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植物精彩瞬间,我们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里积累了这些经验

作者:《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组

 

植物纪录片因为题材的不同,对摄影提出了直接的挑战。人物纪录片可以安排场地,导演可以与人物沟通协调,但是植物是听不懂你说什么的,他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虽然植物不会像动物那样会跑,而植物的一些动作性场面有时候比会跑的动物还难以捕捉。这个时候了解植物的知识,借助特殊的手段,加上有足够耐心的等待,成为拍摄成功的关键。

 

比如说植物的“动作性”场面,野大豆爆荚和桑树雄花弹粉。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最大的不同在于野大豆对种子的弹射。对于野生植物来说,她孕育种子,是为了将成熟的种子送到土壤中,成长为新的植株。野大豆的种子,在豆荚中孕育,待到种子成熟时,豆荚会突然爆开,将种子弹射出去。这个短暂的瞬间,是野大豆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是种群延续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刻。

 

这样短暂的瞬间,要如何才能够记录下来呢?一个即将成熟的豆荚,可能在任意时刻爆开。摄制组需要尽量预判豆荚的状态。在专家的帮助下,摄制组找到了几株即将爆荚的野大豆。但是,专家只能把爆荚时间确定为几天之内,无法进行更精准的预判。植物,有她自己的行为逻辑,这些逻辑,连科学家也无法精准预测。拍摄不能毫无预判的碰运气,能不能有什么办法控制住大豆的行为呢?



这时候,摄制组根据专家提供的一个信息尝试找到了办法,即成熟的豆荚会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爆荚。为了能够加速野大豆爆荚的过程,摄制组人为地对成熟的豆荚进行了加温。多次试验之后,成功地拍摄到了一组大豆爆荚的瞬间。

 

桑树拥有植物界最快的弹粉速度,研究人员计算为每秒200米,相当于手枪子弹出膛的速度。要想拍摄到桑树弹粉的奇妙瞬间,首先就要知道雄花究竟在什么状态下会弹。

 

借助中科院植物所现代仪器的帮助,我们看到了桑树花粉的结构。同样是靠风传播,但桑树花粉却没有像松树花粉那样,拥有两个随风飞舞的气囊,她只能凭借自己的爆发力,将花粉尽可能远的弹射出去。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桑树才拥有了如此神奇的弹射能力。



到了春季桑树弹粉的季节,桑树导演从桑树上剪下桑枝,拿回家养在花瓶里,然后在桌子上铺上蓝布,打上灯,每天观察无数遍,经过几天观察得出经验,一旦雄花的花序发红,并且4个花序微微张开,只要温度适宜、阳光充足,很快就会弹粉。由于桑树弹粉速度太快,即便是不眨眼的盯着,也只是能够看到花粉喷射出来,根本捕捉不到弹射的瞬间。如此快的弹粉速度用什么设备才能记录下来?导演先用手机试拍,设置10倍慢速,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决定使用高速摄影机来拍摄桑树弹粉的画面。



经过两轮细致的观察确定结论之后,北京周边的桑树雄花弹粉已经进入尾声,很难再找到成片的雄花。摄制组只好连夜驱车赶往承德,因为那里的温度比北京低,桑树刚刚开始弹粉。

 

到了承德,根据观察的经验摄制组找到在接下来的一天有很大概率弹粉的桑树,从凌晨五点开始守候。直到下午四点,一直守候的那几株雄花依然不动声色。

 


但是半个小时后,随着一朵雄花突然绽放,犹如触发了弹射开关一般,相邻的几朵纷纷绽放。短短的半个小时后,雄花停止了弹射。尽管只有10个镜头,但它却是摄制组第一次捕捉到的桑树弹粉的奇妙瞬间。



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影片中,有时候为了阐述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会需要拍摄与植物互动的一些画面。植物的行为难以控制,动物的行为更是如此。这时候了解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技巧性的引导成了关键。比如拍摄蜜蜂与大豆的关系,蜜蜂和大豆原本不是成熟的合作伙伴,为了培育出杂交大豆,在人工的干预下蜜蜂成为帮助大豆杂交的好帮手。但是他们彼此并不熟悉,由于大豆花很小,花蜜非常少,所以蜜蜂一般很难主动落在大豆花上采蜜,怎样引诱蜜蜂为大豆传粉呢?摄制组首先使用了科学家提供的蜜蜂引诱剂。但是,特定的引诱剂只对一种特定的蜜蜂起作用。在野外的大豆田中,引诱剂对野外的多种蜜蜂,引诱能力有限。

