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网公开课]霍廷霄:电影美术创作-现场文字实录

2020-02-26 15:04

霍廷霄: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邀请在清华,这么一所高等学府,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创作经验,谈不上什么讲课,我觉得只能说分享我在创作上的一些体会,我从电影学院毕业有20年,创作了24部电影,还有8部电视剧,在电影美术这个领域里,为了自己喜欢的这么一个事业,二十年一直在一线,做电影美术创作,也得到一些成绩,也有一些体会,所以我在毕业以后,电影学院毕业以后,分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前三年我又回到北京电影学院,我就想,我这20年的创作,也想给电影学院做一些总结,把我所创作的经验,传授给后来这些学生,也想培养一些学生,也想自我总结一下。

今天有幸到这个给大家讲一讲我创作的经验,我今天主要是以近期的五部电影,从张艺谋导演,最开始商业大片,所谓就是中国商业大片第一部作品就是《英雄》,创造了电影,所谓的商业大片最开端的一部影片,所谓商业大片,就是既有场面,又有明星,所谓中国式商业大片,我参与这部影片,也是张艺谋导演,第一次进入商业电影运作的三部影片,我都参与创作。所以今天我就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创作的几部影片简单提一下。

我讲电影美术创作基础,实际深电影美术,它分好几个,一个美术师拿到剧本以后,你首先要创造荧幕形象的先行者,首先跟导演谈,我们影片拍成什么样的类型风格,有什么样的造型元素,要分析别的电影,跟我们有类同的东西,当时我拍《英雄》的时候,导演就说,我拍《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拍了很多艺术电影,这次我们就是,因为《卧虎藏龙》绽放是在我们这个电影之前,就是商业上武侠电影获得很多的成功,包括奥斯卡获了很多奖,大家都知道,当时那个时代。所以导演就叫我拍这样一部电影,他说这一次投资比较大,与以往的香港电影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所谓香港电影,就是武侠电影,所以中国武侠电影的导演,他有他的一些追求,他当时拿到剧本跟我们谈论他的一些想法,他说这么一部电影,难度很大,尤其在视觉上我们要用几种色彩,当时他就谈出来,用几种色彩来讲故事,没有说哪个故事,哪个片段,他就谈创作想法,后来我们美术,他说我没有给你具体的他的美术,他没有这个概念,就是你们去创造,拿出想法,拿出你设计的东西,咱们共同来探讨,后来这个戏,我们就开始前期运作,我就说电影美术,电影美术它实际是拿到剧本先行者,首先一个剧组,导演组班子,首先找美术、找摄影,这是最开始的创作源泉,首先把这个班底组好了,然后有制片,开始就谈剧本创作,包括它的一些创作思想,这个戏拍成什么样的风格样式,实际在最开始,导演、美术、摄影,开始筹划整个剧作,首先有剧本,然后美术可以画一些草图想法,这些概念。

第二个美术概念,实际就是从所谓视觉上来说,就分两大块。一个就是场景设计,就是所谓空间设计,它是带有时空转化的一种场景设计。再有一个就是人物造型,电影美术大片,就分为两大块为一种情况。我说电影的概念,电影美术概念,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

然后就是创造荧幕价值作用,这就是理论上的。电影美术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今天所说的创作,与各个部门的关系非常重要,它首先就是以导演、摄影、录音为主创人员,摄影设计的场景,首先和摄影师,我们做场景设计,摄影棚搭的场景,你首先有一个灯位,再有摄影机运动的方位,演员的调度,这一系列都考虑进去。上次陶经可能给大家讲课,你录音,你录音,你这个地面,声音是什么样的感觉,美术师都得把提前这些,搭建的场景什么都想好。我们原来搭《十面埋伏》,原来都是部件,电影场景部件,也就是地面,包括你的墙面的感觉,因为它带武侠电影,武侠戏,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就是你在真的那一块,打上去,声音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大家都在沟通,包括你水底下灯光的感觉,美术就提前想到灯光的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再就是美术还是以导演,摄影师开始讨论造型风格,拍《英雄》,导演说,我们这个片子,就完全是一种诗意化的东西,不是重写性,就是很浪漫主义的一部影片,我们用几种色彩来讲故事。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色彩风格样式。然后摄影的风格,也提到了一些要求,我们因为我不可能组织几万人,有中长焦镜头调,大场面,场景一调,他感觉好象也是,那个景深感觉非常壮大场面。实际摄影风格,当时也定了很多这种风格。

有了这个创作思路,然后美术师就开始,前期要勾草图,然后画各种场景气氛图,然后完成场景的布景搭建工作,然后包括道具设计这一系列,它都得要去完成创作方面,前期创作工作。

在人工造型这块,也是属于美术管辖范围,它涉及不同类型的人物造型,根据不同类型的戏,创作不同的类型的风格。你像我们《英雄》,它找的是日本和田惠美,他就是要简单,把清朝时期的服装,它要有飘逸感,所以你看《英雄》整个这个戏,它就是服装的感觉皆有风,服装都带飘逸,它都是外景的一些场景设计。

《英雄》这部戏,因为我也是第一次跟张艺谋导演开始合作,他就提到一些,很多他的创作理念,所谓的剧本也没提到,我们剧本棋馆,我们棋馆的场景,原剧本写的是酒楼,就是藏书阁,刚才这个场景藏书阁,藏书阁他写的是演武厅,演武厅就是大家原来练武的地方,后来导演说,这都不是太好,你再去想一些,不要完全按剧本去想这些场景,你们就大胆的去设计一些你们自己认为,跟这个戏,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你们去想,后来我们就想了很多,最开始就想到这个棋馆。想到这个棋馆,导演觉得好像有点儿小,我们就想了很多形式,做了一些兵马俑的做法等等,当时原剧本写的是酒楼,酒楼的话,正好《卧虎藏龙》第一场打,就和这个酒楼完全相似,就是章子怡,刚开始酒楼那场打,我们那个剧本写的也是这样,这是我们最开始所谓的演武厅,就是一个秘密练功的地方,实际后来这些场景,我们都变成藏书阁,所谓藏书阁,就是当时秦朝时期最大的一个图书馆,就是用竹简,我们做了三万多个真竹简组成,然后后面大家看这个电影,倒了那一圈,我们又做了一些假的。

书法馆,当初就有这个场景,后来我们又把棋馆这场戏,就改成棋馆,后来正好把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和狭义精神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场景完全跟他的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完全结合起来。尤其书法馆这个,你看书法馆,就是用一些,当时秦朝时期的珠帘子,珠帘子它有一些隐蔽性的东西。开放性的,它可能就是有些大的学生做的公共空间,然后边上就是残剑、飞雪,他们是单独去,就是咱们现在包间一样,他们单独又去训练这个字,练字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当时设计的一个场景,这个也是舞厅,最开始设计,为什么我今天给大家看这些草图呢?最开始我们勾勒了好多好多草图,他觉得这种造型元素,得跟这个戏贴近,因为这个随意画的一个东西,导演说如果把这个放在棋馆里头,有点儿水什么感觉,其实他也是根据这个,张艺谋导演跟我几位导演合作,他的特点,张艺谋讨厌,就是你拿图来刺激他,他从图里面,他能判断和发现,有些有意思。刚才这个图,棋馆里头,他说如果整个第一场棋馆这场戏,再加上雨水放进去,他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当时就把这个,他也是根据这个草图来定的,

