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龙诀》为例,看如何保持一个剧组的运转

2021-05-20 10:57

《寻龙诀》无疑是一部“大片”--制作总投资2.5亿,剧组工作人员超过2000位,从剧本开发到影片上映历时三年半,实际拍摄日期133天横跨7个月,超过1500个视效镜头,这些数字都只能用巨大来形容。完成这样体量的一部电影,在制定预算和拍摄计划,管理庞大复杂的剧组方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难免会面对预算超支、拍摄周期延长等等致命问题,对于一个这样规模的剧组,他们是怎么去协调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寻龙诀》的承制管理公司--长生天影业的两位合伙人:《寻龙诀》剧组的执行制片人吴学军,以及第一副导演&制作统筹孙晔;请他们讲述那些常人无法窥见的幕后工作,从如何制定预算和规划时间,到具体管理影片一步步制作完成,乃至如何面对超支超期等问题,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了解。


一、如何做预算


因为《寻龙诀》这种类型的项目国内之前没有人做过,所以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因此做《寻龙诀》的预算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块石头是根据电影上映阶段的市场情况做判断来倒推预算框架。中国电影市场现阶段市场规模是什么样,再根据之前一两年它的增长的幅度,判断做的电影项目上映期间会有多大的市场容量,这个市场容量也包括类型片的容量,然后结合三年左右的财务成本,以及最终的票房期望,再把财务成本以及预期的利润值计算出来,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大概的预算参数范围。第二块石头就是根据之前《画皮2》的制作和预算来做判断,因为剧组创作团队有很多都是在《画皮2》中一起合作过的,所以工作方式、风格大家也都互相比较了解,这样也是有一个借鉴。


《寻龙诀》这么大体量的类型电影,一定不是拿着完整剧本才开始做预算,必须在项目启动前期就把预算做好一个基本的框架划分。这里也需要工作经验做一个大概的量化判断,线上和线下成本的大致比例分配,线下部分的制作标准大致预期,希望最终特效是什么效果,分组的配置是什么计划,供应商的标准和能力如何(比如真正符合拍摄要求的摄影棚的数量)等等,基本上要有一个量的判断。电影真正的准确的预算是所有的事儿基本上落定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调整。


《寻龙诀》的第一轮预算框架,是当时剧本还没有完成,但是前期有很多工作已经开始了,这都需要具体的费用支出,然后投资公司也需要这个数字去走财务流程,所以必须做出的一个预算,当时制片组做了一个1.8亿左右的预算,但是这个预算很明确的和投资方强调过,不是最终的确定的数字。在电影真正开拍之前,制片组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预算是2.3亿。


二、时间规划


《寻龙诀》的制作日程规划方面采取的办法也是尽早的开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无论创作部门提出了一些什么样参考信息,具备什么阶段性的规模,我们都及时落实到制作规划上。随着创作细节的不断加入,内容越来越多,要随时进行一些微调。时间规划和预算是同理的状态,在前期都没有办法给出详细的制作周期规划。但是前期可以给予制作周期分块。规划前期筹备是多长时间,剧本开发需要多长时间,开机前的准备(搭景等等)需要花多长时间,开机日期是什么时候,能有多大的窗口给到拍摄执行,电影的后期制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日程,这些都要在项目初期就确定完。


如果没有进行分块的时间概念,就没有办法跟任何一个部门谈工作量。比方说没有办法和演员沟通档期,因为演员也需要很多的前期筹备工作,他需要排练动作、进入这个角色,学习一些知识来符合那个年代的人物特点,等等。当电影拍完以后进入后期制作的时间,所有时间的档期都是死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想办法去解决,因为上映的日期已经定了,那时间就是第一位。提前规划日程且随时补充制作细节和各种信息并立即做出调整,最直观的优势就是它可以为制片部门调整预算分配提供基本准确的量化基础。



三、电影超期和超支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寻龙诀》的计划拍摄日是110天,实际拍摄是133天。在外景部分(包括内蒙和最后的纽约部分)都是按照计划完成的拍摄工作;真正超期是在回到棚里之后开始的。棚里是9月4日开始拍摄,几天后就计算出日期要超了,而且基本可以量化出大致的超期天数。


时间上的超支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说可以超支一天,补一天就好。它会影响到时间本身以外的各种方方面面,演员的协调、场景的安排….等等,都需要去协调。《寻龙诀》的制作费用追加也是在棚拍的阶段开始产生的。造成预算超支的原因并不完全是超期本身造成的。超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摄影棚的提供的面积和高度的数据有误差,导致美术严格按照这些尺寸设计的场景在实际进入摄影棚搭建时空间不够,已经来不及重新设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一个景要拆分成不同的局部去搭,这样工作量就会扩大很多。


