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摄影师如何去拍综艺节目--专访摄影指导孙少光
纪录片终于迎来大年。市场热钱退去之后,浮躁的气氛一下就清冽起来,前路逐渐明朗,影视寒冬的大环境开始从群像渲染各类明星的真人秀综艺,开始向更平缓和寻求突破的节奏迈进。
《奇遇人生》用纪录片和综艺结合的形式擦出的火花比我们想象得奇妙。摒弃花哨的特效、花字,很多时候连配乐也没有。更不要说给艺人们过度的磨皮和统一的明亮艳丽的色调呈现。直接放在片子里让观众看到的,是艺人和导演的争执、私下奇奇怪怪的生活习惯、不被揭露的背后秘辛和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
小S的“真善美”、春夏的灵动、窦骁的乐观、毛不易的温暖、朴树的真实、宋佳的爽朗。这些艺人的个体被这支纪录片团队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们退下自己的光环,在世界的角落体验奇遇的人生。
发起人阿雅和小S在非洲看野生大象
阿雅和毛不易在台湾探访老人院
而对这个节目的摄影师来说,在没有脚本的过程中,如何展现艺人的“真实感”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才是为画面拍摄加分的镜头。但同时,面对的是体力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以前拍素人纪录片的时候,他们还能中途停下喘口气,现在几乎要24小时开机待命。连朴树都感叹——他们的阵仗太大了。习惯了小团队工作,第一次跟综艺结合,面对快节奏和大规模的团队,难度和强度都在升级。尤其是作为摄影指导的孙少光,更要发挥出自己的经验,以确保所有突发情况下顺利的拍摄进程。
孙少光和总导演赵琦认识十年,合作过众多项目(纪录片《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殇城》),这次他们再度携手,我们对于《奇遇人生》很好奇,对孙少光作为摄影指导在节目拍摄中所承担的责任更好奇。一名纪录片摄影师到底如何去拍综艺节目?
戴眼镜的为摄影指导孙少光
节目定位和前期筹备
影视工业网:如何对这个节目进行定位,您觉得这是综艺节目还是纪录片?
孙少光:放在综艺节目范畴去看待,它有强烈的商业目的,追求收视率、追求商业回报,强调娱乐性。但是它创作方式和风格都是纪录片,只不过是我们把纪录片的内核放在娱乐价值里。这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而不是创作上的创新。所以它还是一档综艺节目。
对摄影师来说,不管披着什么样的内核追求, 需要抓住和呈现的都是纪录片的真实性。在创作上来说,这是在我们特别熟悉的领域,算是驾轻就熟。
满足导演的要求,完成导演的意图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节目中第一是完成对故事的讲述,第二是能够描绘出艺人的性格,这两点是最基础的。拍摄的90%的工作是完成信息的描述,如果能够用一个更好、更漂亮、更吸引人的画面感受就是锦上添花了。
春夏在美国追龙卷风
影视工业网:第一次做这种综艺娱乐和纪录片的结合形式,前期会做哪些准备工作,有没有物料参考的过程?
孙少光:我们所有的拍摄项目都会做各种各样的视觉参考。在开始拍摄前,我们按纪录片、商业短片等不同的结构、叙述方式,去阅读讨论一些样片。不过实际上看完以后我们觉得能借鉴的地方很少。有的因为操作条件的限制而没法实现,有的和我们节目形态差距太大,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纪录片的调性来做。
拍摄前期团队会对故事做调研、可行性、风险评估,制定拍摄计划。
阿雅和宋佳跟随女拳王体验拳击
实施过程包括和艺人沟通,他们愿不愿意参加到这样一个项目里面去。我们要先找一个好玩的主题,比如追龙卷风、到水下探险、去看访老人院之类的,能和《奇遇人生》的主题吻合在一起。找到以后我们再想是不是适合艺人,至于这里面故事具体会怎么样我们并不完全掌握,只有调研以后才知道这个故事面目。
前期调研是为了把不可控的风险降低。实地调研以后,在开拍之前,我们会有一些队伍先去进行拍摄不带艺人部分的内容,例如风景、空镜、其他线索之类的。并解决后面拍摄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比如朴树那集,我们要解决怎么去拍骑摩托车,要租借什么样的跟拍设备。比如窦骁登山那集,要怎么解决高山攀岩的拍摄。
窦骁在登印尼的查亚峰
窦骁攀登的那座山在热带,海拔高(4884米),温差大,湿度太高对机器有很大影响,镜头容易结雾,当时有台机器因为在雨里拍摄,就进水瘫痪了。我们在前期就预估到会出现这种可能性,所以我们三名摄影师一次会带4套机器。
在有些特殊复杂的环境里都有提前设计。比如有一些空间容不下多位摄影师,就像春夏那一期大部分在汽车上。为了解决在狭小空间拍摄,我们改装了汽车布局,调整人员位置,设置了遥控小型摄影机。这些都是在一天内,用在五金家装店买到的零件完成的。拍纪录片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考验你的应变和解决能力。摄影指导的价值就是将你平常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在各种拍摄状况里,保证拍摄的顺利完成。
窦骁登上山顶
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
影视工业网:跟导演是怎么沟通和合作的?
孙少光:我们和总导演赵琦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在整体的创作方式上,比如工作流程、问题应对、经验总结上。但并不会细化到每个场景。具体细节都是由分集导演和摄影沟通。每集故事的决策权是分集导演。节目共10个故事,有3个分集导演。分集导演大部分精力用于关注故事内容,画面都是由摄影团队来掌握。总导演只是在现场对整个工作情况做观察判断,对故事大的方向进行把控。
影视工业网:涉及在国外的拍摄,设备的选择上跟制片团队有怎样的沟通?
