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杜比学院总监Glenn Kiser聊了聊,看杜比如何在声音上做培训

2016-04-26 12:19
我们和杜比学院总监Glenn Kiser聊了聊,看杜比如何在声音上做培训
Glenn Kiser现任杜比实验室杜比®学院总监。在1999年至2010年负责运营卢卡斯影业的Skywalker Sound公司,在他的领导下,Skywalker Sound团队获得了25次奥斯卡最佳声音和最佳声音剪辑提名,并成功赢取了两次大奖。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我们和Glenn Kiser简单聊了聊,他向电影制作者们讲解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声音设计有何了解和准备。Glenn Kiser现任杜比实验室杜比®学院总监。在1999年至2010年负责运营卢卡斯影业的Skywalker Sound公司,在他的领导下,Skywalker Sound团队获得了25次奥斯卡最佳声音和最佳声音剪辑提名,并成功赢取了两次大奖。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我们和Glenn Kiser简单聊了聊,他向电影制作者们讲解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声音设计有何了解和准备。下面是他之前给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首先,写剧本时就要考虑声音。
优秀的后期混录师是值得花重金聘请的。
同时确定并雇用你的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团队。
不要羞涩,主动联系那些你崇拜的声音专家。
不要害怕尝试新技术。
最后,大胆放手做。

请问杜比学院会提供哪些工具和以及如何制定教程来帮助年轻创作者?
Glenn:按照我的经验,现身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让年轻的工作者让他们去接触那些有效地使用音效的一些作品,例如,科恩兄弟的影片,还有像《南国野兽》这样一些成熟的作品。在具体讲解影片的过程中,学习这个导演在某一个场景下如何使用音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对于新手来说,他们会发现原来声音可以这样去用。
杜比学院在杜比的官方网站(www.dolby.com)也开辟了杜比学院专栏,为年轻电影制作者提供各类学习的资源,有视频教程、白皮书还有一些课程,教他们怎样创造性地去使用一些声音工具,同时我们也和一些不同的群体,如音效大师、导演等,与他们合作,把和他们的访谈融入到我们教程中。我们也在筹备将我们的英文教程翻译为中文,让更多中国的艺术家能够从中受益。
您曾经建议写剧本的时候,就要把声音设计到里面,这更像是一种声音的思维模式,但是很多人是没有这些概念的,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意见?

Glenn:这个概念不是我首创的,我在卢卡斯影业的Skywalker Sound工作的时候接触到一些非常了不起做声音的人,其中有人写过一些文章,做过非常深入的解释,如何在写剧本的时候把声音作为一个最主要考虑的因素。当然要让大家都能这样做并不容易,可以面对面地说,也可以像我一样,给年轻的创作者和导演展现一些相关作品片段。
我们和杜比学院总监Glenn Kiser聊了聊,看杜比如何在声音上做培训
因为年轻的创作者刚入行,往往预算不高,而充分运用声音,可以帮助实现一些想要,却没钱制作的大场景。如在《南国野兽》这部影片中,讲到路易斯安那州发生了飓风,这是一部预算不到100万美元的制作,如何去做一个飓风这样的大场景?创作者在写剧本的过程当中就开始和做音效的同事沟通,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拍摄两个主人公在很狭小的避风场所里面的情况,两个人被挤在很狭小的空间里面,用声音去展现飓风,观众通过声音不由自主在脑海里出现你想要的场景。把这样的一个片段展现给这些年轻工作者,他一看就明白,这就是我可以用的工具,我可以用有限的资金讲一个大的故事,声音用来去呈现视觉框架之外的效果是特别好的。
对于制作用于在手机或平板观看内容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加不会重视声音的环节,杜比学院会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或者有什么建议吗?

