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现场管理与流程值得向好莱坞借鉴的一环

2019-09-12 10:37

文/温文杰HKSC

导演|摄影指导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高级讲师


记得二十多年前,笔者还在香港的电影圈工作时,印象中现场操作喊声四起,胡乱催促,表面上看好像气氛热烈、紧张,实际上是一片混乱;表面上看分秒必争,实际上是毫无效率。及后笔者进入美国的电影工业,亲身感受现场工作的流程与气氛,发现与港式做法大相径庭,现场气氛相对安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真正做到紧张而有秩序,十二个小时的拍摄天里能完成的剧本分量不见得比港产片要少,值得我们参考。


其实拍片的流程并没有成规,也没有圣经的指引,没有必然正确的准则,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是在这几十年以致一百年的实践中,洋人较早缕出一套比较合理的程序,提高了整体效率而已。遗憾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重新在香港掌机,感觉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在一片混乱中缓步前行,所以想在这提供这套流程供同业参考。


要现场运作流畅离不开精密的筹备工作,有效的筹备工作离不开完整的剧本。有了完整的剧本,制片部门可以与副导演紧密合作做周详的计划。考虑到演员的服装、化妆变换所需时间和其他大量因素后,再征询过导演意见,订出具体的拍摄计划,基于这个拍摄计划(包括镜头朝向、景别等等),首先定好各部门摆放器材对象的位置,临时化妆、服装间所在(如果用实景,没有化妆车的话),尽可能争取这些位置是整天拍摄镜头都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中途要移位,也应该有序地,合理地把移动次数降到最低。


要注意,在美国的体系中,副导演向制片人负责,不是向导演尽忠,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有相对的权威性。创作的问题当然是导演、摄影指导说了算数,但现场的管理安排,大家都得听副导演的,副导演的重大责任之一是按计划完成当天的拍摄内容,所以它是现场推动得最紧的人。然而,他/她的推动、催促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喊叫,盲目地让各部门尽快进行,而是具体了解各部门要准备好拍摄每一个镜头所需的条件和实际时间,尽量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务求大家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完成准备,可以开机拍摄。



拍摄流程

 

一般来说,导演除了前期筹备的时候跟各部门头沟通他的要求外,现场拍摄时,每一场的开始,他可以向全体工作人员简单讲解该场戏的拍摄要求和方案,然后各自分散做自己的事。每个镜头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详列如下。


1,走位(Block)

 

副导演把该场戏的所有演员集中在演区,摄影师、助理、灯光师、美工人员和灯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观察,导演指挥或带领演员走位,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该镜头的内容粗略演一次,然后与摄影师共同研究,有时通过肉眼,有时利用工具,例如导演取景器(Director’s Viewfinder)等定好机位、景别和运动方法,精准到轨道的起幅、落幅,镜头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记录。决定好排位后,摄影助理则应忙于给演员走位做记号,更要为摄影机的移动位置作记号。


这一道程序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做,各部门才会清楚了解这个镜头的设计、所见范围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导演那样完全依赖口述,“A演员从这里走到那边,B演员从外冲入与A相遇,一起走到这边质问C演员……”或者举起两个拳头代表演员对话等等,结果做成盲目打光,最后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要重做,浪费时间。


2, 打光(Light)


排位结束,副导演请演员移步到演区外,继续让导演讲解角色的动机、性格、心理状态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机员会带领摄影组和 Grips (摄影、灯光的兼容工作组,无法找到合适的中文翻译)按照摄影指导的意思装置摄影机,铺排轨道,排练运动(如果有的话),摄影指导则与灯光师合作,利用 “光替” 打光(如果预算允许雇用光替的话)。


录音助理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自动自觉地按照摄影机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导演则安排背景的群众演员走位,增加真实感和气氛渲染,如果镜头内还有放烟、洒水、吹风、爆破等现场效果的话,它的协调工作就更繁重了。广义来说,一个副导演如果从不检查摄影机拍摄范围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说是个称职的副导演。


3,排练(Rehearse)


等打光大致完成,各部门所需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副导演会请演员和导演回到演区,让导演指导他们尽量按照原先画好的记号走位演戏,这时导演可以要求表演作细节调整,排练到导演基本满意为止。

 

4,微调(Tweak)


演员排练到基本满意后,可以留在演区补妆,整理服装,摄影灯光部门可按排练结果做出相应的微调,跟焦员也应于此时量度准确演员距离,准备跟焦。特别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经验的梳头、化妆、服装人员由于怕人说他们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时候跑出来,站在演区、镜头前面补妆、弄头发,既徒劳又阻碍其他部门工作,有经验的副导演就会安排他们适当的时候做他们该做的事,提高效率。


5,开机拍摄(Shoot)


顾名思义,当所有微调完成,演员进入状态,就可以正式拍摄。每一条停机后,导演要给予明确指示,要麽满意收货,要麽重来;如果重来,要明确地告知各单位、演员重来的原因,不能因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员重做。如果一个镜头 OK 了,副导演会有序地安排演员撤退,机器移位,准备重复以上程序,拍摄下一个镜头。



以上程序,从文字上看貌似复杂,其实只要有具经验的副导演在现场严格执行一段短时间,各部门人员应该很快就能适应过来,大家尝到秩序和效率的甜头,并有了默契之后,过程就会更加流畅。当然,以上程序需要演员们配合,大家准时到达现场,并有专业操守,愿意给其他角色在画外搭戏,中港地区的导演未能按这个流程工作往往因为演员不齐,无法排位。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电影生意特别火,演员跨组厉害,某花旦曾有 “郑九组”的外号(同时接了九部戏),疯狂刮钱以外,并引以为自豪,风气败坏,同一场的演员往往不同一时间在场,幕后人员完全无法认真地拍好一场戏。搞笑的是,不少导演还喜欢自诩自己会跳拍、用替身带肩拍摄等小技巧,让不同时间来到现场的演员(有时相隔几天、几周)拍成好像同场对答的特殊(扭曲)能力,不知道他们是在苦中作乐,还是真心感到骄傲。


还有一个可以提高拍摄效率和摄影灯光质量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拍广角全景镜头,同时拍摄 “主镜头” (Master Shot),把整场戏连续不断地拍下来,不要从一场戏的中间、近景镜头开始拍摄。从广角机位开始,摄影师、灯光师把难度最大的景别搞定,然后移进拍摄中近景,就能确保光效连接,而且镜头与镜头之间基本上不用调整,可以直接跳近拍摄,省时省力。如果从近景开始,效果则刚刚相反了。


至于拍摄 “主镜头”,在没有胶片成本压力的今天绝对值得采纳,选择两到三个机位把整场戏从头到尾拍一遍,如果有出错,可从中间出错的地方开始,接续拍摄,然后再补拍个别角色的特写反应镜头。这样的话,演员会更专心,表演情绪更连贯,剪辑的可能性、弹性大增,也能提升拍摄进度。

本文为作者 大雄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6041
推荐关注
大雄
发表文章 554 篇文章
相关文章

技术流程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