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码中...
因为政策和法律规定,该视频不可播放

罗攀,中国内地摄影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研究生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教师。代表作:电影《法官妈妈》《我的法兰西岁月》《我和你》《五彩神箭》《老炮儿》《烈日灼心》《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摄影指导。

 

第9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芳华》( 2017)     

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我不是潘金莲》(2017)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五彩神箭》(2014)  


✽ 生活经历对罗攀职业生涯的影响


在拍电影的时候我特别注重艺术上的探索,但同时我认为所有的艺术探索都要用理性的方式去思维,而不是刻意地去宣泄你的想法和情绪。电影是一个机械的工业,它需要有理性的东西,所以电影摄影作为一个非常技术的行业,我对技术的追求有一个度的把握,就是我需要电影整个看起来它是一个合理的,带有理性思考的艺术探索。

 

我从小喜欢看儒勒凡尔纳和海明威的小说,海明威的小说对人内心的探索,对一个男人内心的生存观的探索,带给我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在上大学选择剧本的时候,特别倾向去表现人性,去探索人内心的故事。这个体现在《烈日灼心》尤为突出。我个人并不喜欢那种特别夸张,强调宣泄,纯娱乐的电影。

 

我从师范大学退学以后,到电影学院之间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我在湖北一带四处打工。当时我19岁,当时觉得自己很年轻,想到社会上去闯。我在雕塑厂砸过坑,在高速公路上修过路,甚至修过摩托车,捡易拉罐去卖。那段经历带给我很多的生活感受,也令我在以后对剧本的理解更深刻。这是我想要跟大家说的,千万不要以为摄影师只是具备一种技术能力的职业。摄影师首先是一名文学鉴赏者,没有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就不能判断一个剧本的好坏,当然也就很难跟导演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在进了电影学院,大学毕业以后,我去了西藏开始工作。在西藏的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你不要高看自己,你什么都不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了不得的。你用了怎样特殊的镜头,特殊的光线,它有多了不得,不,它更注重当下。


在我们的创作中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应该更加专注于你现在干的事情,因为我们在电影的创作中,大多数时间是陷入到事务性工作中。作为一名摄影师,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去做,要跟演员沟通,要跟导演沟通,要做技术准备。


但是你有没有真正地去专注你现在马上要做的那件事情?你的专注力够不够?这个因素很大部分决定了摄影师在创作的时候能达到的高度,也就是一种专注度。我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注度,这种专注度用到了我的电影创作上。

 

✽ 《老炮儿》、《五彩神箭》中的熟悉场景陌生化


现在电影语言的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商业片最主要靠什么?现在我们看的几乎所有的商业片主要的消费模式是靠暴力和性,因为能满足人的本能欲望,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干这些事情,并不代表你没有这样的欲望,怎么办?在电影里呈现。

 

导演管虎找我拍《老炮儿》的时候,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罗攀你想拍什么样的北京?我觉得从创作一开始,导演就确认他要现代语言,不想再重复过去我们所谓的那些老北京的京腔、京韵、京味。他要强调现代性,我把这个不一样的北京总结成什么样子呢?我叫做“熟悉场景陌生化”,但这个陌生化的来源是什么?是对心理的分析。

 

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说老炮儿已经落后于时代,内心跟时代格格不入,但他还是企图用这种极其血腥的暴力手段来发泄自己的孤独感,这是电影的核心。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我在西藏工作了五年,拍了不少西藏题材的电影,大概三到四部。其中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2013年拍的这部电影《五彩神箭》。这部电影在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摄影奖。当时我觉得非常突然,因为我在拍摄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它会获得这么大的荣誉。


但是我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跟导演万玛才旦说过,你以前的电影是那样一个长镜头,表现西藏的自然、纯朴,但是你要让我拍,我觉得不想这样拍了,我希望你不要把西藏当成一个地域性的话题去拍,我希望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觉得它有意思,而不只是展现西藏的庙宇、雪山……我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苏格兰也可以,在非洲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有射箭传统的民族都是可以的,我想让它成为一个世界通用的话题。


大家在看这个画面的时候,会发现它更加具备了一些商业片的特点。现代商业片的典型,比如两个长焦镜头,大脸的仰拍,运动镜头……我完全没有刻意表现西藏有多美,我的目的是让想这个西藏更加视觉化,它的电影语言更符合电影语言,所以我就用一个很现代的方式拍了一个很传统的地域的关于人的故事。

 

作为一名摄影师如何去呈现眼前的画面,不同的摄影师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如何完成你的荧幕空间就是摄影师在整部电影里的工作。

 

✽ 摄影的艺术与理性


艺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作为一名摄影师,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是无限的,但技术的追求应该有度,好莱坞电影则不会这样,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理性是统一的。而我们往往在这个方面有一些欠缺。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叫“怎一个K字了得?”只要是接触过数字影像的都知道2K、3K、4K、6K、8K。现在有8K摄影机,很多人都特别痴迷,尤其是对数字摄影爱好的人。但我持否定态度,首先在技术上,他们就没有懂2K和4K是什么意思。


2K和4K只不过是在一个单元面积中的水平方向的像素点有多少千,比如2K就是2000,4K就是4000,这就是它的K数,但是说4K一定比2K好吗?8K一定比6K好吗?其实不是,为什么现代主流电影摄机艾丽莎的影像2.5K的画面,仍然高于很多5K的摄影机呢?因为每个像素点对光的敏感度的宽容度有多大,决定了影像的质量,以及还有色彩还原的空间是什么样。所以并不是K数越高就是越好。

 

很多学摄影的同学还有一些从业人员,特别追求技术,特别喜欢新机器,一有新机器发布马上就去用。请问老机器你懂了多少,胶片原始的概念你又知道了多少?很多没有使用胶片的人也会说数字时代到了,胶片时代早该过去了,不要再留恋。请问你接触过胶片吗?从来都没有用过。所以,作为一名摄影师一定要冷静地去思考技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全文完】


学了这么多内容,你记住了多少呢?点击图片进入作业,完成后再次进入查看成绩。


原视频11分钟,本文体现了100%的内容,视频观看更加全面生动,解锁视频只需要1.9元。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罗攀:(1)从生活中学习

仅支持腾讯、优酷、爱奇艺视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