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争的惨烈效果,《拯救大兵瑞恩》可以给你上一课

2023-11-02 10:34


  

在战争电影史上堪称经典且里程碑式的应属《拯救大兵瑞恩》当之无愧。以其描绘了战争的惨烈而闻名,尤其是开场的诺曼底登陆奥马哈海滩的场景,这系列镜头因其写实画风、手持摄影、惊人剪辑和真实伤疤尸血的还原,赢得了评论家和资深观众的一致好评,称之为“地狱之火的洗礼” 。


美国专门研究战争片题材的专家曾说:诺曼底登陆奥马哈海滩的经典镜头,几乎影响了后来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同类型题材电影,如《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珍珠港》、《太极旗飘扬》等等,这些经典巨作无不都有它的影子。




通过IMDb我们得知当年有83位特效化妆师参与完成了这部电影,笨鸟视觉非常荣幸的采访到了当年参与制作《拯救大兵瑞恩》的雕塑师Colin Ware(科林·威尔),时隔25年再回首经典,非常感谢他带我们了解了这部经典巨作幕后的故事。


《拯救大兵瑞恩》现场工作人员合影


Colin Ware当年是《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高级雕塑师,不仅如此,他还是特效化妆艺术家、数字特效艺术家、建模师,从业34年,曾在斯坦温斯顿工作,现就职于odd studio在2016年其团队凭借《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Fury Rood )获得奥斯卡奖。他个人在1997年凭借“Allied Dunbar-Carded”获得英国电视广告公益奖,同时他也是迪克·斯密斯生前好友。不得不说Colin Ware(科林·威尔)是特效化妆领域里低调且不可多得的天才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异性:契约》、《星球大战》、《普罗米修斯》、《美国队长》、《X战警起源:金刚狼》、《疯狂的麦克斯》、《雷神3:诸神黄昏》、《加勒比海盗:亡者无语》、《幽灵骑士》、《拯救大兵瑞恩》、《埃及众神》、《了不起的盖茨》、《主要嫌疑人123》等。



本期内容来自笨鸟视觉专栏。笨鸟视觉(北京)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影视实体特效、创作理念研究、技术体系建设、创新技术研发以及教育与学术探索等方面,一直不懈努力,通过多个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较好地打通了数字视效与实体特效技术的壁垒。


在战争电影领域一直不断探索,梳理建设了战争伤效体系,通过长达五年的实践经验沉淀,其体系中伤、疤、尸、血建设夯实,通过《八佰》、《长津湖》等多部战争电影实战应用的经验,笨鸟视觉技术团队的战争伤效体系已完成1.0版全流程全链条的建设。


诺曼底登陆抢滩战

还远真实但也柔化真实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中的前26分钟,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恢宏场景,也有尸横遍野的真实。这些高度逼真的战争画面甚至引起了一些二战退伍军人的心理不适并评价为最真实还原战争的电影。



在影片中除了烧焦的士兵,血流成河的战场环境,尸骸遍野的战争氛围极其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模样外,还有猎奇的细节描述,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别人慌忙逃生时一个右手臂被炸断的士兵在一堆尸体里寻找自己被炸丢的手臂,找到手臂后才提着它往前奔走。


听Coiln说被炸断的手臂他是雕塑的,只是时间太久没有制作时的图片了。



这个细节画面让人耳目一新,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任何台词,而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让观众无意识的就会去想象他怎么了?他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他提起断臂后观众会突然顿悟到,啊...原来是这样。


但等你再细细体味时,它又会让你滋生出与第一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情感,它让你思辨。


此时的残肢断臂它不再仅只是一个凸显战场氛围的道具,而是一个引发想象并赋予故事的设计,这个设计不再只是浅层可见的血腥,而是一种更高阶的意象表达,留给观众想象和思辨的空间,亦是影片中观众对战争暴力美学的自我延伸意识。


