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出了《黑镜》,现在想交流下是怎么写的

2016-10-28 11:17
黑镜,意指当你对着不发光的电视、手机或电脑屏幕时,能从中依稀看到自己的黑色映像,这正是人自身在科技中的反射。所以电视剧《黑镜》讲的是当代科技对于现在生活的深远影响,在《黑镜》的世界里,有些离我们还远,有些好像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
\"\"
《黑镜》是英国电视4台播出的迷你电视剧,由英国编剧查理·布鲁克制作。第三季,虽然《黑镜》虽然换了东家,搬到了Netflix,但是内容依然不改。《黑镜》的口碑并没有前两季好,很多人都在说变差了,还是看到很多创作者们在说这句话,可是,我非常想问下我们的创作者们,它的确是变差了,可是你能写出来吗?

是的,观众有权利骂,但是身为创作者,如果只是简单骂骂,不抱有任何行业的态度去评价,分析,他的缺点以及有点,其实我认为,你离一个合格的创作者还有些距离。

现在的难得的是,编剧查理·布鲁克终于出现分享关于《黑镜》的创作,关于《黑镜》的背后,查理·布鲁克是《黑镜》的最大幕后功臣,故事和他的创作离不开,这次他也分享了很多料,有很多你会想不到,比如《迷离时空》导演对于这个剧的影响,还有这一季为什么会出现警察探案的故事类型,还有每一集故事出现的原因....等等。当然,从这些分享里面,如果有心,相信你可以找到变差的原因(当然,谁都不会说自己不好了,所以需要分析,需要找话中话)。

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也可以看看,这个编剧,在创作《黑镜》时的思考,有些是要尊重创作规律,但是有些一些,也是过去经验的误导,查理·布鲁克都有详细的分享出他的看法,以及在创作时的习惯,比如用什么软件,比如怎么去提高效率。
[flash]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x033503skfj&auto=0[/flash]

制作取经于美剧《迷离时空》

我和联合编剧安娜贝尔·琼斯两个人已经合作很久了,认识应该是在2008年的《死亡片场》,那时候我们开始合作编剧,《死亡片场》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真人秀“老大哥”片场,不知情的几位选手和工作人员,突然遭逢一大群僵尸的袭击,怪诞离奇的事情接踵而至。他们被困在密闭的狭小空间里互相尔虞我诈,却不知道屋外早已是尸横遍地的死亡之境。 这种主题的设定很明显有喜剧效果,但是因为我们把喜剧效果处理得非常直白、讽刺,然后“第四频道”的人觉得不错,就找来问我们有没有想做点新东西。

其实在过去,英国电视上就有一直在断断续续播放《迷离时空》(1959),我就非常喜欢这类题材,有一点点怪异,又有着大胆的假设。但是如今感觉这类剧集在电视上很少能看到了,流行的都是一些动不动就是五季联播的大剧,并且故事无非都是:关于一位麻烦不断,但是又魅力十足的男性主角,等等。很少有故事是关于一个观念的,所以这就是《黑镜》的出发点。

\"\"
《迷离时空》剧照

后来我读了一本关于《迷离时空》导演、编剧罗德·瑟琳的传记,发现他写过相当长时间的剧本,他的创作是想要探讨包括种族主义、麦卡锡主义(美国文革)等等,但是非常不幸,他要处处面临审查,所以,后来他认识到,如果自己写一些“隐喻性的故事“,就能表达出更多东西。所以我就想,“如果他现在也这么做,会说些什么问题呢?”肯定已经不再是登月、或者麦卡锡主义、或者心理...应该是科技。所以在《黑镜》的故事中,科技代替了传统的超自然力量(比如咒语、鬼魂或被施了魔法的物品),我们用科技完成了这些事,也用科技给予剧中人很容易被滥用的强大权利。

但我们并没有想让这部剧成为一种道德上的说教,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答案。这就像是吸烟一样,我以前烟瘾很重,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根香烟,而现在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的手机。我相信在几年后,我们看别人用手机的画面,就像我们现在看《广告狂人》中的那些人吸烟一样,习以为常,并且说不定未来哪一天,人们也会拍一部关于2010年代的复古剧,里面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手机。

如何创作第三季

面对科技,人们既难以抗拒又有所畏惧,所以这部剧能从很多角度去看——惊悚、喜剧、科幻...我们几乎是写了六部不同类型的影片,有喜剧、惊悚、警察探案、成长故事....等等,所以我们也是用了不同角度来创作这部剧的。每次创作都源自一个中心矛盾,然后再去找到一个最有趣的方式去探讨它。其中有一集讲的是警察探案故事,同时它又就非常复杂,因为它的节奏很快,这里面又有很多层面,所以适合通过侦探故事的形式来展开。这个故事来源于一个关于网络愤怒的假设。我们先是有了这个古怪的想法,然后想看看还能进一步发展出什么来,最后我们想到了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侦探剧的形式,然后又加入了很多黑科技的元素。

当要一口气创作六部剧集的时候,对于创作弧线,除了要对它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其他的并不需要有太多其他的顾虑。这样也就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然后不断的去制造惊奇,尽量让每集中都有些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这六集之间的风格跨度比之前的要大很多,因为我们不想让观众觉得有规律可循。所以我们让每集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既有光明一面,也有阴暗一面,当然了阴暗面占很大比例,但是光明的东西也还是有的。我希望剧里提出的都是一些有趣的观念,既吸引人,也有娱乐性。所以有时它们通过一个温柔的爱情故事来表现,也会体现在一个冷酷真实的都市事件当中。

