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摄影改变电影魔术】《霍比特人》使用的双机同步拍摄合成系统简介
还记得《魔戒》花絮中如何拍摄甘道夫与霍比特人同场镜头么?除了利用侏儒替身之外,对于双方都需正面出境的场景,大熊猫设计出了特殊的器具(如座椅前后差距的马车)、外加特定的拍摄角度、通过利用人眼视觉中的景深错觉,来制造同一画面中巫师的高大与霍比特人的矮小。很简单,但很有效。
不过,那一套在3D拍摄中不顶用了,因为景深错觉只在2D银幕有效,戴上3D眼镜的观众,会轻易察觉出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只是因为离镜头距离不同,从而无法在脑海中构建高大与矮小的不同印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分开拍摄:也即分别拍摄霍比特人演员和甘道夫,然后通过后期合成到同一个画面中来,由于各自拍摄角度和取景距离不同,最后合成的画面中也会体现出由正常人扮演的不同奇异角色的身材差异。
然而,这又带来了表演方面的问题,在表现霍比特人与甘道夫的对手戏时,由于是分别拍摄,空对空演太没感觉了,造成体型的画面表现真实了,角色的表演可能就不那么有火花。
为此,大熊猫(彼得杰克逊)的团队特意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见下图)。
该方案采用两套3D摄影系统同步拍摄,而身处同一对手戏的场景的不同角色,分处在相隔大约50英尺的两个场景中,一边是按真人演员大小定制的真实场景,一边是点缀有缩小了25%规格的关键道具的绿幕场景。两套系统各自都有Motion Control系统控制摄影机。左边真实场景这边MC系统的所有动作(包括摄影机方位运动、摇臂和滑轨车的运动)都由MC系统记录下来,并同步传送到右边绿幕场景的MC系统,这样就保证了右边摄影机的运动和左边完全一致且同步。
在右边绿幕系统这边,摄影机镜头摆放得离演员更近,这样在同一视角中,右边所获得影像中人物会占据画面更多空间(因而也就显得更为高大)。这样当通过软件移除绿幕背景与左边实景画面合成时,甘道夫会显得比比尔博高大很多,也会比真人场景中家具器物大得不成比例。
绿幕这边困难之处,在于为将来与真人大小场景的精确吻合、定位。比如说,当甘道夫的演员在绿幕中将手放在桌上时,最后合成画面时不能因为比例失调而变成手悬在空中。为此,制作组特别为此设计一套名为Pinger的装置,类似于一台激光量角器(Protractor),它会以比正常比例缩小25%的规格、将左边真实场景中的各物件在右边绿幕场景中标识出来。这样就能保证最后合成画面的精确吻合了。
左右两边演对手戏的演员,都佩有隐藏的耳麦,以保证能对对方的台词做出实时反馈,从而尽量保证对手戏的情绪情感火花。
最后,通过两套系统实时拍摄的画面、通过实时合成,也会实时呈现在导演大熊猫眼前的监视器上,就像看单独一套摄影系统的取景器一样。
是不是太折腾了点?除了对工程师们的想象力与执行力滔滔江水之外,俺想引用村门口姓孔那小子的名言:世界,是由爱折腾的人推动的,好的坏的都是。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