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迹》和《阿丽塔:战斗天使》在电影制作技术上,有什么高下之分?
所谓的高下,可以从像真人与不像真人、是否符合大众审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爵迹》与《阿丽塔:战斗天使》都是以模拟真人表演、以现实环境为依托制作的高仿真三维影像作为制作标杆的,所以要满足基本的三维制作与构成原理:
1.角色:
三维角色拥有真实人类的皮肤质感与毛发特征;
三维角色的衣服、饰品、头发等符合物理学运动规律(飘动、碎裂、下坠上升等运动);
三维角色具有高度还原的拟动态表情与动作(角色动起来的时候大部分动作都是是正常人类可以完成的或是以现实中真实人类的动作为基础夸张化改良的,且符合生物骨骼、肌肉运动构成原理,表情动作包括角色说话时的口型);
三维角色体液、外部影响所形成的真实感(主要以汗水、泪水,潮湿、寒冷、燥热、外伤等形成的角色外表变化或形态的微变化)
2.环境:
建筑、植被、地貌等环境可以进行最大化的夸张与虚构,但是要符合基本的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定律(例如北极不会有沙滩、有光照面的植被会比无光照面的植被茂盛、无力学结构支撑时大楼等建筑物不会横插在山崖峭壁。)
天气状况、气候环境对生物圈、植被的影响状况(可以虚构天气状况,但是出现的生物应该尽可能满足在对应气候、天气下生存繁衍的条件,例如梅花鹿生活在沙漠里,必然环境中要有某些改变能够支撑这种生物的生存。)
3.光照:
三维环境的光照情况要满足基本的物理学规律,有光必有影、有明必有暗,在看起来正常的基础上,通过美学表现调整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这6项光线塑造的基本元素,满足摄影学的物理规律。
(三维光照是所有国内CG制作的弱项,就是因为大部分制作者对于真实光照没有基本的认知,所谓的“看起来很假”除了角色景物质感做的烂以外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一个好的合成处理效果也是必要的。)
以上是优秀的电影级三维制作(CG)需要满足的基本制作原理,就算是因为制作经费有限,这些合理性也是应该考虑到的!有钱没脑子一样白费功夫!
其次,在这里我们明确下CG电影的两大类型与代表作品:
1. 纯CG类动画电影:这里指的是影片90%以上是通过三维制作构建而成模拟真实的动态影像。
这里以《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作为大众范围内高质量的代表作品,无论从皮肤、毛发的质感还是角色表情与光影效果来说,都是优质的CG电影作品。
(这类型的影片虽然归类于Animation(动画片),而皮克斯、梦工厂等作品虽然优秀但是都是卡通型角色,所以不在"模拟真实"的概念范围内。)
CG动画电影《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2016年) 影片截图
CG动画电影《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2016年) 影片截图
2. 真人实拍混合CG类电影:这里指的是影片55%以上的镜头为全三维制作或80%以上内容由三维制作完成,此外包含三维角色、环境的特效镜头需要覆盖影片85%以上。
该类型影片的代表作品之前有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现在则以《阿丽塔:战斗天使》作为该类型作品的典型代表。(《指环王》以实景真人实拍作为主,三维角色与特效环境处理仅为辅助影片实现的方式之一。《猩球崛起》《变形金刚》则是以实景环境+三维角色的方式来实现,全片纯三维镜头并不多,所以未包含在该类型影片的行列之内。)
电影《阿凡达》(2009年)影片截图
电影《阿凡达》(2009年)影片截图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2019年) 影片截图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2019年) 影片截图
从《阿凡达》到《阿丽塔》,三维影像历经了10年的发展,可能不太明显?但是对比细节就会发现,这一丁点的“小”进步,已经是从“量”迈向了“质”的提升了,从美学修养到制作技术,都更加接近“真实”这个概念了。
从细节看三维影像技术的表现力提升
了解了以上关于该CG影片的定义与典型代表,我们来说说正题!
2019年的《阿丽塔:战斗天使》与2016年的《爵迹》!
我觉得《阿丽塔》就不要做对比了,完全不在同一个质量级上。
我们从亚洲谈亚洲审美,从2016年谈2016年制作技术,从《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谈《爵迹》,这才是公平的对比!
以下内容《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简称为《王者之剑》。
我们要以公平的态度聊对比!
