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制作前置化,你值得拥有——《飞驰人生》声音指导专访
#致敬幕后英雄#《飞驰人生》是郭明老师(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认证会员)和韩寒导演的再一次合作。郭明称他们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场刺激的冒险,而这个刺激是从电影开始,由内到外。
一部电影或一场戏的所带来的刺激感,除了画面,还有很多眼睛看不到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声音。提到电影,大家往往会说是用“音画”讲故事。关于画面创作的文章或者讨论,大家看过不少,也进行过不少的讨论。但是关于声音的创作,其实行业内讨论比较少,或者说往往有的时候,大家关于声音不知道要讨论些什么,因为它不像画面是可视的,更多的是要依靠感受和体验。但如果画面决定你影片的质量,那声音就是代表的气质,这一点看似说不透的感受,往往非常重要。
在《飞驰人生》中,郭明老师将赛车作为了“角色“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赛车都有自己的个性,张驰的赛车低频比较丰富沉稳、老练,林臻东的赛车高亢响亮,更有活力。以此为基准,展开相继发展。”还有更多技术上的实现手段和方法,比如,声音制作的前置化,郭明老师更多的分享在他的采访中。
郭明(中)
影视工业网:《飞驰人生》的声音设计定位是什么?
郭明: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声音就在帮助叙事、表达影片的风格方向和影响统一观众情绪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与韩寒导演之前两部作品不尽相同,《飞驰人生》是韩寒导演向电影工业化、类型化的一次尝试,所以声音设计也是从艺术片那种提供尽可能多的声音元素以供观众解读感受的创作方式,向引导观众视线及注意力的表现主义创作方向转变。换句话说,此次的声音设计就是强调我们想给观众听到的声音,弱化注意力以外的声音元素,突出声音的节奏感,模糊音效与音乐的界限,让音效音乐化,以表现主义的创作方向按照类型片的工业标准来进行声音设计。
例如,听证会那一场戏,我把张驰和万主席的对白进行了减小动态和提升响度的制作,弱化背景群杂对白,只在最后交头接耳有部分群杂对白的表现,把声音背景压黑,空气声根据情绪进行调性上的调整,让观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表演和角色情感的变化上。再比如,卡拉OK之后的赛车变身那场戏,所有的声音效果都与音乐节奏一致,包括金属的撞击声都要与音乐强弱拍吻合,配合镜头的移动,帮助画面带给观众更强的冲击力和力量感。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观众在影院里可以感受到更丰富、更身临其境的声音效果,感受导演所要表达的阳光、热血的情感,对白推动剧情,呼啸而过的赛车、环境中的细微声音都是很好传达情感的创作元素,让观众置身赛车、置身巴音布鲁克草原,尽量提供给观众完美的观影体验。
当然,这是制作上的想法,一部电影从制作到放映,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大部分院线都是建在商城里,出于成本等原因,声学环境和隔音都做的不理想,为了防止影厅之间串声和压低成本,很多影厅都将声音调的非常小,甚至不打开侧环绕和左右音箱,只有中声道,这不仅浪费了制作成本,也无法给观众应该得到的视听感受,在此也呼吁院线为了带给观众更好的消费观影体验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放映,观众也尽量选择有杜比或者DTS认证的影厅进行观影。
影视工业网:《飞驰人生》同期声和后期的比例大概多少?拍摄的时候,同期声收录有哪些困难?
郭明:《飞驰人生》同期对白占到了80%左右,因为有一些改词的部分,实际技术同期录音占比超过90%。
同期声对角色的塑造也是非常有帮助,毕竟在现场所表演的台词无论在情绪、语调、音色上都要比在ADR棚对着画面说词要好的非常多,所以导演对同期对白要求也是非常的高。
比如饰演万和平的赵文瑄老师,早早就准备好台词供老师熟悉和调整语调,我们看到万和平的戏全部都是同期台词。由于声音部门在策划之初就确定了声音设计和录音的技术要求,所以很早就与制片部门沟通,在拍摄期间合理安排超静音发电车及其位置和维持表演区秩序等噪音源,在现场完全没有因为这些基础的拍摄要求产生过额外的沟通成本,甚至美术部门都非常的积极配合我们,在场景中进行基本的声学改造,比如加盖房顶和隔音措施。
这次录音的难点还是在于赛车的部分,在新疆拍摄期间由于赛车的损耗比较大,赛车的调整虽然在画面里看不出来,但是声音的变化就非常之大,一个排气松动就会导致发动机声音变得非常难听,所以我们也是提早准备,及时与制片和赛车保障部门沟通,在赛车最佳的状态下录下所需的所有声音。
而将赛车作为《飞驰人生》角色的一部分,这是在一开始就与导演确定的声音创作方向,张驰的赛车、林臻东的赛车都有自己的个性,首先就要确定这些赛车的音色,张驰的赛车低频比较丰富沉稳、老练,林臻东的赛车高亢响亮,更有活力,打下这个基础之后再继续发展就相对容易一些。因为韩寒导演是专业的车手,他对赛车声音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允许有声音穿帮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也邀请了韩寒车队的队友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画面中赛车每一个过弯、每一个换挡的声音元素,保证在表现现实层面上的声音是真实的。为了配合画面的节奏和情节的推进,除了现实层面,我们加入了大量的表现主义的声音元素,表现赛车速度感和升格的力量感,一切都以把情绪推至极致为目的,带给观众更兴奋更热血的表达目的。
影视工业网:声音制作更偏向后期,那您如何与剪辑师以及配乐部门合作?
