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项目九个黄,一个成功心路长丨《扬名立万》编剧里八神专访

2011 年,平时喜欢写短文的里八神突然发现,他的一篇名为《浴室里没有人,水是我开的》的短文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和转发。没多久,易小星联系了他,想买下版权做改编,最终拍成了微电影《看不见的女朋友》。

《看不见的女朋友》海报,海报上的男主演正是当时以演员出道的刘循子墨


正是十年前的这篇让人有点心酸无奈的小短文,开启了里八神和刘循子墨、万合天宜的合作;十年后,这群“万星人”终于用他们的真诚和实力,让全国观众和业内人士重新认识了他们。


截止 11 月 23 日,电影《扬名立万》票房已突破 4 亿大关,远超映前媒体预测的 1.5 亿票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黑马。本文是继影视工业网·一录同行社群采访了导演刘循子墨之后的第二篇系列专访,接下来还会推出《扬名立万》美术、声音、剪辑的幕后专访。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限免加入一录同行社群,一起成长!

本文字数为 7938 字,为了方便理解,分成以下 4 个部分:

  1. 与万合天宜的合作及编剧之路
  2. 从想法到剧本的详细过程
  3. 剧本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剧本写作经验


 

1. 与万合天宜的合作及编剧之路


一录同行:您和万合天宜的合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里八神:我2011年来北京就是来万合天宜入职,我其实是万合的老员工。《万万没想到》第一季的时候我都还在,那段时间工作强度比较高,我就辞职了。

来北京之前我刚毕业,在老家有一份工作,平时也在网上写点东西。后来有一篇短文获得了一些转发,易小星就找我联系版权。可能他觉得我要价挺低,公司也缺写手,邀请我入职,我就来了。当时刚创业的时候也就两间房,我和子墨就在同一间办公室,我们关系都非常好。

《万万没想到》第一集第 2 集片尾字幕

《扬名立万》的剧本,依旧由里八神、刘循子墨、张本煜、柯达一起完成

 

一录同行:您大学是学的相关专业吗?

里八神:不是,我高中是理科,报不了文学专业。大学是国际贸易专业,跟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关系。高中就开始写着玩,就是一直以来有这个爱好。那时候没说要写个故事或者小说,就是经常写一些琐碎的东西,如果登上报纸了还挺高兴。


直到毕业后都没有任何做编剧的规划,算是被拽进这个行业的吧,虽然想过做一些文字性的工作,但没太想到会成为编剧。 


一录同行:所以您早期很多短片作品都是在万合天宜期间做的?离职后你们有过哪些合作?

里八神:是的。那时候刚起步,为了保持公司运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广告等业务,拍了很多微电影、短剧。差不多两、三年以后才有了《万万没想到》,算是找到了方向,也在业内有了些名气。不过那时候因为写手并不多,我已经有一点透支,就离开了。


《扬名立万》之前我们没有太多合作,只是一直保持联系。当时我有个微博账号,积累了些粉丝,接一些广告,收入还可以,足以支撑我在北京的生活,也有底气拒绝很多觉得不怎么样的影视项目。只不过参与的很多项目也都流产了,或者自己不认可的坚持不署名。真的是十个项目九个黄,编剧对这个事情的感受比其他岗位的人更深,因为编剧最早收预付款。很多时候是预付款给了,项目却石沉大海,这很正常。


2. 从想法到剧本的详细过程


一录同行:之前你们聊了很多项目都没进展,为什么这次成了?

里八神:之前有一些不同的故事方向,不是我不太擅长就是时间不合适。后来子墨说看了《广播时间》有了想法,也没有详细说,我就来了。见面听完之后,我说这个方向靠谱。然后就展开聊,等到我们说如果是有一个犯人在现场,基本上雏形已经定了。


一录同行:犯人在现场的设定是在哪个阶段定下的?

