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尝试让动画更接近真实世界 | 专访《深海》摄影指导程马

2023-02-08 13:45

《深海》中绚丽的景观和浓烈的情感表达让人印象深刻。而在动画电影中建构这些奇幻世界,把画面设计从概念落实到镜头上,和真人电影一样都离不开对景别景深、机位运动、角色走位、光影造型等调度元素的准确选择。


本期导演帮(daoyanbangwx)邀请《深海》的摄影指导程马,分享幕后制作的诸多细节。程马是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CNSC)成员和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的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担任《平原上的火焰》、《找到你》、《乘风破浪》、《我和我的祖国·北京你好》等多部剧情电影的摄影指导。


程马结合自己在实景拍摄真人电影中积累的视觉经验,从动画电影中的工作流程、摄影指导与动画师的合作方式、实拍与动画的思维方式等方面,介绍《深海》团队如何在动画电影中发挥实拍手法的特质,来增强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沉浸感



说到动画电影的制作,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动画师们在电脑前绘图建模,空中起楼阁。而说到摄影师,大家更熟悉的是他们带着机器在一个个现场找机位,调度现实空间里的场景与演员。


像程马这样有着很多真人电影拍摄经验的摄影指导加入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在目前国内动画行业中并不常见。实拍与动画两种制作模式之间如何碰撞出火花呢?


程马表示,其实实拍电影的摄影指导参与动画电影的制作在好莱坞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像《驯龙高手》、《疯狂原始人》、《机器人瓦力》这些知名动画电影,都是由好莱坞传奇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代表作品包括《银翼杀手2049》、《007天幕杀机》、《1917》等)参与制作。


谈到这次加入《深海》团队的契机,程马表示因为田晓鹏导演是一位真正的电影导演,而不仅仅是一位动画导演,他非常清楚摄影机、光学镜头、景深、光线氛围这些因素在一部电影里所起的作用,希望这些因素同样能在动画电影里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才促成了程马加入了《深海》的制作团队。


而程马之所以认为能把这样的共识真正应用到动画电影中,是因为实拍电影中也常用到CG制作的视效镜头,这样的镜头剪辑到实拍镜头序列中而不被观众发现是一颗视效镜头,就要求视效镜头能够完全匹配实拍镜头的光学畸变、景深、现场光线效果的。而制作视效镜头所使用的工具和动画电影所使用的工具是一致的,所以视效镜头能模拟的实拍效果在动画电影里应该都能实现出来



程马在《深海》工作的第一步是配合导演设计分镜,然后动画师再根据分镜在maya软件中使用虚拟摄影机来制作Layout动画。


在给《深海》设计镜头时,程马像实拍一样为虚拟摄影机选择了画幅和对应的镜头。对于这一步的工作程马的解释是,为电影选择适合故事风格与材质感的摄影机和镜头是实拍电影中摄影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这会从底层材料上影响一部电影的影像气质,他希望动画电影也可以拥有这样的选择。‍


因此程马选择库克品牌的S5i系列的镜头作为《深海》的拍摄影头,在制作分镜的时候,每个分镜都会按这个系列的镜头有的焦距来设计,然后动画师再根据分镜上标注的焦距去匹配虚拟摄影机


有了这样的流程,将来动画后期视效的阶段,才可以将这套真实镜头的光学效果采集下来,赋予到虚拟的镜头上面。



‍除了与导演一起完成分镜设计,程马还需要对依据分镜做出来的Layout动画里虚拟摄影机的调度、运镜作出反复的调整。


很多动画电影中的虚拟摄影机的运动特别精确,可以完美匹配角色的运动,但现实拍摄中摄影机却无法做到这样的效果,无论是Dolly、摇臂上的稳定运动,还是斯坦尼康、手持这样的运动,人工对移动器材的操作无论是起止还是跟随,都存在一点点的反应时间和非线性速度变化。如果用虚拟摄影机模拟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就会让虚拟摄影机多了真实感,有了人味


除了对实拍运动质感的模拟,《深海》中的镜头还都加入了手持的呼吸感,让那些幻梦中经历的场景多了一丝迷离之感,也放大着参宿心中的不安和迷茫。



当然还原物理镜头特质本身不是目标,毕竟动画完成自己的叙事无需复制实拍电影的质感。程马表示多一些人味儿的镜头设计,是为了适配这部影片重内心情感戏的风格,希望可以更好地辅助角色情绪的传递


