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凡达2》之前,先看看林韬导演如何把玩 Sony CineAltaV 机身分离

2020-04-27 22:36

电影制作是一种语言,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直接影响着观众如何解读你的电影。


摄影机体积的小型化,一直是摄影机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可以让拍摄从摄影棚进入到茂密的森林中或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也可以让摄影师从三脚架上取下摄影机然后抗在肩上,创造出代入感极强的手持风格。


但是,摄影机的性能和体积似乎永远处于一个互相博弈的状态。性能高的摄影机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体积比较庞大,而体积小巧的摄影机由于机身内容量有限,加上很难采用成像很好的镜头,所以画质相对会差很多。



对于这位追求技术的大导演来说,怕也是遗憾。

 

然而,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永远都想摆脱工具的限制,进行自由的创作。所以,各家厂商为了满足这个愿望,都在为摄影机的小型化而努力着,可结果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Sony最新推出的Sony CineAltaV(国外称:VENICE)电影摄影机在小型化上做出了机身分离的尝试,这非常不同于其他厂商的做法在机器发布后也立马引起了著名导演卡梅隆的注意力。没多久,就官宣《阿凡达》续集将采用Sony CineAltaV 作为主机拍摄。机头机身分离的设计,让CineAltaV机头部位就像是个小方块摄影机,轻便且机动性很强。这么一来,它将使电影级3D的拍摄作业更加轻松。



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拍摄3D,对于日常使用者来说,机头机身分离的设计有哪些使用方法、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是大家关注的。每一款机器都有它自己的特质,创作者在追求机器特质的时候,又发展出了一套符合机器所能产生的视觉的形式,所以充分了解和掌握一款工具,也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影视工业网上周推出了特别邀请林韬老师拍摄的Sony CineAltaV 创作演示片。本期也继续为大家分享,林韬老师在这个创作演示片中是如何利用机头机身分离设计进行创作的,以及他在创作时,如何思考利用摄影机来增强叙事。


Sony CineAltaV 创作演示片


新型手持的叙事方法 



“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机头和机身分离的镜头调度测试。而对于第一次将机头和机身分离运用到实战拍摄中,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创作演示片拍摄前期,林韬老师测试了小型三轴稳定器以及如影2等移动设备。在测试的过程中,林韬老师尝试搭配UP镜头,也挑战了使用库克S4重型镜头,确定设备之间的匹配度。通过演示片,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Sony CineAltaV在影像上形成独特的风格。“我们在这次影片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手持方法,传统的手持摄影都是放在肩部,而我们的手持摄影是放在胸前。由于机头和机身分离,机头的重量是专业掌机可以承受的,通过在胸前手持拍摄,可以让我们做出比传统手持更细腻、更丰富的调度语言。”



在这个镜头中,大家可以看到三个节点,充分展现了Sony CineAltaV特有的机头和机身分离功能。摄影机是由下向上升起,这是一般的手持摄影很难做到的精确调度。一般来说,标准的手持摄影师要肩扛拍摄,但通过机身分离之后,机头摄影师可以充分的设计外围附件,然后手持摄影由传统的肩扛变为放置在胸前拍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改良后的手持拍摄,可以避免传统手持拍摄中的晃动、震动。因为肩扛摄影的移动要依靠拍摄者的步伐,但在这个部分的肩扛改为胸前手持,在短距离移动时,掌机不再依靠脚步,而是可以直接通过推动手臂来完成拍摄动作。



摄影机的调度如何铺成悬念,并且逐步的把信息传达给观众,完成叙事。从镜头中可以看到,人物冲进室内,摄影机后退。画面的内容中展现了非常完成的动作,但是也可以看出,空间位置对于拍摄的限制非常大,也就说明了,这个后退的拍摄只能通过手持完成。然后,摄影机逐渐拉起,看到BOSS中枪后镜头调动,用一个镜头展现三个相互有关联性的人物。因为画面的信息量非常大,这就要求摄影师需要进行非常细腻和沉稳的拍摄,而这种在小空间下的摄影方式,只有新型的手持拍摄才能完成。


营造呼吸感



众所周知,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手持拍摄对于摄影师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这个镜头就是采用长焦镜头手持拍摄,但是通过画面,依然可以看出非常细腻、沉稳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在画面中,镜头有一些微微震动,而这个震动的效果,就是长焦镜头的手持所带来的“呼吸感”。这种呼吸感的产生,正是基于Sony CineAltaV所研发的新手持方法,而非肩扛拍摄。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闯入者在这个时刻,他内心中才真正和女孩走到了一起。通过手的外部动作,可以看到男主的犹豫,这些细节都需要拍摄的非常细腻,才会使外化参与叙事,而这个最终的效果也是在使用Sony CineAltaV 新型手持拍摄下完成的。



在这个画面中,可以看到Sony CineAltaV机头机身分离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所达到的“特殊呼吸感”。如果这个镜头采用轨道拍摄,会让画面过于稳定,无法呈现出呼吸感。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肩扛拍摄,却会因为移动的原因,从而产生过渡的晃动,打破与叙事结合的“呼吸感”。所以,因为有了Sony CineAltaV机头机身分离功能,才提高了拍摄的灵活性。



这是一个“手持推镜头”。在手持向前推镜头的过程中,枪声响起的刹那,摄影机同时发生了震动。电影制作是一种语言,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直接影响着观众如何解读你的电影,所以这里更加体现了创作者多以技术参与叙事的深度思考。其实可以看到,摄影机在这个部分参与了表演。“这个震动是我事先设计好的,我想做《拯救大兵瑞恩》里震动器的效果,但是因为震动器非常贵,所以我们用了手持的震动。”不要小看这个震动,正是这个震动,让技术和故事影表达发生了关系。另外,从技术控制上尝试使用新的方法,这个震动效果是摄影大助拨动跟焦器产生的震动,如果这时摄影机采用肩扛拍摄,则无法做出这种清脆的震动。


重要的还是使用更方便


“我对未来拍摄系统的判断,一个是重型摄影机的小型化,或叫小型化操作。机头和机身分离是Sony CineAltaV在小型化操作上的尝试。另外一个是高感光度会更加细腻。随着电影数字感光技术的推进,高感光度更加细腻化一定是一个趋势,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更自由的在低照度下拍摄电影级的画质。所以,Sony CineAltaV是走在行业前面的一步。”林韬老师说。



因为Sony CineAltaV拥有双原生ISO,当拍摄场景光量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ISO的方式来提高画面亮度。“当使用ISO2500感光度进行主要镜头拍摄时,实际上它极大的节约了我们布光的时间。因为它可以减少大型灯具的使用量,从而造成布光时间的减少。”


在低照度下拍摄高品质的影像,Sony CineAltaV不仅节约照明灯具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在低照度的环境下,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创作。比如在低照度环境下拍摄大景深,创作者希望利用画面前景和后景产生的关联进行调度,来替代部分剪辑的功能,形成的纵深调度。像拍摄《阿凡达》这种以立体拍摄为主的影片,就会对景深的需求很大。景深既是一个摄影师控制的方式,也是导演的镜头语言之一。但是景深合成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景深和光孔有很深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大的景深需要大的用光量。而当使用Sony CineAltaV双原生ISO2500这样的感光度在拍摄大景深的环境时,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提高了拍摄效率。


Sony CineAltaV 演示片幕后特辑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