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计划第三期文字干货《张一凡:剪辑,光影中的丘比特》

11月 27 日,由坏兔子影业和单向街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第三期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在百老汇电影中心举办,两百多位电影制作人、剪辑工作者、爱好者和影迷共聚一堂,聆听著名剪辑指导张一凡老师和著名摄影指导曹郁老师关于剪辑的对谈。影视工业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参与本次活动的招募和对谈整理工作。


在2个多小时的干货对谈中,张一凡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剪辑的理解,曹郁老师也根据自身拍摄经验和观影体验,提出了自己对剪辑与音乐、表演、特效相关的问题。


张一凡


张一凡曾担任过《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找到你》《送我上青云》等多部影片的剪辑指导,并获得过金马奖最佳剪辑奖。活动现场,张一凡展示了多个经典片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剪辑的不同风格。张一凡将剪辑师比作“丘比特”,他认为“剪辑的意义是传递爱的纽带”,剪辑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每一位剪辑师的“剪刀手”就像丘比特之箭,丘比特通过射箭传递情人之间的爱恋,而剪辑师则通过对电影素材的拼接向观众传递着创作者对电影的情感和爱,帮助观众理解、读懂影片和导演。这番生动又浪漫的比喻也让观众们直观地理解了电影剪辑的作用以及它的神奇之处。以下内容为对谈实录,文字部分有整理。


曹郁:特别高兴大家能够来到坏兔子影业举办的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我之前看到过一段话,是说大家是因为剪辑才热爱电影的,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人生中不好的部分剪掉。我认为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剪辑师的工作就是要把“坏”的部分去掉,把好的部分留下来。


曹郁: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第一堂课,我分享了我对电影摄影的理解,第二堂课是赵楠老师分享电影声音的感悟。但只有通过剪辑将声音和画面同步在一起,电影才能称之为电影。剪辑师不仅要控制整个戏的结构,还要控制整个戏的节奏。所以剪辑师的工作可以说是既宏观又微观。


曹郁: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是很挑剔的,可能对于好的部分没有感觉,但是如果电影里出现了不好的部分,哪怕只是多出一秒钟都会感觉到不舒服。我觉得剪辑是一门非常神奇而且重要的电影艺术。同时,剪辑师也是让导演和摄影师又爱又恨的人,我们特别希望他能把电影剪得特别完美,又害怕他把不好的部分用上了。但是当看到剪辑完成,你会觉得电影完全变了另外一个样子,像一个人真正长大了一样,这种感觉特别神奇。


曹郁:今天的嘉宾是张一凡老师,他剪过非常棒的电影,也帮助很多电影得到荣誉。我认识张一凡老师是因为我们公司出品的电影《送我上青云》,我们当时想找一位成熟的剪辑师帮年轻导演完成她的第一部电影。张一凡老师非常有耐心,给我们剪了15个版本。今天我们把一凡老师请到了我们公开课,请他给我们讲讲剪辑的艺术。



1




剪辑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张一凡



1、影片的前5分钟是剪辑的黄金时间

——剪辑与影片风格


张一凡:感谢大家冒着严寒来听我分享剪辑这个职业。

张一凡:我们先以《找到你》这部电影的开场处理作为开始的案例吧。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非常文艺,可又是一部商业类型电影,我剪《找到你》的时候,导演吕乐自己已经剪完一个版本,但制片人又来找到了我。


张一凡:按照《找到你》剧本的设计,开头的情节很生活化,是讲述两个女主角的家常生活。有点电视剧的感觉。但现在大家的生活都紧张,去电影院就是希望看精彩的故事,如果在开头就没有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开头就让观众看这种生活化的镜头,观众就会不满足。


电影《找到你》剧照

   张一凡:剪辑的任务就是给观众带去他们想看的精彩故事。于是,我们把《找到你》的开始部分做了调整,没有按之前的思路剪,而是完全打破剧本结构,给了导演一个全新的电影:在影片的开头先加了一场主角李捷紧张地翻查垃圾箱的片段,增加了影片的紧张和悬疑感,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这五分钟的调整,就改变了整部电影的结构,这就是剪辑的意义和重要性。


电影《找到你》公映版片头片段


张一凡:《找到你》就是一个开篇五分钟决定电影类型的剪辑案例。影片的前五分钟是剪辑的黄金时间。剪辑必须要在前五分钟清晰地向观众传达电影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是悬疑片,要让观众知道主演是谁,主故事线有没有悬念感;如果是文艺片,要让观众知道你的格调是什么,风格是什么。前五分钟必须表达得非常清楚,让观众很明确地了解这些内容。



