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过韶关》拉片笔记 - 柏木

电影《过韶关》是部怎样的影片?

故事讲述了一对爷孙俩前往三门峡,看望老人故友的故事。多么简单的剧情,没有恢宏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铺直叙就如同影片里质朴的老人。

但在我看完后,才发现在这简单直白的故事里藏着我们最渴望的东西,她们是“简单的信任、质朴的温暖、浓浓的人情味”。我被这些打动,于是写下这篇拉片笔记。


这是《过韶关》的片名,他出现在影片开始的十四分钟十四秒之后,对,十四分钟十四秒之后。

为什么导演要这样安排?

在仔细看过影片在之后,我意识到这十四多分钟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的重要。

他交代清楚了影片里最重要的几位角色和他们的人物性格和关系,还埋下了足够的伏笔与后面的剧情交相呼应。

这位老人就是影片的主角“爷爷”,他正扛着梯子要去修理漏雨的屋顶

在老人上梯子处理屋顶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位谨慎沉稳又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老庄稼人,他将竹梯稳了又稳才爬上竹梯,在向上的过程里他将脚踩在横撑的两端而不是中间,有过经验的人知道这样才会安全,不会踩断横撑。

但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位老人要独自上房顶去做这样危险的工作,他的儿女在哪里?

好,我们接着看后面的画面

老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和沿路上的乡亲打着招呼,既礼貌热情又很亲切。

他带回了自己放暑假的儿子“宁宁”,注意父子对话时宁宁的这句话,这是后面与爷爷第一次闹别扭的一个潜在的诱因。

儿子领着不情愿来爷爷家的宁宁进到家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抵触。

在这组画面里,刚才和乡亲热情打招呼的儿子面对自己的父亲是如此的冷漠又无礼。在彼此的对话间没有一声“爹”,连这根烟也是让宁宁递给自己的父亲,然后自顾自的点烟吸起来全然没有没有为父亲点上的意思,而直到最后离开这根始终没有被点燃。

这是为什么?

这是导演留下的另一处伏笔,这对父子间到底发生过什么?

儿子离开后,夜晚爷爷发现孙子的一颗牙掉了,在随后为孙子洗澡的过程里知道了孩子的孤独,老人答应会带孙子出去玩。这句话为之后发生的所有剧情埋下了萌芽也是爷孙俩三门峡之游的起点。

早上,爷爷将找到的孙子的牙齿放在了屋顶的瓦下。注意我们在谈论电影术语时有时会用到一个词叫“贯穿道具”,我觉得这枚孙子的牙齿后最后老人丢弃在路上的牙齿一前一后起到了贯穿道具的作用,他们分别代表了“生”与“死”、“到来”与“离开”。也在最后表达了老人看淡死亡的豁达。

埋好孙子的牙齿,爷孙俩来到瓜田收获西瓜,在这里开始了爷孙俩第一次的讨论生死的话题,这样的讨论全片里一共有三次,其后的两次分别是在“夜宿荒路”和“哑巴爷爷的坟地”里。

在瓜市爷爷遇到了故友的侄子,知道了故友还在的消息,更加确定了去三门峡的念头。

在卖瓜回来的路上这里有一个小段落,孙子问爷爷卖的瓜会没有自己的一件衣裳贵为什么还要种瓜呢?爷爷的回答只是哈哈哈的笑声。在这处小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爷爷的性格,他温和、豁达,不说教也不争辩。这种性格上的表现在影片里有很多地方都有表现,尤其是在遇到长途货车司机的那一段尤为突出,为塑造人物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天,爷爷带着孙子来到自己二弟“哑巴”福和家借电话,自此前十四分钟十四秒的内容在孙子在电动三轮车里望向做游戏的小女孩结束。

片头过后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似乎漫长的雨夜,依然漏雨的屋里,失眠的爷爷和被水滴惊醒的孙子。