像这样通过暴力美学衍生出的镜头故事在《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中不止一处,并且每一个场景画面都在传递着一种情绪。使人没有观后的不舒适,也没有恶心的低俗感,反而是通过这些暴力的展现,尸体、伤情、血效、残肢断臂的运用,使观看者会产生一种特别伤惆的通感,会对生命消陨产生揪心与疼惜。



在影片一开始有一个被炸得肠子外露的士兵,一边绝望的忍受疼痛一边呼叫自己的母亲,如果这个士兵只是受一点轻伤不论及生死时,那他叫的就不会是妈妈而是医护兵了,一旦台词变了就有违导演想从人性和人类情感去剖析战争的初衷了。在医护兵韦德死时也是同样的设计,韦德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呼唤的依然是自己的妈妈。



中国有句古话“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在极其困境时会追念本源,这是人的共性与天性,不分家国。


这里的伤效设计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还原真实,在渲染战争的血腥暴力,而是透过可视化的物体感官去辅助导演传递想要观众能通感的情绪。




在影片中米勒上尉前一秒还拖着腿部中枪的士兵,想带着他去找医护兵救治,但在炮火轰炸过后,转瞬间一个完整的人,就只剩下半个身躯,而米勒上尉在炮火轰炸过后,继续拖着士兵往前走,等到转头后才看到士兵早已被炸断身躯死亡了。



这个死伤的细节设计真的堪称经典,特别绝妙,真正的诠释了战争的惨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生命的消陨真的如蝼蚁一般任炮火轰炸,不管你是否久经战场,每天发生在你眼前的死亡姿态都会让你潜意识发憷,随后才是看多了生死后的淡然。


半截士兵尸体

照片由Colin提供




在米勒上尉拖着士兵走过的路旁还赫然躺着一具尸体,不得不说斯皮尔伯格对于战场细节捕捉的锐利,就算只是一个带关系的陈设尸体,也能让人瞬间震撼。




在影片中的通讯员,听Colin说这个通讯员尸体是斯皮尔伯格最爱的设计,面部被炸得凹陷是斯皮尔伯格的想法,特效化妆师根据他的想法完善和丰富了细节。同时他还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们在工作间制作尸体时,Colin就在做一个脑袋被炸烂的尸体,斯皮尔伯格看到后就问Colin这是否是他最爱的通讯员,可见他对这个通讯员尸体是多么的念念不忘和重视,但确实最终呈现在影片中的效果,这具尸体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没有辜负他。



万千尸体中,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这个通讯员。脸部被炸得凹陷,并且还有刚被炸完后的硝烟细节。就算多年后别人跟我提起《拯救大兵瑞恩》我脑海里第一浮现的画面会是这具尸体,一个尸体设计能使人产生新鲜猎奇的视觉感受,那就会一直烙印在人的潜意识里历久弥新。


这是当时Colin在制作的头部被炸的尸体

Colin Ware和他制作的头部被炸的尸体

最终呈现的假尸效果图




战场救护是电影中描述最多的细节,也是真实战场上一定会存在的景象,不停喷涌的血效设计,身体受伤部位的合理性,伤害物所致不同程度损伤的伤情设计,伤者身旁的血效设计,周围环境的细节刻画以及止血的专业手法等。所有微小的细节你都要考虑到,将其纳入其中。



在抢滩成功后镜头画面拉回海滩边上的惨烈,尸山血海,诺曼底登陆有多血腥,多残忍,那不是简简单单几个汇报伤亡的数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汇聚成了这触目惊心的血海。



这个画面镜头没有任何主角光环,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有的只是尸体和血海,而这个画面伴随着悲悯的音乐引发了人无限感慨和深思,这也是《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该有台词和多余画面时完全排他性。




Colin Ware告诉我们,当时拍摄时他并不在现场,但在现场的人告诉他完成这场血海拍摄时他们只用了二三十斤血,并在高处设置了血流,让它能一直往下流,直到流进海里,并且这条血流成渠的效果也凸显出了战场的氛围。



