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2012-12-19 09:19

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为两个时期,1979和1984-1989年。
1984年作战以中越边境麻栗坡县老山、者阴山为主的反复争夺之战。期间各个军区轮番上阵进行实兵演练。其目的在于锻炼我各个军区的作战能力和保卫边境地区安全。
本片讲述的就是1984-1989年期间,根据凤凰卫视及上海卫视纪实栏目播出的纪录片参考,取材86年兰州军区67军与47军前线作战中人物和战斗事迹改编而成的真实故事。
拍摄期间由数十名名来自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昆明军区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老兵顾问亲临现场作为军事及历史顾问指导。(包括凤凰卫视采访的原47军一等功臣摄影干事王红),力求最真实的还原当年作战原貌。
《最后的战士2》故事梗概:
80年代中后期,在云南老山前线作战的的战士们,经历着非比寻常的战火年代。驻扎在老山主峰猫耳洞中这群“80年代最可爱的人” 1986年7月份,轮战部队接到中央军委作战命令,将对长期盘踞在我境内的敌部队实施出击作战。突击队员们开始为期3个月的针对性模拟训练,侦察大队队长接到命令奉命执行侦察任务。在猫耳洞抵近侦察中相识了17岁的小战士顾客路和他的战友们。顾客路想方设法写请战书参加作战队伍。可是按照家里兄弟多的战士的才能参战的原则,队长起初并没有同意。后来顾客路的班长在敌人的一次袭扰中牺牲,顾性格大为转变。最终用行动感染了队长同意了他的请求。誓师大会军旗飘扬,杀声惊天,出发前夜,战友们互相约定活下来的战友为牺牲的战友父母尽孝。第二天一早,侦察队便消失在大雾之中……执行任务中,为了牵制敌人火力完成作战任务牺牲了大部分战友,队长带着包括顾克路在内的其余的战士艰难的完成了作战任务。为数不多的侦察兵面对着祖国东方徐徐升起的太阳敬了一个军礼后,参加到作战中,战斗中顾客路也不幸牺牲。从战场下来后,幸存的队长开始了踏上了履行承诺的路途。
导演阐述:
电影《最后的战士2》取材于80年代中期发生在云南边境上的自卫还击作战中可歌可泣的战斗英勇事迹。描写了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和富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亦然选择来到这块红土地,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领土的完整;用青春和汗水最有力的阐述着“新时代的共和国军人”。
影片的拍摄目的不同以往国内军事电影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表现战争中最写实的军人,对于他们的描写更多的是憨厚、可爱、天真。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在享受新的事物和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的时候。这些来到祖国边疆的年轻战士们。感受着特殊的事物和经历。面对没有经历过的战争,每个人是那么的无知和无力。但是随着战斗的到来,这些人不得不去面对,被动的面对中,学会了男人成熟的一面。也从残酷中学到了人性中难能可贵的一面。但是战争是无情的,最后这点美好的记忆也随着死亡的离去而消失。剩下只有活着的人对离去的人的深深的眷恋和愧疚。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说拍摄这部影片前前后后准备了至少三年是一点不夸张的,只能怪时间过得太快,快的有些时候自己都不能相信,在偶尔看到一些两三年前筹备时的一些照片和视频的时候也会微微一笑,原来这部影片我们真的等了很久。
有幸的是在三年的时间内,团队的日益壮大,骨干成员的陆续加入使我们的实力一步步增强,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来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十分重要。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时间是唯一的介质来针对本片完成积累。了解历史和时代背景是最需要时间的,我3年内先后结识了从79-89年期间各个军区和年龄的参战老兵不下几十人,这对于影片内容的真实性考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准备期间我们得到不少军区内部的宝贵视频和文字资料也作为影片还原当年这场战斗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我们的剧组每一个留下的人都是对影片题材抱有极高的情节的。为了熏陶包括投资合作人、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内的每一个人,剧组用有限的经费在今年之内赴云南多次。在当年战场的每个山头每个阵地都反反复复的多次考察了解以及踩景。拍摄此片源于我们对中国军人的一种崇敬的感情。虽然这场战争离我们80后只是擦肩而过的距离,它快结束的时候我出生了。在每一个80后的幼时记忆力充满着美好而安逸的时代里,却有着我们不知名的一群人为了我们献出了生命。

