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2016-11-15 15:15
关于《比利林恩》的讨论一直不少,但是大家更多的目光是放在了120帧、3D、4K上,几个数字,占尽了话题。有的人接受、膜拜,有的人在咒骂,觉得李安完全在搞技术,故事讲的一塌糊涂。
关于120帧我也推荐过不少文章了,看完电影之后,我也不认为《比利林恩》能改变电影史,我们今天不谈技术上的尝试,李安是否成功了,但是你说他成为技术党,《比利林恩》的形式大于内容,那真是委屈他了。
《比利林恩》里的战争,是社会各个阶级、形形色色的人心里的战争,这个电影讲的军人的战争其实是美国人内心的一个战争。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那么《比利林恩》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李安导演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的英文名字是BillyLynn's Long Half Time Walk,中场指的是中场秀、战事指的是主角亲身的经历、内心的战役,所以可以看成是一个年轻人丧失纯真、经历心理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成长的故事,讲述的对现实世界锐利的观察、虚实的辩证。在中场秀里,观众对这个军人情感的投入和军人真实的感受是个很荒谬的对比,这也是他决定改编这本书的兴趣所在。整部电影的结构,不是靠故事情节来达到起承转合,而是围绕主人公情绪去推进和变化,整个故事都在强调主人公的心路变化。
李安导演在之前的访谈也说过:《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是一本非常主观、有思绪性的小说,如果不能够采用现在的高帧率格式拍摄,那他是不会考虑翻拍的。“只有媒体本身的这种质感,跟内容非常好结合到一起,我才拍了。我希望电影不光是讲故事,而是有一种体验感,不只是人家带着你走,而是可以自己进去逛。”详细展开来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个故事需要观众有更多的代入感、参与感,电影不是以叙事为主,而是以整理思绪为主,注重从主角的眼光出发,去达到与主角的感同身受。
从以往每秒拍摄24帧画面,转变为每秒拍摄120帧画面,摄影机在一秒里拍摄的画面数量增加了五倍,因此,对光线的需求量也比以往更高,在摩洛哥烈日下拍伊拉克外景时不成问题,但大部分室内景,打光就变成一个必要。“但3D为什么要用2D的方法打灯呢?可是不用2D的方法打,我们又知道什么呢?”为了要突破传统拍摄思维,李安必须不断和剧组沟通,所以在拍摄的镜头语言上,李安说是在尽量的做尝试,“但是在技术与商业的各种考量下,暂时还拍不到这一步,我用了这么多钱拍,也要顾虑一般人的观影习惯,所以我的妥协是非常多的,困惑也是非常多的。”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在比利·林恩中场秀中,也可以看到各形各色的人,李安也是把社会搬到了这里,对社会做了一场解释。从大老板,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人性的显示。直到最后,军人们表演完成,被打一顿送回战场去,只有军人彼此之间互相说我爱你。
李安导演解释电影战争高潮片段,也是比利林恩近身搏斗的那段戏,是想表现出比利,第一次打仗,一个男孩怎么样去变成真的士兵?怎么去懂得成长?那战争就需要从外在打到内在。导演在现场设计了一个下水管道,用一种精神方式表现搏杀,再配合最清晰的视觉感受,整个杀人的时候,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影响男主角的心理状态,所以这里不是一般战争表现英勇、动作,而是表现内心的体验。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演练很多遍,除了动作指导,跟2004年在那打仗的长官做过研究,这场戏研究拍摄,因为经费有限、资源有限,可是准备思索的时间非常长,战争里面希望怎么样,希望看到什么东西,因为战争场面不是动作,对我来讲是一场戏剧性表达,只是没有对白,本身是高度戏剧感东西,生死观非常有戏剧感。因为用这种方式拍摄,所有包括枪的振动,人在动作里面表情、细节都看的很清楚,包括炮灰等等,所有细节都看得到,观众会感同身受。”
废话说说为啥非选高帧率
李安在十月下旬的记者会上就提到,他认为这样技术规格,才是真正发挥3D电影与数字电影潜力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技术规格捕捉的影像,开启的是一个对于创作者、对于观众都完全未知的领域,是一个与以往传统电影截然不同、更无法相比的新媒体。在他看来“写实”是这个新技术比较恰当的起点。“电影当然不是追求真实,但目前追求真实是我们唯一可以信任的安全网。”关于故事的风格,导演解释道。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当画面里物体快速移动时,就会出现模糊,这样从而损失3D的观感,如果说4K是画面分辨率,那么帧率就是时间分辨率,只有空间和时间的分辨率都提升了,那带来的才是真正的清晰度,帮助观众沉浸于电影,而非单纯观看。还有就是更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减少观看3D的眩晕感,喜欢玩游戏的观众对这个会有同感。
3D是让观众可以选择走到电影里面,有一种认同感、参与感。可是暗一直是3D的克星,从北美的市场来讲,3D在走很明显的下坡路,因为拍摄媒介本身的过滤,成本在140万美元到4亿美元之间的电影陷入了瓶颈,不得不经由4:2:2(色位深度)格式转制而成,这种模式的亮度远远不够,而现在的好莱坞趋势是用影片来拯救公司存亡,在画面上一味追求大场面并没带来任何长进。很多制作昂贵的电影,票房成绩都表现平平,因为媒介的限制,很多画面很难真正精彩的起来。一般电影院影像亮度为2.5FL,在这个标准下眼睛对色彩并不敏感,所以观众对3D的反应不太理想,而高帧率可以解决这一切。《比利林恩》除了120帧、4K、3D,在放映亮度上也是提到了28FL(普通3D的是3.5—7fl)。
那120帧是未来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使用的索尼F65,大家不要忘记的大前提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正是索尼出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器材不用掏钱,但是这种历史的拍摄,索尼器材方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放过吧?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当然,省钱选着这台器材的原因之一,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在2015年开机,当时的市场中能达到这个规格的摄影机倒是有,但能在这个规格下维持高采样的则几乎没得选了。F65在120FPS、标准宽高比DCI 4K下依然维持着2:1的采样,所以当时的市场决定下也没得选。
120帧/4K/3D的《比利·林恩》视频规格为4K、120FPS、DPX序列,4:2:2无压缩,10bit色深,通过四个2048X1080 DisplayPort传输到科视Mirage4KLH激光放映机。这个格式要求高速的磁盘阵列,足够大的硬盘容量,影片的传输速度为2.7GBps,时长2小时,意味着每台服务器存储为19TB。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比利林恩》全球只有5家能够观看120帧、4K、3D,其实毋庸置疑,高帧率一定是更好的,对于人的视觉体验来说,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观众视觉经验,而是产业的问题。高帧率在拍摄时要增加照度,需要增加存储以及后期的工作量。其实,就是说拍摄成本需要增加,摄影师工作习惯要改变,并且放映时灯泡亮度需要增加,也就是在增加放映成本。所以,大家能不能接受和普及才是核心。只有数字机基准感光度提升了,激光放映机亮度增加了,那低成本高帧率的时代就来了。
那,去哪里看?