这是飞雪的一个卧室,简单的一个设计:

这是棋馆的平面图,这也是当时一些概念草图的想法:

包括右边这张图,右边这张图我们要做赵城的模型,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现在这么数字发达,我们用模型合成,就是赵城的模型,我们做了一些概念想法。这边我们棋馆的概念想法的这些草图设计。这就是我们做一些道具,包括李连杰去成功的战马车,那边就是兵器,这些都是道具的设计。

这个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就勾勒这么一张小草图,导演就说,如果我们把这个用到秦国的箭阵上多有意思,他说这个能不能实现,所以这个我们是有根据的,我们当时查到文学的资料,当时秦始皇秦朝时期,就有脚踏弓射箭,后来我们就把小草图,导演说这个很有意思,后来咱们大家都看电影里头,说秦国的箭阵强大,有双人抬的,有单推跪着射箭,有个人射箭,这也是一种,就是当时把秦国的箭,弄的很强大,我们有这个草图,就把这个草图的意思也用到电影中去了。

这是设计的一些兵器。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模型,就是合成,当时做模型合成,大家看电影,箭阵上面,就是模型的局部。


这个是胡杨林,就是大家看飞雪,就是张曼玉和章子怡当时在胡杨林那一场打,当时我们去看景的时候还没有树叶,因为胡杨林这个地方,这个季节也就是在九十月份,就那么几天时间,那个树叶是最佳的季节,所以我们就赶上那个点去的,所以那一场戏拍的,大家以为是电脑,实际大部分都是实拍的,包括胡杨林的树叶,每天收着一包一包的,一百块钱,二百块钱收这个树叶,大家看,每天用飞机头来吹这个,后来最后那一个,整个红掉的那个,那个是用电脑最后完成的。

这个景非常有意思,当时我们看雅丹地貌,离敦煌大概有200多公里,这也是在新闻联播上看的,因为我们当时选这几个,主要大场面这几个场景,我们当时美术组,包括制片部门,分给大家六个组,在全国各地跑这个场,当时张艺谋导演,他把中国最好的外环境,大家原来电影中没见过这些场景,当时我们一路走的新疆这一路,我带一路沿着塔里木盆地,包括湖整个都转了一圈,后来刚才这个雅丹地貌这个场景,在一次午间新闻的新闻联播上看的,觉得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它这个地方,底下都是蓝的石子地,上面遗留下这些土包,在这个地方,到晚上,风非常大,我当时拍的时候,在这住了一宿,当时拿着帐篷去住,最后第二天起来帐篷都吹没了。这个地方它的晚上风非常非常大,因为那个地方离我们住地大约有200多公里,后来每天跑,大家跑累了,结果住了一晚上,觉得还是不行,风太大了,第二天起来帐篷都吹没了。它这个地方是很奇怪的地方,它这个气候变化非常非常大。但是的确很美,因为它这个地面,就像海里似的,土包雅丹地貌,像船一样,底下是小石子里,这个照片照的不是太清楚,当时最开始照,就是那一张,底下那张照片,我们在青海,就是大场面,箭阵过走的场面,大家看这个,这个是场景,包括马那些,包括箭阵,为拍秦国的箭阵,当时我们选英雄这几种颜色的时候,选的比较单纯,秦国当时就上黑,我们把秦始皇整个变为黑色调,后来以真实故事为白调的真实故事,以红调子,作为一开始李连杰讲的虚构的故事,它作为男女之间爱情扭曲的故事,就是章子怡和张曼玉在胡杨林这场打,包括书法馆里头挡剑,这是以红调子为主。后来秦始皇自己又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这个故事完全跟你这不一样,秦始皇自己讲这个故事,讲的是爱情美好的故事,所以他用蓝色调,带着一种青春美丽,所以咱们看九寨沟,水上那一场戏,就用了以蓝色调为主的这么一场戏。然后就是绿色调,绿色调主要在这个影片里是回忆调,回忆当时张曼玉和梁朝伟,他们当时美好的愿望,包括他们在当年刺秦的那一段,秦王宫里头有绿木,那就是有绿调来处理这种故事。所以白调子,就是我们最后的真实故事,最后包括吴明(音)的死,这个你看是黑调,这个在浙江横店,原来拍《荆轲刺秦王》,秦王大殿我们进行改造,所谓黑,它也不能是完全黑,实际黑就是黑银,我们就是用的银色,包括它的柱子、地面,它也就是有关系,它才称为绿,纯粹把它作为黑的,它也不好看,从色彩色调上也不好看。

这是红调子,红调子当时就练书法,书法馆,那个时代我们查阅很多资料,就是用沙盘上练字,当时章子怡她写那个剑字,就是梁朝伟写那个剑字,就是有一定的寓意在,说它在沙盘上练,所以它有这些红色调。

再就是所谓的单色调,所谓英雄这部影片,四种颜色,实际很难,谁也没有真要去做过这么一个影片类型。大家虽然当时说对《英雄》有黑泽明的故事结尾,的确是有《罗生门》讲故事的一种故事结构。但是黑泽明,当时它是黑白片,没有用彩色片来讲故事,我们这次用彩色片来讲这个,也是按黑泽明《罗生门》故事结构来做整个色彩的变化。所以它这个色彩,它主要还是有质感,实际单颜色就不好处理。由我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这三部影片,我对色彩的理解,我纯粹画油画,对色彩的饱和度,这就是在点点滴滴,包括道具,又要红,整个荧幕整体对我非常重要,但它有质感,你像《英雄》书法馆这个红调子,我们用真正的木头,包括浙江横店义乌买的鞋油,一点点做效果,它有质感,当时我记得张艺谋导演跟我说,他那种质感,像我们陕西那种老的那种家具,过了多年,一层一层的变化,它这个东西就比较难,你在一种色调里头做出层次变化,它就是考验美工师对这个色彩的理解,他要不是平图,咱们在里头有绘画,你平图的话,很简单,做新非常容易,做旧非常难,做历史沧桑感,历史的那种斑驳,包括历史的痕迹很多,实际我们这个戏里头,大部分追求这个。我后面要讲《黄金甲》,《黄金甲》是另外一种感觉的东西。