二是2D转3D,为了确保影片的3D效果,最初与摄影指导和视效指导确定的方案是尽可能的多实拍3D,转制的量50分钟就可以了,也就是电影的一半时间,在拍摄时也一直遵循这样的方法去操作。但是在后期制作开始时,有相当一部分镜头的视觉效果如果按照3D去做,难度非常大,而且需要更多的时间,也会造成视效预算的超支,比如神女墓地宫最终坍塌的部分。经过与视效指导反复讨论,平衡了转制还是视效制作超支的价格差异,以及镜头的完成效果,最终决定这些镜头还是采取2D制作视效内容,然后通过转制实现3D立体效果。这样一来,在转制这项工作的费用上自然也就发生了增加。三是特效镜头的后期制作,这也是最大的一块超支;之前我们预算是800—1000个特效镜头,但是因为一些拍摄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迁就档期造成的拍摄方式的调整,《寻龙诀》最终是超过了1500个特效镜头,也是远远超出了预期,所以超支费用都主要是用在后期这一块。但超支不是因为浪费或者是失误,仅仅是因为制作方法的调整和工作量增加了。最终《寻龙诀》所有项目加在一起的追加制作费用是2100万。


长生天影业作为《寻龙诀》的承制管理公司,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要确保影片的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同时确保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安全顺畅。长生天影业来承担制作的先天优势是我们几个人包括乌尔善导演在一起都20年了,已经有了很深的工作默契,我们已经不会存在一般剧组中常常会出现的制作部门跟创作部门是对立的情况。在《寻龙诀》的剧组中,大家标准会很靠近,遇到事情的互相沟通和说服就很容易,所以超支的时候,大家内部算出来,明确重点,然后再去通过几层考虑去寻找解决办法:第一是否可以内部挖潜?能不能把执行费用拆解的更细?找到笼统预算中超出实际需求的预留费用,来填补超支部分的需求;第二是和特效公司把工作量和周期说明白,特效公司也会有一个基础的判断,应该怎么去面对。第三是把超期和超支的原因给投资方讲清楚,要让投资方了解所有的真实信息。同时,用现场看到的搭建出的景,拍摄现场的工作状况、还有现场剪辑出来的段落,让投资方的信心更加落实。


四、剧组之间如何配合


创作、制作不是一个属于单方面谁去配合谁,或者说谁处于被动的状态。创作和制作的关系是交互在一起的。制作上想办法满足创作所需要的一切的工作,像资金、时间、人员。创作上也会返回来,参照制作上的规划确定规模,这一点对于《寻龙诀》剧组推进的相对来说比较顺。而不是有些所谓的制片人中心制或者导演中心制,变成了一种剧组里的政治行为,不为电影最终实现出来的效果服务。我们不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伤害到一个电影本身能够完成的质量,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相互之间一起完成所有的创作和制作的规划。创作的事情,制片部门也参与进来,制片遇到困难,创作部门也一起来讨论解决的办法,所以推进会非常的顺利。


其实最不好处理的是演员档期,《寻龙诀》有一个特点,大量剧情都是群戏,需要所有的主演都在一块,如果有谁缺席,那拍摄就很难持续。剧组为了保证电影的拍摄质量,首先杜绝每个人单独演然后通过剪辑合到一块这种方式,因为演员之间是有互相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证演员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表演工作。因为整个制作过程是十分漫长的,演员也要从前期筹备开始就进入直到后期,跨度超过一年,会有一些之前就约定好的其它工作,比如之前完成的电影需要配音、宣传等等,我们也要尊重同行的需求。所以拍摄时演员能配合的时间也并不是全程连续都在剧组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拍摄计划时,也需要将所有演员整个拍摄跨度内的时间计划都做出来,在开机之前就规划好什么时候,有哪些演员在,来安排什么内容的戏拍摄,再与其他部门安排制作顺序。同时也必须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时间,所有需要演员参与的活动都提前让演员掌握。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式,就是每一场戏一定要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预先至少走过两遍。在场景的格局、环境、道具差不多到位了,我们就会安排时间,让大家把这个新的场景里所发生的戏,演员和导演一起走一遍,让他们去讨论这个场景应该有哪些新的设计,有那些新的想法,然后大家一块在这儿把它排练一下。这场戏可能是几天以后才能进入这个场景拍摄,但是所有的人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去思考,等到真正要拍这一场戏的时候,大家带着这几天的思考再去走一遍,这样表演上就非常的准确,也很快能达成共识,会非常的节约时间,并且让戏的质量提升。像胡八一在幻觉中和神女对话那段,观众看到的结果就是通过走戏,陈坤提议将自己用威亚吊在空中翻转,来凸显幻觉中无法控制的混乱感。


五、如何做到把控剧组的每一天?


