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和《敦刻尔克》,“这个故事,它深入我们的骨髓”

2017-07-05 12:07
克里斯托弗·诺兰对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和那段历史非常迷恋。

诺兰和《敦刻尔克》,“这个故事,它深入我们的骨髓”

22年前,诺兰和他当时的女友(如今的妻子)以及制片搭档艾玛·托马斯雇了一架小游艇,带他们穿越英吉利海峡,追溯这段动用数以百计的军舰和民用船,拯救被德国纳粹主义军队围困在法国南部敦刻尔克海岸约34万英法联军的历史。

“我们在一年的同一时间去那儿感受这段历史,”诺兰说,“这是段非常危险的体验,而且还是在没有空投炸弹的情况下。”

从1940年5月底到6月初,德军横扫比荷卢,联军被迫退到法国境内,最后逃到敦刻尔克海岸。陆路已被切断,只能从海上撤退,于是英国组织了一个舰队,动用各种大小船只营救陷入绝境任由德军轰炸的联军。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法国投降,英国从欧洲大陆撤退,德国吞没了西欧,然而敦刻尔克仍然成为二战胜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希特勒没来得及给英国致命一击,新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几乎成为民众心中救世主般的人物。许多历史学家,比如沃尔特·罗德就将该历史事件列为20世纪的关键一刻。在《敦刻尔克奇迹》一书中罗德指出:“首先,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暗示着,人类是有能力随机应变突如其来的障碍。”

这句话也能用来形容诺兰制作《敦刻尔克》一事。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潜藏在每个英国人的DNA里,”诺兰说。“它深入我们的骨髓。和所有英国人一样,我也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多年来我一直期望能拍摄这个题材,毕竟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故事。”

诺兰和《敦刻尔克》,“这个故事,它深入我们的骨髓”

在影史上,敦刻尔克故事只被搬到银幕上一次,由Ealing工作室出品,约翰·米尔斯和理查德·阿滕伯乐主演,莱斯利·诺曼导演。在现代电影上基本没有看到它的影子。诺兰表示,“作为摄制人,探索这些文化遗珠是一种本能。”

自从那次海洋历险之后,诺兰就一心想拍一部敦刻尔克大电影,规模一定要大。他拍摄了一部又一部大片,从《黑暗骑士》(2008)、《盗梦空间》(2010)、《黑暗骑士崛起》(2012)到《星际穿越》(2014)。这些影片渐渐使诺兰积攒起实现多年夙愿的信心:“我花了很长时间准备,才能像工匠一样制作这部电影,”他解释。“在没有大量拍摄大片的经验时,我是不会启动这个项目的。”(虽然我是诺兰粉,但还是若若表示怀疑)

如罗德所指出的,关于敦刻尔克的文学作品简直多如牛毛。大量记录在案的一手资料,内容涉及三个国家,海陆空,武装力量和民众。诺兰解释他的故事意味着其故事涵盖各地域各时间段的角色。关键是要让观众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历史中有沉浸式的体验。它会带你到沙滩,把你放在船舰上穿越英吉利海峡,把你放在战斗机里,从各个视角展现敦刻尔克大撤退,使你有如切身体验这一历史重大时刻。

在撰写剧本前,诺兰首先为故事制定了精确的数学结构,他确定剧情必须由虚构角色驱动,而非实际目击者。这个结构后来对作曲家汉斯·季默为该片谱写的配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斯和诺兰合作多年,为了精准配合诺兰悬念叠生的剪辑节奏,此次他花了一年时间作曲。

“沃纳·赫尔佐格谈过虚构中的‘狂喜的真实’,我把它运用在历史中后对它更为理解了,”诺兰表示。“比起纪录片,虚构能将关于真实事件一些更真实的东西传达给观众。比起单纯遵循严格的事实,通过虚构我能够更有效地、情感更为清晰地解释敦刻尔克事件的方方面面。”

而这种虚构人物的‘自由’首先让他能够以本能的叙事方式来撰写剧本,即便故事结局已经知晓,然后云集一众演技炉火纯青的老演员(汤姆·哈迪、肯尼斯·班纳,马克·里朗斯和斯利安·墨菲)和以FionnWhitehead领头的小鲜肉,包括前One Direction组合的流行歌手哈里·斯泰尔丝。

《敦刻尔克》可谓是全明星阵容,而诺兰所面临的新挑战是,他要求由年轻演员饰演年轻的角色,“不应由30岁的演员来饰演青少年,”这就意味着要挑选那些刚毕业不久尚未有经纪人的演员。诺兰说:“我很开心看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和富有经验的专业演员互动,共同演绎这出并不需要太多交流的剧本。伟大的表演和真实有关,而真实可以与语言有关也可以和语言无关。像肯尼斯、马克和汤姆这样的演员都是天才,他们可以通过沉默和简单的存在来传达感情或想法,这两种状态在演出中都有充分体现。”

但是,诺兰同时还从他的演员身上发现了点别的,这是拍《敦刻尔克》的又一个新发现。本着忠于救援任务本身的即兴精神,里朗斯发起了一系列关于英国平民驾驶小船参加救援任务场景的即兴表演,弥补可能发生在剧本场景间的场景。“没人比里朗斯更清楚彩排和即兴表演了,”诺兰在评价这个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前艺术总监时如此说,“看着他打造这个氛围很是有趣,也使这一幕更为深刻。”

诺兰和《敦刻尔克》,“这个故事,它深入我们的骨髓”

诺兰和电影摄影师HoyteVan Hoytema决定整部影片使用IMAX和70mm摄影机拍摄。《敦刻尔克》是诺兰首部完全使用大格式拍摄的项目,并且要求精细的镜头,这样他们才能在超低光照水平和夜晚拍摄,毕竟这是影片场景所要求的。Hoytema还打造了一个通气管式的透镜附件,用来拍摄汤姆·哈迪在狭窄的战斗机里的戏份。诺兰拥有极少数适用于拍摄IMAX能调到2档光圈的镜头之一,甚至还借给导演J.J.Abrams和查克·史奈德。现在,他说,随着对IMAX拍摄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不同的大光圈镜头正在制作以满足大格式拍摄的需要。

导演将《敦刻尔克》视为一个当代之作,虽然它发生于90%的观众出生之前,但导演同时强调这是古典严谨的电影作品。“这更像是一部悬疑电影而不是战争电影,它使用的是悬念的语言,我们从希区柯克开始再一直往前看,其中亨利-乔治·克鲁佐所执导的《恐惧的代价》在悬念制造方面还无人能出其右。”

“这是视觉语言,或许是所有类型中最具电影感的。剪辑师李和我不得不根据严谨的结构剪辑以追求我们想要的悬念效果——在某个点上延伸时间,在另外一些点压缩时间等等,而我也得据此安排镜头。而这也延伸到汉斯的工作,他因此也需要遵循这些结构。虽然过程很费力,但回报很是丰厚。”
本文为作者 电影大看客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2134

电影大看客

点击了解更多
国内院线放映电影的观影服务平台,抢票-观影-评价-社交互动的观影社区,从这儿你可以获取最新鲜的院线资讯,票房数据,观影动态,结交相同爱好的影迷,加入电影大看客,享受最好的观影体验。
扫码关注
电影大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