再一个这个藏书阁,藏书阁咱们第一张图,还是用方子,后来我们在书法馆,拍了很多方的东西,导演跟我讲说,能不能我拍一个圆,中国人讲天方地圆,说在这个里面,原来我们实际藏书阁的场景都设计好了,整个都摆好。他说你去想一个圆的东西,后来不到三天,我们就把这个圆改了,这个桌子整个是重新雕的,把所有浙江横店雕工,连轴转了大概有三个晚上,连做木工再雕刻,我们整个把场景设计,因为当时我们那个方子,导演就说,你最好做一个,后来草图弄了一个,就按照这个方案,导演说,实际上我不管,你去想办法。李连杰就这么几天时间,他的价钱,又比你这个景的价钱贵的多,困难你们去想,反正给我三天我就拍,这个东西至于你缺什么,你制片部门解决,导演就是要结果,到时候我几点进去我要拍这场戏。后来我们就动用很多手段,包括这个藏书阁,大家可能看过影片,包括改这个调子,一开始方案,是白调子拍,他从红调子拍起,他为了演员,他不光照顾美术,因为咱们在座都知道,你说白调子改蓝的,蓝的再改红的好改。但是他倒着拍,他先拍红的,红的完了再拍蓝的,最后才拍的白调子。演员档期排的,这个场景不同的几个演员,时间都不一样。所以他说这个你去想,同一个场景,改三个色调,美术要下很大工夫。我们这里,刚才我说平图,真正的柱子,你要一层一层的,上百人的民工在那洗,比如说红颜色拍完,把红颜色整个洗掉,然后你还得有质感,不能反复盖,你又盖不住,所以它这个也是下了很大工夫。所以尤其作为美术这块,它是很具体的工作,大家在荧幕上所看到的东西,实际美术在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一个道具,它付出很多很多艰辛。

《唐山大地震》那个盘,就是吃西瓜那个盆,你美术就得提前考虑,你比如说76年这个是搪瓷盆,就是老的搪瓷盆,到后来张静初演的母女相认,准备了不锈钢的那个盆,这个就是时代的区别,当时那个盆和这个盆,它就是一个道具,你美术要想到,它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想到与这个人物关系。道具是细节的东西。

对《十面埋伏》这部影片,因为这是张艺谋导演第二部商业片,当时我拍完这个,他说小霍,这次《十面埋伏》完全和《英雄》不一样,从时代上,从造型上,完全不要有《英雄》的影子,他说你去想,因为这两部戏都是他们自己做编剧,也没有改编别的小说,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就是牡丹坊,牡丹坊也不要做成传统的电影电视剧那种,妓院里的那种,很俗气那种,想的不一样的想法,实际大家看这个,还是做了很多的想法草图,有很多想法和概念,包括牡丹坊,我们做成什么样。

它当时牡丹坊,我今天给大家强调,尤其美术它有一些剧本,剧本写的很简单,因为编剧他不是完全把这个场景写的很具体,好多是靠美术师,你用一种想象力,还有整体的造型元素,你去设计,他和咱们设计盖楼房还不太一样。它是整个根据剧情的内容,你去设计一些场景,你比如说牡丹坊这个场景,它有很多的,你既不能有,与以往电影那种,它是一个娱乐场所,首先它是娱乐场所。但是这次我们就设计的牡丹坊,首先是章子怡跳舞的那场戏,最后和刘德华那场打。原来我们最早是盘鼓舞,所谓也练过盘和鼓,后来改成水袖舞,水袖舞力度比较好看,打起来感觉好,原来盘鼓舞,它练的很长,因为在历史上有盘和鼓,那个动作,练的大概有一个月吧,章子怡舞蹈学院练的,后来我们就改成立鼓,就是所谓长袖、水袖舞,这一期,就是色彩调子蓝绿调,蓝绿调以中华色调,因为我们这个戏是朝代已经变了,朝代我就把它换成五代十国,后唐时期,因为它这种戏没有什么具体朝代,但是我把它放在没有上朝,没有皇帝,我们基本上放在唐代,所以我们造型很多的想法,包括色彩,就是以敦煌色,这次我们整个蓝绿色调,其他正常色调,就没啥意思,所谓蓝绿在影片体现它整体的色彩,你看珠帘,像水彩画一样,水墨一样,所以这次完全追求这种感觉的东西,导演就说,我们谈创作,谈整体影片造型的时候,就把这个东西放在最主要的设计元素,包括这些,我们都有蓝绿为主。实际它这个色彩在荧幕里,就是美术师把控的感觉,蓝和绿占比例多大,包括它的咖啡的,包括精的东西占多大,它是有比例的,就是你美术师控制这个感觉的东西。所以有时摄影师控制蓝绿是不好排的,但是我们就把色调搭配关系处理好,它就有意思。再就是我们这次设计整个牡丹坊这个环境,以牡丹为元素,就是以这个图形牡丹为元素的这么一种设计理念。包括地面的,包括墙上的柱子,包括所有的窗上的东西,包括影背上的东西,整体把东西做到极致,但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他有时噪音上有很多极致的东西,你比如说他原来拍《秋菊打官司》,他把陕西那个红辣椒做到极致。《大红灯笼高高挂》,他把灯笼做到极致,这就是一个影片,他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观众印象比较深。你如果一个影片,什么都有了,实际大家都记不住。为什么当时牡丹坊,由于这个《十面埋伏》从国外,从香港,从金鸡奖也拿了一些奖,因为它这个东西,给观众的视觉,实际整个电影,就这一个场景,给观众印象最深,可能看完电影,大家都没记住别的,可能这个场景印象最深,一个是章子怡水袖舞,环境很有意思,她本身底下有18个浮点,就是环境很有意思,它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你看所有的牡丹,整个以牡丹的造型为元素,把它放大,它这个场景就有意思,所以当时这个戏,它的特点就在那。实际当时在乌克兰,包括拍花店,最主要还是牡丹坊这个场景。你看包括这些隔扇,包括这些东西,以这些为特点。

刚才看这个,这个场景后来取消了,因为我们原来剧本上,有很重要的场面。当时就想表现唐代怎么沐浴洗澡,这个场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底下这个大的牡丹,底下有水下的灯,后来导演就把整个这一场戏取消了,后来花了这么大功夫,最后刘德华把章子怡按到水池里,把她抓起来,后来这一场就变成夜戏了,导演说就别拍洗澡了,因为中国拍了,露多了,最后审查也不过,拍不好,又不好看,他说就把这场戏取消了,因为我们景都搭好了,我们导演说,把刘德华捉到那个毛女,把她按在水池里,就用了那么几个镜头。这个就是他们捕快,最开始电影,咱们现在说,警察所最开始,蓝绿调子,包括一些道具,我们都是以蓝绿调子为主的一个概念设计。这就是牢房的设计,当时把章子怡转到牢房的设计,后来又把它救出来。这个是在乌克兰搭的一个破庙,当时因为咱们这边,不可能带制景过去,当时就找了乌克兰的工人,简单做了一个外景,内景我们在国内拍的,这是做了一些概念想法。这个是竹林的外景,设计想法,都是以蓝绿为主的,包括珠帘的内景。当时我拍竹子这场戏也下了很大功夫,因为竹子在四川的永川,那个珠帘,因为那个地方也挺神的,那个时候要什么天,就有什么天。我没放烟,它自然就有雾,因为它正好在山上,那个就是张艺谋导演还是有运气,要什么天就有什么天,当然珠帘这场戏,大家看,也是在竹子上,与陈晓东打的很有意思,但是他就是像飞机一样,上面是他们这两个人,当时《卧虎藏龙》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子上打过,但是我们这次又很强烈的把它展示出来,淋漓尽致的把这场戏,在竹子上表现出来,因为竹子也是很中国的,中国很传统的这么一个环境,所以这场戏拍的,竹子上这场戏打的也很有意思。

