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产科幻是否应该有“标准”?


中国科幻电影实现了银幕上的从无到有,但真正的发展还需通过不同的文本建立类型标准。


文/杨小没


 

科幻起步。

 

2019年,三部国产科幻电影上映,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跑步”进入市场。年初《流浪地球》的出现让科幻电影从“雷区”变为国产电影的新生力量,而《疯狂的外星人》和《上海堡垒》则是从不同方向展现了国产科幻的另一种可能。

 

在《流浪地球》之后,市场一直在寻求一种“标准”。但什么是国产科幻的标准,2019年是否应该有国产科幻的标准,其实都是一个问号。

 

相比好莱坞科幻的成熟度,国产科幻在2019年迎来了对于此前四年科幻摸索的一个检验。

 

某种程度上,2019年迄今为止的三部科幻片都是“大标准”下的小分支,这种尝试是对以往努力的“呈现”,而非《流浪地球》之后总结经验重新上路的“展现”。

 

因此,市场对于此前努力的态度,才真正决定此后国产科幻未来。

 

1

为什么是科幻元年?

追寻元年。

 

实际上,中国出现第一部科幻电影并不是在2019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拍摄出第一部本土科幻电影《小太阳》,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该片也成为中国早期较有影响的科幻片。

 

 

但遗憾的是,这种暂时的风潮并没有给国产科幻铺平道路,直到2019年三部具备一定工业化水准的科幻电影集体出现,中国科幻才迎来真正的“元年”。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用各种标准要求中国科幻。但对于还处在萌芽状态的国产科幻来说,任何一种所谓的标准都显得有些片面。

 

春节档出现了两部皆然不同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将末世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形成了观众对“中国式科幻”的一个基本印象;《疯狂的外星人》则将科幻元素融入喜剧类型中,告诉观众“科幻还可以这么玩”。

 

而暑期档即将上映的《上海堡垒》则通过讲述“外星人入侵”将科幻、战争、爱情等元素相结合,全新的题材类型让《上海堡垒》在文本内容和情感切入面上与前两部电影有较大不同。

 

中国科幻电影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此时对于这个新的类型电影来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2019年中国科幻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尝试,才让这个新类型通过一定的多元化具备了建立标准的可能性。

 

 

而在“中国科幻”命题下,要回答这种标准如何成立,“本土化”就成为了答案。

 

诚然,中国科幻还需在本土化上作出极大努力。“本土化”不仅表现在将故事发生地迁移到中国,更需要中国导演在中国电影叙事语言上完成对经典科幻题材的全新演绎。

 

要让市场和受众接受中国科幻电影,全面复制好莱坞科幻电影模式并不可行。此时中国科幻需要拿出更多的作品去探寻“中国本土化”的可能性,让中国科幻在提升本土化的前提下,建立类型标准。

 

2

为什么要对科幻电影有包容度?



类型电影救市。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票房排行榜前25名中,国产电影占据的比例从32%上升到了52%,国产电影已经逐步扩大了票房占比。究其原因,正是中国类型电影在近年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中,根据观众的反馈在叙事策略上进行了有力的完善和创新。

 

在电影市场去泡沫的当下,电影类型化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下“中国类型电影何去何从”,依然是中国电影界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命题。

 

由于票补时代结束,电影消费标准的水涨船高,正在让受众对电影的真正价值进行重构。2019年观影人次的下降说明,要让受众重拾过去的电影消费观念还需一定时间。此时科幻电影作为新类型进入市场,仍然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2019年是中国科幻元年,科幻电影作为一个新生儿出现在影市。虽然最初在票房上有一鸣惊人之势,但是整体类型的发展仍然面临来自文本匮乏、工业化起步晚、专业人才缺失等各方面的掣肘,可以说如今每一部作品的面世都来之不易。

 

科幻电影普遍在特效上具有较高的要求。据悉,电影《上海堡垒》自2013年开始写剧本,2014年开始做概念设计,全片用了1600个特效镜头,占据总镜头数的90%,耗时5年才完成电影的打磨。

 

2019年与其说是国产科幻电影集体爆发的一年,不如说是对这些长久以来的努力进行检验的一年。

 

3

如何看待科幻电影的天花板?



流量“必死”,类型制胜。



这种口号显然成为“内容为王”衍生而来的行业惯性。近年来随着《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类型片的崛起,“类型演员”也成为市场颇为看重的一个因素。时下从行业到观众都表现出了对流量明星的强烈抵抗,但这并没有给类型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更多增益。

 

中国电影的发展在于从单片小作坊迈向类型工业化,而当下类型片已经在票房上表现出一定优势。从2018年到目前,票房破10亿的国产类型电影达到12部,吴京、黄渤、沈腾等演员也成为了首批“百亿俱乐部”成员。

 

这个成绩足够的惊喜,但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远远没有打开。中国电影市场超过65000块银幕和超过17亿次的观影人次决定了中国电影的体量,这种体量从现阶段来看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单靠文本优势已经很难再让单片成绩提升。真正能够将中国电影提升到下一个阶段的,必然是需要流量明显和类型元素的结合。

 

科幻电影作为全新类型,在标准上还不健全,此时流量明星的加入就为科幻增添了一个撬动市场的有力杠杆。《流量地球》借助了吴京效应,《疯狂的外星人》也有黄渤、沈腾、徐峥等人做金字招牌。而鹿晗、舒淇等演员加入《上海堡垒》也为科幻电影的再次出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上海堡垒》在2014年就开始筹备,那时的科幻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雷”,无人敢踩。在全行业质疑之下,具备一定流量实力的鹿晗、舒淇等人加入实际上给予片方很大的信心。

 

制片人王琛表示,“当时最难的就是,如何能让大家相信我们自己人可以做国产科幻。《上海堡垒》很幸运,有一个最团结的团队。鹿晗、舒淇、石凉以及灰鹰小队的演员们,在没有多少演员相信中国科幻未来的时候,就坚定地加入了剧组”。


 

如今的科幻电影正处于起步状态,行业需要更好地利用“流量明星”撬动市场,因此当演员愿意“逆流而上”时,市场和受众也需给予一定的理性审视。

 

必须承认的是,对于整个科幻电影类型来说,国产科幻此前的大面积缺失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电影产业缺乏“工业化”的原因所在。今年,多部国产科幻的相继面世,是对于此前工业化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几部作品绝非在某一部标准之上起步的“后来者”,而是同在探索道路上的“并行人”。只有更全面理性的看待2019年的科幻电影,才是真正去梳理所谓国产科幻标准的“标准”。

 



本文为作者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4052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点击了解更多
影响有影响力的电影人
扫码关注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相关文章

科幻电影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