Glenn:两年前杜比学院专门在网站上开辟了Web专用版块,为数字内容创作者合作,改进 Web 内容的音效设计、编辑和混音质量。要拍一部看上去不错的片子放在网上,比要拍一个听上去不错的片子简单得多,对于Web内容来说声音比视觉的门槛更高。
我们的Web版块是与MCN(Multi-Channel Networks)合作开发的。Web内容不是传统后期制作的模式,而是从写剧本到导演、拍摄、剪辑、声音编辑都是一家公司从头做到尾,不是专门在外面外聘一个声音制作的团队来做。杜比会为他们提供一个简单好用的工具,因为他们本身并不是声音方面的专家,利用杜比的工具,他们自己就能把声音做得很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通过提供一些简单的教程,我们和MCN合作就是为了给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如何把拟音、动作音加到视频里,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做一些比较复杂的音效,声音设计或者没有混音的概念,通过我们的教程就可以了解。
除了教育,我们还会提供工具,我们同Adobe Premiere合作,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工具,使得他们的软件中包含用杜比数字+ (Dolby Digital Plus) 7.1格式来制作和编辑视频。
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这几天里,经常要和年轻的中国电影制作者接触,你感觉他们对声音这一环节的态度如何?
Glenn: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接触的这些年轻艺术工作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声音方面所受的教育程度很高,而且中国开设的相关课程质量也很高,美国总体来讲除了几家顶级的电影学院,如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以外,在教育电影制作者有创造性地使用声音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当然总是有改进空间的,比如说周二项目创投过程当中,大家在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讲视觉的比较多,讲声音的很少。所以这对于杜比来讲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我们需要让更多年轻的艺术家开始更多关注声音环节。
我们和杜比学院总监Glenn Kiser聊了聊,看杜比如何在声音上做培训
可否谈谈杜比和圣丹斯以及柏林电影节的合作关系?为何选择这两个电影节作为合作伙伴?

Glenn: 杜比学院旨在教育和启发电影制作者和内容创作者如何在内容叙事中有创造性地使用声音和画面,而电影节是影制作者和内容创作者的聚集地,很多人都是在电影节上先展出自己的作品。
圣丹斯和柏林电影节除了电影节以外还有非常成熟的人才培养项目,比如说圣丹斯电影节有Sundance Institute,他们每年都有一个大家提交自己剧本,然后一个甄选的过程,但是最后入围的是一个极少数的申请者,但你一旦入围以后就邀请你到它的学院,请一个最资深的电影人对申请人去进行指导,包括Darren Aronofsky等导演。Sundance Institute并不是直接为他们提供资金,而是作品出来以后帮他们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投资方。柏林电影节又是另外一个套路,在每年电影节期间他们有一个叫做柏林电影节人才计划,今年邀请了300多人参加,会提供大师班这样一些培训机会。这两个电影节所代表的是不同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但是和杜比学院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除了这两个电影节之外,杜比学院和洛杉矶独立电影节及旧金山电影协会都有合作。
很多独立电影可能在声音方面没有那么突出的一些音效,或者那么明显的一种表现,可否举例说明杜比全景声是如何帮助独立电影提升观众对这些电影的观影体验?

Glenn:确实有这样一个误解,觉得真正创造性的音效的工作,包括杜比全景声都是为这些高端的大片所量身定制的,实际上我经验表明在小制作,独立电影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声音的设计和运用的。我刚从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回来,我在电影节的大师班上和一个年轻的导演有一个对话,这个导演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新片叫《Kicks 》(Kicks是美国俚语,意思是运动鞋)。场景是设在加州的橡树镇那个地方,是讲一个小孩儿的一双运动鞋被偷了,然后他就想尽办法把这个鞋找回来这样一个故事。这个导演在使用声音方面非常成熟,非常娴熟利用城市的场景,包括声音来展现孩子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的片子如果使用杜比全景声制作,就会使得导演想表达的效果更进一步。这也是为什么杜比会设立Dolby Family Sound Fellowship(杜比家族声音奖学金),让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可以用最好的声音技术制作他们的影片。
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和SandanceInstitute一起做了三年,我们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的影片中选择,今年得奖的是两个片子:《瑞士军人》(Swiss Army Man)及《寻找蛮人》(Hunt for the Wilderpeople),都是低成本独立制作,但是利用杜比全景声制作后,能够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这两部片子在圣丹斯首映了以后,你会注意到影评里面有不少提到了声音这个部分,声音往往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这也说明杜比全景声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
两周后就是多伦多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叫做Hot Docs,这个是纪录片里面最最重要的电影节。会有一部采用杜比全景声来制作的片子叫《鲸鱼岛》(Island of Whales)。这也就是说在纪录片的领域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杜比全景声是一个强大工具。这是很好的趋势,说明有更多领域的创作者都认识到了杜比全景声会给他们提供帮助。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