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录音部门和剪辑部门交互流程了解下!专访《扬名立万》声音指导

2021-12-08 10:52

月黑风高之夜,一群电影人被秘密召集到一起,欲将轰动一时的血案翻拍成电影,借此扬名立万。殊不知他们正身处案发现场,并步步陷入一个巨大迷局之中,而凶手就在他们中间……这正是电影《扬名立万》的故事。

《扬名立万》剧照


电影上映之后,我们导演、编剧、声音、美术、剪辑几位老师复盘了整部电影的制作过程,这篇文章是来自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对声音指导张振宇老师的专访。张振宇,声音指导。参与作品:《扬名立万》、《我和我的父辈》、《铤而走险》等。


这次采访让我感觉非常有趣,张振宇,95 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玩音乐,自学3ds Max、C4D,完成了许多包括 3D 打印在内的“手工作品”。和他聊天会让人感觉到年轻一代崛起之后,对于工作和职位的思考又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当然阅读受限,很多内容并没有呈现,但我相信后续大家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本文前半部分更多集中在《扬名立万》制作想法和实现手段上。后半部分更多集中在声音工作流程以及声音和剪辑部门协同对接的流程上,这部分非常重要,当然也是很多人所忽略的地方,或许这篇分享会对你有所启发,当然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扬名立万》剧照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扬名立万》在声音上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张振宇:《扬名立万》在开拍之前就有收到剧本,看完挺喜欢的,觉得可以玩一点东西。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单一场景,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太多场景的转换。在这么局限的情况下,声音比较难在环境上做出特别多的设计。而电影的台词又特别多,所以如何在对白上做出趣味,这个非常关键。这也是我们声音顾问王丹戎老师早期为影片声音定调时所强调的。


因为环境受限,我希望对白能够在空间感上做出一些东西。所以,最初在风格上会有一点夸张,空间感非常明确,人物的远近关系非常明确。但随着剪辑的确定,以及涉及不同镜头的切换,就需要做出一定取舍,所以在声音在风格上又有所收敛。


《扬名立万》魔雄上海滩概念图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想象段落,这时候的声音我们希望能够做的跳脱一点。这些想象片段是我们可以最大化利用声音的地方,也希望能够在这些片段给到观众不一样的刺激。所以声音上会做的稍微丰满一点,从而和正常的片段做出明确的区分。


《扬名立万》剧照


因为电影中跳舞段落会涉及到有源音乐,我这里做了一点点尝试,在舞厅放出的音乐上我做了一些处理,模仿了一下黑胶的音色,并且添加了一点黑胶的噪声。包括唱针接触唱片的一瞬间,都做了一些设计。当然,这些在最后混音阶段还是借了齐乐山的一个反应镜头偷偷转成了无源的,以求一个更丰满的听感。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工作方式上采用了哪些方法?


张振宇:对白是演员表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扬名立万》有非常重的戏剧色彩,甚至拍摄的时候都有体现,演员现场表演的临场感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的大方向就是用同期,大量地用同期。


《扬名立万》拍摄现场工作照


《扬名立万》的拍摄场景主要集中在室内,用的多机的方式,话筒确实不好下,所以在对白编辑时无线话筒用得还是很多的。无线话筒声音结实,但容易受演员动作、布设位置、衣服材质等因素影响。挑杆的声音虽然受限于拍摄的方式听起来比较远,但它带有房间的自然混响,这个是做出真实感的关键信息。


所以在对白编辑的阶段,我会把挑杆和无线话筒的声音叠加使用,用RX仔细擦除机器的噪声、无线里的各种蹭、轨道的声音等瑕疵,用Auto-Align Post对齐无线话筒和挑杆的相位,取他们各自的优点,从而得到一个有空间感且非常结实的声音。所以这次在制作手法上“叠用”使用的比较多,这也导致的我们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这个效果还是比较值得的。


在做对白修正时,肯定是有修不出来的部分,这个时候就尽量替条,用另外一个take的声音来对一句话。这就需要我们非常了解素材,有时需要替换某句话或者某个字,都需要一点点去找,当然这些都可以克服,就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配音上为了尽量保证听感的一致性,我更多用的是替字或者替换某句话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换掉一整场戏的对白。录音的时候自然还是整句的,只是用的时候,挑得很细。当然这种方式是需要导演和演员他们良好的配合的,配音时的调整就要做得很细,否则录出来的声音和同期接不上。在台词更改上导演他们会考虑到口型在内的很多东西,让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


这个片子的台词量非常大,如果对白处理得不舒服,会让观众听起来特别累,所以我们的对白不会做得特别亮,频率上不舒服的点都是一点点去调整的。当然在调整的时候也会为角色考虑,像关老师被述说过去经历,提到了他一嘴“鸟语”,那他的对白音色肯定就需要有一点点音色不太好听的地方,这些都有考虑。


