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镜头思考方式——《共产党人刘少奇》摄影指导吴樵线下分享会实录
4月19日,央视黄金档热播剧《共产党人刘少奇》最后一集播出的当天下午,适马公司组织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线下分享会。此次分享会,适马邀请了《共产党人刘少奇》摄影指导、著名摄影师吴樵老师,就这部大型革命史诗电视剧的制作幕后进行了详细的分享。
活动现场
吴樵老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电影数字化创作,近两年与嘉娜导演合作,开始了电视剧的摄影创作。作为现象级的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从3月19日央视黄金档首播开始就占据全国收视率的榜首地位,直到最后收官持续保持了收视率第一名。这在近年来的同类题材电视剧中实属罕见。我们非常好奇地邀请到该剧摄影指导吴樵老师为我们讲述这部霸屏神剧是如何炼成的,在制作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分享?吴樵老师坦言,接手这样一部叙事规模宏大的史诗剧确实压力很大,《共产党人刘少奇》从少奇同志幼年时期的求学之路开始,直到建国初期成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核心。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非常大,摄制组既要面临制片成本和拍摄周期两边紧张的压力,同时还要确保拍摄出优秀的精品来。这就要求摄影指导带领影像创作制作团队走出一条务实高效、灵活可靠的创新之路。
这既需要科学、详尽的前期规划,又要有非常高的执行能力,以及实现完美的前期实拍与后期特效制作相融合的组织能力。得益于嘉娜导演的充分信任和制片部门的支持,吴樵老师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影像工作团队,统筹所有前期拍摄和后期特效、视频工程、数字调色等工作。既精通前期拍摄又有丰富数字特效制作经验的吴樵老师,在许多实景无法完成的叙事段落,及早制定数字场景拍摄的整合优化方案,提前分配给各个影像部门和置景部门,落实好部门衔接,在现场管控好关键的合成要素,这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和拍摄质量。让许多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费资源的拍摄方案得以简化,务实高效地摄制完成。
《共产党人刘少奇》海报
革命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全片共有46集,全剧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300多人,大小场景也有500多个,后期完成的特效合成镜头有2100多个。这样的制作规模前期拍摄只用了四个月,后期制作也仅用了六个月,可谓神速,而且在创作和制作质量上有目共睹,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誉。
吴樵老师(左一)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拍摄现场
此次线下分享活动,是吴樵老师第一次公开分享本剧拍摄的幕后制作情况,以及他在创作技术方面的思考与总结。除了能看到《共产党人刘少奇》的光线、色彩和特效制作的处理,也能聆听到吴樵老师关于电视剧摄影创作的难点及重点。本文即为此次线下活动的文字整理,以下皆为吴樵老师的详细讲解:
01 想导演所想
保证整体创作质量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核心就是它的叙事内容。内容如何传达,如何能让观众感同身受、融入剧情,影像是特别核心的一个创作组成部分。依靠影像进行视觉化叙事,是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特点。
作为摄影师和摄影指导,对于场景、光效、场面调度、台词、人物关系等等叙事要素都要了然于心。我认为摄影指导应该和导演的创作思路、价值取向完全一致。我和嘉娜导演一起坐在监视器前,我们俩思考的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导演更多关注的是演员台词、情绪和反应,还有叙事逻辑、戏剧结构等等。我要考虑怎么把故事更好地视觉化,准确地捕捉到这场戏最核心的叙事点、并合理组织现场工作进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不能有任何失误。所以摄影指导需要想得足够具体,工作涉及的问题细致且繁杂,管理的人员岗位也很多。实际上,导演想到的一切都是你要所要想到的,一部戏下来心路历程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双方才能达成有默契的合作。
导演嘉娜·沙哈提在拍摄现场