1.制作成本(BUDGET)
《爵迹》影片投资,网上查到的大致在1.5~2亿人民币。
《王者之剑》影片投资,网上查到的大致在1.4~1.8亿美元,约合9.5~12亿人民币。
制作成本相差6倍左右,但是国外制作人员的人工成本对比国内来说相差大概也是6倍左右,几乎就是汇率的浮动范围,国外高级模型师月薪1~2万美元,国内8000~1.8万人民币。
渲染、公司运营成本相差不是很大,但是质量高渲染量肯定更大,所以《王者之剑》在渲染上的花费肯定要比《爵迹》高,当然是以《爵迹》没出现过多的渲染BUG导致重新渲染的情况下。
综合来看,《王者之剑》的制作成本预估应该是《爵迹》的2~3倍左右。
2. 角色(CHARACTER)
以下均尽可能挑选能体现每部影片实际质量的截图进行对比说明。
对于《爵迹》,剧照和海报的角色质感还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实际影片不太一样啊。
《爵迹》宣传剧照
《爵迹》宣传剧照
但是实际影片却是........↓↓↓↓↓↓↓↓↓↓↓↓↓↓↓
(画质已经开到最高了,win系统PrintScrn键无压缩截屏)
主要角色在阳光下的毛发、皮肤质感
背景礁石都有反射光而正常有光泽的头发却没有任何细节,有可能是没用飘柔吧。
而上面这两个镜头的皮肤质感,已经无限接近《熊出没》了
好像还不如2015年的《熊出没》大电影呢(因为没找到电视版的图片....)
《爵迹》从网上能找到的截图,质感最好的就是这张了↓↓↓↓↓↓↓↓↓↓↓↓↓↓↓
《爵迹》,能找到的最优质感截图
电影的海报可以做高质量呈现,但是最终效果还是要以实际影片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欺骗观众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且纵观整部影片,角色皮肤质感的变化非常大,但却都没有达到海报、宣传剧照的质量。
这是2011年网络游戏《笑傲江湖》第二章《决战江湖》的游戏CG宣传片
当然,这是《决战江湖》这部游戏CG里最能表现角色质感的一帧了,但是这却是2011年作品,与《爵迹》相隔了5年之久,所以网上对于《爵迹》的攻击也不是凭空而谈,《爵迹》的实际内容也的确是在这种级别的质量(指的是《决战江湖》的质量)上浮动。
接下来反观制作成本高2~3倍的《王者之剑》
因为优酷没会员,所以不是网络平台播放的最高画质,但是质感表现也是可见的。
《王者之剑》非主要角色的质感
主要角色的毛发、皮肤在阳光下的质感
非主要角色在阴影下的毛发、皮肤质感
对于角色的制作来说,除了一眼望去就能区分的毛发、造型与服装外,衡量角色制作的几个关键标准还包括:
1.皮肤的SSS质感:指的是生物表皮下的次表面散射效果,受到血液类型、表皮/毛发厚度、血管分布密度的不同,皮肤的通透程度与散射程度都不同,感兴趣的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手掌和耳朵做下对比。
2.皮肤纹理细节:生物角色的表皮因为摩擦、排汗、光照等长期性的影响,会使不同生物、同类型生物在不同栖息环境下的表皮纹理分布产生差异,这种纹理细节包括毛孔大小、深度、密度、肤质、褶皱纹路、血管纹路与汗毛分布。对于人类来说,仅面部细节就包含了7种毛孔特性、12种以上的纹理类型。
对于仿真设计来说,恐怖谷现象也同时制约着三维角色的设计方向,这种细节都是普通观众看不到但却能感受的到的内容,忽略这些细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视觉感受。
而对于《最终幻想》系列,一直在这条路上孜孜不倦的做着尝试,形成了一种似真人似日式动漫的角色设计类型,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恐怖谷现象的差评体验,甚至包括《阿丽塔》也受到了其风格化的影响。
3.环境(ENVIRONMENT)
环境的制作相对于角色皮肤与毛发来说,因为细节表现较少,相对更容易处理(仅是相对,但是环境制作更耗费人力成本)。并且《王者之剑》的大型特效场面比《爵迹》要多的多。
而对于环境来说,更加的直观可见,虽然单个物体细节较少,但是却需要通过大量的景物堆积与排布设计来构成复杂的视觉效果。
这一部分大家都能够通过影片感受得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美术、摄影到三维制作都可以对电影制作技术进行衡量,高下之分在横向对比之下也直观可见。如果说这就是成本高出2~3倍的结果,那么在观众心里也是能区分和平衡优劣的,像《爵迹》一般,把观众当傻子看是电影创作者对于观众的侮辱与歧视。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影片的制作技术的高下之分。
也希望跳票的《爵迹2》不会重蹈《爵迹》的宣传与实际质量相差过大的侮辱行为,对观众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毕竟也算是国内CG制作技术的一个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