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飞机、登雪山,制作《中国机长》—幕后英雄专访系列001 导演刘伟强


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3U8633航班紧急备降事件,最终在机长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成功降落,网络上称机长为“中国机长”。事件本身在世界民航史上也堪称奇迹,所以关于这次事件的报道非常多。



2018 年8月8日,根据国家电影局的公示目录显示,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备案的影片《中国机长》。2019年 9 月 30 日,《中国机长》电影上映。事件发生三个月之后电影备案,又在一年多的时间把电影搬上大银幕,做这件事情的效率、压力也可想而知。如何把这个事件电影化,非常考验功力。从飞机起飞到发现风挡裂了、爆裂,再到从高原回成都、安全备降,大概就是34分钟,如何通过艺术加工,把这个事情变成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就成了《中国机长》需要跨越的第一个难关。


导演刘伟强


导演刘伟强,从影30多年,摄影师出身。其创作了《古惑仔》系列、《风云》、《无间道》、《头文字D》、《建军大业》等作品,类型不同,但都是口碑之作。同时,他还是一个多面手导演,漫改、警匪、文艺、恐怖、武侠,什么类型他都有接触,甚至还去过韩国、美国拍不同地区的电影。不仅如此,刘伟强也是著名的“快准狠”导演,在制作影片的效率上,《古惑仔1》拍摄用了 21 天,《古惑仔2》拍摄只用了 9 天。关于拍电影,刘伟强导演告诉影视工业网说“拍电影就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你和演员的关系,演员能否听懂你说什么,听懂你要的是什么。还有你和技术团队,他们能否听懂和理解你要的是什么。”


《中国机长》剧组


拍摄《中国机长》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刘伟强导演凭借多年的制作经验,对于这部电影是否“能成”,有着自己的判断。“如果要拍这个电影,就需要有很大预算放到制作上,如果没有这些制作,电影是拍不出来。”为了拍摄《中国机长》,剧组打造了 1:1 模拟飞机,用整架飞机去完成颠簸等等各种动作。为了更好的取景,上了拉萨,登了雪山。


当谈到对他而言制作一部电影的重点是什么,刘伟强导演一直在强调故事,在他看来,《中国机长》的重点是赋予观众“感同身受”。“飞机是死的,但我拍出来的它是要有生命的。我要表现出人机合一,机长怎么样去控制飞机,一点点回头,一点点收油,我要用这些感觉去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心连心去拍,这是电影最主要的东西,而不是说要很漂亮的灯光或很漂亮的摄影。”所以如何让观众相信这部电影,而又要过山车式的带领观众前进,刘伟强导演对影视工业网分享了很多他制作电影上“独门经验”。


刘伟强导演对于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的寄语


搭建1:1模拟飞机,多方面打造“真实感”


影视工业网:因为《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的新闻事件,这对故事的改编造成哪些影响?


刘伟强:这个题材很有特点,但也很困难。难在观众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所以,怎么去吸引观众去看电影,对于我来说要想得非常清楚。我要把现场可能发生过的故事,用很清晰的场面展示给他们看。


其实很多观众会关注这个题材,也想知道这几十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要用电影的想象空间,去想很多事情出来。风来了,那机长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稳定飞机,还是救副驾驶?而玻璃破裂了,飞机的情况非常危险,那如何用影像去表达这些信息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利用很多方面的技术去展现,比如电脑特技、飞机本身、以及声音去表达很惊险的过程,这个也是令观众在视听上有一个很好的感觉。


所以我弄了一架1:1的“真实”飞机,用整架飞机去完成颠簸等等各种动作,然后拍摄在这种真实情况下人的反应。



我们的机舱是分为三段但又彼此相连,所以技术人员要解决三段同步的难题,要让三段能一起完成一个动作。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用电脑程序来完成不同程度的颠簸,摸索如何用ipad控制模拟机舱的不同部件。这种拍摄在好莱坞也没有,但是我们做到了,我认为这很骄傲。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一定要搭建这个模拟机,它带来的效果是什么?