这部戏能拍得这么成功、这么顺利,而且反响这么好,就是来源于我和导演非常默契的合作。我们在创作层面上,在价值观上完全一致,这非常重要。落实到创作上,你要理解一场戏导演想拍什么,最核心的戏眼在哪句台词上,最核心的叙事情节是什么。然后才是你怎么把这场戏拍得生动精彩又精炼,而且要考虑剪完之后它的情绪是不是连贯、节奏是不是好看。如果摄影指导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按照习惯和套路来干活儿,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创。
有了上面的基础,其次才是把场景、光效、调度、台词、人物关系、情绪状态这些叙事要素转化成机位、景别、角度、景深、透视、轴线、运动、节奏等等。总结起来就是要把叙事任务转化成造型手段。在拍摄的时候可能是局部的零散的,镜头分切有很多,但是拍完的素材剪到一起,就需要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构图的景别、角度、视线、景深、前后景关系都要刚刚好,既突出了人物情绪又不干扰观众视线。
所以很多人经常问我:每天这么多要安排的工作,千头万绪,你觉得什么事儿最难?最复杂?在我看来,最难的就是全片在整体上要非常好,每个镜头都能有机地组成每一个段落。个别镜头拍好不难,难就难在整体都拍得很好。要让片子从头到尾看完之后浑然一体,非常有力量,情绪状态饱满,让观众看着特别投入。这就是好,也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在现场,我并不纠结一定要拍出个什么出神入化的大牛镜头。而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抓住重点,时刻保持好局部细节与整体效果的一致性。
吴樵老师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拍摄现场
02
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刚才讲的是大目标,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决定做到取舍平衡、抓住重点?这个问题是我现在非常重视的。因为电影和电视剧有所区别,电影它对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有独特性个性化的高要求,所以会对很多细节做深入、细致的处理。电视剧要优先解决拍摄量的问题,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再求质的提高,这是核心区别。拍电视剧得有抓有放,要周全应对,做到有的放矢,灵活应变,保证关键任务一定完成好。
拍电视剧要做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成竹在胸,避免返工。这怎么理解呢?电视剧一般一天的通告要完成5页到6页剧本的拍摄,我们差不多每天拍摄十三四个小时,就要收工,因为还得保证第二天的拍摄。电视剧最起码拍三四个月,甚至半年,你得保证创作状态和体力,保证大家按时收工。所以提前研究通告的时候要抓重点,要知道哪几场戏最重要,这些戏最核心的情节是什么。然后把你的资源、时间做好分配,并优先在重点事项上。
比如有一场戏是拍抗战结束后的蒋介石。抗战胜利的时候,共产党人欢欣鼓舞;但是蒋介石想的是接下来和共产党的斗争,他并没有那么高兴。所以说他的这种思想状态,就是这场戏最核心的东西。这场戏没什么台词,把镜头拍完非常简单,但并没有完成核心创作任务。我当时的决定就是要通过光效来拍出他的这种思想状态,要蒋介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内,不开灯,透过窗户看到外面放烟花在欢庆胜利,他一个人在观望在沉思。我要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所以就围绕这种状态布置光线气氛。这场戏要抓的重点就是特定的光效,用光效烘托人物情绪状态。而其他的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可以从简处理。
所以,你要很清楚这场戏拍的是什么。大家可能也会觉得电视剧大多数都是行活用套路在拍,但是你如果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摄影指导,每场戏你的要求还真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播放到第46集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接着看。因为只有这样观众才会觉得每一集都不一样,每一集都有新的感受。
吴樵老师在活动现场
所以摄影指导要知道重点在哪儿,每一个现场工作人员也一定要知道。我经常和机械组、灯光组长说干活要动脑子,要知道重点是什么,一定要抓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效率地把戏拍好,这就是工作方法。你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把所有细节都控制到位,但是核心戏份要下工夫,要拍得特别到位才行,要懂得取舍和抓重点。
03
统一的影像风格匹配叙事风格