我不知道《黑镜》适不适合“刷”着看,不过最棒的那几集我确实是连着写出来的,但通常在每一集结尾,我会留一个吊人胃口的悬念,但是又不能把这做得太过明显,因为在结尾我们基本上会告诉观众,“剧终!”
\"\"
创作过程的变化

创作这个剧,我们并没有编剧团队,所有想法都是需要我们编剧自己提出来。这季《黑镜》的《急转直下》(第一集)这一集,我们原本的想法和如今剧中呈现的非常不同,它更像是《酿酒师的百万横财》(Brewster’s Millions )那类风格,这个想法在几年前就有了...还一度想把它写成一部电影。直到有一天我在用“优步”(Uber)打车时,突然灵光一闪,确定了这应该是个喜剧的想法,然后开始写故事。我也知道拉什达·琼斯(Rashida Jones)是《黑镜》的粉丝,所以找到了她。她有帮我联系到了另一个编剧麦克·舒尔(Mike Schur),然后我们开始电话沟通,后来这个想法又有了一些变动。我们会常常坐在一起讨论剧本,但是写作我通常都是在晚上,写累了,会打打游戏解乏!

不过很奇怪,《圣朱尼佩洛》(第4集)那集我写得非常快,好像是神游一样,就完成了。有些剧集就更为复杂,情节也更为多变,创作它们得花很长时间,过程也非常不同。我们当时在英国创作《黑镜》第一季的同时,也在做一部像《白头神探》(Naked Gun)一类的刑警幽默剧,这完全又是另一套写法,但我还是比较得心应手。我很习惯去使用一些不同的创作方式,所以每个故事会用到不同的技巧。

写作过程中,我们会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样让整个创作会有一个基础,这样观众在故事的世界观出现一些波动的时候,就能够保证其余的事物仍是真实可信的,如果没有这种真实感,观众就无法将自身代入角色,也不会去真正的去关心故事。但是,我对剧本创作的技巧要素并不太熟悉,这些东西总会让我感到紧张。因为人们往往会问,“第二幕结尾发生什么了?”而我总会说“呃...第二幕是啥?”一般都是在事后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已经遵循了所有的原则。
\"\"

故事的出发点都是娱乐性

现在是个有趣的时代,我也不知道在社会上、还有网络上的争论中,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人们可以争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黑镜》的其中一集,也对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愤怒有一些探讨。

我每次灵感爆发的情况,都是当我们正在讨论一件事时,我突然会想到另一件让我觉得好笑的事,这些往往是一些滑稽的假设,但我的联合编剧琼斯会说,“天呐,这太可怕了!”不过它的说法会让我更得意:“你觉得这就可怕了?厉害的还在后面呢!”

往往就是这样,就有了一个故事的引擎,而且都是相当有趣的主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讲述英国首相和猪的《国歌》那集(第一季第一集)。这个想法我已经想很久了,我想做的是《24小时》的一部戏仿剧,直截了当,但在里面嵌入这样一个荒诞的设定,这就这集背后的想法。但后来我又想,“这么做实际上非常有意思,不是吗?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还会发生什么呢?”这样,这部剧在主题上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不再仅仅局限于故事开头的那些吊人胃口的花招。所以我认为讽刺元素会与我们的故事形影不离,它就烙刻在故事自身的观念当中。

故事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一个娱乐性的想法,它要么是使用了某种结构,要么是一个吊人胃口的引子,或者是搞笑、有趣的东西。然后围绕这个想法来搭建故事,这样也会让影片具有娱乐性。如果观众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很好。但这部剧的目的并不是说教。是做点有嚼头的东西,能让人们细细品味。

\"\"
关于写作的建议

我使用Scrivener来写作,我太爱这软件了,它能帮整理你的所有想法和索引卡,然后你可以把它们都导出到终稿上。但奇怪的是,能为我带来最大转变的是这样一件事:我发现在所有事物中,最能提高我生产力的情况,是发生在我老婆有孩子之后。因为我需要照看孩子,这就意味着我得轮“夜班”。每次在孩子醒来之前,我大概能有两个半小时来写作,我有很多作品都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的!《归于正轨》(第二季第一集)那集我写的特别快,因为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天呐,孩子就快醒了”,这意味着我没法拖稿了!

此外,一旦我确定故事框架以及它的展开方向,我就会站着写作,因为站着会让我稍感感觉不舒服,但又是特别难受,这样一来,我就不会让自己有在工作的感觉,会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者有的时候,我干脆用计时器定时,进行20分钟一次的集中写作。还有,我认为实践性的东西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有用。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那些关于剧本创作技巧的书中讲的,都是我出于本能已经知道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很有意思,但这就像是给一个人说一首歌多好听多好听,听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到什么,所以真正要做的是去做。另一个秘诀就是要勇于不断尝试,不必担心你的第一稿会有多糟糕,因为第一稿从来都是狗屎,你只需要写下去,坚持再坚持。

我记得在写《死亡片场》的时候,有一天我是穿着衬衣,边哭边写的,并且那天是我的生日,但还是得继续写下去。先做着,后面再慢慢疗伤,这时候我也知道,我的人物说的都是废话,但肯定要比什么都不说好。

其实我认为,关于写作最好的一本书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写作这回事》(On Writing)里面都是非常实用的写作技巧。比如有一种叫做“番茄工作法”的方式,它听上去挺复杂,但实际上就是用20到25分钟去集中写作,休息15分钟,然后继续,这很有用。否则在写作时很容易走神,干这干那,其实不是在工作。对了,我还会把手机放起来,我认识一个人,他会把自己的手机放在一个“保险箱”(一种有计时功能的容器)里,这样就能免受干扰,控制自己不去动手机,他说这能帮助他写完小说,所以,你也需要把这些干扰你的东西隔离掉,就是这些了。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