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影像造型的塑造

2019-04-12 16:14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以救赎为主题,讲述不同人的进入教堂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在影像风格上对造型元素有着不同于其它影片运用,饱满的色彩,流畅的运动镜头,不同光线造型的塑造。其它影片大部分纪实感很强,注重历史的沉重感,爱用黑白影调,利用色彩去表现影片的为少数。《金陵十三钗》的场景很单一,(一个天主教堂,一个教堂附近不远的街道,还有一个就是妓院)怎样运用影像造型去表现是关键之处。


运动

《金陵十三钗》的战争部分大量使用轨道横移,跟摇运动镜头,运动镜头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开拓画面的造型空间,增加视觉的冲击力,体现人物情绪的递进,也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环境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创造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其中的长镜头运用运动镜头的衔接,把人物的戏剧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文戏部分采用大量手持肩扛摄影,镜头很自然,很有呼吸感,随着人物的情绪有着不同的晃动。镜头的运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环境很简单,镜头运动的很丰富,观众的视觉疲劳感弱化。


光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的灵魂,是影像造型艺术的基础,光线的不同造型变化塑造不同角色性格,心理变化,表现物体的形式感,空间关系的分离,质感的体现,还可以随着剧情的变化,变换不同的光线造型,推进剧情的发展。如影片开始的几个镜头,没有明显的直射光,浓烟滚滚,整个南京城被浓烟笼罩着。直到约翰的出现,光线上有了一些变化,书娟他俩躲在大罐中,书娟的主观,大罐口没有直射光这是书娟第一次见到约翰的地方,一个内外的空间关系来推进剧情的想象。墙倒约翰钻进大罐,起身喝酒,这个时候光线变化,大罐口有了明显的直射光束书娟脸上的光也随之改变,人物的情绪也慢慢缓和下来光线的变化,使得书娟的心里有了希望,紧接着浓烟少了,太阳出来了李教官和战士们有了清晰的面孔。利用光线的变化,刻画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包括教堂中光影的变化,都是随着剧情戏剧冲突来变化。


色彩

色彩是电影叙事中重要的元素,《金陵十三钗》以灰暗暖色调为主,战争部分没有太多的色彩搭配,有一种悲壮的历史感,教堂部分增加了各种颜色的搭配,尤其是五彩斑斓的玻璃,暗蓝色学生棉袄,妓女身上彩色的旗袍,与外面战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的对比也能突出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如:学生们透过彩色玻璃看到妖艳妓女们走进教堂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学生脸上的各种色光很唯美很透澈很纯净,给观众带来很特别的情绪,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下,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使作品更加鲜明独特。

     所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影像造型的塑造尤其重要,利用造型元素把戏剧冲突的张力表现出来,把每一个人身上冲突点区分开来,使得剧情的进展更流畅丰富。




 

 

本文为作者 孙垲洺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