2、优秀的剪辑应带着导演的思维去工作

——剪辑与导演思路

    

张一凡:现在,当制片人、导演找我剪片子时,我会先问他/她:这部电影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果目标是票房,我肯定悬念先行,把所有的商业元素都挖出来,直白地传递给观众。我会剪碎一点,观众想要看什么就给什么。为什么说琼瑶阿姨的剧大家喜欢看?就是情感直给。《少年的你》也是情感直给,大家喜欢看,票房也特别好。如果目标不是票房,而是要去国外参展要获奖,那我要按照文艺片的思路去剪,因为评委看过的电影太多了,所以文艺片的剪辑一定要讲格调、讲艺术品位。


曹郁:电影摄影只有一种可能性,拍了就确定了,剪辑有不同的剪辑手法。从剪辑的角度来说,什么是艺术电影的剪辑?


张一凡:现在很多观众习惯了商业电影的快节奏、紧张感和悬念感。但文艺片要看它的味道,要能感受到内部涌动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是外在的、夸张的、直接的表达。多看欧洲三大电影节得奖的片子会有帮助,看看它们为什么得奖,它们的价值表达是什么,普世价值观什么。对于直白的情感表达或者悬念设置,艺术片评委们司空见惯了,不足以打动他们,反而那种平平淡淡的电影,他们觉得不错。


张一凡:所以剪辑师要先做好判断,并根据不同的影片形成不同的剪辑思维。剪辑师并不是一个操机员,仅仅完成剧本和素材的衔接。优秀的剪辑师一定要有导演意识,剪完之后影片要有提升。这也是现在资方和导演对我的期待。就我自己而言,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作医生”,很多主创或者投资人都希望我给影片加分,所以我压力很大。



3、剪辑要合情,也要合理

——剪辑的节奏与逻辑

曹郁:我在现场拍摄了很多素材,最后成片我感觉有时候剪辑好像是强化了某些表演或摄影的效果,有时候要故意减弱,像是在做一些平衡。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张一凡:剪辑更应该从宏观注意电影的节奏,剪辑的节奏包括表演节奏、戏剧节奏、情感节奏。这些节奏都需要剪辑师综合、准确地把握和调整。


张一凡:在一些电影中, 经常觉得主角的举动很突兀、不合逻辑,其实就是没有做好情感铺垫。剪辑要做的事情是把电影的合理性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果逻辑不通,就要把能补充逻辑的镜头贴上去,如果没有就要改台词或者补拍。


曹郁:剪辑确实能改变很多东西,有时候铺垫过多需要切掉一些部分,这样可能更有悬念感。


张一凡:导演拍的时候怕素材不够,都会事无巨细地拍。其实有时候观众愿意猜,电影里的留白如果和观众所想的一样,那观众就会有特别好的参与感。好的电影是要跟观众建立互动的关系,要让观众进入情节、理解导演的意图。为什么《战狼》能够把观众的情绪煽动的那么强烈?因为他知道怎么煽动你。我记得我带我父母去看《战狼2》的时候,大家看到高兴就拍桌子。如果我的电影也出现这种情形,我也很高兴。



4、好的表演要靠剪辑的包装

——剪辑和表演的取舍

曹郁:很多国内外的演员、导演都对剪辑师表示过感谢,我特别好奇一凡老师是怎么处理演员表演的取舍? 

   

张一凡:从某种角度来说,好的表演是包装出来的,当然很有天赋的演员不需要拍很多条,但大多数表演都需要包装。如果一个 4 分钟的群戏拍了32条 ,这么多条里肯定有状态和感觉是对的,所以挑最好的那条肯定会精彩。这需要剪辑师沉下心来慢慢看,一场戏剪三天,一个镜头看几十遍,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毅力。剪辑这份工作真的不好做,要想从事剪辑最好先下定决心。


张一凡: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的电影《通天塔》,我特别喜欢,特别佩服他把墨西哥、摩洛哥、日本、美国四个部分的影像拍得极具风格化。这段是日本的东京迪厅,这个片段有海量素材,你看他是怎么选取的。


电影《通天塔》片段

张一凡:这个女孩是一个聋哑人,她应该没有进过迪厅,也听不见音乐。从一开始进入迪厅的陌生感,到后来慢慢适应,又突然发现她下午刚刚爱上的男孩跟她的闺蜜接吻。这时候这个女孩的面部情绪,她的闺蜜看她的眼神,你虽然觉得是不经意的,但是非常准确。现场肯定拍了很多条,这就需要剪辑师把素材挑出来,这时候镜头数量一定要够,不然表达就不够丰满,不够足量。