招呼孙子睡去后,爷爷端详着就是几位故友的照片又查看了地图,终于下定了去三门峡的决心。如果前面为孙子洗澡时那句承诺是一个萌芽,那么这颗萌芽已经开始在这位老人的心中开始成长。

在早上爷爷与孙子的对话里,为什么要强调孙子“晕车”?因为只有有了这先决条件,其后爷孙俩用火三轮去三门峡的故事才可能成立,如果采用其他快捷的交通工具,这趟“慢”旅程上所有的故事都不可能发生。所以这一处不起眼情节设计与对白其实是个十分关键的一个节点。

爷孙俩上路了,面对孙子要求再快一点的要求,我们看爷爷怎么回答的

“只要不走错路,慢慢就会到的”,这份淡然的心态在年轻人快节奏的世界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这趟悠长的旅程里,这位质朴的老人还有一句同样表述影片核心的话,我们接着慢慢看。

为了避让这辆小车,老人的电三轮开进了路旁的田里。在这场小小的“事故”里,我们看不到碰瓷的老人与恶语迎人的司机,只有互相关心的路人,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美好。

爷爷将修好的电三轮推回家,孙子以为爷爷也像自己爸爸一样骗他,和爷爷闹起了矛盾。这里注意第一个画面里孙子的那句话,是不是和前面十四分多钟里,刚到爷爷家下车时对他爸爸说的一样的话。最后这个画面,导演给了爷爷近十秒的近景,老人的无奈与隐忍表露无遗。

为了实现自己去三门峡看望故友的愿望与对孙子的承诺,爷爷来到自己二弟家学习驾驶烧油的火三轮并借车。二弟“哑巴”将自己的担心写在纸上,手足情深。

爷爷驾驶着火三轮带着孙子重新上路了,面对孙子的疑问,爷爷回答“不会的,爷爷从来说话算话”。这一诺千金的承诺,更加突出了老人身上可贵的品质,也是为了兑现多年前自己对故友的承诺。

露宿在荒地路旁,爷爷第二次和孙子开始了有关生死的讨论。也是在这一夜老人第一次唱起了“过韶关”为孙子讲起了伍子胥过韶关的故事还有自己家族的故事。最后这张图中伍子胥的扮演者就是霍猛导演本人。

爷孙俩来到了河边休息遇到了他们这趟旅途第一位“路人”,仔细看背后的路人在干嘛?

孙子要钓鱼,爷爷用玻璃罐做了一个简易的捕鱼器丢到河里,在现实里这么做会被钓鱼的人怒骂,可这次没有。

原来这是一位生意失败的年轻人,刚才一直在擦着眼泪。

爷爷向年轻人讲了自己家族的故事,由此我们知道了哑巴爷爷为什么不说话的原因。通过爷爷的开导年轻人想开了,临分别的时候送给了孙子几块泡泡堂,这几块泡泡堂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出现在后面的剧情里。

离开小河边爷孙俩重新上路,快到山区,爷爷为孙子加衣服,而孙子将泡泡堂分享给爷爷,这是孙子真正接受爷爷的开始。

这是他们路上遇到的第二个“路人”,一位货车司机。在这短短的画面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不那么好的货车司机。

爷爷从他身旁经过,主动停下车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并将自己的火三轮主动借给这位陌生人去城里买配件。

当孙子因为误会说对方是坏人可能不会回来时,爷爷说“可不能这样说人家”,“咋能不回来啊。”

这份质朴的信任与善良瞬间将爷爷的品格又拉到了一个高度,同时将我们的观影感受又向着感动的方向拉近了一步。

在等待司机回来的时间里,爷爷为孙子做了一个风车。这风车为什么是粉红色,而不是红色或其他颜色?因为导演直接在这里告诉你,这是一部有关于温暖与爱的电影。

司机回来了,他的这种“快”与爷爷的“慢”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因为速度太快,司机路上颠掉了爷爷的水壶,但爷爷并没有生气,仅仅是说了句“好”,这份豁达难能可贵。

司机决定捎爷孙俩一路,和几位陌生人一起帮忙将爷爷的火三轮抬上了车。有爱的爷爷与同样有爱的路人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影片感人的点。

