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黄金档·第三期】温故知新,录音行业前辈的技术、和一些思考分享

2014-08-28 20:53
程工,影视工业网特邀专栏,ID为:hdtvman,可能是影视工业网已知公开账号里最年长的一位会员。
【晚间黄金档·第三期】温故知新,录音行业前辈的技术、和一些思考分享
程老是录音行业的前辈,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职称教授级高工,毕业后在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任工程师,设计研制了16毫米、35毫米磁片录音机、16路电影制片用混录台等电影录音设备;1983年在深圳电视台负责筹建电视音频系统,此后担任录音师工作直到退休。长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音频行业的产品报道、行业动态、学术探讨及评论文章。

抛开行业资历和个人成就不说,古稀之年的程老,在电脑前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敲出来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他对行业的关注,里面有他的期盼,有他的思考,就冲着这份无私的付出,就值得敬佩,更值得在黄金档和大家分享。

2014年8月18日,《开场白》

“历史是不能割裂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片环配音方法已经被ADR等电脑和波形显示方式所代替。但是,ADR的理论基础仍然是片环技术,所以,英文还会用Loop it来指后期配音,或者所谓对口型"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PhotoShop,大家都简称为PS。由于功能十分强大,修改数码照片简直是天衣无缝。于是,一些年轻人看到30多年前被修改新闻照片的报道,感到不解,那时候怎么能做到的?我们在PS菜单上可以找到很多工具,例如套圈、刮刀、毛笔、喷枪、掩膜等等。当年,各照相馆里都有,但是的的确确是物理的刮刀、物理的喷枪、物理笔、物理的掩膜等等。照相馆的师傅就是这样一代代教给后生,把照相修版的手艺传下去。 ”


"我想,把当年的文章拿出来,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温故知新。看看,时代不同了,是否问题也自然解决了?如果没有解决,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在模拟时代有“重画轻声”的错误倾向,到了如今数字化时代、环绕声时代,可是还有“重画轻声”思想在作祟,使得我国影视声音质量和水平远远脱离国际标准。比如电视的响度问题,多声道与单声道的问题等等, 一直悬而未决。

8月18日是程老正式开通专栏的日子,并不简短的开场白道出了程老师的热切期盼。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在影视工业网开通专栏;

只有开场白不过瘾是吧?我们已经想到了,也准备了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方案,请看下面:

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一

对于质疑的答疑

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二

世界著名调音台设计大师──路普·尼夫先生专访之三,连载三为链接完结篇,程老说选择这篇采访作为在《影视工业网》的第一篇文章,其原因是,虽然采访尼夫已经过去快20年,但是影视声音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很多是跟“参考点”是否建立、建立得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希望读过的朋友也重读这篇专访,再次深思自己的“参考点”何在?我想“参考点”只是A POINT OF REFERENCE 的一种翻译,其实“基准点”,甚至“立足点”也都是都可以采用的。

下面这封为路普·尼夫给中国音频专业人士的信(在采访三里能看到):

各位中国音频专业人士,你们好!

在55年的生活经历中,我发现:找出我们为什么做事的动机比起只是做什么事要重要得多。

今天我讲的是“参考点”,它不仅意味着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你对真正音乐(而不是重现的音乐)的感受,这样你的“参考点”在你的专业中才是有价值的。而且,同样有了这种感受你就能行使你的才智去创造美的事物,如音乐、技术或其它创作过程。因为轮到你来以造物主(上帝)的形象创造事物。

路普·尼夫
——————————————————————————————
编者记:编者在BIRTV期间有幸到第七届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颁奖典礼的论坛,主题为“剪辑之魅”论坛听了回课。论坛里杨幸媛、周新霞老师满是感概,现在大家都太幸福了,不像以前的胶片的剪接流程(前辈们还是习惯了说剪接),以前还有片比,现在片比都没有了。还有就是大家都太浮躁了,都有点操之过急,一部电影给后期剪接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

或许我们是应该好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是不是走得太快了,需要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同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把根基打好。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