郭明:声音设计的部分在剧本创作之初就参与进来同步推进,甚至可以提前制作一些声音的DEMO小样给到特效及剪辑部门作为参考,在拍摄阶段声音部门就可以搭建简单的声音编辑室进行基础的声音剪辑和素材整理,这是一般制作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在这种优势条件下,声音指导的工作可以扩展的范围更大,在与作曲老师的沟通上声音部门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拿到现场剪辑的小样之后第一时间就可以交给作曲部门,并将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想法通过声音部门解读成技术语言准确的传达出去。
拍摄绍兴赛车场的戏期间,我们将作曲陈光荣老师邀请到拍摄现场,让老师体验赛车体验赛场,这对音乐创作的准确性也是帮助非常大的。包括一些工作流程上的随机应变,比如在档期压力下,剪辑部门将剪辑画面细分,不仅仅输出给DI,同时也生成参考画面同步进行声音制作,如果与DI画面有出入无论再进行沟通调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安排到制作和创作上,声音作为电影制作守尾门的部门,在工作内容无法压缩的情况下,上游的工作进度和面对档期的压力都是非常巨大,声音指导的工作除了保证创作内容的完成度外,沟通和协调也是必备的工作技能。
影视工业网:设备的选择上如何搭配?你自己偏好喜欢使用什么设备?
郭明:声音创作总体分成两大部分:同期录音和后期制作,这两部分都有我非常喜欢和习惯的器材,同期录音的时候基本上使用Sound Devices 的788T SSD录音机和Lectrosonics的Outopack与4台SRb双通道无线接收基站,这几样器材用的比较久,对于操作上和声音放大电路部分都比较熟悉,稳定和可靠是同期录音的基础。
与大部分录音师不太一样,主话筒我选了Sanken的CS-3e,这支话筒频响比较平直,更适合亚洲人语言声线的频率, 听起来声音是暖暖的感觉非常舒服,缺点就是指向性稍微宽一些,需要现场更好的配合和沟通才能录到比较满意的信噪比,无线话筒的部分也是用了Sanken的cos-11配合主话筒的频响衔接,比较特殊的是车素材部分的录音,因为响度非常的大,要求的细节也相对更多,所以使用了Shure BETA系列的动圈话筒和界面话筒,基本上把赛车的声音当作乐器来录的。
后期制作的部分毋庸置疑的就是采用全球通用最高效的AVID流程工业标准,包括Video Satellite的音视频同步流程,这次在声音编辑过程中使用了包含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 Production Suite插件的Pro Tools Ultimate,更加方便的进行声音Cilp的细部调整,对于多部门协同创作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更方便快捷的对全景声声音元素进行编辑和管理,另外iZotope的Post Production系列的声音处理器产品也是我非常喜欢使用的。
影视工业网:声音团队由哪些人员构成?
郭明:同期录音组进行了AB组的分组,在新疆的部分由于场地比较分散,我带领副录音师和几位话筒员主要录制赛车、环境的声音,回到上海文戏就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录制对白和同期环境包括同期动效的部分。
后期这次和声林音效的团队合作,包括对白、Foley、环境、音效和混录,其中环境效果和声音效果编辑由声林音效西班牙团队完成,声林的各位老师们也是给予我们极大的无限度的支持,由于周期的一再压缩,声音团队由开始的5、6个人一度增加到十几个人,期间沟通和执行都没有任何的障碍,非常的高效,保障了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声音制作任务,在此也对《飞驰人生》剧组全体声音部门的同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想要联络郭明老师或进行更多合作,下载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即刻与他全方位互动(还有更多幕后英雄值得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