里八神:齐乐山在现场这件事在大纲阶段就已经确立了。剧本会一开始没有凶案也没有犯人,当时想到推动故事的因素是资金链断了、老板跑路这种剧组经常遇到的事情,然后看这群人怎么坚持把电影拍完,所以最早片名叫《一部电影的诞生》。但我们发现这很无趣,而且很怕做成行业内的自娱自乐。就像摄影机倒了或者女演员跑了对我们来说是个大事,但是观众没有切身感受。我们就想怎么把它带入普通人的生活,让大家紧张起来。


后来我提了一个想法,说如果要改编一起凶案,某一个人撩开桌布,发现另一个人的脚上带着脚铐。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可以,于是定下了这个方向。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发现那个凶手的故事非常重要,他关系到后半程的剧情,就一点一点去填充去做选择。


我们讨论了很多,所有主线我们都会去推敲一遍,也做过很多不成功的尝试,反复修改。主线敲定后,我把我的想法和大家想到的的点子、台词整合起来,拿出一稿剧本,根据这个剧本再讨论。


一录同行:片中剧本会的场景你们是不是很熟悉?

里八神:内容比较熟悉,当然也有些夸张和变形。一开始万合天宜在做那些微电影或者说做那些求生存项目的时候,是一个极端弱势的制作方,我们也是李家辉这样谁都可以插一嘴的角色。所以我们都很熟悉,有很多心酸让我写起来格外顺滑。

电影里各个工种的人唇枪舌剑这部分,写起来也信手念来,而且大家在喜剧和语言上都很有能力,这部分没困难。难的是一些关键信息的交代,我们想让都有自己的侧面与光彩,让角色交代信息的过程中连带出他的人物性格,而不是侦探电影里沦为那种交代信息的NPC。如何在探案的同时又让每个人的人物弧光有变化,或者他们之间的隔阂有和解,难点在这里。想要两全其美比较难,如果只偏一头,反倒容易。


一录同行:剧本改了多少稿?开会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点?

里八神:2018年见面,聊剧本聊到了2019年,大概2019年9月剧本定稿,持续了一年时间。这一年里改了无数个版本,比较大的改动大概是7-8版吧。

比如说,一开始没有黑衣人余皑磊这个角色。那时候想了很多结局,有一个是来了一群人告诉他们不能拍了,但没有把人物那么精彩地写出来。后续我们收到一些意见,说要让观众有情绪倾泻的出口,在动作上得打坏人。既然要坏人,那就要给大家展现坏人的恶,所以有了这么个角色。


比较重要的讨论就是谜题的选定,这群人怎么发现真相的几个过程和场景的变换,这些这些都比较重要。但很多也是细节上的讨论,人设是什么样的,该不该说这样的话,有没有那样的变化。之前甚至想过这个故事的阴谋是不是可以更大一些,牵扯到一些真正的高层,类似于军火生意都讨论过。但这个阴谋极大地影响了夜莺和齐乐山这对苦命鸳鸯的悲剧性,可能就变成了政治惊悚片。所以最终没有明示,只是作为关静年的一个猜测,观众自己去做取舍吧。


背后谜题该如何展现,曾经有一个比较激进的想法:整个故事展现在摄影机的收录范围里。但跟《摄影机不要停!》太像了,再写就没意思了。但是最后用什么样的谜题,其实一开始就确定谜题不要太复杂,我们不是做硬核推理片。很多片子推理很出彩,但是在硬核的同时把大部分普通观众拒之门外。所以当时不管别人怎么质疑谜题的复杂程度,我们的方向不会变。我们不会为了少数硬核爱好者的称赞,让大部分观众在烧脑的过程中失去焦点,更不能对人物和情感的传递造成影响。



一录同行:怎么探索出凶案就在别墅里?是因为成本上的考虑吗?怎么完成会议室、舞厅和二楼房间的合理转化?

里八神:封闭空间是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这是一个小场景叙事的电影,如果是讲电影怎么拍摄,场景就是应该片场,所有的故事在这里面发生。当时没有太考虑成本,就是想做小场景叙事。相对来说,它在制作上和拍摄上略微有一些新意,剧作上可能有一些更有意思的方向,也想去挑战一下。这对编剧很有好处,因为有很多对话和创作空间,不友好的地方就这样做起来很拥挤,怎么去扩展故事确实有遇到很多难关。我们几个人就不停的开会,相互碰撞吧,想办法去整合。


当时没想把它锁定在会议室,舞厅也可以不出现,案发现场也是通过照片给大家展现。但不可能只盯着照片分析,肯定也是靠人物对白把很多关键细节透露出来。后来子墨他们就提意见,说如果有人突然一嗓子喊一声,片中人物到了另一个场地不就更直观吗?有了这个决定,就说不如直接在案发现场开会。如果案发地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高级私密俱乐部,也都讲的通。


这些细节这个差不多是在第一、第二版本子之后就有了;会议室,舞厅,二楼,差不多在第三版的时候确定了,后面几版调整主要是谜题和细节的呈现。这个事情的阴谋究竟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做了很大的选择,该不该牵扯高层阴谋,齐乐山最终能不能逃脱,这群人选择和解的方式是拍一部电影还是把真相公之于众,都想过很多版本。做了一些尝试之后,发现各有各的问题,最终定下了现在这个方向。 


一录同行:悬疑是一开始就定了吗?

