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镜到底的讨论和实验。文艺点:一镜到底的前世今生。

2012-12-07 00:02
     电影刚发明的时候没有蒙太奇这个东西,所以,《火车进站》就是最原始的纪录片(刚开始的电影拍摄都是一镜到底),虽然很多大文豪攻击电影没有生命。自我感觉“电影技术的革新”一直就是“自肥”的过程,当然我不知道爱迪生怎么想的,电影24格来自一次打赌(马的四个蹄子)imax是导演为了监视现场的情况(女主演是他的女朋友),那么3D是不是可能因为某个技术宅喜欢那个女明星像让她立体一点。所以蒙太奇也是,胶片是很浪费钱的,所以导演觉得不能一直拍,就暂停了一下机器,然后接着拍的时候,最后成片放的时候就会有梦幻的感觉,梅里埃(魔术师)?
      对于一镜到底我的想法也是以为一开始觉得就是一个镜头拍下就好,不需要停顿,人力安排好,规定好摄像机的路径,然后just do it,当然实现这种“一镜到底”,以前的歌舞影片早已经实现《雨中曲》,排练很多次,最后开机,一镜到底(是不是有节省胶片的考虑),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雨中踏步的那一段,而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是学习口语那一段,演员的表演,场景的转换调度,一镜到底,酣畅淋漓,情节有趣。
      看到这个公益广告,当然是被所传达的主题,内容震撼,然后在想自己要不要实验下无缝剪辑的实验,当然我是那种没有什么想法的人,所以我们准备照猫画虎,拍摄这一个,最后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拍摄了一个实验,后期剪辑的时候,总会感觉跳动,原来拍摄时,我们对于剪辑点想象的太简单,在剪辑点摄像的落副总是跳动,于是我们重新拍摄,固定了跳动点,简单的暂停,演员调度,继续拍摄,这次只是实现了一镜到底。
      《大事件》。《爱》十二分钟一镜到底。《四大名捕》。《雨果》。《perfect blue》(今敏的多是无缝剪辑几乎需要一口气)。《b13街区》。。。。电影中的长镜头多是介绍人物,介绍事件。(稳定器,摇臂的使用)当然得掉书袋的说一下《教父》的开头的婚礼,即使不是一镜到底已经很有张力,人物关系一目了然,当然了解了特效制造一镜到底,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制造一镜到底。
         对一镜到底的疑问。“一镜到底”是为了讨好观众,是为了炫?
        “一镜到底”还能拥有什么内容表达和艺术表达(不知道用什么词表达“艺术表达”的意思就是“你懂得”)
       “一镜到底”拥有了现在技术水平后,应该有怎么的诉求(不知道用什么词表达,就是不要总是从宇宙到地球到你家。)
       以学习的态度。希望专业人士分享自个儿的经验和作品,先行谢过了。
       扯了很多没用的,最后听首歌吧。

         
   
     
    
本文为作者 屋顶上的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