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老师摄影课堂--#电影摄影光线运用技巧# 1 光的解析

2020-02-21 11:27

在电影摄影创作中,我们一般说有四大技巧。第一个技巧就是光线表现技巧;第二个技巧是动向表现技巧,就摄影机的运动;第三个技巧是光学技巧,就光学镜头表现技巧,镜头带来的影像魅力;第四个是构图。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四大技巧的话,我们的核心技巧,就是光线运用技巧。


本章节将给大家展示电影中光的概念,帮助大家理解光的性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是一种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物质现象。只有在遇到黑暗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光的作用—照明,但是,光不仅仅有照明的作用,光的形态变化同样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电影制作者们恰恰就是应用了这种手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从物理层面来看,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我们可以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从不可见光红外线开始,到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再到紫外线,波长一点点的在变短。像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在晴朗的时候,空气中的尘埃非常的小,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蓝色)有反射和透视的作用,而对于长波区域的可见光呢,是不起作用的;同理,落日是红色的,是因为落日时空气中的尘埃较大,对于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红色)有反射和透视的作用,从而呈现出红色。这些都是因为不同颜色光的波长不同所造成的。



彩色光的形成是因为光的色散,同时,彩光聚合也可以成为白光。正因为这种光的分解的可逆原理,我们可进行不同色光的混合,从而形成另一种色光的效果,比如纯度很高的红光和纯度很高的绿光,两者混合出来便可以发射出黄光。



让我们回到电影中,电影中的光应该注意光的“量”“形”“质”的概念。


“量”指的是光线的强弱,所有的光线都有一个强弱程度的变化,可能受到遮挡,或者光源的位置,距离远近不同,这些因素都改变了光线的强弱,从而最终呈现在画面中,“量“就出现了不同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人物上半部的光线的强度比较弱,下半部光线强度比较强。


“形”指的是光的基本形态,就是光线的色温,方向,形状等


“质”指的是光线的柔硬程度等特质。如果这个光线是点光源的时候,它发射出来的光线我们称它为直射光,同样一个光源,如果离被照射的物体非常近的时候,光的亮度很大,相对的如果将光源远离被照射的物体,光的亮度就会变的很弱。因为光源距离远近不同,从而光的质不同。



对比上边两个图光的柔硬程度,我们很清晰的可以看到硬光下清晰的明暗分布,对比十分强烈,从而很容易的产生立体感。而柔光的照射下,明暗分布不是十分的明显,对比柔和,物体表面更加细腻柔和。

而光的“量”“形”“质”的变化构成了电影的千变万化,同样也构成了电影用光的生动性,使得电影用光变化独具艺术魅力。



在电影的用光中,我们要从“量”“形”“质”的方面去细细的考究该如何去打光,怎么打光才能更好的表现出画面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的为大家铺开细细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光影“魔术”。


【全文完】


在观看梳理的文章后,大家可以进入答题界面来检测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点击下方图片就可以开始检测。



雷载兴 CSC电影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摄影系副主任,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理事。93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至今,开设课程《电影照明技巧》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除了主持日常教学以外,还拍摄了多部故事片,申奥专题片及300多部广告和音乐电视片。


如果想了解雷载兴老师的系统课程,请复制下方的链接,也可以点击图片,观看雷载兴老师的课程预告,了解详情。


https://107cine.com/ppxy/master/leizaixing


本文为作者 西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