道具 美工篇:
道具、服装、以及枪械方面是我们最为得意的一项,影片的服装装具等道具是三年内一点一点积累的。此项硬件条件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通过审批的数字或院线电影。

1枪械武器

本片牵涉军事题材,由于枪械和武器类的道具在国内相当敏感。所以我们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加工和制作。故事真实背景中单兵作战武器枪械型号为国产56式冲锋枪和81式自动步枪,以及77-1式手榴弹。该型号枪械在国内电影制片厂的道具也是没有的。只有少数部队仍然使用。联系部队枪械这对于我们来讲难于登天,所以我们通过渠道买到部队军警在训练时使用的1:1的橡胶训练模型。用刻刀削去表面多余的部分,然后根据不同的材质和部位对表面进行喷漆和旧化处理。使其在荧幕上具有质感和分量。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56式冲锋枪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81式自动步枪喷漆中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81式自动步枪成品

手榴弹则是用车床车初原始的雏形。然后经过我们抛光、打蜡、喷漆、刻字、上色等处理最后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手榴弹雏形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喷漆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印字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手榴弹成品

2服装 标识
既然要拍摄1986年的部队生活,首先就要充分去了解军队这个时期的着装规定。日常用品,这个时期的文化氛围等诸多元素。
1986年我军陆军着装已经分为常服和作训服,在前线作战中大多数穿着普通的双面迷彩服,适合热带地形气候和植被地区作战伪装性能良好。但是这批服装仅仅配发与前线少数作战部队,导致如今成为军迷们收藏的佳品。单件价格已经标到500-700多元一件。最主要是极其难收集,有幸在各种渠道和军迷的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单是迷彩服也能装备一个连了。
而常服又分为干部夏装战士夏装以及男女款,具体还有领章、肩章帽徽等等不同的搭配方法。拍摄时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错误信息传导给观众,所以在此方面我们相当严谨。
可以说作为一部年代片+战争片的道具量是相当的大的。各种型号的携行具、装备、服装、武器等等,不仅需要购买,还需要加工制作,工作量相当之大难以想象,收藏这些道具用了不折不扣的三年时间。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这是10年时候道具的规模,随着目前道具的增多,上图中道具占现在道具总数比例不超过10%。图片中展示的仅仅是作为军事的道具,日常的道具包括80年代的家用电器、服装、 具有年代感的一些怀旧物品也不计其数,在此不一一列出,只希望我们为此细心准备的态度能对其他拍摄团队有所影响。

特效特技篇:
包括枪火、炸点、场景、抠像合成、3D合成诸多因素在内,影片战争场面特效含量占超过90%以上,基本上每一个画面都运用特效技术。使用特效技术不一定狭义的指爆炸或者开枪一类的基本特技,而是运用场景抠像 、合成、区域校色、动态捕捉等技术,一方面弥补资金上没有办法达到的条件。一方面对画面中各个因素做出调整让其符合我们想表达的意境。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5秒左右的镜头需要一个星期的制作周期

国内电影抛开故事题材和表演剧情等不说,单说特技特效这一项,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爆炸炸点就是其中比较薄弱的一项。较早的国内军事题材影片中使用最多的往往是汽油包。该技术就是在土地上刨一个大坑,放进去一个漏斗状的钢锅,在锅的最底层放入一个电子引爆的核桃大小的炸药包,然后搞一大塑料袋汽油放上面,最上面在浮上泡沫和松图。最后表现就为手榴弹或者大炮爆炸时一团火焰紧接着一缕白烟升起,这看起来像极了老版的西游记中种种妖怪的出场方式。而军迷朋友们也知道在除了燃烧弹等特殊弹药爆炸时会有熊熊大火,其他诸如炮弹、手榴弹等爆炸时能看见的只有冲击波和被炸起的碎屑,近些年有些国内的电视剧和电影也注重了这些方面,使用气泵及其他先进技术。但还是有些软肋。比如爆炸时威力的大小产生的冲击波大小,烟的高度和浓度以及爆炸过后碎屑等等诸多因素难尽人意。拿冯导的《集结号》来说爆破在或内做的相当不错,但可惜的是请的韩国《太极旗飘扬》的团队来做的。这让我们心里少许有些愤愤,我们也希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国内特效特技团队能做出优秀的效果;让外国同行看到泱泱五千年的大国不是没有人才的。