路上司机讲述着自己跑车的遭遇,论述着路人皆坏的论调。而爷爷见他固执已见并没有与他争论用沉默表达态度。

夜晚路上遇到车祸遇难家属拦路讨钱,爷爷下去将司机给的五十元给了家属,而孙子将第一位路人给他的泡泡糖送了一块给家属的孩子。这是什么?这是爱的传递。

目睹这一切的司机依然坚持着自己人性恶的观点,而他将在接下来的经历里改变。

与老人和孩子分别后,司机突然发现,孩子讲爷爷做的小风车插在了他的后视镜上。这一刻迎风转动的这粉红色的小风车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司机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导演在这里向我们所有人说,我们即便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观点,都有被伤害过,但爱的温暖会将我们治愈。

为了问路爷爷带着孙子来到一处养蜂人的营地,这个时候影片里第三位重要的“路人”出现了,他就是这位一个人看守蜂房的老人。

养蜂老人邀请他们留宿一宿,孙子很担心这位陌生的奇怪老人,但爷爷很信任。

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两位老人谈到了现在的子女们。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出爷爷的儿子对他没好脸色的原因。

谈话在两位老人的这最后一句中结束。这最后一关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怎样面对死亡。

早上临别,养蜂老人将自己产的蜂蜜送给了爷爷一罐。这罐蜂蜜是继泡泡糖之后全片里出现的第二件爱的传递品。如果问我影片中最感人的场景有哪些?我一定会说这位临别挥手的老人。

终于爷孙俩来到了三门峡市,刚进市区就被警察拦住了,面对害怕的孙子,爷爷将在荒地过夜时安慰的话又加重说了一遍。

这句“遇事要了解它、熟悉它,就不害怕了。”其实是导演借爷爷的口对我们所有观众说,我们要豁达,不要害怕我们不了解的事物,尝试去熟悉它,面对它。这真是一部博爱的电影,即便他只是一段很“慢”的旅程。

在派出所遇到了着急寻找他们的儿子,也是在这里儿子全片里第一次喊了一声“爹”,并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唯一的弟弟去世了。爷爷并没有表现出那种痛哭流涕的样子,相反十分的平静。这份平静应该来自于知道到了这个年纪都是时日无多,离去只是早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爷爷的平静其实深具内涵。

趁着儿子和孙子去办手续的功夫,爷爷一个人去医院见自己多年前的故友。

来到医院认错了人,但这里并没有嘲笑,相反病友很热情的为他指认故友。

在这里,这罐传递着爱的蜂蜜温暖着人心,在病房里暖暖的阳光里照耀着人心。

离开医院,故友的孩子正送他,突然听到住院部楼上有人喊着爷爷的名字。

原来这位不知名的病友在楼上替爷爷的故友传着临别的问候。这里将全片的感人的情绪推向了一个极高的位置,让人无法不动容。

在儿子送自己回家的车上,老人终于鼓起勇气向儿子道了歉。这一刻父子的恩怨化解了,剩下的只有浓浓的亲情。

在参加完哑巴爷爷的葬礼后,孙子向爷爷第三次问起了关于生死的问题,爷爷最后一次回答了他。

亲情修复后的儿子来为父亲修补屋顶。

最后儿子带着孙子回了城里,老人从兜里掏出孙子送给自己的泡泡糖幸福的嚼了起来。结果一个牙被粘掉了,老人笑了笑随手将这颗牙丢弃在路上头也不回的走了。这和开头十四分钟内孙子的牙正好形成了一个首尾的呼应,自此影片接近结束。

影片结尾,大雪纷纷的早晨老人接到故友儿子的电话,告知故友去世了。老人默默的用笔将曾经的老照片上的人又画了一个圈,现在只剩下自己还在了。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在此落注,全片结束。




本文为作者 柏木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1885
相关文章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④期

查看更多 >

中国剪辑师社群

查看更多 >

过昭关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