实际上乌克兰,那年正好是非典,我们在前一年看见的时候,画的非常非常好,当时我们就觉得,跟当时乌克兰农民,就是当时那个镇的书记,就谈,我们第二年要在这种一些花地,就跟他谈好了,把钱预付款,给他付了,正好咱们那一年非典,非典咱们出国出不去,然后这个花种什么样也没法沟通,结果非典可以出去一看,那个花基本上就都是那种没长起来,说没长起来,就是咱中国一样,头把这个钱拿了,种花人没拿着钱,所以它这个花就没有去浇水,这个花长的就一看非常失望。后来我们就没在我们花钱的这片花地上拍,我们选了另外一片花地,所以当时在乌克兰拍这个花地,其实前一天我们想的特别好,看这些花特别震撼,后来就是重新选择了这么一片花地,所以最后就是这样。看到的这个雪景,完全不是电脑做的,拍一拍真来雪了,就最后就是改成雪景,就是最后,他们那场打斗的话,和金城武那一场的打,就是他们三个人结束的那一场,就真是来雪了。

这个就是一个制作图,这所谓就是美术它的一些行活,就是我们需要画这种施工图。利用这种图,工人就看这个图,就在摄影棚搭,这跟咱清华学建筑一样,就是这个。但是这个就是我们没有基础图,不是说有地基什么的那些,只是一个图。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些兵器,兵器的一些概念设计图。像这些兵器,我们都是1比1的,画的1比1的,然后给制作工人他们就看,照这个图案去翻,这是盾牌的一些设计,包括它的一些衣架。《黄金甲》这个影片就是,导演是第三部影片。

第三部影片,《黄金甲》大家都知道,是根据《雷雨》,把《雷雨》改编的这么一部古装的,《雷雨》式的影片。这个影片,就是当时导演就说把这个戏拍成什么什么,也就是谈说,这次又跟《英雄》完全不一样,就是造型上,我们想后宫是什么样,就是大家上朝的戏都拍过,就是这个皇帝后宫的生活是什么样,实际《雷雨》就是皇帝后宫家庭的戏,家庭写的什么东西,他说你们去想。当时我定整个影片的色调的时候,导演一开始说,我们这部戏,能不能拍成一个就是带脂粉气,比较浓的那个,就是这个戏加了带女人味的这么一种。后来我们也试,后来我们就开始试这个蓝调子的,因为它这个就是,所谓这个蓝绿调子,它有一点诡异的感觉,就是把后宫想做成这种既有琉璃,又有这种带蓝色调的这种艺术概念,实际我们还设计很多这种调子。后来我们真正做出来以后,导演看,这个蓝调子跟这个《十面埋伏》的色调还有点像,说你们还有什么色调。后来实际我们最开始说这个所谓的红金调,最开始谈论太普遍了,就是这部电影中,红色红金色调是老百姓都司空见惯的一个色调。

后来就是通过几次,又试验了别的几种色调,粉颜色,粉颜色要在荧幕上,很难出现这种粉颜色的这种感觉。后来我们就是,用最传统的,还是以红金色调,所谓红金色调,就是以红和青为主,这是中国最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最经典的色调。所以咱们印请柬,红和青,它的比例关系。所以后来我们就整个这个影片,就是临开机以前,把这个色调关系,就变成所谓的琉璃。琉璃的概念,再加上红金,整体影片以红金色调为主的这么一个。本身这个菊花,菊花它本身就是一个暖调的,所以咱整个包括后面,咱看的这些琉璃宫,这是一些道具,道具的一些。包括比如药,这次我们把同仁堂好多,把中药这一块东西,我们请了很多的同仁堂专家,包括怎么解药,怎么碾药,怎么熬药,把这些所有这个,中医这一套东西,我们把它设计到,传达这个中国传统中医这一块,就是在电影中展示出来。包括像这个周润发那个胸衣,就是他的所谓有疲劳,咱们就说,就现在痔疮也罢,他就是把那套东西,我们就设计那么一个,但是这个东西也是独创。有时你看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他里头写巩俐那个捶脚,他也是一种,给人一种印象比较深的。实际这个东西,实际剧本上并没有写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你容易带入美术设计。你说《白鹿原》,我们这次又说田小娥泡枣,他剧本写就是拿那个尿盆里头,那你从荧幕视觉上肯定不好看,那个东西你来看,说视觉上,你说她拿尿泡枣多那什么,后来我们就设计的,设计了一把椅子,说抽屉拉开,感觉好像座便那么一个东西,它从视觉上。它实际上这种东西,就是你美术师设计的时候,它文字形成和你荧幕上形成视觉东西完全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就靠你美术师,完全独创的前提下去设计。

这你看,一开始我们也是以蓝调子开始设计起概念想法,就是一般包括就把这个整个琉璃,做成蓝调子的感觉,你看这就是变成红金色调的一个。这个还是以做蓝调子的一些想法概念,这个就是菊花台,所谓菊花台的一个设计。这个菊花台我们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不是有一个传统九九赏菊,赏菊的这么一个,就是正好在这一天,他们举行重大仪式,就是出事了,正好有这么一个情节。所以这个菊花台是最主要的场景。后来大家看这个菊花台这个场景,就是中国人要讲规矩,就是田方地圆。为么就是周润发演这个皇帝,一直要巩俐就是家有家规,国有国规,你得讲规矩。他就是作为一族之长,后来为啥巩俐把那个,整个喝药那个,洒在那个菊花台的大方桌上,她就是破这个规矩,就是要翻这个规矩。实际这里头,就是我们,咱们大家所看到所有场景,它都有一点点寓意含义在里头,它并不是说,就是天方地圆,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传统东西。

这个就是,这个场景我们在横店,横店就故宫里搭的。实际后来就是搭这个台,故宫里的东西,我们都进行电脑改,因为它是一个清朝建筑,我们这个戏是一个唐代建筑,也是唐朝建筑,他们从建筑风格上完全不同。后来我们又,一个是美术要局部加工,再一个是电脑来修制,这是我们原故宫的一个,还是很多是概念图。这是菊花台这个制作图,这个也是一个搭建的制作图。这个就是故宫这个三重院,就是三进院的这种。

