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2020-09-18 21:19

冯小刚导演的年度大戏《芳华》已于12月15日全面上映。故事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剧照


为了充分还原一个军队文工团故事的真实感,《芳华》的概念设计由UP studio影视概念工作室的概念设计师郑成龙老师、林禾茂老师参与制作设计。《芳华》从2016年8月开始筹备,为了让情绪慢慢地融入那个年代,他们找了大量图片资料与影像资料,还和电影艺术总监石海鹰一起讨论,碰撞灵感,从本质上讲,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文字图像概念化。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文工团“芳华小院”搭建耗资3500万,全片80%镜头都在这里拍摄)


色调 

最初看完剧本,两位设计师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想法。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必然会留下印迹,只有真实才有代入感。为了还原当时的年代感,他们尽量以真实参考为主,主观调整符合整体场景和谐统一。

文工团练功房概念图绘制当中,在屋顶和“人”字梁的配色和绿墙围的高度以及标语的色块形式等都经过多次推敲修改。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战前文工团练功房概念图(上)与电影实景(下)


但在色调上的设计难点在于怎么在当时社会背景的色调下适度融入当今社会的一些色调配色,既不像一部年代纪录片,又能透露出一些现代的色彩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容易去接受。

比如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其中饱和度最高的莫过于这些红色标语。所以考虑的在镜头里面会出现大量的标语,我们最终讨论要把画面里面的红色降一个饱和度,这样长时间观看不会色“腻”,而把画面饱和度留给的其他的个体建筑上——文工团大院里面的部分黄色墙体,以及用了相对饱和度高些的泳池,补色的运用会感觉清爽很多。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文工团泳池概念图(上)与电影实景(中、下)


场景 

《芳华》不仅为了再现那个文工团时代,也是还原冯小刚作为“过来人”的那个美好时代的寄情与缅怀。可以说小刚导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大量心力。因此他对电影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求很高,概念图也不例外。每次美术组开会都会在概念图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推敲优化,尽可能找到更好的方案。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文工团练功房舞台概念图(上)与电影实景(下)

(冯导连一些灯具都要求必须找到那个时代的产物,百分百还原的装上去)


在创作中两位设计师和艺术总监石海鹰也做了很多沟通。石海鹰对概念图的道具摆放设计要求比较高,尽可能地达到所见如所得,小到女生宿舍的一个花瓶都要尝试调整很多位置,以及那个时代的布料和道具质感都要接近。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考究和严谨,去呈现一个让人感到真实的场景,融进影片当中。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概念图由上至下分别是邮局、舞美间、牙科室、刘峰宿舍、英雄报告会大厅


真实具体的场景概念设计如何体现人物性格或场景氛围?郑成龙老师认为一个场景的成功标志之一就是这个景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替代性。意思是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性格,通过剧本、角色和环境的特征去设计光影基调以及陈设习惯,大到空间规划,小到生活物品摆放设计,都能体现出一个景的性格。当在各个层次都做到不可替代性时,那么这张图的特定氛围也就出来了。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概念图由上至下分别是老胡同、理发店、城市景观、文工团大院门口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芳华》如何在概念设计上着重还原年代感塑造新语境

概念图由上至下分别是医院门口、女生宿舍、英雄报告会大厅(二)、战后文工团练功房


1.电影概念设计师具体是怎样一种职业,在电影中承担怎样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职业技能?

郑:其实一张概念图或者气氛图是在为电影节省成本。比如爆炸戏,最终要炸成什么效果,炸点大约要埋多少个,有些搭建完的景只能炸一次,现场总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爆炸效果不理想再重新搭景就要增加经费。再比如一块幕布的颜色在平面设计图上的配色是可以的,但在实景里,不同的光线明暗,不同的布料质感,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呈现效果。所以我们的存在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前预料一些问题,节约投资成本。

林:就像开始所说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剧本文字图像概念化,把若干个元素揉合到一个和谐的设计当中。当然掌握这些技能的基础是需要很强的画面表达能力,也就是绘画能力,在图纸上能高效地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

2.电影里一些不同的氛围意境在绘制的过程中是如何自如地转换心态的?

郑:时常会听到有人说这幅画没有“情感”,其实就是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虽然是一位概念设计师,但是内心也应该是一位演员,需要身临其境地把情感融入到这场戏当中。在大脑中想象剧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这也是我经常在教学当中和学生强调的点。根据感受去确定画面的氛围、基调——阴天更好,还是阳光明媚,平和安静还是激烈动荡。

林:其实还是要积累生活阅历,艺术源于生活。

3.电影概念设计师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目前的市场现状是怎样的?

郑:现在国内影视行业对概念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早前,国内影视很少用到概念图或者气氛图,有些时候只是简单地用几张照片去合成一个大致效果,后来逐渐发现概念图和气氛图的提前预料性,才慢慢地愿意为其买单。这样也带动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加入其中,现在行业真正缺的不是可以画图的人,而是稀缺有想法有经验的概念设计人员。

林:近几年市场对概念设计的需求会越来越看重想法和经验。

4.在《芳华》这部电影最终效果呈现上,还原了多少设计?

郑、林:在电影最终效果的呈现上,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电影院看一下《芳华》这部电影。

本文为作者 郑成龙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