摄影篇:
包作为一部战争影片,我们要找到大量的在结构、故事、和技法上相当成熟的影片作为参考借鉴从而吸纳其优点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影片中来,其中首当其冲的必然是1997年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就影片带给观众的真实视觉和听觉冲击感来讲,《拯救大兵瑞恩》无疑做到了电影史上最棒的效果。透过荧屏将战争的恐怖感渗透到观众的每个汗毛孔。花絮中每个演员都提到导演在片场带给他们的恐惧感。影片中人性的阐述也做到了淋漓尽致。用吴宇森的手法来讲即没有职业的正义与邪恶,只有人的善恶。所以我们研究并学习借鉴此部影片最多。
不论我们能否拍摄出一部好的作品,但是起码我们有和顶级的战争片去比较的勇气。我们无数次的观看诸多影片的制作和技法并学习。也在正式拍摄前多次去走戏和试镜头。

在画幅上我们选用2.35:1的好莱坞标准画幅,也是希望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映像。画面作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帮美院的学生最为注重的地方之一,拍摄主角战后回到家乡的这场戏,气氛起到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安逸的暖色调来表现从战争后走到现实世界带给主角和观众的惬意。选择收麦的季节也是想表达一种经历风雨后收获的气氛。
因为光线对于画面的成像质量影响甚大,于是在这我们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从5月中旬-6月中旬这一个月的时间麦田由淡绿色转为金黄色。等到6月中旬麦子完全成熟收割后,再拍这场戏就只有到明年了。所以我们只有1各月的时间来拍摄。更为难的是我们需要的光线只有到下午5-6点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才能到达满意的效果。然而2012年的夏季比往年雨水要多的多,即使不下雨也每天都是阴天。我们只能每天中午带着设备和道具到麦田等待天放晴 然后利用仅有的一个小时来完成拍摄。也有幸在离麦收还有不到一个礼拜的时候我们赶上了两个晴朗的夕阳,让我们得以圆满拍摄结束这一场。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文戏部分难度尚可,对演员的表演、摄影构图美学等要求比重偏大。但到了武戏上,对器材道具的依赖则更为偏重。

限于条件我们使用佳能5D2搭配铁头三代的辅助套件作为主要器材来完成拍摄,其成像质量初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由于拍摄内容大多数在山里,大量镜头摄影师需要跟随演员在泥土中摸爬滚打,在暗光条件下的噪点以及需要特效处理的部分的时候 1080P的规格还是难以达到制作需求,跟拍时其果冻现象也影响着影片的质量。尤其在高潮部分需要有高速镜头来渲染气氛,这点上其性能难以让我们得到满足。
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最后的战士2》创作手记
雨中拍摄作战片段


视频密码:123456
结尾:
现在距影片正式拍摄结束还尚早,因为我们在拍摄中能力和阅历不断的得到疯狂的补充和成长。我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影片本身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战争的残酷,也看到残酷中人性的光辉。从而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影片展示出我们团队的综合技术以及各方面能力。
拍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我们自身力量没有办法克服的困难,也遇到我们能力之外的技术难题。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在很多方面我们用态度去弥补了我们的不足,拥有经验的团队用一次拍完的内容,我们会用N天无数次的尝试达到我们满意的效果。智者用一年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用十年也可以做到,甚至会超越。所以最后想告诉大家,其实只要用对方法执着认真的去拍摄,我们面前即为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
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的战争影片。不是寄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寄于我们的执着!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