实际最后这一进院,我们都是用菊花整个花了70多万,整个铺满了。前面这两进院,我们都是局部排,然后又电脑加,就是这样的。就是当时大家电影看,就是周杰伦从一进这个故宫,乾清宫一直到后面,这个冲的时候,都是几层菊花的力量。这个景我们在四川的武隆,就是天坑,天坑搭的一个就是驿站。原先大家看,为啥就是又变化这些场景,因为这个视觉上的东西,你现在就是整个这个琉璃宫,你看了以后,就感觉视觉疲劳。后来我们中间就穿插这种所谓的驿站,就是快进攻的前期,就是有一个驿站,所以我们选择四川的这种场景。四川这个场景,就是也是在第二场景的变化,大家在看话剧的时候,为什么老是一个半小时,你看两个小时,老在一个环境里看,他再怎么表演,他的视觉上就很辛苦。电影它也是一样,你在一个环境里头,老是这个环境,你故事再好,他也是很累的,就是人的视觉疲劳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当时就选择了这个天坑武隆这个驿站的场景。这个景,现在大家以后到武隆去,它现在就永久现在留在,就是我们设计完了以后,就留在这个四川武隆这个地方,他们作为旅游开发,现在还一直在这儿。后来好像就是印象系列也给武隆做这个印象武隆,也是在这个地方,也做了一个印象系列的演出,世界的演出。这是这个驿站的一些制作图,就是当时搭建的。因为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它就所谓天坑,它就是从这个坑底下到那个有三百多米高,大家看那个,当时就是大王的人,非要到这个驿站,要把这个大王子收拾以后,就是你看大家现在看这个,右边这个图,做了一个柱子,柱子上面,实际就是柱子上面有很多的就是武打叫过江龙,它就是用威哑,就整个是跟这个飞下去,这个是整个拍的,所以它所谓的有20多根,20多根就是这种钢丝,这个钢丝拉那个悬崖上,其实这个难度挺大的,实际当时这个,当时也试戏了,就是解晓东,导演他就是有这么个想法,他说这个电脑没法做,这个必须得真拍。可这个东西,当时还真有一根断了,那正好没人,有人的话,绝对是保不住了。这个当时就是咱们的登山运动员,就是实际上,人太厉害了,你看中间那个,我最后把它涂成蓝的,就是人要飞下去,最后把他用电脑给抹掉,这个最后也实现了这个想法,完了就是去飞,就是从这个悬崖飞到这个地方,用了这么一个场景。

这是灯的一些道具图设计,包括一些宫里拿的手提灯,而且就是我和张艺谋导演这三部影片,我们所有里面的场景、道具,都是制作的,我们没有用租用别人的,都是原创的一些,包括你看这个煎药的这些,熬药的这些罐子,包括这个炉子,包括这些,都是我们在南方去烧制,这都是根据我们的图,拿到南方去制作烧制。包括这些掌扇的设计,包括就是所谓掌扇,就是宫里拿的这些仪仗,就是所谓的宫廷仪仗,这些我们都是,你看都是一些制作然后完成,都是以琉璃为主的这么一些概念。所以这个戏,他主要以琉璃宫为整体概念设计的这么一个想法,整个这个场景,后宫做出来琉璃,实际从历史上没有这个,实际这也是一个独创,就是他实际是,这种电影,他又不是说完全是一种固定哪个朝代的皇帝,但我把他定到唐朝,但是我们就把他做到,场景上做到这个,也是一个独创。实际就是琉璃宫有多贵,当时我买那个,台湾的杨奇山(音21:22)那个,就是巩俐喝那个药杯,那一个杯子就五千多块钱,一个小杯子五千块,你整个宫廷,你如果做成琉璃,那就不知道有多昂贵。但是我们都是以假乱真的,就是整个这个琉璃宫,整个做这个琉璃试验,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用各种材料,怎么能达到这个。实际我们在《十面埋伏》的那个时候,《十面埋伏》那个背景就是要透亮,最后我们也没试验成功。后来我们就想要在《黄金甲》这个戏里头,导演有这个想法,说我们这次争取把它做成一个最独特的这么一个想法的一个宫殿,这样的话,它出来就很有个性,最起码,他别人没见过,视觉上没见过这么一种概念想法。

所以我们这次就是完全以琉璃宫这么一个概念,做这个整体造型的元素。我刚才跟大家说,《十面埋伏》我们以牡丹为主,这次我们以琉璃这个概念做这个整体影片的创作想法。包括仪仗这种,包括灯,它都跟琉璃有关系,因为琉璃这个东西,主要有光,它就有意思。这个车大家看,最后三万人把两万人硬挤死这个地方,大王已经知道,二王子要谋反,大王知道了,最后他把这个战车推出来,我们这个战车很高,大概有四五米高,四五米高的战车,最后就推出了,我们做了大概五辆,这里头都装上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的轮子,有的很大,后来我做了五辆,然后电脑加出来大概有20多辆吧,感觉是一个战车的墙,硬把三万人挤到这个地方,最后乱箭射死,大家看这个周杰伦演这个王子谋反,大王早就有准备,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场景,主要的一个道具,所以最后你看它这个有口,最后有箭,你还是像一个墙,最后有各种口,有机关室。所以这个道具设计也是下了很大工夫,因为它的体量比较大。这就是一个琉璃宫,你看右边这两张图,上边这张图是王后的一个寝室,一个宫殿,这边是大王的宫殿,实际上大家一看这两张图,有所不同,色调虽然都是以红金味为主,上边就是巩俐演这个王后,王后她带有脂粉气,所谓脂粉气,你看她柱子都有点儿粉颜色,女人味比较浓郁的,到大王这个纯粹是男人的感觉,它虽然是红的,包括道具的陈设也是比较硬朗,它像男,实际上这都是美术师提前把这些,几个后宫的概念设计,都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去设计的。这是王子,就是刘烨演的那个大王子的后宫的设计,他虽然是同在一个色调上,但是具体看还是有一些差异。包括各种走廊,咱们现在中影集团有那么多大棚,那个时候,咱们的老北影,只有1500平米这么大,所以我们在最大的棚里头,又变换成,每一个演员,一场戏走过的走了,导演说从换一次,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走廊里,换了很多次。拍完一条就换,基本上大家看,色调有点儿区别,造型上有点儿区别,这个也是在琉璃上做的,右边这两个桌子是用琉璃做的很多柱子的变化,因为这个柱子,里面我们装了大概有200多个小灯泡,这个柱子,琉璃这个东西没有光,它就没有意义,一有光,它就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它这个色彩饱和度,包括它这种华丽的感觉,所以这个戏,它就精于其外,败于其中,它也有一定的含义,正好家庭……《雷雨》这个故事大家都清楚,在这么华丽的后面,还有很多故事,我们有各种走廊,有冷调子,比如偏冷,琉璃上面挂的,反正也不知道,实际我们就做一种概念,有点儿像当代那种,你说它上面挂着有什么意义,从生活上也没什么意义,实际上也有内在的含义,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得,观众视觉上,印象比较深刻的这么一个东西,在光的处理上也很有意思。这是它的药房,整个药房,这个药房也是以红金为主,所以这个影片的色调,整体色调为处理的一个重要的东西。