刘伟强:我拍空难有我的方法,然后我也有很多经验。如果我们只搭建一部分的飞机,然后绿幕去拍,首先我觉得这不是我的风格。我是摄影师出身,在剧本阶段,我就已经开始想如何摆摄影机,这个镜头应该如何运动。而搭建一个1:1的飞机对于塑造真实感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镜头可以从飞机头运动到飞机尾巴,这样拍出来的感觉会非常具有真实感。



而且我搭建的这个1:1模拟机,其实非常重要的是它的运动平台,这个运动平台可以模仿飞机遇到的颠簸。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主要演员的表演还是群众演员的表演会非常不同,这个真实感是绿幕拍摄永远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真的很幸运,在西安找到了这家公司。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必须是 1:1?这不会给拍摄带来限制吗?常规的制作上置景都会比例稍大一些。


刘伟强:这些是好的,有些电影一定是把这个空间搭的大一点,这样操作空间会好一点。其实我觉得这样反而复杂,所以就是1:1地搭配。我当摄影师这么多年,很清楚、也会利用镜头来帮忙,用所谓摄影机的动态去表达出来(刘伟强导演亦是本片摄影指导之一)。所以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飞机的灯光应该是怎么样,我也会结合很多现在的技术去拍。但最重要的就是演员,不但是张涵予他们,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些“乘客”,我们会很精心挑选这些演员,在空间上给到他们最真实的感受。然后这也是需要整个剧组的配合,每一个部门,包括灯光、摄影、美术、道具、特效、声音,每一个部门要做到很好的协调。



生命感,才是电影最重要的元素


影视工业网:那《中国机长》对您来说,是人物更重要,还是说过程情节更重要?


刘伟强:当然是剧本跟人了。有一个好的剧本,你就可以散发出来很多东西。人的状态怎么样,人跟人的关系怎么样,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做电影,最基本的是把剧本做好,然后是处理人跟人的关系。再下一步就是技术的东西,弄飞机、特技、音效、灯光,都是根据剧本去弄的。现在拍电影,有些导演是玩美术,有些导演玩摄影,但只有要求每一个部门都很专业,这样电影才会好,所以剧本是要一体化的。


影视工业网:那您创作一部电影比较难控制的阶段是哪一步?


刘伟强:当然是剧本阶段。其实题材是很奇怪的,拍《中国机长》跟拍《澳门风云》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拍《澳门风云》是搞笑电影,你要去想用什么方法让观众去电影院,让他们很开心的笑,这个是导演很难过的关。而拍《中国机长》,是要让观众去电影院坐一百多分钟,这个过程要让他们像坐过山车一样,你要想很多方法去实现这个东西,其实很不容易。所以你要和编剧有很多的讨论,你要懂观众。


《古惑仔1》剧照


影视工业网:在《暗夜之光》纪录片里您说《古惑仔1》拍摄只用了 21 天,《古惑仔2》 拍摄用了 9 天。对于您来说剧本会准备到什么程度,你才会开机去拍摄?


刘伟强:很难说,有些剧本弄了三年也不能拍,有些电影剧本大概差不多了就可以拍,很多东西要根据拍的题材去定。我们在九几年,很多时候没有剧本,大概只有一个概念,所以就用感觉去拍,这也是一种方法,而且票房也很好。而有些电影拍了五年,可就是票房不太好。所以电影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我有很多这些经验,其实一部电影一开拍,你就知道最后的结果好不好。电影好玩就好玩在这里,开拍,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团队,其实结果就已经差不多了。所以电影是人跟人的关系,你和演员的关系,演员能否听懂你说什么,听懂你要的是什么,然后你跟技术团队说你要的是什么,他们能够理解。


影视工业网:您现在和技术人员沟通的方法是什么?


刘伟强:现在沟通很方便,我会找一个团队,在拍之前就把很多概念画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沟通。我先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就会找团队画概念图。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画出概念图给大家看,美术、灯光一看到就知道我在讲什么。然后,当然要不停的开会,和他们沟通,然后他们也会告诉我,可以怎么拍会更加好看,所以现在都用这个方法去沟通。


《中国机长》剧组


影视工业网:《中国机长》里,演员的沟通其实非常微妙,他们不仅要表现的专业,还要有互动性,然后让观众相信演员表演出来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你怎么解决演员的问题?


