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MORE VFX《流浪地球》视效解析Part5-2 · 灯光渲染解析

此篇小more要向大家介绍的是MORE VFX参与视效制作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发动机坝体、电梯、气囊球的灯光渲染制作解析。



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引擎发动机坝体部分,它既可以抵挡外部恶劣环境,也是连接地下城和地上的枢纽。在拿到动画镜头之后,灯光部门艺术家需要根据概念图分析灯光布局问题,主要灯光是室外自然光照、引擎喷射等离子光束产生的强烈光照,以及车棚内外一些人工设施上的灯光和经过车辆的光照,再与制作人员讨论制作方向。

首先灯光部门需要跟总监确定Key Shot镜头,完成整体大环境灯光的设置以及部分优化,交由其他制作人员,再根据具体镜头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制作的效率,又可以保证整体场次效果统一。


北京场车棚是位于引擎周边坝体上的停放采矿车和运载车等车辆的停车场,车的种类有箱式运载车、斗式运载车、工程车、小叉车等等,同一种车辆有不同类型的涂装,甚至还做了车棚内外车顶积雪程度的区分。车辆和现实中相比,尺寸要大出很多,并且近景和特写镜头很多,资产精度较高,因为车棚内是半开放式的空间,自然光、引擎光、路灯、车棚内照明灯和经过的车辆灯光交叠在一起,在渲染计算间接反弹时也花费时间较长。因为剧情的需要,这些因素给渲染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LAYOUT

△OCC

△COMP


灯光部门艺术家在组装方式上对资产进行打包处理,场景中大量的非动画相同类型资产,通过读取位置信息摆放代理的方式,在渲染时只读取一个资产,减少内存占用,然后把灯光分成不同类型,重复的灯光使用instance提取模型位置信息来摆放灯光,再根据需求控制在适当的照明范围内,单独控制部分灯光的直接和间接照明,不做多余的计算来减少渲染的时间。


似的制作方案还运用到了电梯这个镜头,如果使用传统的灯光制作方法,在如此短的制作时间周期内想按质按量全部渲染完成,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渲染任务。灯光部门艺术家采用了Geolight和Instance结合的方法,来模拟电梯通道内上百盏灯光,呈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

△LAYOUT


△COMP

 

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难点是气囊球,它是刘启和朵朵从高处掉落后起到保护作用的,它的材质是结实又带有弹性的高级塑胶和高密度合金骨架,而且是双层,灯光就会折射多次,个别镜头里面的人物是实拍的,这就要求气囊球跟实拍完美结合,看不出一点cCG感。

首先进行材质的测试,气囊球里面一层塑料膜是干净透亮的,最外面一层是脏的,并且伴有尘土和划痕,所以质感要十分丰富。第一版的材质,由于贴图上画了太多细节,透明度不够,渲染出来像油纸一样(如图)。经过反复测试,才达到了预期的质感;其次就是个别镜头的处理,和实拍人物相结合时,需要将球切成4份进行制作,才能将实拍的人放到最里面;之后是纯CG镜头的处理,多次折射带来的困难也不小,不仅考虑效果,还得考虑渲染速度和分层处理。灯光的匹配,又是需要好几套灯,不仅跟环境匹配,还得自我创新,来达到球的体积感,质感等。

(此图为错误的效果演示)


最后就是与特效元素的匹配,特效里有烟,碎石等,烟里透着球,球里透着烟,直接全部渲染出来,合成师又无法进行调节,或者说调节受限制,每个元素都要分层处理,每一层都要受到各个元素的影响,并且还可调。总之虽然它在整个视效里占据的画面微乎其微,但是制作上却比大场景大特效还要难处理,经过反复测试,摸索,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灯光部门指导白岩说:“制作流浪地球项目对我的意义是很大的,在行业内也工作人很多年。国内公司很少接触到在制作体量和效果难度上如此巨大的项目,这对我们个人和团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虽然过程中困难重重,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并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很荣幸能参与到《流浪地球》项目的制作中。”


本文为作者 墨镜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9748

墨镜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MORE是一家以艺术创作和技术创新而闻名的亚洲头部电影视觉特效公司,旗下设MOREVFX北京、MOREVFX成都、MOREFILM等公司。已参与近百部电影的视效制作,主要作品《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明日战记》《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征途》《西游记之女儿国》《悟空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扫码关注
墨镜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