用镜头把故事讲好,是我的思考原点和重点,还要考虑影像风格能不能与影片的叙事风格完整统一起来。对于《共产党人刘少奇》,我的首要任务是为它塑造出历史真实的画面质感。在影像气质上,要符合少奇同志的精神内涵,影片的基调肯定是厚重沉稳、朴实自然的;在创作风格上,既要有还原历史氛围的真实感,又不能机械地写实,要赋予影片特定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韵味,要让画面看起来丰富生动有表现力,具有一定风格化的表达。所以在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要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平衡。
光影塑造、色彩表达和镜头语言,是任何一部片子要首先考虑的三个要素。摄影指导要心里非常清楚这三要素,这样才能保证风格的完整统一,整个影像的气质能满足叙事要求。
关于光线肯定要自然,不自然观众会觉得非常假,甚至会出戏。《共产党人刘少奇》这个片子我坚持运用自然光效的美学原则。
自然光效并不等同于纯自然光,肯定需要人工布光。不能说战争年代行军打仗只有马灯,我们就拿一个马灯去拍。那个年代光线的效果,要靠灯光来做,但是要做得像自然光。上面这张图是一个重场戏,看着好像没打灯,实际上用了很多灯,布光就两个多小时。剧中刘少奇和他妻子谢飞听说发生了西安事变,关于该怎么处理蒋介石两人有了很大的争执。当时刘少奇在中共北方局做书记,由于是在白区工作,他的环境都很隐蔽,白天都是要拉上窗帘,说话都不敢大声,所以他们吵架都是压着嗓门吵,这就是历史的真实感。这种真实,不表现出来观众就会觉得很假。但为了把戏拍好,人物的造型也得完成,不能让观众看不清楚演员的情绪状态。所以要在不破坏整体环境光效的前提下,处理人物造型光。
在延安时期的窑洞里,窑洞本身没有那么大的窗户,采光并不好。所以会在白天作战室点上马灯。制造一种混合光效,既能突出年代特征、空间特征,又能解决人物塑造,在光线上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点。这样既能烘托气氛又塑造了人物,一举两得。
这场戏我们是在摄影棚里拍的,我们不可能去延安的七大会场原址,这些都是在摄影棚里搭景并结合特效完成的。与人有接触的部分都是搭景,会场的上半部分都是后期的特效制作。大家留意这个场景的光效,我的要求是现场光效必须都是真实的。该有的光影一定要实拍出来,要有真实的空间感。不能说依靠数字特效就不管现场的光效了,而是要处理得非常逼真。只有这样后期合成的画面才能完美、生动、浑然一体。
刚才我讲了光效要追求自然,但是如果连色彩也要追求自然,那这个戏看起来就会觉得没啥味道,或者说没有风格化的审美趣味。在复杂纷乱的环境下,怎么让色彩建立起我们要的基调?我们不可能像《延禧攻略》那样从美术、服化道开始就进行完整系统的色彩管理和控制。这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关于色彩方面的风格化、历史感一定要有。色彩的历史感怎么建立呢?不是简单的靠消色、偏色,加个滤镜或者降低饱和度让它偏成酱油调子,偏黄偏棕这样简单处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不是我心目中这个片子需要的色彩。
我要的历史感,是要保持丰满的人物肤色,还要有历史的古拙感,才能塑造出符合历史真实又能突出人物神采的影像风格。我们从老照片的分层上色法得到启发,在后期校色环节上也使用分层着色的办法模仿出老照片的古旧感,从而形成非常风格化的色彩表达。我们这种分层校色的方法确实比较费劲,我直接参与校色工作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多亏我们使用RED摄影机,R3D的原底质量才能支撑起这种复杂操作。确实在后期流程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后期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调色的时候,人物的脸、衣服、后景部分都是分层调整,这三层的调整方向并不是一致的。我们把整体环境压灰了,但是人物的肤色气色要保留,人物的服装要做到统一协调。所以能感觉到人物很丰满,又有古旧感。画面里背景处的房子,如果本身没有特点,我们就把房子的颜色弱化处理,但是少奇家的老宅我们做了保留。
这个总平巷的场景里旗帜是重要元素,颜色有保留。但是整体基调还是灰色的,只是把主要人物服装和道具这些该有的颜色提炼出来做处理。在光线上我们尽量追求一种自然光效,但是在色彩上我们追求一种非常风格化的有历史感的色调,让这个片子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了一些特点。
04
整合流程的拍摄方法
最后我们再说说整合优化制作流程的问题。
摄影指导要有全局观念,和整合优化制作流程的能力,不仅要熟悉前期拍摄技术,还要熟悉后期视效部门的制作流程和技术方案。后期能解决的尽量不耽误现场拍摄,后期做不了或者不方便制作的部分,必须在现场实拍。要平衡好前后期的比重和工作量,抓住部门衔接上的重点要素,并及时高效地制定拍摄整合方案。确保工作效率和画面质量的平衡,实现数字化整合优化制作流程贯穿始终,这是目前影视创作中应有的理想状态。
现在前后期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以前摄影指导可能负责好取景器里的画面就行了,但是现在要负责的范围会增加很多。《共产党人刘少奇》有大量的场景拍摄需要结合特效制作,制作要求又很高,要是按照传统方法置景或者实景拍摄,很多戏就拍不了或者拍不完。
