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强文!《流浪地球》现场调色、现场视频管理流程分享

2019-02-28 15:34

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自从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反响热烈,引发了国内外观影热潮。SJ-WORKS团队有幸参与了这部我们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贡献了一点微薄的力量,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且自豪。作为小说作者刘慈欣的铁粉,自然对电影充满了无限期待。


细数过去工作的日子,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剧组上上下下,在许多个昼夜颠倒的不眠的夜晚中辛勤付出,真是一段极其难忘的回忆。作为一个工业化的电影制作中的一环,我们SJ-WORKS团队在为期两年的拍摄中,配合剧组拍摄,顺利的完成了工作。


撰稿人:SJ-WORKS:刘杨



Above of All

前提

工业化的基础



我们这次拍摄的主要工作是Live Grade (现场调色)和Qtake Video Assist(现场视频管理)两个工作,并辅助现场DIT部门完成部分数据的交接与管理。在拍摄之前,我们SJ-WORKS做了许多深度思考,提前做了很多调研和技术储备。


一部硬科幻电影,走工业化制作流程是必然。那么应该如何在一部工业化的电影里面,达到工业化标准呢?我们的工作怎么做才算配得上是工业化呢?我觉得首先要聊一下什么是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旦说起工业化,首先起码应该要有工业化的Facility。一部重视效的电影通常需要大量在摄影棚内完成,比如MARVEL的电影通常在PINEWOOD片场进行制作。我们这次的拍摄,99%是在2016年刚刚投入试运营的青岛东方影都摄影棚内完成的,少量拍摄在海滩完成。主体环境可控,拍摄条件稳定。



在影都试运营初期,我去探班《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Pacific Rim 2:Rising)的拍摄,就开始对于好莱坞团队在影都的拍摄方式做了一些观察和思考。追溯到2015年,在合拍片电影《长城》(Great Wall)的拍摄中,结合与好莱坞团队合作的经验,针对电影《流浪地球》的拍摄,我们更加完善了整个流程,做了一次最完整的操作以及革命性的技术升级,可以用 火力全开与  工业升级 来形容跨度两年的拍摄与成长。


Stage A

2017

A阶段-2017拍摄:火力全开



当一部电影大部分均在摄影棚里完成拍摄,那么这个电影的制作环境就非常可控。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是刘寅老师,摄影机是ARRI SXT和ARRI MINI。在说好的最多只有3台摄影机位之后不久,毫不意外的追加了第四台机器ARRI MINI。现场部门众多,工作需求多样,我们从细节之处开始着手。


拍摄前准备


这次的设备是“友缘”设备租赁公司提供,现场有12台尊正AM210 LCD监视器。色彩管理总监陈华在拍摄前完成了全部监视器的校准,让监视器的色彩与亮度全部统一。摄影棚的尺寸通常在3000-6000平米左右,当时1万平米的摄影棚还没有竣工。为了保证SDI信号的高质量传输,我们与摄影组团队一起制作了大量的新线并排查信号干扰和衰减的问题,利用Phabrix信号发生检测仪做信号物理层排查,在拍摄之前尽可能把一切问题可控化,落实到具体参数上,有据可查,逐一解决,绝不靠猜测来工作。我们也是自合拍片电影《长城》开始,迄今为止唯一在电影拍摄领域使用PhabrixSxE来进行信号保障和排障的中国团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多部门同时监看


现场部门众多,制片组给每个部门独立安排了各自工作的帐篷,拍摄基本是在摄影棚内完成,每个棚的空间足够大,不同的部门在摄影棚不同的角落里面,都有各自的监视器可以观看。从导演工作区域开始,到录音,到VFX,到灯光,到美术,到武术指导,到DIT等都有各地独立的区域和监看条件。我们利用Qtake HDX4把4路摄影的SDI信号保质保量地接入,进行24路输出;同时还会串联多台50'' 4K电视做放大监看以及分屏监看,方便现场多部门独立工作,而且确保每个部门看到的画面指标都是一致的。



同时多达16路IOS IPAD/IPHONE/Mac Book Pro做无线监看,也给场记、副导演、美术、制片等部门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便利。



SJ-WORKS自行设计和研发的Qtake集成系统的初衷理念,也是为了类似《流浪地球》这样体量的制作而做的硬件储备。SDI监视器/TV的监看加上IOS IPAD/IPHONE和Mac Book Pro多种监视器同步信号输出,在极限下达到数十路信号输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项目中,发挥到单台Qtake HDX4系统的极限Video In/Out。



