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剪辑组看过来,影视同期录音对白套底流程分享

2022-03-03 12:09

在每天辛苦的拍摄工作结束后,录音师会将一天的工作成果递交给DIT,这是录音组的心血,其中包含话筒员通过精湛纯熟的技巧,避开灯影并控制话筒始终在安全框外一点点的最佳位置、最佳角度拾取到的演员台词;包含了录音组和服装组共同配合精心固定在每一位演员服装上,确保不会摩擦/不会发闷的来自无线话筒的,分离度更高的对白轨;也包含了全组工作人员齐心配合才能实现的安静背景。包含了多个轨道的同期录音素材,在画面剪辑部门与拍摄的画面通过时间码同步后,剪辑师就可以开始组接影片了。

很多年前的胶片/模拟录音时代,尽管调音台有多个通道的输入来对应现场的多只话筒,但记录端通常是只有一到两轨的模拟开盘磁带,录音师需要在现场根据画面和演员的调度,设计好话筒的走位,并快速调整不同话筒的比例关系,混合出与画面相称的声轨,这也是为什么在英语中,同期录音师被称为production sound mixer(混音师)而非recordist(录音师)的原因。

而之后的数字化和非线性化的进程,让同期录音拥有更多的轨道,后期制作也不受限于像胶片时代的摇片机或平板剪辑机(KEM)那样的设备,只能使用非常有限的声轨。但在制作每日样片(daily)的时候,剪辑师通常还是只会挑选一轨混合轨声音使用,一方面是速度较快,便于导演检查;另一方面也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或是之前工作习惯的延续。

随着电脑性能逐渐提升,有一部分画面剪辑开始习惯将所有声轨堆砌在剪辑软件的时间线上,但这种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无论对于画面剪辑还是声音后期都越来越不方便;如今的拍摄方式,声音素材动辄10轨以上,在画面剪辑软件里“堆积木”的做法,也基本走到头了,所以我们来说说今天的主题——套底。


电影“碟中谍7-全面瓦解”第一本的画面剪辑工程截图,来自该片剪辑师Eddie Hamilton A.C.E. 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到时间线上只有6轨对白,画面剪辑的“声音完成度”非常高

01

什么是套底?

套底(Conform),也有时被叫做Assembly,简单来说就是剪辑师使用参考声轨而不是多声道的原始录音文件来进行工作,声音后期部⻔接到剪辑师输出的交接物料,在ProTools中按照镜头的切点回套原始多轨同期录音文件的工作方式。这个其实和画面的工作是非常类似的——剪辑时使用体积更小的代理文件,在调色时套回原始素材。

* 回溯到胶片时代,同样也是使用工作样片剪辑画面,再根据片边码回套原底制作最终的发行拷贝。


02

为什么要套底,AAF或OMF不够用啦?

OMF或AAF文件能够在画面剪辑和声音后期部门交接物料过程中,有限保留文件信息和声音品质,但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信息的丢失


声音后期在导入AAF或OMF时,里面的内容可能没有来自同期录音机的原始文件名,以及同期录音师记录下的轨道号和轨道名。在这些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工作,可能会使得对白编辑面对多轨的声音文件,无法区分MIX轨、挑杆和无线,哪一轨是什么内容基本靠听(回溯场记单也可能可以,但同样很花时间),甚至有的时候轨道顺序会变乱,光是确定轨道中的内容就要花掉很多时间。而且如果想要替条,对白编辑需要知道当前的片段是哪一条、是哪一天拍摄的,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从海量的同期录音文件中找到想要的部分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很可能就会出现“这个声音片段修不出来那,就配音吧”这样的情况,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是上一个take就有一条完美的声音,只要能找到拿过来用就好了,无形之中增加了配音棚的费用(笑)。套底之后同期录音师在录制的时候键入的这些信息就能正确传达给对白编辑了。

