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录峨眉山片场纪行
2012-11-11 00:28
我于本月6号,在峨眉山拜会了华录百纳3D事业部3D总监李婧女士,恰逢华录的一个项目在峨眉山、乐山开机,我在片场随行观摩学习了两天。我之前做3D拍摄,只有我和弟弟两个人,属于打游击式的,这次我亲历摄制组,才知道正规拍摄作业是什么情况。总之这次收获颇多。
华录这个项目是《传承中国》大项目下面的一个小项目,名叫《传承中国之峨眉、乐山》,计划摄制周期为20天。前期勘景、写分镜头脚本、解说、演员试镜,耗费了2个月。后期估计也需要2个月,估计成片时间会到明年年初,届时会在3D试验频道播出。之前华录完成了《传承中国之泰山》的项目,前一阵在3D试验频道上播出过。我没有电视,没看到,估计这个频道会重播,有机会我再看看。
摄制组大概有16、7人,有8人是华录在成都招募的合作伙伴,负责一些重器材的架设,如大摇臂,灯光布置,发电机,运输等。其他都是华录公司的人,有导演,导演就是李婧,摄影师,摄助,场记,执行制片,剧照,场工。还有一个公司领导邵总,我估计他主要工作是和当地景区管委会协调的。总之给我感觉是团队分工非常专业,配合非常好,两天下来,拍摄几座寺庙,有护国寺,伏虎寺等,山门前一些风景,一些雕塑,一些展馆。拍摄都是按照事先计划好脚本进行,整个流程有条不紊。
再说说器材,我见到了专业一体机,松下P1、A1,听说还有P+S垂架,但是这款支架尚未用到,剧组计划在拍摄金顶的时候使用。专业机的LCD显示屏分辨率不行,要靠外置监视器。摄制组有示波器,24监视器、25监视器,示波器用分色眼镜,监视器用圆偏振镜。专业一体机采用汇聚法,随时可以调整视差、汇聚角,可以同步精准变焦。低照度也很理想,在室内一盏35瓦白炽灯光源条件下,光通量可能才300多流明的情况下,画面无噪点。但是P1这款设备最高帧率是50i,是个遗憾。不过还好这款码流还行,摄制组采用100mbps,记录用P2卡,一张32g只能记录30多分钟。光学误差在某些条件下还是存在的,不过后期可以处理。大摇臂操作半径7米,拍摄一些外景还不错。三脚架、云台有很多个,有一款欧克诺,是很金贵的云台,承重极好,稳定性极佳,用铝合金箱子包装。轨道车我见到的只有三段,可铺设5米长。轨道车主要用来拍摄一些寺庙内场景和室内场景。拍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画面震动,后来通过使用欧克诺,加强轨道铺底解决了震动问题。发电机主要用来为室外照明提供电源,灯光有荧光灯管,色温大致是4000k,有超亮钨灯,好像还有金卤灯,估计色温在7000以上,太白,剧组会用雾化膜、黄色滤光膜来处理色温。6号当天,发电机出了问题,原有一个场景的灯光,原是安排两个灯光位,结果只出现了一个位置。7号新采购了一台发电机,解决了电源问题。
6号晚,我和制片主任葛鑫住一间,晚饭后,剧组还在工作,主要是回放当天拍摄的素材,找一些有效素材。一天的工作量其实很大,几乎14小时都在工作。午餐、晚餐都延后个把小时。负责接待的机构是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会在用餐方面特别安排一下时间。工作一天顶的上平时的两天。当晚我将我自己拍摄了两个小短片拷贝给他们,我建议他们空闲一点的时候帮我指导一下,因为笔记本上看分色视频看不出多大效果。葛鑫是个对纪录片有研究的人,他电脑里有很多很棒的记录片,我快进地看了看《天地玄黄》,很震撼。我们讨论了一小会3D和2D,看法比较一致,他也觉得3D拍摄出来的视频,如果用2D看,比较奇怪。我的看法是2D表现更丰富,画面感更美,而3D主要是表现空间感。第二天下午,剧组分了两个摄制组,一个组负责一个大场景拍摄,我跟随葛鑫去另一个山头,拍摄一个比较小比较古老的寺庙,取了4个画面。期间葛鑫操作机器,我一旁学习,因为专业机我确实不懂,汇聚法也没实操过。用A1,在拍摄一个画面的时候,我建议开最广角,取远处一座很平整的一段山梁,从上推下来,在取正前方大雄宝殿,再取香炉。我这个建议是按我自己一贯的平行法而来的,但是这款机器是汇聚原理,所以葛鑫告诉我,无法这样拍摄,中景大雄宝殿的视差过大,不符合视觉安全控制。我了解到这款机器,最远立体景深在70米。
