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影》美术幕后!《影》美术世界之第一章--沛良大殿,书法明志
《影》在金马奖获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术、视觉效果等12项提名领跑全场!然后关于《影》,我们之前有过许多推送,包含摄影、调色、服装、还有部分特效的解析,今天是关于美术制作的推送。
本文章来自美术组刘思何撰写的制作手记,内容非常详细,从制作思路,到具体执行全部涵盖其中,内容也非常具有启发性,可以详细的展示《影》中水墨画风格是如何逐渐形成的。这个系列文章将会分为几个部分逐步推送,相信大家跟踪看下来,会大有收获。
“如同行走的水墨画”,是张艺谋导演对全片影像风格的要求,也是美术设计的主要方向。
所以《影》中沛国的风貌亦是如此:阴雨连绵,雾气缭绕,一步到水,如同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美术组前期搜索大量的中国传世古画,体会其中山、水、云雾、草木、大量留白的绘画语言在画面的运用,打造“昼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千里烟波水墨长卷的画面效果,希望能最终帮助传达张艺谋导演寄予《影》所想表达的深远意境。
沛良大殿——狂草明志
沛良大殿,是《影》中文戏最多的场景,是结局大转战的表演场所,是《影》美术设计的重点。沛良大殿经过从浓彩到淡墨这个设计过程,黑白灰是我们画面最终的呈现。
(大殿气氛图)
厚重的柱子是“黑”,朴素的地板是“灰”,书法屏风、门窗隔扇则是我们的“白”。
(大殿影片呈现与剧照)
沛良大殿要有古旧的中国画的感觉,怎么来表现这种“古”和“旧”是我们场景制作的重点。所以我们从寻找材质入手。柱子的质感,我们参考了出土文物长满了铜锈的青铜,地面石则参考了古旧寺庙的残破的地砖面。
屏风,是大殿设计的关键。
为什么选了狂草?在这个故事的背景设计上,人们书写都用的小篆,并没有人能看懂狂草。沛良以舞入字,书写出了狂草,又以狂草书写了《太平赋》,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什么样的狂草才是导演想要的? 美术组与导演反复看历代名家的狂草作品,多次沟通之后得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狂放的大字与流畅的小字组合,浓墨与枯笔相随,粗狂而不失节奏,犹如沛良的内心所想泄于纸上之酣畅。
此次找到了蔡建国老先生为我们大殿书写《太平赋》,是美术组的荣幸。
(蔡建国老师所书写的1—7号屏风内容)
(沛良挥毫剧照)
(剧照)
用什么样的纱,才能达到大殿屏风层叠通透的效果,并且达到5米的尺寸而不变形?为此,美术组做了很多纱的材料测试,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一款轻柔透薄,而韧性足够不变形的纱。
(屏风纱透度、打印效果反复比较)
(剧照)
主位王座,是王身份的象征,也可以是王思想的传达。沛良王座屏风的内容,我们从古画里面提取灵感,经过陈设美术师的重新编排与绘制,用以表达沛良的内心:屏风中那么多臣民,就如同这朝里朝外的臣民,时时刻刻看着寡人,监视着寡人的一言一行,他们可能是希望寡人收复荆州,也可能是看寡人的笑话,更可能是敌国的细作。世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世人谁能懂寡人的用心?此画可警示寡人勿忘世人的居心叵测。
(大殿主位设计图与屏风内容线稿 美术师:王湧慷)
(实景照)
(剧照)
阵列的夸张的狂草屏风,黑白灰三色的大殿,摒弃繁琐陈设,使影片具有强烈“黑白”的影像风格,简约而不简单,展现出的沛国实力,隐喻了沛良生而为王的责任与隐忍,从侧面塑造了沛良放浪不羁与深谋远虑的人物形象。这便是沛国的沛良大殿。
美术组合照
全文完
影
查看更多 >-
《影》美术设计手稿、理念分享!第二章:子虞与影子
-
揭秘《影》美术幕后!《影》美术世界之第一章--沛良大殿,书法明志
-
致敬幕后英雄!《影》获首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10项提名
-
《影》入围 2019 波兰金蛙奖主竞赛单元,摄影指导赵小丁继《归来》后再次入围此专业摄影奖项
-
真没想到,《影》在美术上用了这些办法 | 制作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