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投资回报率分析
2015-09-24 16:12
1. 背景
电影行业是寡头市场,由几家掌握着大多数的收入和市场份额。大制片公司着力于高成本高宣发费用的商业大片。这些影片有些是自家生产的,有些是在不同阶段从小公司那里买来的。
小成本影片是过去10年(美国情况,我国也就5年)兴起的;逻辑是削减的制作及宣发成本给了更多的盈利空间。金融行业也认同这个逻辑,开始投资所谓的“独立电影”。同时大制片公司也设立了自己的独立电影部门或分公司。
然而正如大制作也不能确保什么回报一样,虽然有经典成功案例出现,但是大部分独立影片还是赔得头破血流。
这篇文章就是分析独立电影的融资及回报。这是针对美国市场的分析,其思路和结果对我国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出资方式
正如其他外部投资一样,外部资金的注入可能会使得独立电影人丧失对作品的主控权。其实相比大厂牌制作,独立电影更像创业,面临的问题也有相似的地方。
3. 收益计算
3.1 票房
在本土市场,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比例是55%和45%.在海外市场,海外院线占比更大,并且因为在拍摄阶段就可以进行海外销售,所以需要支付销售佣金给海外销售公司,这两项加起来,制片方能收到30%的海外分账。
之后,发行方会扣除大约10%-15%的分账所得。另外,宣传费用也会扣除,这部分大约可占全球票房的10%-20%. 最后,还有一些不可预计的费用以及明星的出场费(没有算入宣传费用里),这部分大概可占全球票房的10%.
至此,如果账面还有钱,则为电影的纯收入(没有考虑成本,不是利润)。
3.2 后续窗口
票房过后还有其他的窗口可供收益。上图是一个简单概括,比如上映后3-4个月可以航空播放,接着再3-6个月是家庭影院,然后6-8个月是网络、12个月是付费电视、27个月是免费电视。
不过,随着科技及行业的发展,各个窗口互相之间的排序及窗口期都有变化,比如网络市场的兴起和家庭影院的衰落,以及窗口期之间大幅度的缩减甚至同步上映。
在计算投资回报的时候,这部分往往也要考虑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理论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两个点。一、忽略了衍生品及其他附加市场。实际上这部分的潜在收益,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谓的IP价值,也是很重要的投资考虑部分。二、窗口期及所有附加市场都存在收益期限的问题,往往是10年至无限,但是投资都是有周期的。并且未来的收益还有时间带来的实际价值与票面价值的差价。
额外附注:电影的成本在账面上可以显示为随着生命周期不断分期偿还,而不是最开始的一大笔成本。
4. 数据计算
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美国共上映5,276 部影片,其中38%拥有国际发行。另有2,858部影片尝试上映但是没有成功。从中挑选了1,815部电影,其中900部独立制片,825部为大制品厂作品。成本从1万美金到2亿多美金都有。
票房数据比较公开。其他窗口只考虑家庭影院收益。家庭影院收益有些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做回归分析,计算其他没有数据的影片收入。
最后得到针对独立影片的投资回报分布情况:
独立电影投资人在45%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回报收益,但是只有25%的情况下才可以翻倍。
整体来讲,独立电影还是风险偏高型。但是其降低的成本确实让成功的影片有着高昂的投资回报率,也就是为何第一行平均值如此高的原因。
也就是说,低成本高空间的逻辑是没错的,但是独立电影本身相比大制片厂作品是高风险产品,大部分都有亏损的可能。
5. 一篮子电影
我们都知道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买股票如是,投资电影亦是。
在对100个电影投资组合做了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收益分布:
请注意,这些投资组合都是随机的。
结果告诉我们,即便是不带任何脑子的随机安排,使用组合策略也可以从数量、几率及回报金额上降低投资风险。
大部分内容和英文图片来自Analyzing the ROI of Independently FinancedFilms: are there many more “Slumdogs” than “Millionaires”?