《扬名立万》剧照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和导演、作曲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张振宇:我的工作习惯就是不喜欢说太多虚的东西,编出一版来聊这样的沟通非常快速直接。子墨导演对于声音非常敏感,像效果编辑这些具体内容上的东西都是我们在一起一点一点去看的,整个过程对接的都非常细致,碰到这样的导演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如果只是告诉我一个很笼统方向,往往很容易出问题,声音很多功能都是在潜意识上,不像视觉那样直接明确,所以可能每个人的理解和反馈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工作方式,让我非常舒服,不用担心方向上出现问题。


《扬名立万》战争片段剧照


而我们的作曲写的非常好,我也觉得特别有意思。混录时也在一起讨论这个声音跟音乐的关系,斟酌音乐进入的方式。就比如在介绍齐乐山的过去时,有一个战争片段。刚开始我做的声音非常满,就是战争段落原本的质感。但音乐里有一把拉得很棒的大提琴,考虑了一下这里的大关系,我们就把声音部分进行了虚化处理,感情上更加浓郁了。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电影中有许多反转的笑点,声音可以做哪些工作?


张振宇:反转的实现要靠堆落差来做,它可以是响度上的落差,可以是音色上的落差,也可以是层次上的落差。前面把铺垫的东西堆的特别高,后面掉下来的时候效果自然就有了。比如说“我叫他爸他打我马”这段,人物手里其实拿的就是一根细细的树枝但我们就按鞭子去做,打的时候叫声要惨,音乐要推起来,把情绪做到很高,后面一收住就超尴尬。


《扬名立万》剧照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扬名立万》在协同工作的流程上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张振宇:因为电影角色很多,同期录音素材轨数也很多,所以一开始的构想是走套底流程,这样剪辑那边轨数少,我们也能用声音的原底,从而获得全余量的编辑空间。我本人也做了不少片子的套底工作,但这次由于诸多技术问题导致套底流程没有走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我也试图抢救了一下,因为剪辑师使用的是Avid Media Composer,我在Avid Media Composer里面为同期录音手动批量添加了元数据,也给同期录音文件批量添加了元数据,最后接近成功,但又遇到了其他的疑难杂症,不过收到的文件里还是包含有效信息的不至于让后面替条的时候找不到场次,所以时间关系就没有再继续研究。


我为什么会对套底这件事情非常在意,而且现在遇到很多用达芬奇合板但不保留元数据的情况,音频的文件名和元数据全部丢失,这会给对白编辑带来诸多困扰,比如看不到同期录音师记录的轨道信息,什么轨道上是什么信息完全靠听,又如替条时不知道当前片段是哪天拍的,只能靠画面上的数据烧录去找,所以这个时候套底就很关键了,而且现在数据量越来越大,录音机已经可以录到二三十轨,这个量要是用传统的方式工作那简直要了剪辑师的命,所以这是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我在18年末加入Action100开始工作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个Ediload学套底,后来又蹲到了Ediload v4更新,把final 7的套底流程也走顺了,之后也就一直在推这个事,也有在整理套底流程的标准化制作手册,到时候可以在对行业内进行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找我聊。


《扬名立万》剧照


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在工艺的迭代上,你们现在还有哪些尝试?


张振宇:首先我比较年轻,对这些流程和新工具的接受度比较高,也很愿意去尝试新的流程。而且我英语还不错,阅读各种说明书、看各种视频是没有障碍的,所以我们的迭代速度很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应对画面改剪,我们历经手工操作-带Pic Cut的手工操作-基于vEDL的Ediload Reconform到现在的使用多元信息的Matchbox Reconform。每一次迭代都会获得显著的效率提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Pic Cut是由Ediload基于vEDL生成的画面切点轨道,通过这个能快速看到镜头切点。把新旧画面和新旧切点轨道放在一起,再结合剪辑出的文字版本的改剪列表信息,这个效率就比纯手工操作快了很多。但这个方式它依旧是手动操作,而且都已经拿到了vEDL,用Ediload比对EDL做自动的reconform显然更快嘛。但如果遇到回插视效镜头后镜头号变为视效编号,且视效编号与原镜头名称无法通过正则表达式对应的情况,会导致比对EDL的步骤出现问题,让软件误认为换了镜头,所以现在我们用的是Matchbox,不光拥有画面识别的功能,还能同时比对音频、AAF等多种信息,更快更准确了但就是要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操作。


其他的日常操作当然也在不断迭代,像最近又引入了Stream Deck+Soundflow的工作方式,相当于一个全自定义的大型快捷操作集合,所有的制作环节都可以有一定的提速。


你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必然是需要花额外时间的,也需要去适应和思考,也可能会投入更多的人力。但我认为现在花的时间,将来必然会收到回报,所以还是值得的。


全文完


直播预告:本周五 20:00纪录片《无尽攀登》声音指导梁爽做客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欢迎大家收看~加入中国声音制作者社群,与全国声音制作者一起成长。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1580
推荐关注
王涛
发表文章 1136 篇文章
相关文章

技术流程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