说到血效传递的情绪,另一个贯穿全片的经典细节是卡帕佐的家书,卡帕佐为了救一个孩子被狙击手打中后拿出的染满血的家书,从他死后医护兵韦德替他重新抄写了一遍家书并替他保管,直到在农场交火时医护兵韦德牺牲后,干净洁白的家书又一次被血沾染,米勒上尉接替韦德保管家书,直到最后防卫战时,米勒上尉牺牲后家书又被下一位士兵接替保管。




除了疤痕和尸体会讲述故事、渲染情绪、推动剧情发展外,血效的合理运用也能渲染氛围和传递情感,虽然影片没有交代这封被鲜血浸染被炮火洗礼过的带血家书,最终有没有送到卡帕佐爸爸手中,但看到此的观众仍会下意识的去延伸想象。



染满鲜血的家书让我想起《1917》里在庄园牧场牺牲的士兵也是如此,同样是出于善而救人,最后死于非命,临死时掏出的家书也是被血浸污,请求战友重抄一份家书,不要把带血的家书寄给他的母亲。



在《拯救大兵瑞恩》片尾保卫战时,有一个特别震惊的镜头是一个粘弹人准备过去把炸弹粘在坦克上时却因为时间过长而导致自己被炸弹炸飞。




通过Colin Ware的介绍我们得知原来这个视频里的士兵是他们制作的一个真人尺寸大小的“牵线木偶”,因为爆炸的场面无法让真人演员去扮演,所以制片就决定用硅胶制作一个假人去完成这场爆炸场面,他们在假人的内脏处放置了爆炸装置,并通过线控控制它,经过多次测试,完成了这场纯实拍没有用任何电脑合成的爆炸效果,做到了真正的血肉模糊。


唯一遗憾的是这个“牵线木偶”因为时间久远,找不到当时制作的图片,所以我们只能靠电影截图来还原当年的经典了。



接着这个画面后是四五个士兵站在坦克上被高射炮打得残肢断臂、头身分离的画面,同样也是用道具尸体结合炸点的方式去实现这些令人震撼的镜头画面。




关于战争真实与电影艺术的表现把控度上笨鸟视觉与Colin Ware一起交流,他说在真实与美学艺术两者间你要做到极其合理的把控,那需要很多年的研究累积,你必须要大量的研究真实,了解人体结构,了解伤害物会导致的损伤程度,你还必须能画得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与艺术结合。他拿他最近的作品《异性:契约》里做的伊丽莎白·肖的解剖尸体举例,尸体解剖是很恶心和血腥的画面,但他把真实和暴力美学相结合,最终在影片呈现上使得它看起来极具艺术性,它是暴力的但同时它也美的。


《异性:契约》里伊丽莎白·肖博士的解剖尸体


对暴力的呈现,并非简单地对放大残暴血腥,而是将暴力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加以摹写。


情绪这种东西很虚,如果你表现得太实,就无法使人能把感情全部塞进去。

人对于暴力的接受是有限的,即太少了不满足,太多了又过于残酷、血腥,过犹不及,还原真实但也要诗化真实。


正如Colin Ware所说的一样,笨鸟视觉也一直在积极投身于研究战争暴力美学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对暴力形式美感的表现和探索,它的呈现,并非简单地对放大残暴血腥,而是将暴力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加以摹写,使它只是一个象征性符号点缀在其中,失去实际意义,但也通过这些被艺术化处理过的暴力能赋予其更深层次内涵,使它具有灵魂和故事,能辅助电影创作更好的完成情绪的传递,这是暴力美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暴力美学的作用所在。


做有故事的技术!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活动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0622

影视工业网活动

点击了解更多
107cine活动账号不定期组织各种利于机构和从业者提高制作水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和您一起进步、共同努力、推动影视工业的发展,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