《唐山大地震》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前两年的电影,这个电影跟前面我给大家讲这三部商业电影,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前三部电影,《英雄》当年,就是商业电影,商业大片最成功的一部影片,有好多人,多少年没进电影院,就从这部影片开创了中国电影,看电影最开始的先河,就是好多人从电影院看到视觉的冲击力,包括音响,包括视觉上,包括明星,这样才有后面的商业大片,所谓中国式的商业大片,就是从《英雄》开始的。当年我记得拍完《英雄》以后,开了很多的论坛会,包括视觉上,大家对电影故事有所什么的话,但是从视觉上,这是商业电影最成功之处,没有这样去做,它还完全像《唐山大地震》这种影片,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完全不同。像《唐山大地震》这种影片,你就不能想着说,这个历史太近,从76年到2008年,也就是三四十年的历史,所以它当时这个时代,就追求真实和细节,我当年拿金鸡奖,主要是说这个电影,并不见得场面有多大,主要是很多细节,实际地震这个细节,刚开始不到十分钟时间,我们实际最花工夫最大的就是刚开始搭地震前这一场戏,后来导演让我把地震前这场戏推掉,做成废墟,也拍了不少戏,刚开始花了800多万,就是一个片头,大家看《唐山大地震》的片头,李元妮他怎么回到老家,实际这个不到5分钟,后来就是地震,地震完了,后来防震棚这些地震,李元妮再后来到别的住,那就找个情景,最主要的戏是后三分之二的戏,当时所谓的改革开放30年,就这30年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什么样的面貌,个体户什么面貌,包括家里和城市有什么面貌,这个就是生活,你去研究,我们也参阅了很多大量的资料,就是毛主席刚刚去世,76年地震时期,那时候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包括它的细节,大家在这个影片,有很多广告植入,实际这也没什么,但我们这里头,它虽然说有很多酒的东西,但是也是最早的酒,老酒的广告,我们找了很多元素。所以这个电影,最主要的是细节,我觉得好的电影,细节上非常重要,刚才我举搪瓷盆这个,开始是怎么样,最后母子相认又是怎么样,它有很有意思的细节。

这个就是刚开始我们画的76年,因为76年它有中式,它主要是以苏联,苏式建筑,这也是根据唐山当年,查了很多唐山时期,地震前有很多这种,它跟苏联建筑有点儿相似,就是中西结合的这么一些建筑,画了很多概念图。包括电影院,包括当时76年以前,工人阶级有力量,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标语口号,很多那个时候正好有电影院放的样板戏《红灯记》,就沾上这个时代的感觉。

这个是我们用电脑做,我们搭建场景,大概有五六十米,我们震前,唐山是这么一个规模,给电脑公司提供的概念。这个是我们的主场景地震之后,就是防震棚,我们画的一些概念设计想法,就是震后,这个是地震后,整个我们搭建这个场景和整个地震以后,电脑做的一个场景概念设计图。

这个景就是部队救援时期,当时陈道明演这个养父,收养张静初,演这个孩子,就在这个地震棚里头,防震棚,就是部队临时帐篷里头,后来这个场景,本来唐山有毛主席像,有这个景,从历史上也有这个场景,但是后来广场正要装修,我们就没在那拍。后来我们就重新搭了一个场景,拍的这场戏。

这也是地震以后,我们防震棚的一些想法设计图,这个你看,左边这张图,我们实际整个电影搭建就这么大一个规模。正好在唐山南湖,因为好歹有一些树,所以大家也没看出来这个景是搭的,因为这个景跟我们原来搭的那个电影部件还不太一样。这个我们完全用真正的楼板,包括真砖真瓦,当时你这个戏,震前拍完,比如说拍废墟的戏,当然里面结构很简单,不能进人,后来我震前以后,地震之后,我们用毛巾,一点点把它勾成像废墟一样。但是真正从唐山历史上,整个唐山当时的建筑,整个一片废墟,几乎都没有任何建筑。后来因为视觉上照上去,它还有点儿残墙断壁它好看,你整个平地就非常不好看,所以说我们这个戏,整个以生活为基础,还要高高于平,它从荧幕视觉上好看,所以我们后来推到残墙断壁,我们画了很多设计图。

因为这场戏取消了,后来怎么出生的,那场戏我们取消了,电影剧里头,这两个孩子,最开始在幼儿园里怎么出生,这个戏后来电影就没有了,电视剧也展现这个场景。

这个是当时李元妮他们家。当时76年是什么样的感觉,家里的成色,包括毛主席像这些,具体的家具陈设,包括它里头的一些细节,收音机,墙上挂的奖状,这些细节实际很重要,你就得有那个时代的生活,查了很多的资料,虽然我从那个时代过,还没有那么很强烈,但是主要靠一些资料,靠当时的感觉。这个是地震之后,临时防震棚, 这个也是草图设计。

这个景当时陈道明,养父的家,这个景我们在摄影棚搭的场景,它当时就是以部队,过去历史部队,绿墙,它有很多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头,这也是道具,实际这个戏最难的,就是没有把握这个时代,它不在于这个里面有多大场面。为什么作为一个美术师,细节很重要,在任何一个荧幕上出现一个东西,为什么咱们很多观众说假,可能你美术没做功课,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有混淆,它可能穿帮,术语是穿帮了。但是这个东西,就是美术设计工作做的不够。你在这个时代,把细节,毛主席像,当时是一个什么时代,毛主席和朱德,那三个人的像,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你如果把控不好这个,就让别人笑话。那个时代,年龄大的人就看,90后、80后这些孩子可能还不知道,从那个时代,一看就是对与错,包括那个个体户,修那个电视机,包括那个电视机,当时那些里面的陈设,刚刚改革开放以后,是什么个情况,它那些家具是什么东西。这个戏主要考验这种东西,它不至于像前面《英雄》把一些东西做极致,做到位。它主要靠细节,包括它这里头很多呈现,养父他家的,就是部队的烙印,后来老干部退休以后,他喜欢书法,给他布置书法这么一个环境。

这就是我们刚开始,就是底下这些图是真景,将来我们地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觉,实际这个图,就给这些工人,你爆破的话,整个就什么都没了,这个就是给参考的感觉。当时我们那个主场景就是爆破,整个爆破不好,最后我们又进行人工的修饰,最后成了这个场景。包括右边这个,不是搭的,在真景上,又给它做出假的这种感觉,地震之后。这个就是根据我们这些图,它不是布景,它不是搭的,它是真正的我们用那个挠机,怎么挠成那个样子,实际上给这个工人,因为那个挠机你控制补助,一挠没准几个墙全倒,它这个也是一个技术,所以后来美术师,你给他图也没用,美术在那指挥着,大概差不多就留一点,就可以,那个墙正合适,你看它就是一种视觉感觉的问题,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你给他这个图,仅仅是个参考,它在实地,完全让他做成这样,他不一定做成这样,除了我们搭成这样,但是那个机器不好控制,这就是地震之后的一些场景。

这个是我们主场景的设计的一个制作图,包括一些部队大院,北京军区的一个门我们改造的,包括当年的公交车,公交车它现在不可能有了,七几年的公交车没有,我们到杭州又找到老公交车公司,把它调出来,又把它换个发动机,以前的早就跑不了了,就换成现在的发动机,首先能在街上能跑的,有的是我们重新做的,外壳等于是重新做的。你看实景里头,我们做这些概念,当时的标语,这是电影刚开始的一场戏,就是晴天飞过那场戏,当时在厂区里头的想法设计。左边这些图,都是搭的场景,大家看这个树,树正好它那个实景里头就有,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树,有树就显得这个景真实,主要是靠效果,实际上你真砖真瓦,最后你还得要做效果。这就是美术把控的色调感,它还需要那个时代,包括你看它有些标语口号,上面这个图是个音乐的外观设计,它主要是外表面,里面都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个图是我们主场景的一个图,主场景就是大杂院,大家看一看,这是地震以后,孩子在二楼,这个二楼,我有真实的一个场景,后来我又借到摄影棚里面拍。这是地震之后,这也是我们在搭的场景里头,地震之后的一个感觉。那个你看就是爆破完了,整个主场景,爆破专家,最后冯小刚导演说,后面那个墙太平了,后来我们又改,那都是真景,那不是布景,整个真砖真瓦砌的。这个是部队的食堂,这个是在天津拍的,天津马上装修,最后刚才说了,晚装两个月,这是真正当时的老的食堂、礼堂,当时部队礼堂和食堂混在一块,后来毛主席去世,部队也就在这个地方拍的。就是当时部队收养这个孩子的帐篷,很多为了贴标语口号,当然那个时代,就是有这些毛主席标语,有这个时代的东西。

