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迷影精神奖颁奖,张大磊《八月》夺奖获赞“诗性电影”

2016-12-23 13:24
12月22日下午,第二届“迷影精神奖”颁奖礼及酒会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由民间迷影人士自发创立于2015年的“迷影精神奖”是新锐的独立电影奖项,旨在鼓励中青年导演的电影创新精神和艺术探索,本届“迷影精神奖”共提名了《不成问题的问题》、《塔洛》、《幸运是我》等文艺佳作在内的十部影片,经过评委们讨论投票,最终把2016年“迷影精神奖”授予张大磊导演的电影《八月》,影评人门高度肯定了本片散发出的强烈的作者意识和影像诗性,为这部刚刚拿下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文艺佳作再添桂冠。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颁奖,张大磊《八月》夺奖获赞“诗性电影”
导演张大磊发言

植根民间的迷影精神奖,《八月》获奖众望所归

“迷影精神奖”是由多位民间迷影人共同发起的电影奖项,其评选方法和宗旨效法西方的影评人独立电影奖,鼓励华语电影地区最具独立性、最有创新精神、最值得鼓励的中青年导演的电影长片。第一届“迷影精神奖”授予给了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这部影片今年上映后已成为公认的年度佳作。自创立之初,“迷影精神奖”就主张深植民间的迷影人特色,突出与官方和电影工业相比的独立性,也与学院和媒体的电影评奖不同,力求借助于迷影人和影评人的声音和主张,为青年导演提供鼓励和支持。“迷影精神奖”的奖金只有象征性的1895元,即以电影诞生年份为数字,但更多的鼓励是发起人们运用在影迷群体中的影响力,为青年导演和艺术电影的创作。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颁奖,张大磊《八月》夺奖获赞“诗性电影”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评委

本届“迷影精神奖”的提名影片包括《清水里的刀子》、《日曜日式散步者》、《中邪》、《塔洛》、《八月》、《不成问题的问题》、《幸运是我》、《喜丧》、《皮绳上的魂》、《少年巴比伦》共十部,涵括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华语佳作,彰显出“迷影精神奖”对华语区电影生态的关注,尤其是中青年导演在美学上的创新。“迷影精神奖”为每位入围影片书写了推荐语,并在各大媒体发布,肯定这些电影在艺术上的勇敢探索,对作品流露出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予以鼓励。

本届获奖作品,张大磊导演的《八月》在影像和叙事风格上,受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侯孝贤等诸多电影大师的影响,高度契合“迷影精神奖”的奖项宗旨,评委会认为:“《八月》描写了一段看似普通却深具诗意的童年往事。它有着强烈的作者意识和电影的诗性,带领观者走进生活与记忆的内部。影片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怀旧冲动,而是拍出了集体环境下个体成长的经验,也拍出了在一个电影艺术逐渐衰落与黯淡的年代里,一个孩子的内心却伴随着灵性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整部影片清澈、细腻、饱满,感人至深。影片流淌着对生活与电影的爱,每一个幽默或伤感的细节,都让日常闪烁起非凡的光芒。”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颁奖,张大磊《八月》夺奖获赞“诗性电影”
宣读《八月》颁奖词

迷影奖获赞最纯粹电影奖,刺激电影内容生态多元化

今年颁奖活动的口号是“让票房滚蛋吧,我们聊聊电影”,即彰显“迷影精神奖”的追求,即拒绝哗众取宠的娱乐噱头,而专注于电影内容本身,重在鼓励中青年导演的风格创新,以推动这些导演赢得更多业内人士、媒体和广大影迷的关注。颁奖礼结束后,有媒体赞叹“迷影精神奖是当下华语影坛最为纯粹、最有个性的电影奖之一”,在当下动辄谈论IP、票房、明星的中国电影生态下,这个奖项显得特立独行,也表达出民间迷影人对国内电影生态的深切关注。
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类型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尚属落后,多元化生态的建立刚刚起步,相比行业上游的投资人与出品方,民间迷影人对电影生态的介入更多地属于鼓励与引导,“迷影精神奖”尊重电影人的创作才华,尊重电影工业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观众的电影审美趣味,从而刺激更多优秀电影作品的产生。

作为本届“迷影精神奖”组委会成员,安瑞传媒秉持以人为本、内容为王的公司理念,公司业务涉及演员经纪、宣传、影视投资和制作领域,今年参与出品了《少年》、《绣春刀2》等华语话题电影。著名演员张译正是安瑞传媒的合伙人,作为国内最勤奋的实力派演员之一,张译的作品水准口碑极高。安瑞传媒的定位与“迷影精神奖”的宗旨非常契合,皆在推动中国电影产生有序而积极的前行。
本文为作者 行业观察团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