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霞老师第一堂《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笔记整理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2期#每一部影片的背后都离不开剪辑师的辛苦劳作,有人说一部影片3分拍7分剪,也有人说剪辑决定影片的成败,那么剪辑师是如何筹备工作的呢?以下是我根据周老师第一堂《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整理的笔记,主要是从剪辑思维、技巧出发,还有一些个人的拙见。

首先,所谓的剪辑思维是剪辑的创作因该从哪里开始,周老师从业40多年里面,她拿到剧本后先做案头工作。什么是案头工作呢?案头工作包括一看完剧本明确这部片子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意义、确定影片的魂是什么。二故事情节走势是什么样的,起点和落点是什么,中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三接着了解看人物关系图,男女主角分别是谁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人物之间在哪里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转折点在哪里,起点、落点人物关系分别是怎么样的,并画出人物关系线。图画好之后,人物大概的性格、影片大概的风格特点在心里面都会有一个推测。带着这个推测和导演、摄影、美工去交流。周老师十分在意和导演摄影的交流,因为一部影片的风格是由摄影师摄拍画面,导演要求演员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推断影片是怎么样的风格,影片的风格这些决定了剪辑师用什么样的技巧呈现影片。这些案头工作做好以后再去拿到导演拍的素材后,鉴定素材和事先预设的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是什么导致的区别,面对这样的区别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案头工作来解决的问题。所以,剪辑的工作第一步从做案头开始。

影片拍完收到素材后,接下来便是初步剪辑。初剪考验剪辑师的功力,要适当对素材进行延伸和省略。周老师认为,初剪需要反复推敲素材,形成影片大框架,确定影片的整体风格。这就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看素材。导演给的这些素材是无数工作者的辛苦劳动后成果,我们要将这些素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看素材的过程中,有时一个镜头会拍很多条,不能图省事确定导演的OK条或者最后一条。要根据之前的案头工作,仔细审阅每一条素材,把不同条中不同好的片段筛选出来。

就《相遇》来讲,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片子。故事情节是男主在热恋时接到任务隐姓埋名参加秘密工作,突然在大众视野消失出现在秘密的实验基地,再一次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在大家都在往后撤退的时候,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想到的是他遭受到核辐射,去了医院。这时的时间线到了1964年,首长到医院去看望他,并秘密地告诉他要注意最近会有大的动静,男主一听就知道实验结果有关。因为在实验室里的这种说话和这种语言,在实验基地里司空见惯,男主知道发什么了什么,天天盼着。今天还没有动静,明天还没有……几天过去后还没有动静。男主内心焦躁,上街寻找消息。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他几年前的女朋友,女友找了他3年并给他讲了3段故事。两个人说的正热时,男主正要把口罩摘下来想要讲出实情时,外界宣布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人声鼎沸,这时女主明白了男主当时消失的原因,想要进一步去找男主时,人群形成的浪潮让他们再一次分开。又过几年,男主得了病去世。女主依旧自己一个人,这时时间轴已经到了女排的第一次夺冠,这是大概的情节走势。女主对男主的喜欢,使得她一辈子未婚,他们的青春不仅仅是男主奉献的青春也是女主角奉献的青春,也是那一代青年人奉献的青春,是用他们的奉献构成的壮美这就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有了这样的情节起点、落点、中间点才进行初剪,初剪结束后大框架确认,并与导演进一步交流。

