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拉片:安哲罗普洛斯“沉默代表作”之《雾中风景》

2022-05-09 22:01

* 本期内容干货提炼自小爱聊电影【导演视角看电影】拉片精读大班课第14期第2节,完整课程时长2小时54分。


1988年,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拍摄剧情片《雾中风景》,获得第4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这是他“沉默代表作”(《塞瑟岛之旅》《养蜂人》《雾中风景》)的第三部作品。


很多人说这是安哲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影片,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关于这位导演的一切。


《雾中风景》像是一个悲伤的童话。在这个悲伤童话中,12岁的姐姐带着5岁的弟弟,在充满磨难的旅途中去寻找想见的人和梦想的地方,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启了姐弟两个人的残酷成长之旅……


-1 -

如何利用“一反常规”的画面构图、摄影机运动

营造“揪心”和“残忍”的故事氛围?



《雾中风景》中的这场戏,是让观众最为终身难忘、也备受折磨的一场戏。


在拉片的时候,小爱老师常和大家提到的一个概念:Dutch Angle。翻译成中文即“德式斜角镜头”。这样的镜头看上去,会令观众感受到“扭曲”、害怕。这也是很多商业类型片中典型的拍摄手法。


在《雾中风景》这个段落中,拍摄坏人开的卡车的时候,安哲也设计了一个Dutch Angle(德式斜角镜头),同时设计了很多导演可能会忽视的车上灯光的细节。


与此同时,在“一反常规”的摄影机运动中,安哲设计了好几个“细枝末节”的提醒,以向观众预示接下来会发生的残酷事情…… 


具体是如何呈现的?一起来逐帧解读



-2 -


如何利用「 声音 」

来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中情绪的流动?



电影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很“虚”的,是观众看不到的,在视觉上比较不容易被呈现。但在很多的好电影中,导演会利用声音来辅助呈现。


在《雾中风景》中,安哲也利用了这一点。点击视频,一起来看



-3 -

长镜头与短镜头一定是对立存在的吗?

看电影大师安哲与斯皮尔伯格的艺术与技巧



《雾中风景》中的长镜头画面十分丰富。这是导演安哲特别擅长的技巧。


在小爱老师的研究中发现,过去二三十年间,老一辈的部分老师们在讲片子的时候,往往会强调的一点:安哲是在好莱坞最倡导短镜头、蒙太奇的时期,非常坚持用长镜头的。


这一点是事实。但在讲述的方式上,也可能给到新的创作者一些误导。关于长镜头和短镜头,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影片中出现?导演该如何选择和平衡?在拆解一部电影中镜头设计的时候,应如何避免站在“对立面”?


点击视频,一起来探讨

在《雾中风景》中,可挖掘的宝藏设计不至于这些。优秀电影的每一帧都值得拆解和体味。


如两个小孩去火车站的这个镜头,导演设计了小商贩爷爷仅说两句台词,就简单且直观地告诉了观众这两个孩子不是第一次来。观众也能通过这样的互动,感受到两个小孩内心的执着。

再如影片中这道光的设计


黑暗中突然出现的光,给了观众期待。导演让观众以为两个小孩的母亲会跟随着这道光,推开房门,走进屋子。


但直到最后,光束照在两个熟睡小孩的脸上,母亲都没有出现。其实也是从侧面告诉了观众:对两个小孩来说,缺失的不仅仅是父亲,连母爱也是“缺失“的。

以及在12岁的姐姐遭受强暴后,和弟弟再次上路前行的这场戏。之前的几次上路,导演设计的是摄影机在前,等待着姐弟,姐弟俩朝摄影机所在的方向走。


但这场戏,导演改变了摄影机的方向。观众看到的是固定机位下姐弟俩在浓雾中前行的背影……

正是有这些细节的改变,才造就了这部影片的深意。


导演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在这部影片中,还有哪些富有深意的设计?导演是如何通过这些设计来紧紧抓住观众的内心、让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产生情绪波动的?在《雾中风景》的完整拉片解读会有细致答案。

同时,在全片的拉片中,小爱老师还提出了这些大方向的拆解引导:


如何运用长镜头构建心里张力 

如何运用诗意化的影像将艺术真实与真实结合 

如何通过碎片化的人物侧描展现影片主题 

如何构建符合、隐喻与象征并完成作者表达 ……


这些都可以在《雾中风景》的拉片解读中学到精髓!


拉片精读大班课累积直播58部,累积时长174小时、10440分钟。欢迎加入我们,与1000+学员一起,共享课程已累积的10000+分钟独家干货(含导师赠课4部)!


本文为作者 🍊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