3D总监兼导演李婧,对艺术美感很有研究,6号我就见识了,她在拍摄一个雕塑的时候,对前面花草的摆放位置,调整了好多遍,在要求摄像师摄制的时候,通常会重复很多次。在拍摄一个台阶俯拍镜头的时候,群众演员——某僧人,对他的走位,演练了很多遍。挑选的僧人、尼姑,镜头感还不错,走姿确实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李导对于轨道车的位置,镜头的选择,都很有一套观点。该项目前期的选景,基本都是李导在做。李导是学戏剧文学出身,和3D还算很搭调。我瞎帮忙一下,比如帮剧组清场,扛点设备,拍点剧照。我和李导说了一些我的想法,我在云南做3D两年多,这里找不到对3D感兴趣的大机构。她对目前国内3D状况很了解,在她看来,目前这块市场并不大,并没有最初人们预料的那样火爆。这个我通过自己这么长时间折腾,发现确实是这个样子。从事专业制作的并不多,所以内容生产跟不上,播出渠道并不畅通。李导是一个追求精品的人,这点我很佩服,因为我也一直反对粗制滥造的3D、各种伪3D。李导在拍摄某些画面的时候,总是要求摄影师要抓住内容,聚焦于人物,不能单一空洞地表现立体感,要有内容做支撑。李导帮我分析了一下云南大机构不涉及3D的一些其他因素,在她看来,大机构要投资上马新业务,一般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考虑的因素很多,在前景不甚明朗的时候,一般不会做。这个我深以为然。所以我很渴望以后有合适的机会,能够加入华录,或者其他大机构来完成一些有意思的3D项目,葛鑫也说过北京一些有实力的制作机构,如果有机会加入那些机构,确实可以做一些事情。华录的后期采用的是宽泰系统,这个是最专业的几种后期系统之一。
由于我自己也有个小业务,月底拍摄云南一个小景区,而且我的分镜头脚本、解说、勘景、选人等前期工作什么都没做,我不得不尽快回昆明,准备月底的拍摄工作。所以我7号当晚,就回昆明了。其实我还是蛮想多呆几天,可以学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这是我做3D以来,头一次实际接触到真正3D制作的机构,交流蛮不错。以后有机会我想多跑跑北京、天津等大型机构,可以多取经、多学习。之前都是纸上谈兵,都是网络上交流联系。当然以后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些网络上的牛人。微博上和我相互关注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影视圈子的人物,也有纯粹3D圈子的人物。他们都有过人之处,有些可称之为大师,比如王为民,他的《狼图腾》,也采用3D拍摄,还在拍摄过程中,估计这次没机会拜会了。还有电动猫,后期很强。牛人非常多,都值得学习。
这两天在摄制组观摩学习,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我计划在月底拍摄中,也使用轨道车,也要尽快做前期勘景工作。我还见识了什么叫做汇聚法,因为我一直都使用平行法,对于汇聚法,之前见过电动猫等网友写的一些技术资料,虽然了解其中原理,但是没具体实践过。年初试验汇聚的时候,当时条件所限,测量精度不足,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于是我再没试过汇聚法。这次的华录之行,我又想重新试验一下汇聚法,垂直支架也是汇聚原理,我想改良一下我现有的平行支架,采用精确量角器,试试看汇聚法。因为我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于近景、特写,很头疼,如果汇聚法可以试验成功的话,以后拍的作品会更丰满一点。这个月底的单子虽然很小,但是我一定认真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机会,算是我自封导演以来的第二次实践,应该越做越好才是。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