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与少年派的四年漂流————THR幕后制作专稿

2012-11-26 13:48
原文发表自:THR 翻译:汽车大师真   转自:http://ethermetic.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多谢!
\"\"

“好莱坞真知说永远别碰动物和水——但奥斯卡金像导演的改编或许尽皆达成”

\"\"
特效总监Bill Westenhofer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他和李安一起乘坐海岸救护队的快艇深入风暴,9尺高的海浪把坚实的快艇卷得四处飘摇。一切都是刻意安排的——安叔想要剧组亲身体验大海的威力,尽管他们的电影将全程在台中搭建的水缸内拍摄。
Westenhofer说道:“这很难受,但证明了安叔的首要特质:真实性。他还是个艺术抵死,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人”。
对所有加入Pi的剧组成员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痛苦的遨游。这片子把3D技术、视觉特效和影像叙事推到全新的高度。它是李安第一部3D电影,也是03年《绿巨人》后他最具技术野心的作品。
Yann Martel的原著被很多人认为无法改编,事实上,这片子也险些在前制阶段就被腰斩。当时,福克斯2000(福克斯的制作子部门)主席Elizabeth Gabler收到上头传话,片厂想要退出,因为风险太高——水上拍的电影素有超支超时恶名,何况这片子还没明星。
Gabler回忆道:“我被迫打电话给远在台湾的安叔,说我们得把项目还给他。我满以为他会说:‘我伤心欲绝’。可他回我说马上搭飞机来洛城,当时台湾是午夜。他来了,我们一起进了间放映室,(福克斯双主席)Tom Rothman和Jim Gianopulos都在。安叔放了已经做好的沉船戏前视片段和Suraj的试镜带。等放完,他们说要是安叔能把预算再砍点,大家就继续”。
预算砍到1亿刚出头,58岁奶声奶气的电影人拿着许可飞回了康奈迪克的家。“这是我拍过最艰难的电影,花了我几乎四年时间”,李安承认道。
对于Gabler来说,这趟旅程早在十年前产假在家时已经开始。制片人Gil Netter和编剧Dean Georgaris发现了这本书,想约她谈谈。Netter说:“我打电话到她家,说服她让我俩过来推销。那天是周三,买卖周五就定了”。
最早改编剧本的是Georgaris,然后沙马兰来了,既导又编的,但最后被其他项目勾走(包括08年的《The Happening》)。让皮埃尔热内也是来了又走,直到李安上了船。
编剧David Magee拿到小说时正在Marc Forster的《寻找冒险岛》片场,“第二天我跟Marc聊了,他问我这能拍电影不。我说没法子。这故事怎么撑起一部电影?我把书抛在脑后,结果过了三年半,经纪人电话我说李安想拍这片子。与世上最牛的导演之一合作,那是每个编剧的春梦”。
Magee和李安在纽约一家寿司馆碰了头,开始一起想该怎么讲这故事。小说开头发生在印度,然后跟着小派漂流,接触到各种教派。
\"\"
没过多久,Magee的侄子告诉他有个海军工程师兼发明家曾在海上漂流76天,这位叫Steven Callahan的哥们儿把这生存经历按编年体写成了畅销书《Adrift》。Magee如饥似渴读了书,追踪到Callahan,问能否让他和李安登门拜访。
“我们去了Steve家,安叔有了个主意,说大家该乘救生艇出去呆上几个钟。我觉得这主意烂透了,偷偷告诉Steve别答应。结果,Steve带我们坐了他的艇出去。出了一段后,Steve把船停下,我们就在那儿颠簸着。外面就四五度的样子,风头里绝B冻”。
