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之恋》:国产类型片的全面升级,每个过程都更讲究一点

2018-02-07 13:44
《南极之恋》打破了国产片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南极实地拍摄的剧组,第一次整部电影几乎只有两个演员,国产第一部视听语言各方面升级的爱情商业类型片,《南极之恋》的小说完成于南极,剧本完成于北极,在世界两极的横跨之间,“南极之恋”的寓意似乎更为深远。

\"\"
《南极之恋》剧照

除了导演吴有音三赴南极大陆亲身体验之外,这部灾难类型片吸引到的主创团队也让人眼前一亮,监制关锦鹏、摄影指导黎耀辉(《2046》《武侠》《无间道》)、剪辑指导屠亦然(《泰囧》《港囧》)、美术指导林木(《杀生》《北京爱情故事》《寻龙诀之九层妖塔》)、视效总监金旭(凭《智取威虎山》获2015年第52届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录音指导富康(《推拿》《后会无期》《万物生长》)、电影音乐久石让(《入殓师》《太阳超常升起》《让子弹飞》),主演赵又廷和杨子姗,甚至包括南极“明星”演员企鹅、海豹、贼鸥,这个阵容对此类国产片来说堪称豪华。

\"\"
导演吴有音

导演吴有音从1999年开始拍TVC广告,至今已指导过上百部广告片,《南极之恋》是他第二部完整的长篇电影。多年TVC广告的拍摄经历让吴有音导演在叙事能力、叙事节奏和速度上的技能得到训练。“有时候摄影画面不能‘说’得太快,有时候不能太慢,但是”快慢“在拍的时候就注定了,所以要很清楚”速度感“在哪里。”

《南极之恋》整部电影几乎只有赵又廷和杨子姗两位演员撑起全场,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这些元素让电影看起来像一部文艺片,但大片感的特效和南极实地的震撼场景,又为这部文艺片的内核裹了一层外衣。整个过程就像导演吴有音所说,“电影的内核不是一个出世的故事,而是一个入世的故事,它写的就是你我的生活,一对男女,经历世界尽头的孤寂和灾难后,收获的是一种透彻,更豁达以及更开朗的智慧。”

\"\"

我们非常好奇这部电影在针对整个南极拍摄和事前所做的规划工作究竟是怎样一种过程和状态,这里面的细致工作又有多复杂。好的制片工作不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没出现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有可能会在哪方面出现问题,提前就能准备。让我们来听听导演吴有音和两位制片人曹欣和田原老师如何完整揭秘《南极之恋》的幕后。

[flash]https://v.qq.com/x/page/w0546cews7f.html[/flash]

南极实拍的工作筹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影视工业网:《南极之恋》的制作定位是什么?商业和艺术之间如何权衡?

导演吴有音:它是一部在极端环境下经过精心设定的强戏剧结构的浪漫主义爱情商业电影。内核是爱情,包装定位是商业类型片。因为在预算上受到较多的挫折,所以在寻找投资的过程中删掉了很多比较花钱的戏。尽管没有那些S级的视觉特效,但叙事节奏已经确定这部电影是一部商业类型片。

因为有了内核,就决定了这部电影不是简单的灾难电影,而是在讲一种宿命,一种预言,写的就是你我的生活。其实整部电影都在探讨庄子的理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我把这句话反了过来:“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给观众展示这句话背后对感情的勇气和不放下,所以《南极之恋》不是一个出世的故事,是一个很入世的故事。

\"\"
《南极之恋》剧照

制片人曹欣: 从制片的角度来讲,《南极之恋》拥有文艺片的内核,但如果能用商业的手段包装、操作,它也不见得没有市场机会。还有,我们一直觉得中国爱情电影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需要在制作和类型上做升级。看到《南极之恋》后,我认为可以做两个方向的升级。第一,类型上升级,爱情加冒险或灾难的元素,这个类型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过。第二,视听语言的升级,这个故事决定了它存在这种可能性,我们不需要仅仅在摄影棚里拍摄。

但从操作维度上来讲,爱情电影也有几个操作难点。第一,很难争取到好的演员,爱情类电影对于这些一线演员已经没有吸引力。第二个是好的幕后主创,爱情类电影如果没有区别度,很难把好的资源聚集在一起。这次《南极之恋》也是为主创,为演员提供了华语片里几乎绝无仅有的发挥机会。

\"\"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在南极实地拍摄?

导演吴有音:因为只有南极这个非常特殊的世界尽头的环境下,才会赋予电影这种质感。只有当制作结构在逻辑上成立后,电影的气质和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而且我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电影筹备前期,我已经去过南极三次,做了大量的功课和准备。做了非常详细的技术勘景,采拍了所有场景照片,梳理完了详细的国际审批内容,包括和国际上的沟通工作,获得南极理事协会的认可。

制片人曹欣:因为只有导演去过南极,风险有多高,对于制片公司我们并不知道。对制片团队来讲,一切要可控,所以我们也是一步一步地了解和搜集资料,探讨这种可能性。

因为导演对于这方面非常坚持,而在制片的角度,我和田原都不是以产品净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才做电影的,我们觉得我们都还是创作者之一,所以也希望能保护创作者的这种欲望和坚持。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于主创和主演来说,是不是在南极拍摄带来的感受会非常不一样,而这也会影响到片子最终的气质。

\"\"
《南极之恋》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在电影定位之后是怎么展开工作的,尤其是在南极,怎么平衡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能完成?

