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手记:《做茧2:破茧》归来(一)——从剪辑说起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剪辑师,《做茧2:破茧》的剪辑工作直到本周才正式启动,在影片杀青18天之后。这是独立制片电影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永远处在资金匮乏的边缘,为了节约每一分钱而绞尽脑汁。
但在完成第一天的剪辑工作,看完手机里录下的短短几十秒影片片断之后,我很欣慰地告诉自己,我们即将建造一座中国网络平台播映电影的里程碑——开创以小成本制作大电影的先河,用很小的投资,拍摄一部价值数倍,叙事恢宏,剧情曲折,画面好看,镜头语言丰富的,电影!而不是网络剧,或,电视剧。
是的,《做茧2:破茧》是一部电影,不是微电影,更不是网络剧。电影与剧集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运用镜头语言来叙述故事,而不仅仅是录像。尤其在《做茧2:破茧》中,因为不乏对峙、打斗、追逐、特技表演以及上百人的群戏,蒙太奇手法的充分运用大大增加了镜头数量,从而也将大大提高制作成本。
《做茧2:破茧》剧本里共有49个场次,经过统筹的抽丝剥茧,统计实际场次共76个,拍摄场景21处,主要演员16人,有台词群众演员23人,其他群众演员近200人,经过13天紧锣密鼓的拍摄,最终获得影片素材近4T。
剪辑,本不在我们的影片后期制作预算中。一是因为导演老鹰有一台苹果机和剪辑软件,影片《做茧》就是他不眠不休三天剪出的初稿,预告片也是在他的“剪刀手”下一气呵成的。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那就是,我们认为没有人比导演更清楚镜头的选择和切换位置,于是,我们计划还是由老鹰亲自剪辑影片。事实证明这个想法不现实,由于素材量太大,苹果机上的final cut pro软件根本无法运行,简单的素材拷贝已经屡屡导致机器瘫痪“罢工”,剪辑更是不可能了,我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剪辑师。
在此要感谢两位朋友,小飞导演和配乐文阔老师,在寻找剪辑师的日子里,他们为我们寻找了很多自己熟识或仅仅认识的剪辑师朋友,有的还是辗转相询,让我们有机会和各种不同风格年龄以及经验的剪辑师认识交流,这一份不求回报的热烈情谊让我感动。想起人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利他者利已。我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在各自的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回报。
在我们所接触的剪辑师中,不乏经验丰富的高手,这种剪辑师基本不用导演“跟班”,但是高昂的价格让我们望而却步;也有初出茅庐有志于从事剪辑工作,愿意零报酬试手的新人,这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更多的,是有一些剪辑经验,长于软件操作,但没有导演思维,只会机械操作软件的剪辑师,他们有的是个人出来接“私活”,没有必需的硬件设备,在时间上也不能保证。
我们现在合作的剪辑师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从事电影剪辑工作三年,虽然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他悟性很高,聪明勤奋。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对老鹰说,“很庆幸公司把这部影片的剪辑工作交给我”,“从来没剪过这样认真叙事,镜头丰富的电影”,“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他镜头切换的奥秘,今天一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相信,《做茧2:破茧》对于这位剪辑师来说将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完成它,超越它,他将由此迈上一个新的阶梯,作为剪辑师,他将以自己的这部作品为荣,不容置疑!
本文为作者 邵峻岭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1917
相关文章
剪辑
查看更多 >-
Adobe PR升级:智能语音转写、全新导入导出模式助力创作者
-
声音、剪辑组看过来,影视同期录音对白套底流程分享
-
首映之前——为电影做一场手术
-
做工扎实,使用方式灵活的无线桌面麦克风—麦拉达Q8W
-
两个月涨粉千万,@张同学 都用到了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