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前后结合、整体把握的原则,得益于导演对我非常信任,由我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影像制作团队。这个团队包括了前期摄影、照明,也包括后期DI、I/O和视效部门,都由我来统一管理协调,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确保了工作质量。很多剧组无法做到整合优化制作流程,就会互相推诿,无法达成共识,确定不了行之有效的摄制方案,又或者资源浪费,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是第一集的一场戏,启蒙老师朱老先生带着九岁的刘少奇去山顶上第一课。太阳升起来只有一瞬间,如果大队人马带着设备爬到山顶去实景拍摄那是不可想象的,完全没有操作性。这个重场戏有几十个镜头要拍,在看剧本的时候我就决定在棚里拍。我和美术老师商量提前把石头搭好,告诉他们只搭山顶上几米见方的石块就行了,剩下的工作我就交给摄影照明和视效部门了。在棚里可以很好地控制光线运动,可以让人工光线在少奇的脸上产生微妙的变化,再结合视效完成的数字环境,完美呈现了日出的天际线和群山掩映的壮观场面。生动体现了剧本所描述的“天地玄黄”的意境。朱老先生在天边比划的扁担,成了少奇同志一生的追求和志向。
拍七大会议,我们不可能搭这么大的一个景,真要全搭得要一个多月,没这么多时间也没这么多预算。我就跟美术部门商量只搭建一部分就行,其他部分由视效来做,就这样我们又快又省的,还非常完美地拍摄了七大的主场景。
右边这场戏也是,最开始筹备的时候我们还去东北伊春勘景,我当时就想到肯定来不了这里实拍,绝不可能大队人马12月份跑过来拍雪原的戏,拍摄的时候,我就和制片商量在横店的集团空地上搭一个5米宽,60米长的雪槽。2天置景,2天就把这场戏拍完了。真要是去东北花的时间多不说,天气还不能自己控制,风雪的效果还不一定有视效制作的效果好。这一点对于电视剧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摄影指导得明白,雪槽搭多大够用,能满足透视景深、人物运动、机位高度的需要。摄影指导,要很明白实拍和后期怎么结合,每个部门的底线是什么,确保衔接要素不能出纰漏。
我们所有的景都是在横店二三十亩的空地搭建的,雪原、森林、草地、窑洞、喇嘛庙等场景都在那搭建的,这样甘南、东北、延安都不用去了。包括这个大森林里面的火车,不可能真弄个火车。火车我们是电脑做,但是林子我们得实拍,因为在林子里有动作戏,枪战戏很复杂。我让置景搭了几个门框,提示演员这就是火车,别让演员不小心穿越过去,同时摄影构图也有依据。
《共产党人刘少奇》有五百多个大场景,将近一百个场景有数字视效搭建。除去擦除修补的镜头,全片视效合成的镜头有2100多个。开机前我和制片人说有大量的特效镜头,他们一直担心预算不够。我在综合考虑制片预算的前提下,确定可以减少部分机灯组的预算挪给后期视效部门。从整体上平衡了工作量和制片预算,而且使每个部门都没有损失,拍摄制作质量还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我比较满意的工作方法,也确实起到了核心的作用。面对这部剧所取得的成功,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说实话我把前期的摄影照明器材费压下两百万,补给了后期视效部门,同时还要保证拍摄质量,怎么办?我在器材搭配上想办法,RED小武器和适马电影镜头是我认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摄影器材,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保障,还节省了预算。
我们多个组同时开工,需要好几套电影镜头,定焦镜头全都租用了适马的电影镜头,这套头便宜又好用,光学素质非常高,经受了考验,这就叫实事求是。拍摄中没让器材为难过,而且没超预算,没超周期地拍摄完成,开播还拿下收视率第一名。我想这是每一个影视行业的从业者都希望完成的工作。感谢大家!
活动现场,适马最新的40mm T1.5电影镜头搭配 RED MONSTRO 8K VV 摄影机供体验
(感谢 阅读)
采集
镜头
查看更多 >-
索尼可能会在CP+展会上宣布一款新的50-105mm f/2.8 G镜头?
-
全球最广镜头来袭!三阳AF 12mm f/2 RF-S开启预订
-
唯卓仕推出新款紧凑轻便的APS-C广角定焦镜头
-
影视飓风为什么在B站百大UP主颁奖慢镜头秀上用适马电影镜头?
-
适马电影镜头参与项目首获小金人!
电视剧
查看更多 >-
《鱿鱼游戏》爆火背后,“大逃杀”能否成为下一个内容风口?
-
现实主义题材比科幻、古装更难拍丨芒果热播剧《八零九零》摄影指导冯轩专访
-
专访摄影指导冯轩:如何把30秒广告的极致呈现用到拍这部剧上
-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愈系能救国产家庭剧吗?
-
疫情以来这半年,十大国产类型剧有何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