实景考察还没完。李安和Magee又去到印度,拜访了小说开头描述的每处地方。“就在那儿,我们想出了叙事方式”,Magee回忆道,“可以让成年派讲述发生在小派身上的故事。我立马写了几场戏。这部电影讲的是故事如何伴我们度过一生,好让人生不只是神秘与纷扰。小派随着小艇四处漂流后,是故事帮他活了下来”。
一开始,李安选了托比马奎尔(《冰风暴》起的爱徒)演采访成年派的记者。拍到一半时,李安断定放个大明星太突兀,用Rafe Spall替换了马奎尔。“托比真好,没抱怨啥。我们只是不希望用明星演这角色”。
为了主角小派,李安在印度发布招聘启事,见了三千多个阿三孩子。17岁的Suraj Sharma本是陪兄弟来的,结果自己试了镜,最后拿到角色。
李安回忆道:“我要他把眼镜摘下来,我和他一起读戏,给了些指导。他就是那种天赐奇才——就好像上帝在说:‘好吧,就拍这片子吧’”。
\"\"
片子的主体部分是在台中一个废弃机场拍的。台中市政府很给国民英雄李安面子,把这块地进行整改,放入一个巨大的水缸,外带一个关四头孟加拉虎的大笼子。飞机库用作制片办公室,还有栋建筑当成摄影棚。
制作指导David Gropman说道:“完成特效的最佳方式是打造自己的水缸,设计想要的尺寸和造浪机。我们的水缸约60×30米,水深2.8米。三面都是用五层堆高集装箱(怎么不找大型销售哥!)搭的墙,还有一面是可移动墙”。
\"\"
Netter补充说:“我们可以制造五十来种浪。水缸底放了沙堤、岩石堆,末端还放了可以吸水的桩”。
至于另一位主角老虎本人,大多镜头是用CG合成的。拍过《纳尼亚战记》的Westenhofer收集了百多个钟头的老虎录像,好完美复制它们的表情、行动。
但还是有24个镜头用到了真家伙,三头来自法国——King,Minh,Themis;剩下的也是最温顺的Jonas是加拿大仔。“法国虎可真不怎么乖”,Gabler说道。
剧组还在片场放了条鬣狗。Gabler补充说:“鬣狗很危险,但安叔说他有回刮了刮它的胸。我也会过去和它说话。这家伙脾气很怪,经常来回踱步,有回发疯时把个铁皮罐子嚼烂了”。
这些动物算是紧张摄制期的调味剂。水戏是出了名的难拍,再加上造浪机和3D摄影机,戏拍起来可以像蜗牛一样慢。
监制过《The Blind Side》的Netter说:“我算是破天荒第一遭,遇到了一个镜头都没拍成的工作日。没几部水戏电影能做到不超支不超时。到最后,我们做到了”。
李安补充道:“很多日子都糟透了。受我们制造的气候效果影响,3D镜头不断蒙雾。没人知道该怎么搞定”。
收声也是个大问题。造浪机的噪音导致现场声完全无法使用,对白、音效都得后期补做。
\"\"
阿三主演Sharma有自己的挑战:拍摄期间他的角色需要减掉30斤肉。仁慈的李安为此决定片子正序拍摄。开拍前,小阿三先得拼着老命吃饺子、面条、巧克力酱面包圈增肥。
“最难的是减肥。这很痛苦。我是靠吃生菜、金枪鱼和健身达成的”,Sharma回忆道。他老爸全程陪着熬完了台中拍摄。他还得学会游泳——沉船片的必备资质。
如今的Sharma在德里某大学攻读哲学,他说没有计划立即加入演艺圈。他初次见到成片是在纽约电影节。“我几乎无语了。拍电影时,身边一切都是蓝幕”。
对御用剪辑Tim Squyres(《制造伍德斯托克》、《藏龙卧虎》)来说,最大的难题是解决故事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
“漂流后段有场戏,小派开始变得不再拘束。虎哥在船上洗澡,小派扮它的样子。把它惹恼了追着小派跑。这场戏很有乐子,剪掉它让我心碎。有很多理由拿掉这类戏。片子开始变得有点漂。这就是沉船电影的固有难题:一旦故事里人物发闷了,很难在把发闷传达给观众的同时不把他们闷着。这里没有了因果关系”。
李安和Gabler知道吸引观众是个难题,但相信小派的生存之旅很主旋律,能唤起全年龄段的共识。
“特效和3D都很贵,但它们是达成艺术效果的伟大工具”,安叔说道,“但很多和Suraj一起工作的时刻是最棒的。我学到了生存之道——小派是怎么做到活下来还不发疯的?个人旅程和电影制作之旅合并到了一起”。
\"\"
本文为作者 李害害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