刘伟强:这个是通过观察,拍《中国机长》有一个好处,这个故事是有原型人物的,我们可以和他们去沟通。通过去访问他,就大概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是怎样的。然后要观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如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原型)毕楠,我会和她沟通,去看她的情况,有的时候也会跟她吃饭,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怎么样。


真实人物刘传建与演员张涵予


我们的演员也会和他们开会沟通,去了解整个过程心态是怎么样的。人跟人沟通之后,送他们去训练,他们真的要在模拟仓中开飞机,然后也会有教练告诉他们怎么开飞机。他们也是很专业的演员,从心里也会有一种方法去研究这些东西,他们很懂去看一些小的东西。然后,导演再不停的跟他们沟通。


在开拍两月之前我们就开始剧本围读。会具体说到某一个点,挡风玻璃裂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副驾驶徐奕辰冲出去了他们有什么反应,刘长健坐在旁边,这时候他应该又是什么反应。虽然梁栋、毕男不在驾驶舱,可是他们听到声音应该是什么反应,所有的这些动作都应该是连贯的。每发生一个事情,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飞机的事情。飞机看起来是死的,但是我要拍出来它是有生命的。我要表现出机人合一,这个机长怎么控制飞机,一点点回头,一点点收油,我要用这些感觉去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而不是拍出飞机有飞机的感觉,乘务长有乘务长的感觉。心连心去拍,这才是电影最主要的东西,不是说很漂亮的灯光,很漂亮的摄影,这才是电影最主要的元素。



工业化就是专业化与职业化


影视工业网:您怎么看类型片?您认为您创作的电影是类型片吗?


刘伟强:你可以这样说。其实电影很简单,我觉得都是一样的。类型化我认为是个人风格的问题,很多人拍这个题材(《中国机长》),可能觉得不用这样拍,拍的很简单就可以。但是我觉得不是,这个是很个人态度的问题。


当你领导一个编剧去写剧本,故事就很不同了。因为编剧是根据导演的要求去写东西。导演是主导电影的中心,所以导演的风格不知不觉的就会投放在剧本中。导演很多镜头的风格是不同的,这也是和人的风格有很大影响。当观众看电影多了,就能根据风格猜到是这部片子是谁拍的,导演会很自然的流露风格。


影视工业网:您怎么看待工业化?


刘伟强:工业化是应该的。现在很多地方不懂得变化,电影的拍摄状况好像没有过去那么好了。其实工业化是好的,我从小就在摄制公司,那个时候的电影制作也很工业化。制片部、摄影组、木工、道具、服装…基本上分的的特别全,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后来就慢慢没了。

 

工业化就是Professional,也可以说职业化。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水准,这才是工业化。因为之前没有这个制度,谁都可以做灯光、摄影,没有所谓制度化的东西,那做出来的东西就很差。很多年前因为预算不好,不可能找一个很好的灯光、摄影去拍,现在票房高了,也有预算去请很好的人。



我是比较特别,又当监制、又做导演,所以可以控制很多东西,可以把经费配发的很好,做电影就是要分配很多资源。比如拍《中国机长》,搭建这个飞机要很多预算,特效制作也需要很多预算,这是很基本的。因为有了这些技术工具,我才能拍出好的东西。所以我就跟投资方要求,如果要拍这个电影,就需要有很大预算去制作这些,如果没有这些制作,是拍不出来。并且要找好的特效公司,找好的制作公司、美术、摄影。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制作是很重要的。如果全是绿布,那拍出来的东西不真实。


每个电影你都要有一个处理的流程,这个就是工业化。前面说到人和人的态度问题,有些人没有受过这个训练,很多东西他们都不懂,所以现在我要常常做监制,去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们。比如《烈火英雄》,我会告诉们怎么去拍摄爆破,面对这些大场面,应该如何摄影和布光。因为我有经验,可以告诉他们怎么去拍,这也是工业化处理事情的一种。

关注影视工业网,关注幕后英雄,关注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


商务合作:17710343057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7279
相关文章

中国机长

查看更多 >

刘伟强

查看更多 >

院线电影

查看更多 >

幕后英雄访谈录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