里八神:在做大纲的时候没有主打悬疑这个方向。后面大家讨论破谜题的过程不应该太简单,否则展现不了那么多人物,也没有那么多周折。这个谜题得有一些复杂度,就不知不觉带了一点悬疑色彩。


我们很难说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很多电影有成熟的模式,救猫咪或者说节拍表类似的概念很多。我们没有做参考,就是希望做一点不一样东西,不想让观众一下就看出这是哪个时刻、主角要有契机、什么时候要有转变这些。我们不想让观众有这种感受,就没有参照已有模式。如果确定了做悬疑,就要根据悬疑片的定式去做改变。我们当时直接考虑故事和人物发展,没有去想类型。直到宣发环节,要告诉院线我们是一部什么电影的时候,挑来挑去就说悬疑加喜剧,但是喜剧也没有重点突出,就对外主推悬疑方向。


一录同行:大家对万合天宜和子墨导演的喜剧有很深的印象,为什么没有突出喜剧?有考虑到吸引《万万没想到》和《报告老板》受众群吗?

里八神:考虑到剧情和人物,做了一些克制。如果是纯喜剧,就不需要什么凶案了。有很多有碍情节喜剧的部分都被拿掉了,如果在展示信息的同时又可以搞笑一下的话,我们就把喜剧元素给展现出来,毕竟我们有过喜剧作品。但不太想做一个纯悬疑的片子,行业里做悬疑的行家很多,我们就是结合一下自身优势。最终呈现出这么一个作品,希望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吧。


我们倒没对已有粉丝群做太多考虑,还是单纯的想面向更广泛的观众。讨论和写剧本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会抑制不住地写一些喜剧的内容。如果不影响剧情,我们就保留下来。有些时候不知不觉转向喜剧方向,虽然很好笑但已经不在主线上,就又拉回来。


一录同行:片中的喜剧桥段、经典台词都是谁贡献的?

里八神:喜剧桥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贡献。“我叫他爸,他打我马”是导演在修改台词的时候加上去的。我一看就说太跳了,但导演坚持要,最终保留了下来。陈晓达说“好你个毒妇”,这是我写的。陈小达和齐乐山很多台词都是他们自己写的。我们聊剧本的时候,他该说什么话当时就已经确定好了。

“十个项目九个黄”是我写的,作为编剧我的感受很深,这样的事情编剧经历的太多了。只是没想到很多人对这句话心有戚戚,可能是这两年大家都很艰难吧。写出来的时候我内心一点波澜都没有,我以为这是共识。片中说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我很惊讶,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笑声,这最多就是带一点押韵的俏皮话。很多人跟我说这个太好笑了,其实这是我们的悲惨现状。

原来的台词是“十个电影九个黄”,后来说2020年影视行业确实好艰难,在配音阶段就改了成了现在的台词,反倒有了更大的受众范围。上映之后听到这句话之后才意识到有多刺痛,是有点难过。


3. 剧本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想法


一录同行:成片压缩到了 120 分钟,完稿的剧本大概多少字?

里八神:最长的时候是45,000字,当时就意识到肯定会超时。一部电影剧本差不多3万字,我们的对白太多了。剧本差不多完成后,我们拿给一些业内朋友们看,大家都说有很强的话剧感。我自己没太有感觉,不过有话剧感也是预料之中,小场景叙事几乎很少有不带话剧感。


一录同行:话剧感有去解决吗?还是只能这样?

里八神:解决的方向更多看导演怎么考虑。有点话剧感也得认,因为小场景、多人物,很容易就有话剧感。除非用一些比较花哨的镜头,在摄影上更有存在感。我们的摄影指导李炳强老师很厉害,他肯定能做到,但最后导演都没有选择。那样一来,观众可能就没办法沉浸在剧情里,所以就用最普通的摄影方式进入,让观众顺畅进入故事,希望他们能够对这几个人物有一些理解和共情。


一录同行:这个里面每个人物都是必要的吗?