对面那个霓红灯,后来地震以后,打火花,也是电脑加的,后面的标语都加上霓红灯了,这个就是他们当时住的筒子楼,家里的一些道具陈设,包括厨房。实际这个就是拍了一个镜头,过这一个镜头,你美术要下很大工夫,它半个小时就拍完了,但是美术得提前三天布置这个场景。这个也是陈道明养父家,他最后上岁数以后,他喜欢书法,他就是这么一个陈设的环境。时代每次都变,十年八年,它也是有变化的一个环境。道具不能老就这一个道具,大家住一段时间,过一段这个椅子,包括床也换换位,这就是一个正常人生活的环境。再一个剧情人物性格特点,你也产生很多变化。

《白鹿原》这个,就是我前三年拍的一部影片,是史实电影,这个陕西西安,大家知道陈忠实老师的作品,这个电影几经折腾,十年之后,前几年终于把这个戏算是拍完了,前前后后拍了四次,芦苇老师也上过这个课,可能跟大家说过,《白鹿原》几经周折,最后2000年,终于有机会拍,我在这个戏也参加了两次拍摄,中间有一次也没有拍成,后来王全安导演,我们也是同学,都是一届同学,他是学表演,他第一次参与这个,他第一次没拍成,说这话也快十年前的事儿了,后来前几年,终于把这个戏拍了,拍了以后,说这么宏大的一个剧作,拍成电影,农村电影的确有难度。所以从场景设计上来说,我们也都很有挑战,它场景比较多,《白鹿原》的场景,比以往的戏要多出一倍,所以很复杂这么一部电影。所以这个电影,前前后后大概有9个多月,我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完,大概有9个月时间,当时在9月份开机拍摄,咱们北方的麦子都是在6月,基本收完了,你在9月份,咱们都是冬小麦,这个季节,9月份开机肯定是没有,刚好我拍麦田的时候,在额尔古纳,就是海拉尔那边,东北。

他们是春小麦,春小麦就是春天种的,秋天来收,我拍过麦田,我就知道这个季节正好有,后来我就带着王全安导演去看了一次,因为那一年我正好拍《白鹿原》那一年,整个大旱,麦子几乎没有收成,所以去了看了很失望,后来刚好看到这一片麦子,正好是种麦,种麦就是种植场,就是农场,农场专门有人用水去浇它,大概有一千多亩,比较好的麦子,后来我们就下了很大决心,这个电影能不能今年拍,就取决于这个麦子,没麦子这个电影就不成立,所以最后又那么远,从西安到海拉尔,有好几千公里,从汽车方面,一个大的剧组转移,这个费用也比较高,这要下很大工夫,后来我和王全安看完这个场景以后,回西安以后,就下很大的决心,你必须,如果今年不拍,我们在西安也种了一块麦子,西安在蓝天那边种的,那是没谱的事儿。你反季节种的,我们也租了大概有五六百亩,就在蓝天,也选的环境比较好的,后来那个麦子还长出来了,但是那个差的很多。因为它是反季节种麦子,我们也找了农科院的好多专家,专家说,这个反季节种麦子,能不能行,可见没有收成,但是我说我不要收成,只要是能看到这个麦子的外形感觉就可以。后来人家说也没保证,说人家也没做过,农科院的,包括农业专家也没有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也花了钱在那种了,就是租了农民一年的地,就种了。后来也是浇着水,反正西安那个地方也是潮湿,长的很慢,后来我们看了几次,感觉好像不是太好,后来就下了很大决心,投资人,就是我们主创讲,这个戏今年要拍,就必须要转海拉尔这个地方,结果我们看了,额尔古纳,因为它离海拉尔还有三四百公里,你到海拉尔坐汽车还有三四百公里,到中苏边界这么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确很美。它整个和俄罗斯,当时我拍麦田的时候,还没那么多的接待,就是这个镇上,接待不了那么多人。我们这次去,他们完全搞成旅游开发了,就是接待能力,各家各户能接待很多人,所以最后导演决定,就在这个地方拍这个麦子。当时大家在电影中也看到了,也比较有收获,还是赶到了雪景,10月份就下雪了,9月份开机拍了不到一个月就下雪了,就东北那个地方。当时雪景也赶上了,收获还蛮大的。然后我们就搭这个主场景,主场景是我们在陕西的一个地方,就靠近韩城,靠近三星这个地方,它这里也有一些老村子,正好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当然我们拆了很多,当然我们又把一个祠堂,一个戏台,还有村公所,我们戏台和祠堂是我们在另外一个地方买的,买完了以后,重新移植过来,实际买东西不贵,买当时花了50万,但是移这一下花了100多万,就是移制比你买还贵,戏台买是5万块钱,移制花了40多万,这个东西就没办法,因为它是另外一个地方,但是你感觉特别好,你移制那些东西,主要是梁架的感觉,质感感觉非常有意思。

所以它这个主场景,原来我前面也筹备过《白鹿原》这个戏,原来有几个场景跳节着拍,但是这次我和王全安导演,我们把这个主场景要连在一块,因为《白鹿原》这个电影,主要的三个场景,有宗教,祠堂代表宗教,戏台代表文化,村公所代表一级机构,正好三个地带,它通过这些场景,就表现了整个白鹿原的状态,人的心理变化,很有意思。你如果分开拍,镜头的语言就没有这么强烈,所以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就搭建咱们在图上看到的所谓的主场景,我们又跟当地农民,拆了房子,主要把这几件大的东西搭上,然后又在边上重新建了这么一个东西。现在这个场景,我们又移制到真正的《白鹿原》上,以后到西安去,真正这个白鹿村,整个我拍摄的场景,真正的蓝天白鹿原上已经建起来了。

