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里·比格·锡兰:让观众在沉默中窥见人生 | 上影节

2019-06-21 18:37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诸多评委中,最引人注目的显然是评委主席努里·比格·锡兰,这位土耳其导演昨天在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中谈论了他拍摄电影的感悟。作为导演,锡兰有着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他用悠长的镜头和文学性极强的叙事方式,准确地表达其哲学思考,让观众在沉默中窥见人生的真相。



细节让电影更真实


锡兰的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成为电影中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锡兰说,在拍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多拍一些场景,一方面避免后期剪辑的素材不够,另一方面他希望在这些拍摄过程中能够捕捉到真实的细节。


“人喜欢隐藏自己的情绪和表情,人的情绪是处在不断的变换之中,但人的表情往往是隐藏真实,欺骗自己的过程。这就需要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对细节进行捕捉,通过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捕捉到细节,去展现最真实的一面。”锡兰说,这个时候细节成为让电影更真实的手段。


也因为如此,细节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会拉着观众不由自主地进入电影。在那部著名的《三只猴子》中,锡兰用大量的室外固定长镜头加深了电影画面的沉静与压抑,似有一种想极力挣脱掉的束缚感缠绕在人们的心间。这体现出故事中人物之间情感的疏离与隔膜,这种感觉让人十分着迷。


声音让电影更有力


除了在电影叙事方面注重细节的展现,在电影表现方式上,锡兰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声音的运用。“声音的品质很重要。要精挑细选,声音能帮助更好地了解电影,更好地叙事。”锡兰导演强调了声音的重要性。


观众在欣赏锡兰的电影时,很难用语言概括出来他电影里的情节,遗留在脑海里的是各种画面和声音的细节:湿袜子的水珠滴在滚烫的炉子上变成水汽(《小镇》),青烟在干枯的芒草中缭绕(《冬眠》)。这些声音内在的力量可以刺穿耳膜,摧毁观看者情感和神经的清晰,让人昏迷在生活的模糊悲哀中。


锡兰说:“这些画面和声音在时间和空间中绵延,我希望观众能在呈现的空间中感知它们,在经历的时间中回忆它们。”


记忆让电影更深刻


电影中除去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视觉冲击。对于故事的展现,锡兰导演有自己偏爱的手法,那就是对于时间的运用。锡兰十分热衷“潜在”这个概念。“潜在就是尚未实现,但即将实现的东西,是即将降临的东西。对于记忆的开拓,就是对情感和精神的开拓。”


锡兰指出在电影中的诗意与情感,只有通过这种时间视角,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解读。“叙事的目的在于将不同的当下情境分配给各个人物,使每一个人物形成一个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组合。”通过每个人物的讲述,让过去降临于当下,赋予时间垂直、纵深的视角。这一点在他的著名作品《冬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锡兰的电影中,看到的不是运动的影像,不是人物的动作,而是人物的凝滞或缓慢,在其中,可以看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的运动变化。

本文为作者 大雄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