孙少光:大部分的设备都是国内带出去的。但有些重型器材比如摇臂、跟拍车,就需要在国外找,这由制片团队来解决。
我们用到三台SONY FS7和三台SONY A73。主要考虑摄影机的画面素质、灵活机动性、续航能力等比较适合纪录片抓拍操作。镜头上我们主要使用了两套富士MK镜头18-55mm和50-135mm。这两套主力镜头,完成了70%以上的内容拍摄。此外,我们还使用了A73、相机镜头以及大疆和铁头的稳定器。相机镜头主要是两支超广角和超长焦变焦镜头,作为MK镜头的补充。另外还配备了2只大口径的定焦相机镜头,只是用来采访和在低亮度情况下拍摄,使用很少。
我们所有摄影师对这些机器都有丰富的使用经验。这套系统在各种气象环境下,表现非常稳定,在拍摄过程中没遇到过机器故障的问题。
《奇遇人生》幕后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在拍摄的时候,摄影师团队的构成和分工是怎样的?作为摄影指导您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孙少光:我们摄影组,有3个摄影师,3个助手,2个录音师和2个DIT。算上制片、导演组、艺人统筹、艺人团队,一个拍摄团队大概有30个人。这对纪录片项目来说已经是超级大规模。
一般2-3人的场景里,大多2个摄影师就够了。因为拍摄强度很高,有时会3个摄影师轮换交替拍摄。
《奇遇人生》幕后工作照
拍摄时,摄影师分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机位优先,每个人盯一个固定拍摄对象,随时调整机位。另一种是景别优先,不同摄影盯不同的景别,机位调整范围不大。这两种分配方法没有固定套路,都是根据现场和拍摄团队自身情况酌情而定。
摄影团队要默契配合,每个人要知道其他摄影师在拍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拍什么。因为摄影师拍摄时视野会很窄,只关注在自己拍摄的内容上面,会丢掉其他有用的信息。摄影指导和导演这时可以帮助他们观察,协助他们去捕捉容易忽略的东西。
纪录片的摄影师不是摄影机的一部分,他是驾驭摄影机,用摄影机来写作的人。他也不仅是个会用摄影的人而是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者。而作为摄影指导,除了对画面指导外,掌握故事进展、安排拍摄进度、组织人员器材调度的这些具体问题也是其工作内容。
《奇遇人生》幕后工作照
拍摄难度升级
影视工业网:拍摄艺人和之前拍摄素人相比,有哪些需要考虑的地方?
孙少光:首先,我们不会对艺人进行美化和加工。在过程中也完全不使用灯光,室内采访的时候也没有。唯独用到的LED灯,是用来在黑暗的环境下作为补充光源。大部分的艺人可能都会觉得我拍得不好看,但我们需要呈现的恰恰是纪录片的真实感,所以不会特地把艺人拍得漂亮。
因为有艺人在,所以节奏和相处方式都会不太一样,但对于拍摄纪录片的人来说适应起来也很快。不管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艺人还是市井平常人,作纪录片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友好、平等、宽容的态度,要擅长沟通、多去理解。被拍摄对象接受,是顺利拍摄的前提。
朴树在古巴
影视工业网:这次跟之前拍纪录片相比,难度升级在哪里?
孙少光:对精神和体力来说是双重考验。《奇遇人生》虽然是传统纪录片的创作形式,但强度和节奏却差别非常大。
我们在一个月里要跑3个国家,连轴转地拍摄。有两集的档期间隔只有8个小时。回到北京,换身衣服,直接就去机场,开始下一集的旅程。像这样的强度是我们以前没有过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工作习惯,这也非常考验整个团队尤其是制片团队。拍摄周期只有4-7天,拍摄强度大而密集,对摄影师的耐心和敏感度,反应力要求就更高。
非洲野生大象
影视工业网:拍龙卷风这种极端的天气的时候,如何拍出好的画面,为画面加分?
孙少光: 在拍龙卷风的时候需要快速反应。那集预留出来拍风景、拍空境的机会不多,因为追风的过程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团队一直在快速移动的,随时停车,随时走人,下车后马上就得拍。这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和经验。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会。
影视工业网:现场出了状况如何去应对,比如既定故事一直没拍成,你们会如何解决?
孙少光:拍纪录片就是这样,发生意外或是随时改变是我们的常态。应对这些变化,能够在变化中把握住新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强项。当然,拍摄也看运气,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有,就可能得不到,那也只能接受和妥协。
比如春夏在美国追龙卷风这集。不是所有人都能追到,能追到龙卷风是件很幸运的事。我们一开始是抱着追不到的想法去的,没追到就会呈现没追到的结果。我们做不出龙卷风,现实世界就是这样,龙卷风不是菜谱上的菜,去了就能吃到。
摄影团队追到的龙卷风
影视工业网:在这10集故事里面,有没有最难拍的一集?
孙少光:从拍摄的环境上来看,登山是比较难拍的。原来一个剧组有30个人,因为登山成本和体力的关系没法带那么多人上去,最后变成只有7、8个人能上山,录音师都不能带,要副导演做录音工作。
我并不是专业的高山摄影师,为了保证拍摄的可靠安全,我们请来了中国最好的高山摄影师Rocker,在营地预留的一名摄影师,一共三名摄影师。
航拍查亚峰
拍摄的过程也很艰难。登山是很消耗体力的一件事情,整个过程持续了8个半小时,再加上下山的时间,攀登拍摄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所以我们使用的是小型摄影机Sony A73。
幸亏请到Rocker,因为在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被甩在后面了,Rocer的经验丰富,能力很强,所以他始终能够在窦骁的上方,完成多角度拍摄。另外,为了获得等多角度和内容的补充,我们还使用了无人机俯拍高山的景色,把Gopro装在攀登者头上取得主观视角。
窦骁登山过程
《奇遇人生》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