电影《通天塔》剧照


曹郁:这是摄影和剪辑配合得特别棒的案例,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作为摄影师,我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画面从正常到高光表达的异样。剪辑师也非常棒,他用很多不同角度的镜头做铺垫,然后把重要镜头接上,情绪渲染到位。这需要剪辑师恰当好处地把握观众的情绪,时间太长观众会累,太短观众又无法进入情绪。


张一凡:这个女孩失聪,她看对方的时候音乐关掉,这是直达内心的表达。我经常跟我助手说,你千万不要偷懒,一个关门声都会影响你的剪辑情绪,你没放上去这个关门声,这个剪辑点一定就不准确。如果剧本里有写钢琴声,剪辑师偷懒不放进去,感觉就不一样,千万别偷懒,不然无法保证剪辑点足够准。


曹郁:这也是你刚刚提过的,剪辑师要有点导演的意识,你要懂戏才能剪得出来。


张一凡:《太阳照常升起》有一个跳舞的片段,这也是海量素材,当时剪的时候特别考验感觉。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片段



张一凡:这段关于跳舞的夜戏拍了一个星期。其实《太阳照常升起》的素材非常多,整部电影用了60万尺胶片。60万尺是什么概念?原来电影厂是一部电影只能给6万尺胶片,《太阳照常升起》用了十个电影的胶片量。这段戏剪辑的难点,除了海量素材的挑选,另一个难点就是要照顾维族舞蹈的动作、顺序和情绪,穿插镜头之后还得把气氛和人物的情绪准确表达出来,非常难取舍。所以,好的剪辑师真的是取舍的考验。


    张一凡:我年轻的时候可能剪一部片子需要一年的时间,我第一部电影剪了一年整,那一年我几乎是每天13、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我自己生活上的东西都扔给家里人,我自己完全在工作上。大家也知道姜文的反应非常快,我还要管素材,还要管操作,还要听他的想法,还要准确地把这个素材调出来给他剪。我们一般下午开始到晚上十一、二点,其实到晚上八点的时候我已经脑缺氧了。天天盼着赶紧剪出来,赶紧解放吧。到剪辑后期的时候,我跟姜文导演说:你换个人吧,我命快没了。他说咱俩只能搀扶走,没人替代你。



5、剪辑和作曲“无法成为朋友”

——剪辑和音乐的节奏


曹郁:说回到《太阳照常升起》这段舞蹈的群戏。这种镜头的排列确实非常困难,像搭积木一样。除了叙事有情节以外,这个音乐感靠什么掌握?   

 

张一凡:音乐是提前做出来的,现场播放的也是这个音乐,演员动作都是跟着音乐走,所以在这一段的剪辑中,音乐感掌握起来不是太困难,真正困难的是精选镜头。一开始把素材码起来的时长大概是成片里的3倍。所以就需要精简,慢慢筛选,把重要的镜头留下来。这个才是难点。

 

曹郁:说到情绪,我看很多好莱坞电影或者好的国产商业电影,加上音乐以后特别美,或者这个段落本身也很有音乐感。你们剪辑的时候,是把写好了的音乐铺上去照着剪,还是这个片段已经有旋律感了让作曲来写音乐?


张一凡:剪片子的时候把音乐放上去才会有感觉,我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好莱坞音乐贴上去。导演看了觉得不错,但这给作曲挖了很大的坑,因为我们给导演和资方的示例音乐已经让他们先入为主了,后面作曲的压力很大。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基本跟作曲成不了朋友。



6、特效剪辑都是凭空想象的盲剪

——剪辑与特效的处理


曹郁:现在电影有很多特效镜头,演员经常要对着绿布表演,这对表演和拍摄来说都非常困难。拍《八佰》的时候有个镜头有架飞机飞过,演员要假装飞机来了、视线跟着移动。好莱坞电影《金刚》的花絮里,很多时候只是让演员看参照物。这对摄影来说也有困难,很难把握摇镜头的速度,摇慢了速度不对,摇快了可能就出画了。您怎么把握有很多特效镜头电影的剪辑节奏?