里八神:如果把凶案视为最主要的故事,人物完全可以缩减到3-4个。但是如果在意电影人的表达,我们认为这些人物就不可或缺。导演,编剧,男演员,女演员,还有一个人代表曾经的默片老演员,押送犯人得需要有一个警察,警察有自己的性格也会透露关键信息。能砍掉的人物都砍了,这些人物要保留。

肯定要照顾观众,但我们自己也有些表达。也许这个表达有些稚嫩,有一些话是可能没人爱听,但我们很想在电影里面拍出来。


一录同行:当时考虑过普通观众可能并不太在意影视行业发生的事情吗?

里八神:好多人给我们敲过警钟,说没人关心咱们这点破事,也有一部分观众说前面无聊。如果一进来就告诉观众今天有个案子,再把这群人的身份信息埋藏在后面,也不是不可以,但真的就缺少了剧本会上的感觉。前面是他们讨论怎么修改剧本,每个人说话的分量也不一样。自己喜欢实在是没有办法,顶着很多意见写。


观众的评论我们也看了不少,有些人觉得很有意思,或者对对话戏没有那么多抵触。但有些人说一群人坐在一张桌子前,让他们昏昏欲睡。但是对很多观众来讲,他们通过对话认识了人物。除去那些想写的部分,对话中每个人物的性格、什么来历都凸显出来了,这就是一个亮相环节。


一录同行:开拍之前有想过把这个环节缩短一点吗?还是已经缩短了?

里八神:已经缩短了,而且剪辑又再缩短了。很难说保留或剪掉哪一部分构成什么效果,这是无法预料的。如果把前面的情节再缩短一点,我很担心人物会像推理道具,而李家辉变成推理机器。我们想在前面把人物做的实一点,看能不能让大家对他们有一些共情。


后来很多人说喜欢凶手,也有人喜欢在场的某一个人,我们觉得就很好。起码有一部分人在前面就喜欢上这些人物,或者说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共情吧。这都需要平衡或者取舍,电影要在一年之后才会出成品,具体是什么样的很难讲,全都依靠一个个的判断和争取。


一录同行:为什么给角色定位都是一群不得志的人?

里八神:首先不得志的人故事会比较好看,此外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写不得志或者有一点点心酸的小人物。他们如果是一群形势正好的人,可能看到凶犯第一时间就离场了,这群人要有一个类似于锁链一样的东西把他们束缚在会场。除了门上那把锁,能束缚他们的就是际遇。还有就是,陆子野能叫来的人也不会是特别好的班底。陆子野本身也不是名门正派的一位制作人或者真正赫赫有名的大佬。他是一个被认为走偏门的制作人,他是带一点大哥气质的人,陈明浩老师那个劲拿的也很准。


一录同行:为什么他们拍摄最终是在南洋?又为什么给他们安排了轮船失事的结局?

里八神:去国外拍是基于合理性的一种考虑,没有想讽刺什么。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们都被追杀了,新闻都报道不了那能去哪里拍摄?去解放区或者说香港?各种地方都设想了一轮之后,就选在了越南。如果你都遭到追杀了,怎么可能能在国内把这件事情完成。


轮船失事其实是有个小翻转,但被剪掉了。所以我们决定按完成版来,给观众传达生死不明的悬念。其实没有说他们一定会在那艘船上,也许是后蒙上一点点阴影,但我们还是希望让观众记住他们在夕阳下奔跑的感觉,记住那种乐观的、相信世界会更好的感受。最后照片很久没人去取,也算是暧昧的表达吧。是他们真的就此消失了还是生活在某个地方,都不想讲的太明,观众也根据此延展出了很多自己的理解,我们也都很喜欢。 


一录同行:余皑磊这个角色的出场有点怪,为什么会这样?