现场视效合成


《流浪地球》是一个视效量巨大的项目,有大量的拍摄素材是在绿幕前完成。对于现场合成的工作,我们主要完成三种:1.背景扣绿合成预览 2:CGI 3D模型导入匹配 3.VR全景素材导入光源匹配。 


尤其要说的是QTAKE的VR导入冰岛冰雪环境素材的功能。剧组在最初阶段首先完成了冰岛部分的拍摄取景,冰岛部分的制片人来自加拿大的Noah Weinzweig (方舟)先生,在中国生活18年,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之前我与Noah先生在中国的“Teneighty Productions Limited. ”公司为兄弟,这次又相聚在同一个电影里也是难得的缘分。


电影中相当多的雪景,光照和质感大多数来自于冰岛的拍摄素材,摄影机是RED Weapon 8K。这对在对棚内拍摄上海部分,驾驶车窗内光线景物透视关系,以及冰原等部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中间为Noah Weinzweig (方舟)先生



在拍摄上海部分的时候,因为导演在特效方面对于光的折射,以及透视度等有严格要求,所以跟特效部门沟通以后,我们首先把特效部门拍摄的上海塔的360° 特效素材导入到QTAKE中。



因为有VR这个模块,导入进去的所有素材都是360°的,我们可以根据导演以及特效部门的要求角度随时调整背景素材角度,导演可以实时看到的都是立体的背景跟实际拍摄的结合,这样就给视效总监丁燕来一个透视参考的作用,也给摄影指导刘寅老师更多的Reference做光源的匹配。



现场色彩调整及其画面监看


由于片子的合成量较大,视效部门会提前提供给我们之前就准备好的背景素材,在现场调色(Live Grading)的环节就能看到预合成+调色后的效果,给刘寅老师作参考。


4路摄影机的接入,在Live Grade端也同样是四进四出。我们采用的是尊正BoxIO和Pomfort Live Grade作为调色系统。在整部影片中,大量使用了ARRI SKY PANNEL做数控灯光,电影中大量的艳丽的色温和光源都是在现场打光完成。所以,现场调色师利用示波器随时检查画面上是否有超标的纯色并及时提醒DP。对于灯光颜色的强度是否需要在前期增强或减弱还是后期DI处理,通过现场调色这套系统可以就在现场即刻向DP回馈和提供参考。



由ARRI摄影机输出Log-C给到Live Grade系统,套入Rec 709做SHOW LUT,调整和匹配4台摄影机的色彩信息。配合数控灯光调整画面,尽量达到摄影指导和导演所需要的效果。同时为不同场景制作不同的LUT。有些镜头是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分阶段拍摄的,我们都对色彩信息做了很好的保留和管理,配合Qtake系统的Library快速匹配拍摄素材做Reference。这部分色彩管理流程设计由高铭指导来完成。



在2017年的阶段性拍摄中,我们可谓“火力全开”,并超越了在合拍片“长城”里的规模。


Stage B

2018

B阶段-2018拍摄:工业升级



当重新回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开始准备第二阶段的太空舱拍摄部分吴京老师的重头戏时,我们对2017年的拍摄做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做了技术性的升级。在许多次与影视产业园IT和后期部门的同事的讨论会中,我们逐渐对产业园区的摄影棚的基础设计理念有新的认知。在第二阶段拍摄期间,PINEWOOD STUDIO UK在4.28开业典礼之际完成了对影视产业园的认证。SJ-WORKS携手影视产业园的同事们在我们既有的工作内容上完成三个重要的升级:


1.产业园全范围信号覆盖


我们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Qtake同整个影视产业园做连接,让Qtake的信号可以覆盖东方影都整个摄影基地。这包括综合楼,置景车间与摄影棚外的空地。全范围无死角无卡顿。



2.Qtake Nas Server全范围共享


当完成Qtake与摄影基地全覆盖连接,我们开启第二阶段“Qtake NAS Server”全范围共享功能。

在现有权限和功能不变的前提下,Qtake Monitor可以扩展功能,多了Qtake拍摄素材Library的功能。这样大大方便了其他有权限的部分,自行预览全部拍摄素材,调取做检查,多部门进行Metadata的输入,由Qtake进行汇总并生成报告。比如,开放这个功能给现场场记千寻,她不用每次都跑回到导演帐篷里面,告诉Qtake User寻找某一场某一镜头某一个Take,而可以在现场快速的切换到所需要的拍摄内容,第一时间在现场播放给导演和吴京老师观看,以配合其他部门迅速应变。