这是有轨道号但没没轨道名的情况


这个是声音片段变成画面名字的情况,和同期录音文件名完全无法对应。这种情况只能通过参考画面的数据烧录来判断拍摄日期,若是数据烧录也没有的话就更令人头疼了


声音素材余量(handle)的限制

另一个原因是AAF和OMF文件包含的并不是完整的音频,而是剪辑师挑选出来的部分。当然我们 可以在输出AAF或OMF的时候留出一些余量(Handle),具体的数量可以在剪辑软件中进行设置,但这通常是有限的。而对白编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抻出片段的头尾以便做好前后片段的过渡,过少的余量将有可能导致干净的空气声太短,无法填满句子与句子间的空隙。套底之后我们得到的是原始的文件⻓度,余量上就没有限制了。


剪辑过程中误删的声音轨道

剪辑的过程中如果误删了镜头内的某一轨,这些声音有可能会在画面剪辑时被误删除。想要用AAF或OMF的话就不太容易发现这样的错误, 只能回溯原始文件。套底之后对白编辑就可以得到正确的轨道数量了


* 同期录音师很可能会在拍摄的同时录制额外的立体声背景,用于补充声音的空间感或现场的群感气氛等,或是用一些隐藏话筒补充一些点声源的音效,比如有对白的车戏,在汽车其它位置固定话筒,录制真实的发动机音色变化,画面剪辑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台词而被误删,后期也只有根据声音场记单才能找到


音质的损失

再就是AAF或OMF中的声音文件可能经过了各种转码,那我们不如套回原底,使用原始的文件可以确保最高质量。


怎么做套底?

这里我录制了一个示例,并不能代表所有项目的情况,但它是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基本的示例,没有太多骚操作,我之后还会不断更新套底的实际例子。我们先看这个视频。



从视频可以看出来,首先我们需要取得剪辑时间线上的声音位置信息,这就要用到声音EDL了。


EDL

EDL(Edit Decision List)是一个古老的格式,可以被当作文本打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长长的列表,长得跟代码有一点相似,但仔细阅读它你会发现它很有逻辑-它的最开头一般都会显示项目的相关信息,例如项目的名称、帧速率等信息,往下看呢则是很多很多的Events,我们暂且称之为事件吧。每个事件通常由片段的编号、名称、类型、轨道号、源素材时码出入点、在时间线上的时码出入点、声音卷号等信息组成。EDL内包含的信息是可以在剪辑软件中定义的,所以不要忘记把套底所需的信息添加至EDL中。


取得了EDL之后,我们需要对EDL进行一些处理,毕竟EDL不是ProTools可以导入的格式,这就要用到EdiLoad了。


EDILOAD

EdiLoad是一个套底工作的中间件,其他厂商也有类似的产品如Titan和Kraken Dialogue Editors Toolkit等。我个人使用的是EdiLoad因为它还有改剪相关的功能,且不断在更新。视频中我们做了一个清理EDL的工作-先是删去了EDL中带有的画面信息,然后删去了一些多余的音频信息。这里解释一下,只需一个声音片段就可以套出原始的多轨声音文件,所以一个事件中有多个片段的情况是会导致一些重复的。用Ediload可以快速优化当前的列表,删去多余内容,留下最少的片段和轨道,方便后面的步骤。


这就是一个事件有多个片段的情况。事件#2有两个片段,事件#4有四个片段。如果是刚开始接触Ediload可能不太能看明白这个


我们把这两个事件转为ProTools工程

这样就直观多了


清理之后EdiLoad可以产生ConfRef工程,它是一个AAF工程,包含一些没有声音内容的空音频文件,但这些文件是含有套底所需元数据的。


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很久以前我们在使用mp3的时候有些曲目能看到专辑名称、发行年份等信息,抑或是导入相机拍摄的照片之后能看到光圈信息,这些内容就是元数据,是为了方便资料的检索而产生的一种内容。它是可以进行手动编辑的。准确而完整的元数据是套底工艺乃至整个后期工作流程的核心。声音和画面的元数据信息非常多,但我们在套底中其实就用到了几样。一个是时间码,一个是soundroll(有更多的信息当然是更好的)。元数据可能看起来不太透明,但其实各种各样的软件让我们完全有能力深入文件内部并提取有用信息。

在ProTools中打开ConfRef AAF之后,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轨道上的声音片段是没有波形的,接下来就要对这些轨道做一些设置。