其次,毋庸置疑,每位剪辑师在剪辑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是好的。周老师提醒剪辑师们在初剪的过程中尽量的尊重剧本的完整性,可以另起一条时间线注入自己的思想。例如在公交车这一场戏中,原本是女主和男主说找你3年了质问男主3年去哪里了,这时观众不知道女主是谁,更不清楚和男主是什么关系,显得很突兀。周老师按照原剧本剪辑的过程中认为剧情发展太快,提出b方案,在其他素材找到合适的镜头填补。b方案先让女主有一个准备让观众先关注女主再让女主起来与男主对话,消减了突兀的感觉。与导演交流时,按照原剧本的剪辑加顺序询问导演的意见,导演提出问题是,当周老师拿出自己的b方案,这个想法很容易被导演接受。再举个例子,在实验基地出现了事故男主角解决事故不幸被核辐射这场戏在精剪时,周老师和导演都认为影片故事情节相对较平,出了这么大的事从情节走势线上应该是拱起来然后中招再去医院。但是剧情拱起的峰不够尖锐。在剪辑台上面对的是找不到解决方法,有人提出解决方法,但当时没按照解决办法拍,怎么解决呢?——周老师提出简化实验过程,第一次实验成功后工程师向首长点头示意没问题,这就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个小高峰。再次实验时出问题,让男主角去解决问题。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圆形的实验表,用实验表的快速反转展现实验问题是否解决,再追加一个环境片段(实验室灯打开)。实验表的反转给观众展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灯打开很长的时间是观众面对危险的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

此外,这个影片的风格不同于商业片,不需要紧张的叙事,但需要将观众往情绪里面引导。再加上女主和男主在公交车上的那场长镜头的戏里,一定也要有与之匹配的长镜头,这样影片的风格才能统一起来。剪辑师在剪辑台上要反复推敲影片的情绪到哪里了,用什么手段与影片情绪相匹配,时时刻刻都需要用自己的眼力鉴定情绪,想象完成的预设和片子是否对等。

在剪辑技巧上周老师认为,技巧不在追求按照传统上时间空间动作的连接,反而偷时空、偷动作、追求节奏成为现在流行的方式。其中,偷时空是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例如医院那场戏,首长和男主说要注意这几天的可能会有动静,男主开始惦记上了,怎么样才能展现男主的心理活动呢?导演拍了3组镜头,一个是白天护士来给男主打针,男主问护士外面有没有什么动静护士说没有什么动静;晚上翻报纸,报纸上也没有相关报道,男主开始着急;然后医生来问医生外面有什么动静,医生反问什么动静。第一次剪出来后的感觉,按照人物心理显得沉不住气,又做了更改,延长了时间——第一天白天问一句护士说没有动静,接空镜头延长时间,然后又一个晚上然后再是一个白天还在问护士,又到了晚上翻报纸又忍不住去问医生。这样一下拉长时间,展现几天的时间,给予一个时间跨度,而且这样的一个几天中,不是实际的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再一个白天在一个晚上,可以想象是更多的时间。表现男主急切的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度过好多天他是在忍不住就出去了。下一个镜头,护士打开病房门发现人不见了衣服叠在那里,观众自然会填补到他出去了。当然男主角出院的这个镜头可以在放在其他地方,没这么做的原因是想更多的展现当时北京的生活氛围,生活氛围是一个影片的质地。展现男主角出院在街上走的场景时,并没有按照真实的时间空间去连接,利用遮挡物的方法展现他出现在另一个地方。关于护士打开病房门发现人不见时的镜头,把护士正面的镜头拿掉了,更好的展现叙事。要因不要果,要果不要因,以果待因的叙事理念。不能描述那么详细要挖沟让观众自己填。

最后,扩充一个知识点——怎样感受影片的质地?周老师认为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气质、呼吸、质地。例如诺兰在拍《敦刻尔克》时,士兵穿的大衣是查了很多资料,甚至找到那个年代的皮毛,用皮毛重新染色做出来的大衣,才有了那样的质感。剪辑用镜头完成片子的质地,例如《相遇篇》中的红旗,是这部片子特有的,作为一个特征存在的。故事背景发生在60年代,张一白导演还原了红旗和那个时代的热情。周在用红旗之外,男女主角在情绪的转换过程里面都用了几格的红旗充满画面,有了红旗的氛围和报纸构成了红色的海洋,这就形成了整体的质地。在大结构上的调整,同时也有细节方面映衬着影片的质地和节奏。

以上是本人关于观看周新霞老师直播课的笔记整理,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本文为作者 徐渡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1481
相关文章

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②期

查看更多 >

中国剪辑师社群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