原作者: Benedetta Arese Lucini
翻译及批注:雪子。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电影行业是寡头市场,由几家掌握着大多数的收入和市场份额。大制片公司着力于高成本高宣发费用的商业大片。这些影片有些是自家生产的,有些是在不同阶段从小公司那里买来的。
小成本影片是过去10年(美国情况,我国也就5年)兴起的;逻辑是削减的制作及宣发成本给了更多的盈利空间。金融行业也认同这个逻辑,开始投资所谓的“独立电影”。同时大制片公司也设立了自己的独立电影部门或分公司。
然而正如大制作也不能确保什么回报一样,虽然有经典成功案例出现,但是大部分独立影片还是赔得头破血流。
这篇文章就是分析独立电影的融资及回报。这是针对美国市场的分析,其思路和结果对我国市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出资方式
正如其他外部投资一样,外部资金的注入可能会使得独立电影人丧失对作品的主控权。其实相比大厂牌制作,独立电影更像创业,面临的问题也有相似的地方。
3. 收益计算
3.1 票房
在本土市场,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比例是55%和45%.在海外市场,海外院线占比更大,并且因为在拍摄阶段就可以进行海外销售,所以需要支付销售佣金给海外销售公司,这两项加起来,制片方能收到30%的海外分账。
之后,发行方会扣除大约10%-15%的分账所得。另外,宣传费用也会扣除,这部分大约可占全球票房的10%-20%. 最后,还有一些不可预计的费用以及明星的出场费(没有算入宣传费用里),这部分大概可占全球票房的10%.
至此,如果账面还有钱,则为电影的纯收入(没有考虑成本,不是利润)。
3.2 后续窗口
票房过后还有其他的窗口可供收益。上图是一个简单概括,比如上映后3-4个月可以航空播放,接着再3-6个月是家庭影院,然后6-8个月是网络、12个月是付费电视、27个月是免费电视。
不过,随着科技及行业的发展,各个窗口互相之间的排序及窗口期都有变化,比如网络市场的兴起和家庭影院的衰落,以及窗口期之间大幅度的缩减甚至同步上映。
在计算投资回报的时候,这部分往往也要考虑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理论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两个点。一、忽略了衍生品及其他附加市场。实际上这部分的潜在收益,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谓的IP价值,也是很重要的投资考虑部分。二、窗口期及所有附加市场都存在收益期限的问题,往往是10年至无限,但是投资都是有周期的。并且未来的收益还有时间带来的实际价值与票面价值的差价。
额外附注:电影的成本在账面上可以显示为随着生命周期不断分期偿还,而不是最开始的一大笔成本。
4. 数据计算
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美国共上映5,276 部影片,其中38%拥有国际发行。另有2,858部影片尝试上映但是没有成功。从中挑选了1,815部电影,其中900部独立制片,825部为大制品厂作品。成本从1万美金到2亿多美金都有。
票房数据比较公开。其他窗口只考虑家庭影院收益。家庭影院收益有些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做回归分析,计算其他没有数据的影片收入。
最后得到针对独立影片的投资回报分布情况:
独立电影投资人在45%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回报收益,但是只有25%的情况下才可以翻倍。
整体来讲,独立电影还是风险偏高型。但是其降低的成本确实让成功的影片有着高昂的投资回报率,也就是为何第一行平均值如此高的原因。
也就是说,低成本高空间的逻辑是没错的,但是独立电影本身相比大制片厂作品是高风险产品,大部分都有亏损的可能。
5. 一篮子电影
我们都知道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买股票如是,投资电影亦是。
在对100个电影投资组合做了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收益分布:
请注意,这些投资组合都是随机的。
结果告诉我们,即便是不带任何脑子的随机安排,使用组合策略也可以从数量、几率及回报金额上降低投资风险。
大部分内容和英文图片来自Analyzing the ROI of Independently FinancedFilms: are there many more “Slumdogs” than “Millionaires”?
原作者: Benedetta Arese Lucini
翻译及批注:雪子。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文为作者 蒙太客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