这个是当时画的概念图,当时在清朝元大都上来以后,正好在交界的时期,有这么一个气氛感觉,就是革变的历史,白鹿原重大的一个转折,《白鹿原》这个电影跨年有30多年,从晚清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它历史时期产生的整个白鹿村,白鹿两家,有很多恩恩怨怨,包括它的人性,包括它的人情变化,它完全跟历史有紧密的结合的史实电影。因为陕西人,陕西就是麦克,到割麦的时候,麦克就打工,所以黑娃当时就到郭举人家去打工,所以麦克有很多欢乐的地方,这个场景大家看了,好像他们在收完麦以后,回来以后,自娱自乐,大家在戏里头看老千唱的那一段,这个环境,我们实际从原剧本里头写他,尤其在麦克住在偏房,后来我为什么把它选在戏台,因为戏台这个地方,它这个戏台很有意思,它也说明郭举人这个人,就是所谓举人,过去举人又喜欢文,又喜欢武,所以他在戏台,他又与民同乐,他家的偏院,他原来喜欢唱,这个戏台废弃了。这些麦克就住在戏台上面,正好他有一天,他过来看了以后,与民同乐,就喜欢秦腔唱,那段戏,就用平行蒙太奇,他这与民同乐,黑娃和田小娥正好偷情做爱。他正好有这么一段情节上的东西。它这个戏有意思,电影的魅力有意思,就是在不同的时空转换上,用平行蒙太奇这种手法,你这是这样,他在同一时间上,它发生不同的故事。所以这个环节,当时我和导演说,得有这种意识,陕西人这种特点,彪悍这种感觉,比如麦克这种,很有强烈的西北汉子这种感受,所以就传达这么一个感受。这个是在海拉尔,为什么我们又散落着石人石马呢?实际当年去陕西,现在还有一些,在整个农田里头,散落了唐代诗人诗马。实际这不适合我们创造,实际现在西安陕西关中地区,西安建都十三朝,它还有很多遗留,包括一些散落在天地里头这些石人石马,所以这是我们从生活中来的,实际这些东西,我在北京制作好,这个石人石马,把它驮到海拉尔去,海拉尔那边又不可能有这些,真实的环境也不可能拍,这就体现一种陕西文化的元素,它真实的生活中就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做了一批石人石马,就放在电影中,在电影中也看到过这些场景,实际它体现了文化,西安是关注文化的元素。

包括这个牌楼,因为海拉尔这个地方,它这个地方太大,所谓有这么一个牌楼,它是一个支点,咱在电影中,很多出现这个,它就是你离开白鹿原,有一个界限,就是有这么一个,送粮,几次朝代送粮,都是从这出,从这进,实际它是一个支点。当你没有这个牌楼,你在路上走,它不好看,这个牌楼做的很大,当然电影中看的,比例关系来看,海拉尔这个地方环境太大,你给它搭多大的,其实他也感觉不出来,所以这个相比就比一般的比例要大一些,我们当时设计一些制作图。这是一些图。

大家电影中可能没看,后来解放期间,好多就没有了,就是孝文当了县长以后,他爸来找他,那个时候刚解放,解放以后,那时老百姓,就纺线捺鞋底,支援前线,有的地方还没解放,就支援前线。这个电影就没有了,后来白嘉轩找他儿子去说情,就是黑娃要枪毙嘛,当时黑娃他们从小一块长大,后来就把这个戏剪没了。这是当时袁世凯时期,当时的县衙什么状态,宪政一期的,实际当时也是概念设计,就是革变的那场戏。这个是整个县衙几个朝代的一些摆设,为什么我画这些图,就是想给导演摄影,包括创作人员沟通,我们摆一些什么东西,实际上这些图非常实用。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泡枣那个牌的设计,六号澡,就是当时田小娥跟郭举人泡枣,说这个吃了什么有壮阳什么的,大概那个情节,后来我设计这么一个东西,它很重要的一个情节上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你光放在一个尿盆不好看,剧本写尿盆,我们就设计,又让他拉开抽屉,感觉视觉上好看一些,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包括祠堂,郭举人、田小娥,卧室祠堂的设计。这是卧室的设计,它和黑娃偷情。实际上这些戏好多都删了,在窑洞有很多偷情的戏,电影审查也没过,实际拍都拍了,很多都删掉了。这些都是我们画的概念设计图,整个的白鹿村里头的设计。这个是卖场的设计。这个就是海拉尔那个大牌楼,几次运粮,就是从三个朝代开始运粮,那个时候征集粮,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后来到解放以后,用粮就是红旗招展,那个时候都不愿意去,到解放的时候,后来那场戏也取消了。三个朝代运粮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个戏他们说有反动的元素,那个戏。

这个是解放那场戏,因为这个戏后来拍都拍了,但是电影没有出现。这个是麦克住的牛棚,铁匠炉,这都是搭的景。这个是戏台老乡唱的那一段,这个戏台很有意思,从造型上也好看,故事也能融进去,有时候美术师,对场景的判断,你不能完全按照剧本,剧本写的时候什么样,你就按照剧本来,可能换一个思维,这场戏如果在这个环境拍,它就会很有意思,所以我当时跟王全安提,我说这场戏,假如说这个戏台不用,有点儿可惜,因为我们主场景的戏台完全不一样,这个是举人的戏台,配置上也很好,但是年代很陈旧了,年久失修,但是势很大,看来郭举人的家产,包括他的这种占地的势,包括他喜欢的东西,家产很大,实际上破败的感觉,虽然他败了,但是他原来的势很大,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多底蕴的东西。

这个就是在山西拍的,长江大院,我们在紫水县城,就是所谓现在蓝天县城,这是我们在山西找的实景拍的。这个戏我讲色彩,这个戏我追求,跟山西完全不一样,我以黄土和村庄的结合,你看左边的画面,我们把地面都铺上黄土。包括我们村里头的戏,以黄土和村庄的结合,山西建筑,地面是砖,墙也砖,全是灰砖,但是我们这次这个场景,《白鹿原》的场景,以西北黄土和青砖青瓦结合,它和山西建筑完全不同的一种感觉。实际你到关中那些老宅子,已然如此,它不完全是青砖青瓦,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电影追求的东西,也是把它做到极致。我追求的色彩,我把它做到观众完全不像山西,你山西一看就很明显,这是我插一句话,说这个事儿。窑洞这个戏,是一个女人,跟三个男人,是最主要的场景环境。一开始我跟导演说这么多的戏,就在摄影棚搭,后来他说还是真实窑洞,这个窑洞我们真正在那个地方挖了个窑洞,挖了很多我们藏机器的,包括大灯的地方,做了很多的想法。这个是县衙里头的戏,这个是在镇上,村公所里面的一些场景设计,我们跳开拍的,另外一个地方找的环境。这就是我搭的景,戏台包括这个门洞,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场景。

这是雪景,雪景是我们自己营造的雪景。

这是祠堂里面,你看这个祠堂,就是我买那个祠堂,它里面的结构非常好。里面又改装了,加了很多东西。它原来这个地方是一个粮库,它不叫祠堂,它好像是一个庙宇,它这个结构非常有意思,所以当时我就下这个心,要把这个东西买过来。你真正搭这么一个没问题,但是没它的质感,包括它重叠的感觉好。所以我们就下决心,因为这个戏,我不想追求很华丽,一是很有质感,感觉这个势原来很大,我觉得祠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这也是一些变化。

我们冬天的,最后绑上假树叶,冬天拍夏天的戏,你有麦子,树叶没有也不对,这就属于电影的特点,可能大家注意看,有这个细节。实际我在冬天拍的,这也是一些内景的设计。

这是鹿三住的,白嘉轩的家,它有一些区别。这是郭举人家那个祠堂。这个窑洞,你看外景和实景是一样的,真挖的窑洞。

最后这个塔是我盖的五层塔,这个是咱们戏里的正塔,这个塔都知道了。

行!我今天大概说的就这些,也超时了。

本文为作者 刘立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