张一凡:确实很难,特效镜头我们基本只能盲剪,没有其他办法。什么叫盲剪?就是画面中没有任何特效镜头,但我们又要根据整个环境、节奏、表演凭空想象最终效果来剪。有的是演员对着绿布表演,有时候连演员都没有,内容都靠猜的,你也得剪。现在工业化流程越来越规范的剧组会提前做视觉预览,这有些帮助,但对于剪辑来说还是得盲剪。很多视觉预览的节奏不准确,需要我们自己判断,要熟悉剧本,自我感觉要很清晰。


张一凡:未做特效的镜头,更难的是你还得想像情绪饱满,你必须把情感调动起来,不然就不准确。所以好的剪辑师理性和感性思维都要有,不能太感性也不能太理性,这样才能干好剪辑的工作。


曹郁:一般CG公司做的视觉预览,只能起到最基本的作用,目的就是让你看到演员的位置和大概效果。我们拿到预览之后,也不会按照预览来表演和拍摄。所以剪辑师真的需要很强的想象力,把握好节奏。剪辑面对的是没渲染好的画面,定剪完了才能去电影局申请审核,过审了才拿到CG公司做特效,不然时间变动多做一秒都是成本。所以省钱还是费钱,剪辑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剪辑要做导演和观众的桥梁



1、张一凡独家的“三不原则”

张一凡:经过了这十几年的摸索,我现在做“创作医生”的话有“三不”原则:第一,不去现场;第二,不看剧本;第三,不和主创、导演交流。当然我这些“原则”不适合年轻的剪辑师。因为对于我们这个级别的剪辑师来说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要把导演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掉,所以必须要处在一个特别客观的状态,不能看剧本,也不能跟导演聊。


张一凡:导演在现场拍摄往往会有很多纠结的状况,比如某一场戏花了很大代价拍摄,但他很难说这场戏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我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那场戏可能只是个过场戏,那这些喧宾夺主或者有干扰的内容我肯定要剪掉。这时候你要是跟导演沟通完了,你也觉得很不容易,要把这段戏保留下来,这对作品是没有益处的。


张一凡:所以如果制片人给我打电话问什么时候把剧本发给我、什么时候跟导演见一面,我就会说如果你能决定,我谁也不见,剧本也不看,你把片子给我,我解决问题,一个月以后给你们片子。


张一凡:其实好莱坞也是这样,一般导演、制片人和剪辑师各出一版,小范围放映后大家投票,谁的票数高就用谁的版本,我觉得这个方式非常科学。



2、剪辑是导演和观众之间丘比特

曹郁:今天主题是“光影中的丘比特”,这里的丘比特怎么理解?


张一凡:丘比特是爱神,我觉得剪辑的意义就是爱的纽带。创作者,尤其是导演,都有强烈的人风格,不是每个观众都能都读懂他,虽然每个观众都读懂的电影也不一定有多好。但是剪辑必须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情绪让观众很快接收到,引起感情共鸣,这是剪辑的重要性所在。


张一凡:有时候导演会沉浸在自己的语境里,不太能感受到观众能够接受的程度。所以剪辑师首先要把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弄明白、弄准确,然后要想各种办法让观众接收到这些信息,必须要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语境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这是剪辑师一定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工作。


张一凡:一个好的剪辑师,他必须理解导演的意图,把自己当成导演,进而在影片表达内容和观众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为有时候导演的表达会比较自我,不那么通俗,很多观众很难很顺畅地理解这些内容,这就会造成片子很好,但观众没有看懂或者觉得无聊、乏味,这就非常可惜。观众如果不喜欢或者接受度不够,对电影人来说真的是灾难。所有剪辑师就要担起这个责任,担起跟观众之间互动的纽带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3、对于新人剪辑师的一些建议

张一凡:我自己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每星期看两到三部电影,看完电影以后去豆瓣去看影评,尤其是短评。虽然短评有时候看得很糟心,但那是他们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有时候骂的话很不中听,但是特别对。电影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一定是我们没有解决好或者我们没有注意到。


张一凡:这对我来说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我现在也做导演,我必须了解观众喜欢什么、想什么。如果大家以后要做剪辑或者做导演,我的建议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看观众的反应,然后去看影评,提升会非常大。在你没有时间去学校学习的时候,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曹郁:最后再说几句。现在剪辑很方便,每个人都有手机,里面有各种剪辑的软件。你们可以自己试试把自己拍的视频剪辑在一起。当你试过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剪辑有多么难,既要搭出结构,又要有精准的节奏感。更重要是你也可以亲自体验到电影剪辑奇妙的地方,因为有剪辑,电影才能成为时间的艺术。



胡萝卜计划公开课是 由坏兔子影业和单向街基金会共同 发起,感谢本期活动共同主办方单向街公益基金会,战略合作方昆仑阳光,首席场地合作伙伴百老汇电影中心,独家社交平台微博、微博电影,战略合作媒体影视工业网、时光网、看电影、First青年电影展、网易新闻、网易公开课、拍电影网,技术支持燃影文化。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1835
相关文章

坏兔子影业

查看更多 >

胡萝卜计划电影公开课

查看更多 >

张一凡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