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神啊》PK侯孝贤的武侠

2015-06-01 18:48
自从神片《PK》,中文译名《我的个神啊》上月登上院线,口碑基本上一边倒。

被好莱坞特技大片喂腻,或看国产片审美疲劳的国内观众,继《三傻》之后,再次被宝莱坞的魅力打败——外星人沦落地球脑洞大开,宗教国家电影对宗教无底线嘲讽,童颜呆萌的阿米尔·汗和惊为天人的女主角……

只一个小争议再次浮出水面,那就是影片中不断穿插的歌舞。有人觉得看着电影忽然蹦出一群人跳舞,在电影中加入MV一般,真的好出戏,有人却就好这一口,就是奔着歌舞去的,还抱怨歌舞太少。

宝莱坞热衷歌舞,大致要归因于印度宗教众多,语言多样,而歌舞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印度人世世代代以歌舞为伴,电影中华丽热烈的歌舞场面超越了生活局限,给观众制造了一场华丽的美梦。歌舞是印度电影特别是宝莱坞的必备,一部电影中要是没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会被当成是艺术片而悲惨地被大众抛弃;宝莱坞电影音乐通常在影片上映前发行,很多观众要根据原声音乐好不好听决定是否观看电影。

不是说我们就要对歌舞照单全收,而是钦佩宝莱坞电影人坚守自己的独特品味。我们看到他们的坚持和自信,而更动人的则是他们对本国观众的尊重。那个段子可能已经听过,印度片两三个小时司空见惯,为的就是让观众在舒适的电影院里多呆一会儿,让他们觉得值回票价;电影还有中场休息,大家可以起身活动一下,不用担心因为要去洗手间而错过电影片段。当然,这只是生理层面的,精神层面才是关键。

宝莱坞深谙这一点,无论哪个类型的影片,故事中有几个要素都是观众最爱的标配:苦情的恋人,严苛的父亲,蠢呆的坏蛋,落难英雄的崛起,纠葛的三角恋,精巧的骗局,精心的复仇等等……如今更是加入很多现实题材的思考,或许不够深入但却喜闻乐见易于理解;而歌舞部分,舞曲动感奔放,场景宏大精美,舞蹈设计赏心悦目,看到俊男美女和一大群人快乐起舞,观众深受感染,忍不住一起手舞足蹈;满足了观众的各种审美需求后,片尾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让每个观众在走出电影院时都心满意足。一个好故事再加上精彩的歌舞,观众还有什么理由不享受这场电影大餐?

这样的健康地“迎合”在当下我们的电影却十分鲜见,相对于好的剧本和对影片的精雕细琢,大投入大卡司和猛烈的宣传攻势,才是票房保证的关键。

忽然想起在戛纳大火的《聂隐娘》。武侠也能缓慢而文艺,这只是侯孝贤一个人的坚持。这种坚持基于的不是大众观赏口味,而是导演的个人风格。西方影人往往通过武侠电影满足对东方的好奇:《英雄》入围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与其一起竞争的《宝莱坞生死恋》则没能入围;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的《卧虎藏龙》同样也是以东方色彩取胜。对于欧洲观众,华人的武侠和印度的歌舞,本质上都是异域文化,在国际专业评审面前待遇却常常不同,是西方更加看重作者电影,还是学院奖和金棕榈奖格调太高?不过也有诚实的法国电影人称:绵长的长镜头的确优美,故事却看不大明白,这是场睡意挑战测试么?

印度电影人拿出在本国大卖的片子去参赛,捧上奖杯只是锦上添花——靠《三傻大闹宝莱坞》海外票房占总票房一半的佳绩,自信依然爆棚,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多样化,与世界潮流的积极互动。华语电影人则拿老题材的“新片”去角逐,捧奖而归后再来横扫国内院线,即便最后落得个叫好不叫座,也毫不担心,毕竟已经名利双收。

反观宝莱坞,虽然坚守“无歌舞不成片”的传统,自信满满但非全然我行我素,故步自封。如口碑甚佳的《三傻》,《宝莱坞机器人之恋》,歌舞在情感上越来越能引发不同国家观众的共鸣,并且已经做到跟剧情无缝衔接,甚至会产生好莱坞音乐剧一般的观感。要知道,印度电影的海外收益远超中国电影海外收益,不少影片还进入海外主流商业电影院线,最大的市场是英国和北美,人家可不只是会跳舞而已!

宝莱坞电影让全球影迷和印度观众一样笑一样哭,国内外一致叫好又叫座,国际范围的文化影响力,与华语电影一两部获过奖的武侠片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如果还不找到要坚守的东西,不懂得如何用故事打动人心,真正有力的价值观传递就会一直是个美梦了。(文/励粼 青年编剧、影视策划人。业内人士交流请加微信号:yisidu1937)
本文为作者 励慧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