首先要对拍摄内容的拆分足够细致,因为剧本都是文字性的东西,很难去准确的估算它的工作量,比如剧本上可能会写“张三和李四打的不可开交。”可能就十几个字,怎么打的不可开交?他们到底是谁把谁放倒了几次,谁抽了谁几个嘴巴,他们中间加没有加一些水词?这些你都不知道,那怎么去准备和筹划?《寻龙诀》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分镜头,一些更难拍的内容我们都制作了前期预览。所有拍摄工作量在开机前就已经详细规划到了每一个镜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清楚到底都要拍什么内容,都可以以镜头为单位来准确地规划工作,哪些镜头需要在现场拍摄,哪些镜头需要后期视效制作,哪些镜头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特殊配合。对于拍摄内容的细致掌握,是制作拍摄计划的前提。否则就是闭门造车,不知道拍什么安排什么计划呢?


第二点,就是各部门之间的不厌其烦详细的沟通。怎么能够让每一天从开工到收工之间,都是纯粹的拍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非不断去解决很多问题,处理现场发生意外情况。要做到这个的办法就是提前和所有的部门进行细致的沟通。要让所有的部门知道他每天、每个小时应该干什么,让他准确的去进行他的各项工作,合理的分配时间。导演组在拍摄现场会准备一个信息板。信息板上一部分是创作内容,一部分是制作信息。创作内容是当天要拍摄画面的所有分镜图,这些镜头所需要的相关准备在前一天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和各个部门都沟通过,收集上来大家的信息后进行优化的排列组合,制定出拍摄顺序。因为在现场拍戏并不是完全按照戏的内容顺序来拍,而是按照机位、灯位等执行的顺序,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所以各个部门很清楚的知道今天拍摄的内容什么,以及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完成。信息板上还有拍摄通告,这份拍摄的通告我们会细致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演员是几点几分开始化妆,需要什么时候交妆,所有的部门几点几分到现场,通告里面会细致到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它的时间规划,然后上面会有我们对应的每一天拍摄工作量,需要几点钟开机,镜头预计多长时间拍摄完成,一天的工作量大家都会很清楚的知道,到了现场他们全都知道要干什么,并且都是按照规定好的顺序来干。


我们已经把剧本拆分成镜头了,然后每个镜头的消耗时间、准备时间、拍摄时间,我们都有了一个细致的规划。这样就知道我们完成所有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规划,需要多少时间。因为演员的工作时长都是相对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最大化的利用时间,一个镜头在规划好的时间没有拍完,这个事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后边进程,大家得想办法怎么能在后面的时间里把这一块之前的损失补回来,可能后面原来计划需要30分钟,那就得20分钟做完了,所以这种细致的规划量化,对于剧组相对比较准确的完成进程还是帮助很大。


六,剧组的职务规划


对于每一个剧组,工作人员的职务上会有很多划分,《寻龙诀》职务划分来源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属于工作内容,还有就是作为承制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造成了得有一个名分去行使这种权力。《寻龙诀》的执行制片人身份可能稍微有一点不太一样。正常的逻辑来讲执行制片人是制片人的辅助者,但作为承制单位长生天影业的制片负责人,就必须对这个项目的制作流程完全负责,所以必须得在摄制组里面去做所有规划管理的工作,不太像传统剧组里面制片人和执行制片人这种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在制片人这个岗位上,有一个分工。


第一副导演的职务第一要素是将创作信息进行一个沟通、交互。从纵向来说,要第一时间掌握导演的创作要求,然后再分别去和各个部门进行落实,接着要监督他们是否完成了相关工作,达到要求。从横向来说,要去把控各个部门的工作之间的配合,打破相互之间的信息壁垒和隔阂,促成剧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同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去管理整个的导演组,导演组中的副导演各司其职,辐射所有部门,分别对应美术、服装、化妆、道具、演员、视效等等,令导演组成为推进工作的核心部门。而制作统筹的职务是安排所有的工作计划,从前期筹备开始直至全部后期工作圆满完成,整个剧组所有部门,演职人员的工作安排都是由制作统筹进行规划,决定着电影整个拍摄进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变数,经过了无数的可能性才变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其中有很多其他人想象不到的心酸和无奈,但是工业化流程是当今中国电影所需要的,《寻龙诀》的在工作方式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工业化的样子。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