尤其是在拍摄太空行走的部分,演员都穿着非常沉重的衣服,非常辛苦,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往返于现场和监视器帐篷之间是不太现实的。我们通过把信号进行全棚覆盖,可以利用IPAD就近让演员看到现场的表演中的问题,但不会受到距离的因素干扰信号的不稳定和衰减。在以往的传统拍摄中,WiFi有效距离通常不会超过100米,即使加上信号放大器,也只能覆盖有限范围,仍然治标不治本,一个摄影棚都无法全部覆盖,更不要说整个摄影基地的信号覆盖。通过产业园初期设计好的网络架构,可以真正意义上解决信号弱,传输距离不够的问题。



在摄影基地拍摄,制片人鸿姐和她的团队采取办公室管理制度,不同的部门固定在不同的置景车间和办公楼里面工作。无论摄影棚如何转移,不会影响其他部门已经安置好的工作间。我们开启的全范围覆盖功能,大大方便了不同部门对现场拍摄情况的准确了解与沟通,及时高效的处理拍摄的问题。



3.Internet Streaming


Internet Streaming互联网推流.我们在完成前二者的升级的同时,提出最后一步的设想,与产业园的同事对可行性做了几次深度探讨。于是我们结合前两者的技术基础架构上,实现了现场拍摄的实时音画同步进行异地推流。并且画面素材在产业园最严密高端的网络和Qtake系统层层的保护下非常安全。这样,进一步拓展了已经授予权限的现场工作人员在园区内外都可以观看现场的拍摄情况,自动进行切换,与拍摄现场同步。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保持与现场的通讯。目前中国4G的基建迅速朝着5G迈进,我们相信在5G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影视行业的革命。



在太空舱拍摄阶段,远在斯洛伐克的Qtake总部的工程师们与影视产业园的IT部门全体同事们,一直在后台帮我们做各种优化与测试。在摄影棚内做这样的全信号覆盖和架构,对于西方和欧洲来讲,也尚属测试和试验阶段。而我们第一次将其变成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服务,将理论变成了现实,也是因为《流浪地球》。就这样,在第二阶段拍摄的时候,我们将SJ-WORKS的服务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做到了我们工作的极致。后来,在不同的项目上有曾经合作过的剧组同事问起了为何他们的信号会不如我们在《流浪地球》那么稳定这个问题,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InTheEnd

结尾

在这样一部工业化的硬科幻巨制里面,剧组工作人员都卯足了劲,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细节做到了极致。相对之前传统的拍摄,在一个稳定可控的现代化拍摄基地内完成工作,是一个新的方式和流程。之前在外景地拍摄时受到场地和创作限制的问题,在基地内拍摄都不存在了。


2017年SJ-WORKS同时参与拍摄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和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二者的风格迥然,在不同的电影项目上有着不同的流程设计,各有千秋,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两个项目都得到了鸿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感谢制片团队从《长城》以来的帮助!感谢摄影指导刘寅如此的信任与支持!



最后,回到,“什么是工业化”?这是SJ-WORKS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工业化,一直是SJ WORKS诞生以来所追求的宗旨。我想,工业化,首先是人的“工业化”——专业素养的工业化。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细节做到完美做到极致。《流浪地球》所取得的成绩,是7000个优秀的从业者认真辛苦工作的共同成果,我们作为拍摄的一个辅助环节,可以高效地帮助剧组和主创顺利地完成工作,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同时也要感谢斯洛伐克QTAKE总部的CEO Vlado及其他出色的团队的长久以来的支持,以及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IT黄金梯队的Kon,Michael,Bruce,Martin,John等诸位IT大神。两年来与他们的对接,碰撞了许多想法与火花,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也没有办法顺利地完成手里的工作。


感谢SJ-WORKS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祝福“小破球”继续前进,一路飙升,并期待与郭帆导演未来的合作,继续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SJ-WORKS团队在2019年正式落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创客中心,我们将致力于把这些年来的经验结合影视产业园的特有建设,打造工业化拍摄技术服务。

本文为作者 大雄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