程马还补充道,模拟实拍感也不一定成为制作动画电影的范式,更重要的还是看表达手法与影片气质的匹配度。



在灯光材质的阶段,程马也需要在灯光气氛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光质、光线的真实度进行雕琢。这个阶段程马加入了很多他在实拍中对光线的观察。


在真实生活中,由于大气散射的存在,光线和色彩都会在空气中衰减掉,会呈现出远处的反差低、饱和度低,近处反差高、饱和度高的特点。很多动画电影忽视了这种自然规律,把空间做得很透,远处与近处的颜色、反差没有发生变化,就会看起来没有“空气感”。


影片中情绪的感染力部分来自场景中富有真实感的细节。《深海》在构建奇幻景观中,模拟真实照明和空间运动感,也是为了让观众在一片奇幻世界中依旧可以感受到熟悉的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与影片中的角色达成共鸣。



用CG视效精益求精地还原真实感,近年来成为很多视效电影的发展趋势。CG视效在想象力上走向描绘脱离现实无法达到的幻境,但在细节质感上却需要还原现实,以创造一个可信的电影世界。


《深海》中借鉴实景拍摄经验,完成从想象到真实的落地,或许是一种殊途同归


程马认为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在创作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用场面调度进行叙事,涉及对机位、走位、光影造型等的设计,而且都必须充分考虑场景和角色之间的实际空间关系。他提到“如今三维动画和实拍电影之间的距离,其实比三维与二维动画之间的更近”。


在对《深海》的镜头风格进行逐个匹配的工作时,程马还邀请真人电影的视效师到《深海》的团队来共享经验。


《深海》在动画制作的层面强调对实拍经验的重视,把两种工作流的融合作为增强影片感染力的方式,也是如今电影中虚实共通的一个例证



程马在与《深海》的动画团队长达五年的合作中,认识到完成一部动画电影确实很不容易。


动画电影的制作之所以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也是因为无法如实景拍摄那样,移动一下机位,调一下魔术腿的高低,让演员走一遍戏,就可完成立竿见影的调整。


制作动画中,最终的效果不能被立马看到,从概念到完成建模和渲染,需要等待一层层步骤的推进。每次想要进行一处修改,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反馈周期。 


因此程马在给layout动画师提出修改方案后,往往需要等几天才可以看到这样调整是否可行。在脑海中设想的调度和现实情况也难免有出入,分镜的设计也得不断进行调整验证


人们听过不少宣发中讲述完成一部电影有多么不容易,要耗时多少年。介绍幕后的行文本身也难免带着肯定主创团队付出的感情色彩,但观众最关心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所谓卖惨的宣传点。那么去了解那些幕后辛劳付出的意义何在?大概就是从制作的维度寻找一部作品得以顺利完成的动因吧。



听完程马的介绍,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动画创作的特点。走完这么的长战线,其实很考验主创团队的协调力。程马在回忆与田晓鹏导演的合作中,强调了他们对电影叙事的共识,或许这就是这个团队能在多年中不断推进项目完成的驱动力。


更难得的是,程马在阐述设计思路时总保持着克制的态度,细心地一步步陈述创作者进行那些选择的出发点何在,同时对观众会如何去理解这样的表达手法保持观望的视角。每当谈到带有价值取向的话题时,程马都平静地表示:“交给观众去判断就好”。


正是这样的瞬间让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恳。程马指出“我们在《深海》里这么做,不是说这样就一定是最好的,而是我们觉得这样的手法是适合这部影片的风格的。它不一定是个范式,不同的电影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上映后观众们对《深海》褒贬不一,其实这些都没有关系,电影需要在一步步尝试和验证中走向进步,在当下的一个时间点尚难看出全貌。比起得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结论,通过这次对幕后制作的了解,笔者更想对《深海》中动画融合实拍手法的实践进行一次铺陈展示,然后等待有更多观众进入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后,对《深海》的表达手法得出自己的评价,每一个观点都丰富着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可能性。

作者、编辑 | 朱彦


-END-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7725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