩儿的一个乐趣吧。对于现在的Terra4K和MAVO这一代机型,我觉得无论是UI交互方式还是以ProRes为主的后期流程已经很主流、很易用了。


然后黑的人,我是这么猜,我不太清楚人家怎么想的,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跟他用过的机器有很大的关系。可能觉得这个东西的画质也就那样吧,毕竟网络平台压缩后,也不会说跟相机拍的有很大的差异。既然A7也能拍出来,我为什么用这个Kinefinity呢,对吧?也可能有些人喷的人可能并没有真的用过机器,用过的人可能是他第一次使用不熟悉,也可能使用的是早期产品,毕竟早期产品也没有现在产品这么完善,造成这种观念的出现。当下快餐式的、急躁的环境,让消费者并不能给产品那么高的宽容性。

   

影视工业网:你自己对Kinefinity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


罗小舟: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看法,我崇尚独立思考,尽量不先入为主,也不用考虑其他人的观点。有一点还是挺喜欢的,Kinefinity还是很接受用户的反馈和意见。

  

影视工业网:能不能结合你最近的几个项目,聊一聊Kinefinity的哪些优势对你们的创作有帮助?


罗小舟:项目上,比如说我们最近拍了一个《莱茵实验室》这个影片,虽然交片了但是还没上线。这次拍摄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喜欢的地方,就是他们新推出的黑塔无线图传模块,这个东西我很喜欢。因为它很方便,它只需要在机身后备模块一装就可以拥有无线图传,再也不用装怪手或者电池什么的。我们这次拍摄用的是全程斯坦尼康拍,全是移动机位,它的便携性来说帮助非常大。


然后我们最近在拍一个访谈,从官方租了一台Terra 4K过来,我就可以直接把后背模块拔过来,插在另外一个机器上面,这个图像就可以直接用。这点我最近特别喜欢用,它非常方便。平时拍更简单项目的时候,拎着一个提手就可以去拍了,然后我也能看到画面。


 稳定性和传输距离上,我买的是600米那款,但是我还没用超过过这个范围的拍摄环境,稳定性我们目前没有遇到很奇怪的现象出现,也暂时没有在极端环境下使用这个产品。常规的拍摄,目前没有遇到过问题。

 

影视工业网:对于没有接触或者刚刚接触Kinefinity的人,你有什么使用建议和使用心得吗?


罗小舟:使用建议的话,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朋友,我觉得可以先从看成片下手吧,从别人拍好的影片去观看一下影片效果,最后是做成什么样子,然后也可以去官方下载一些素材玩玩,来了解摄影机的成像质量。


对于刚接触Kinefinity的朋友,从我现在的理解来说,我会建议他们把手上用的机器先用好,再考虑升级。先更理解影片的需求和拍摄的整个规模,和最后想做出来的效果以及自己的能力范围。当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跟能力,想往上突破的时候,是可以尝试去选择一些Terra或者MAVO这样的电影机来提升。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