 

最终,摄制组想了一个土办法,将蜂蜜抹在了大豆花上,才终于成功将蜜蜂引诱到了镜头前,完成了一组漂亮的采蜜动作。


 

除了主角行为的难以控制,在自然环境中拍摄,摄影条件也比室内要难以控制很多。光线、温度、风、湿度这些条件受到天气的极大挑战,这时候需要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做出应对的办法。比如《园林》集中的荷花,花卉的开放延时是整个项目的规定动作,而荷花着实把摄制组折腾不轻。除了剧组集中棚拍,常规地拍组还希望能拍到荷花在户外现场的延时开放镜头。此时荷花开放与环境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荷花的开放时间在凌晨四五点,第一片花瓣打开时,还是夜色弥漫,之后伴随天光亮起,荷花会寻找太阳的方向,一瓣一瓣地绽放开来,一直到上午十点左右,开放完全。也就是说,这个拍摄要经历从全黑到全亮的过程,那么,如何控制黑转白时的曝光,就是个挑战人的技术活儿。摄影师提前查阅了各种资料,剧组摄影师群也给了各种技术支持…… 最重要的,还是要实地测试,一遍一遍地测试。

 

但,即使曝光问题解决了,还有风的影响,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 摄制组曾经考虑过在选中的一片荷塘,搭一块透明防风棚,后来放弃了。一是有荷花的地方几乎都是景点,搭棚必定影响景观,更重要的是,搭了棚,是否会影响这一整片荷花的正常生长开放?通常一朵荷花的花期是3-5天,如果一次没成功,意味着必须另选一块取景地重新搭棚,即使经费允许,时间也耗不起。权衡再三,我们决定遵从自然天气,如果幸运在无风天气下完成拍摄将会是最顺利的办法。

摄制组把测试地放在了庐山脚下的东林寺。一是游人相对较少,干扰少;二是希望大山的屏障能让风的影响小一些。

 

提前一天需要先选定荷花。哪朵花次日会开放?那将是她第几天花期?我们想要拍的又是她哪一天花期的状态?最难的,应该是选头一次开放的花苞。如果选错了,第二天没开,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准备都白费了。为了确保成功的概率,只有一个办法,多选,多拍。



选定目标之后,摄制组分头满寺庙地去捡树枝。尽管山脚下相对风小,但长达几个小时的拍摄,谁也不知道一点点风动,会不会就导致画面主体变虚,或者荷花干脆偏离视觉中心,所以需要用树枝插到荷塘里固定住花茎。

 

开拍头一天,凌晨3点半起床,4点到达拍摄地,用半小时布光调试机器。令摄制组没想到的是,摄影师打开布好的第一盏灯,还在调整第二盏灯时,强光下的花瓣打开了!摄制组认为是人工光误导她了,荷花是一种光敏感的植物,大概把灯光当成了阳光,迫不及待地开放了。知道这点之后,摄制组在布光的时候就选择先在周围调试,等开拍的时候再将灯光打在荷花上。

 

第二天的拍摄遇到的,又是另一个问题:各种蜜蜂蚊虫来回来去地造访。摄制组尝试着冲着花朵喷了防虫雾,蚊虫是不来了,可是花朵也迅速凋萎。后来棚拍的摄影师支招说,应该用防蚊虫贴,这才解决了问题。



植物拍摄的特殊性不仅仅对画面提出要求,也对各种各样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求。她们或因自然条件的难以控制,或是主角植物的无法配合,这种时候对植物了解的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便越大,所以植物纪录片的拍摄经验是很重要的。还有那些无人涉足森林、高原等无人地带,对摄制组的生存都提出了挑战,有一些植物因为缺少了解,甚至主角植物都需要摄制组自己去探索去寻找。而随着你对植物的了解加深,你会发现她们的生长也有自然规律,遵循她们的规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为作者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7737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点击了解更多
由2019北京世园会出品,北京木子合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十集大型综合自然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9月13日-22日在央视九套、爱奇艺和咪咕视频首播。国内首部4k自然类纪录片,同时运用野外摄影、延时摄影、显微摄影、高速摄影、水下摄影、大型航拍和定格动画等多种拍摄手段呈现植物之美。
扫码关注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相关文章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查看更多 >

纪录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