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103+对视器拍纪录片

2011-02-16 16:12
在我拍纪录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是让被采访者看着镜头而不是看着我,直接与镜头外的观众进行交流。如果你从未尝试过这么做,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会让你感觉很不自然甚至会更糟糕,因为你无法与被采访者进行眼神交流,这会使交流更困难而且很难从中得到最好的回应,尤其当他们是初次面对摄影机的时候。我做过很多这样的尝试,如果是我在问问题可能稍微容易一些可要是别人就比较有难度,人的本能就是在提问方那里寻求认同和回应,而当这种寻求遇到一个冰冷的机器立刻就破碎就完蛋了。
这种方式并不总是行得通,但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并且这种采访比较私密和个人化。我并不会每一部作品都采用这种方式。 我才找到一种非常简单的解决办法:叫“对视器”是由美国的摄影大师Steve McWilliams研发的.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和自动取词机的原理一样,设计也比埃罗尔·莫里斯倡导的理念简单得多。对视器安装在你的机器前方,你可以安置镜子于左侧或右侧,也可以调整它的角度,直到被拍者和你互相可以看见对方。镜头前方的玻璃对于拍摄者方是透明的,在前方反射。这样的话,摄影师或者采访人可以保持和被采访者的眼神交流,我保证用上对视器,交流将比之前容易10陪,反之,被采访人和采访者之间将很难进行交流。
我去年在爱达荷州做过一个专题纪录片叫“康弗伦斯”,里面有很多长时间的访谈。所有的拍摄都是用取景器,当时真的很难从中获取好的交流,我真希望在那个项目中能有一个对视器。最后我们仍然坚持不懈去获得好的访谈,但是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就是需要让他们热身和习惯看镜头说话。以至于每次要从中拿掉3帧,还有一些我拍的例子片段直接用了相机里的技术。
如果你要拍摄小孩子、动物等,也很方便使用它,让他们看着你。不过我很少会拍到小孩子和动物。 对视器并不便宜,产品必须用较轻的材质做成,这样就会让他的造价高于普通的产品。较小的版本还好,针对大部分机器,价钱在1200美元左右。但如果对于你费尽力气让人们看镜头,这已经算是很小的投入了,节省了更多时间,让你的采访在荧屏上看上去更舒服。 原文出处:http://philipbloom.net/2011/01/27/eyedirect/ 译/陈乐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