Field Recorder Guide Track

Field Recorder Guide Track是ProTools实现套底的核心功能,这里要注意只有ProTools HD/Ultimate版本可以使用这个功能。将AAF中的几个轨道设置为Field Recorder Guide Track(我们暂且叫它引导轨)后,就可以定义查找素材的条件和路径了。引导轨可以事先标一下颜色,因为套出的内容会跟随这个颜色,方便区分。


查找条件选择窗



根据这些选项我们可以看出,文件创建的日期、拍摄日期、场号、卷号、文件名甚至轨道名和轨道号都是可以作为套底的依据的,所以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成功的套底,可以不局限于常用的卷号和文件名等方式,具体的实施情况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决定。设置好了搜索条件和查找路径之后,就可以将引导轨展开为多声道。

基于ProTools的内部机制,套底时可能出现一些带有A0字样的轨道,我们删去就可以了。



采用套底工艺同期录音要做些什么?


时码同步


整个这个工艺的思路是基于双系统拍摄、时码同步合板的工作方式,时码信息是最最基本的要素,当然它也是一种元数据。一般的拍摄可能就会按真实的时间去设置时间码,但今天和明天可能都会在早上十点钟录制素材,如果让ProTools仅按时间码查找素材的话,可能就会把这两天的十点的那条素材套出来。那怎么做出区分呢,就要在搜索条件中加入别的元数据比如Tape、Soundroll等等,EDL中也要包含这些信息才行。


合板

正确的合板是整个套底工作的重中之重。合板最好是在剪辑工作站中完成,因为这样元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但当下有不少在达芬奇中合板并直接输出为代理的做法,它的工作流程可能存在后续传输中元数据不完整的问题,这种情况就要尤其注意元数据的保留,目前我遇到的大部分套底失败的情况都跟这步操作有关。前面说到的声音片段名称变成画面名称,且其他数据全部丢失的情况就是在使用达芬奇合板的时候没有生成ALE(AVID Log Exchage)文件将原始的元数据信息传递到剪辑工作站的结果。而ALE文件并不是所有的剪辑工作站都支持的,所以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剪辑工作站中合板。而针对不太好批量合板的工作站,可以用Tentacle Sync Studio和PluralEyes之类的合板辅助软件。


录音机设置

我们在套底中需要录音机提供的信息一般就是时码和Soundroll,我们可以使用Wave Agent甚至是Soundminer、ProTools等软件来检查每日素材信息是否正确。回套的具体操作是在ProTools中做的,所以我们应该以ProTools是否能够正确识读文件信息为准。例如AATON录音机产生的带有.AAN名称的文件夹就有可能导致ProTools无法将其识别为文件夹,从而导致ProTools回套时找不到文件路径;还有在soundroll中记录了带小数点的内容导致Media Composer可能无法正确识读元数据;在录音文件命名时输入了非法字符导致录音机无法将元数据写入文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录音文件的命名及元数据的命名做出一定的规范。


*每天拍摄开始时,通常都需要在录音机中设置一个新的文件夹。Sounddevices和Aaton Cantar通常默认一个新的日期,Zaxcom则是手动新建,文件夹名称就是在日后被识别为Soundroll的元数据信息了。目前的主流录音机写入在声音文件中的关于“声音卷号”的信息,在Media Compser或ProTools的WorkSpace中识别为Soundroll,但在Wave Agent,SoundMiner,等软件中则识别为Tape。由于视频素材同样也有类似的卷号信息,一般也被称为Tape。那么,如果没有正确的操作和设置,在声画同步后,声音素材原本的Soundroll信息可能就会被视频素材的元数据信息覆盖,到了声音后期想要通过Soundroll信息回套时才发现问题,就会很麻烦了。


所以,如果要采用套底工艺,还是建议要在拍摄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完整的工艺流程测试。


作者简介:


Luke张振宇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13级

作品有《硬汉枪神》《扬名立万》等

一个斜杠青年


本文作者想特别感谢

 马牛老师 高宇光老师 万贵鳌老师  黄浔老师

本文为作者 张振宇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3757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