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放该格式的影厅只有五家,分别位于纽约、洛杉矶、台北、上海和北京。在上海的就是上海影城,北京的就是博纳影城悠唐店,因为少,所以票价也不便宜,230元—320元。
除了上述两家影城可以播放120帧,杜比影院也可以提供120帧放映。但因为技术限制,无法放映4k,所以播放的是120p/2K/3D,这样票价相对便宜,在150元左右。其实个人认为,2K、4K,当你离屏幕稍微远一点的时候,是看不出区别的,并且杜比影院在亮度上非常具有优势,所以,如果不能看到 120p/4K/3D,首推建议观看杜比视界120帧(120p/2K/3D),全国现在共有7家支持。
大连 ----和平奥纳店----12号厅
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店---4号厅
济南---世茂广场店---4号厅
长春----赛德广场店----2号厅
南京----江宁太阳城店---6号厅
长沙----华创店----6号厅(11月15日营业)
北京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最后,制作高帧率,需要什么技巧?
1.)摄影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用的高帧率摄像机,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请选择能满足你的要求,又在你的预算范围之内的相机。挑选相机应以其帧率为基准,同时还要注意它的传感器分辨率和光敏度。
戳这里可以穿越:120帧来了,哪些器材可以拍?
2.)镜头:
反应越快的镜头越好,这是一条普遍的准则。有些最新的数码相机镜头的性能超众(也可能会过于敏感),对于你拍摄极高帧率的画面会有所帮助,也有助于处理低分辨率的情况。
全方位的观察。最好的结果往往出自于被忽视的细节当中,或者是在拍摄“完成”之后。微距镜头和针孔镜头都是非常宝贵的工具,善用他们可以捕捉到那些被埋没的细节。

3.)环境:
你是在室外的自然光下拍摄,还是在内景地里用人工光拍摄?如果是在外景地,那么请随时关注天气状况,以便对阴天和多云天有相应的准备,准备一些布景装置,比如反光板和镜子都可以有效的提升亮度。另外,请尽量让你的摄影机处在荫凉的环境中,过高的温度会对它的数码系统造成损害。

4.)灯光:
高帧率拍摄需要大量的灯光……看看这个数据吧:1000fps摄影的所需灯光是24fps的5倍多!如果你决定在室内拍摄的话,那么市场上有很多照明设可用于你的项目。如果用的是传统的钨极光源,那推荐使用2K灯泡或者更好的,否则当帧率在120fps以上的时候,灯丝就会变暗变冷,频率也会降到60hz。如今在无频闪整流器上的一些技术进步可以有效的提高HMI性能。不过有一条准则应当遵守:如果灯具的使用反而会导致对高帧率画面的干扰和闪烁,那就应该避免使用它。

5.)工作流程:
拍摄高帧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市场上的大多数摄影机导出的都是RAW格式的文件。因此,一个条理得当的数据工作流程,以及一帮靠得住的人员来管理摄影机和影像资料是节省制片费用、缩短拍摄周期的关键。
啥,李安成了技术派?我不认同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