里八神:他其实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人物,他所在的八处是那时候是军统最无足轻重的总务处,处理军统内部琐碎事物。但即便这样无足轻重的人物配上一支行动队,来到地方他依然是一个不可一世、一手遮天的人物。


他那天接到了很多任务,一项一项看下来,觉得别墅这个事情没有背景也没有地方豪强,很好搞定,所以他从容不迫地走进来。他来到现场之后带着一点疲惫和不屑来处理这些事情。想象的都是很完整,也拍了很多,但是这一部分是纯为解释这个人物而来,跟主线剧情有偏移。剪辑的时候很多被拿掉了,所以很多人是问他是为什么而来的,这个交给观众去理解。


除了他出现之前的戏被剪掉了,进房间后跟李家辉的一些互动也剪了。他为什么来了之后知道了所有的事情,因为他问李家辉要了记东西的小本子。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后,他略微有一点兴奋,说“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但我的工作是把这一切解决掉”。


他的任务只是大概的说某处有一名要犯、妥善安置,一开始并不是要掩盖三老罪行。结果他来到别墅发现案犯不在,他的敏感与警觉性让他在看完本子之后补全了所有细节,他明白该怎么处理。他没有什么崇高的目的,他眼里都是蝼蚁,连带把所有人、所有证据消灭掉对他来讲是无足轻重的一件事情。



4. 剧本写作经验


一录同行:作为编剧,文本要拍出来还要经过剪辑。面对呈现出来的影像和文本的差异,会有落差吗?

里八神:我是一个成片主义者。有些细节如果要保留,就应该在剧本阶段或者剪辑阶段尽力争取。如果要有什么遗憾的话,那遗憾就好了,不要抖露给观众。有一些细节在片子里可能一闪而过,大家没有太留意。


就像凶案现场散落了很多画框,其实是表现齐乐山试图用房间里面其他东西为那个A故事做合理解释。怎么逃出去他试了很多东西,最终决定用那幅画。但这个拍下来很臃肿,也很无趣;还有一些细节是逻辑上的,比如说齐乐山的 A 故事里他顶开那个通风口再回到现场,没有人帮他通风口怎么就扣死了?其实当时有设计动作,不是重要的细节就没有保留。


一录同行:那写文章跟写剧本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里八神:我写的网文不是长篇,都在几千字以内,大家能一次看完。在手机流量不便宜年代,看图片的成本比看视频要低很多,所以那时候写长微博还蛮受欢迎的。自己也没耐心做特别长期的事,就经常写点小短文。


那时候更注重形式和创意,必须得铺设足够多的内容的刺激点,让大家看完就转发。如果要说不同,我觉得是刺激的频率的不同。短文或者短剧没有时间去展现情节,做电影会宽容一些,剧就更更宽容些。 


长片剧本有很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如果是短片你提供了足够的刺激就可以。哪怕是突兀的收尾,只要过程足够快乐就行。但长片要面对大家更认真的阅读和理解,最后他们读出什么结果也会有很多反馈,所以要考虑的东西会更多。


一录同行:这是不是您写的第一个上映的长片?写长片剧本有哪些习惯或者经验?

里八神:对,这是第一个上映的电影,也有很多写了但没上映的先例。长片剧本写过很多次,不知道是命运使然还是写的不好,反正就是没有持续下去。

工作习惯倒是一个常规的路线,反正就是晚上写写,白天不太有精神,下午开会,有时间就多写一点,没有什么特定的工作方法经验。我现在应该还没有资格提供太多经验,只不过趁现在还有体力,多试错。我想说的只有一点,就是不要太沿袭已有的模式。所有被提出来好用的法则或者节拍,在被提出的那一天就开始失效,在不断贬值,在观众那起到的效力会逐渐的褪色。


我不是很推崇对着一个什么模式去写,一开始不知道剧本是什么的时候可以做尝试,去完成一些工作。但不要把它们当成黄金法则一再使用。我这句话是作为观众说的,我看到套路的东西时候心里面是很糟心的。编剧的书我几乎都买过,因为你自己没有什么写作经历的时候,就很容易借着研究理论回避真正的工作。很多作品有沿袭那些所谓法则,没有意义,不要去反复学习。


另外,即便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画面,除非是必须得用特定形式完成的镜头,否则我绝对不指导任何运镜或者说其他环节的工作。我认为影视行业分工非常重要,你要相信别人在专业领域做的比你更好。尤其是表演,我写演员表演的时候,除了人物名字和对白,中间几乎不加任何动作,除非他要展示关键道具才会特意提一下。我看好莱坞的剧本也是这样,大家都在回避干预其他创作。


我依然有一个编剧说他剧本写了指挥演员怎么紧眉弄眼的动作,演员拿到剧本第一件事是拿马克笔把这部分全部涂掉,然后开始读剧本。这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完成。

导演、监制和主演们合影

希望有一天能在电影院看到幕后主创们的合影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1161
相关文章

扬名立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