导演吴有音:南极外景拍摄,我把它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严格按照计划标准,一个是机动,每天机动。每天我在拍那些是严格按照计划标准,这个计划标准就是其实我可以在A点拍也可以在B点拍,只要在这个大场景拍摄。

但只要有机动情况,立刻停掉拍机动,这样才能拍完,虽然有一些事情浪费了几天,但最后还是超额完成目标了。我们超额完成101个镜头,实拍的素材,百分之百我都用完了,一个镜头都没浪费。然后整部电影里的南极野外的我镜头占比差不多一半一半,因为小屋里还有将近40、50%的戏。

\"\"
《南极之恋》剧照

拍摄过程中追求:浪漫主义质感

影视工业网:电影的故事走向和叙事节奏怎么设定?

导演吴有音:这部电影里两个人的走向是相反的,写小说的时候我已经详细地归纳过了这个剧本的走向。观众会发现富春这个人物走向是话越来越少,他变得越来越成熟,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逗比,到最后吃尽了苦头,但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最后变的有些脆弱。但同时如意的话也越来越多,她一开始是脆弱的,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上,但这个女人越来越强大,她是如意,又慢慢失去如意,鲸的意象运用,也是为了突出这点。

\"\"

影视工业网:如何与演员沟通,比如赵又廷,怎么把握他在表演上又要突破生理挑战,又能准确演出角色的情绪呢?

导演吴有音:第一,南极的环境会天然赋予他这种感受。第二,赵又廷对于人物吃得特别透,我和又廷聊的都是一场他的体力需要达到多少。如果把一个人在南极的探险中的体力分为1—100的等级,那故事设定体力下人物状态是怎样的,我们都有非常详细的安排。第三,还是演员够拼,肯在南极这么付出,正因为他的付出才融入那个环境。

影视工业网:电影里蓝灰影调是起初就设想好的吗?起初想营造一个怎样的画面感?

导演吴有音:电影一开始就想营造很高级的影调,《南极之恋》整个色彩是不太一样的,在DI的时候多加了一点绿色,整个画面立刻弥漫出来一种特别高级的蓝灰调子,这种蓝灰的调子的视觉体系色彩感受不在普通国产片的范畴里面。

视觉方面主要是摄影指导黎耀辉一点点磨出来的,起初我在色彩上没有太大的倾向,但当他磨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非常浪漫。

\"\"
《南极之恋》剧照

可控的规划投资:比别人更讲究一点

影视工业网:前期计划是怎么做的?

制片人曹欣: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从政府的批准层到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中国国家极地中心等。长城站能让我们去多少人,对当地的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要做环境评估、火灾预案、健康预案,也就是意外事故预案,所有的都要做。做完之后,上报给中国的相关部门,由国家相关部门再翻译成各国文字,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提交南极理事会,知会各成员国,只有《南极条约》的各成员国没有提出不同意见,才能获得拍摄许可。

这个手续做了一年,非常复杂。然后是交通和时间问题,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什么时间去合适。我们的拍摄地是南极生存环境、气侯条件最好的地区。我们只能夏季去,那时候是极昼,适合人类在户外进行活动。每年中国分夏季科考跟冬季科考。夏季有一百多个科考队员分批要去那儿,我们的拍摄不能干扰正常的科研活动,在科考大部队去之前要完成我们所有的工作,所以这个时间节点的把握也要非常准确,最后我们选择的时间是11月份。

\"\"
主创依次登船赴南极

制片人田原:然后长城站只允许我们去40个工作人员,40个人面对大量的设备以及这种工业化的制作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到后面为了移动的方便,我们器材都做了改装,还发明了一些器材。面对诸如此类非常的麻烦,我们做了全盘的考量之后,发现其实有实现的可能,才最终决定去南极拍摄。

\"\"
制片人田原和导演吴有音

制片人曹欣:我们所有的日程规划非常详细,全部按照镜头的数量做了计算。比如哪些镜头可以在棚里完成,哪些必须在南极完成,还有也可以在南极拍摄,也可以在棚里完成的,都做了详细的分类,在我们的最终规划里,南极规划了28天,预算是一千万。

举例来说,在南极航拍是非常困难的,南极没有地磁,需要完全的手控无人机,而手控就导致飞行高度不够。还有,南极风特别大,也是无法进行航拍。所以航拍组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飞机准备好,蹲在某个石头或者雪垛子后面,只要有适合的机会,就抓紧去完成工作。也正是这些无法克服的问题,最终导致我们又去了冰岛补拍了高空航拍镜头。

\"\"
\"\"
《南极之恋》工作照,导演也要搬运器材

影视工业网:机器在南极有哪些改装和挑战?

导演吴有音:摄制组最终选用6台RED EPIC DRAGON 6K摄影机用于全片拍摄,既便于携带也非常抗冻。模块化、小巧便携的机身可根据不同地点的拍摄需要增减配件。无论是雪山攀爬,还是穿越冰洞都不会占据搬运空间,更不会增加过多的身体消耗能力,这是其他摄影机不具备的优势。不仅如此,RED轻巧的机身还可装载飞猫系统、手持、肩扛设备,无局限地随时拍摄出特殊视角画面。

镜头方面,我们用了一个24mm-290mm的变焦UP镜头。因为它够轻,好操作,可以让摄影组在南极拍得动。后来我们奇异地发现,变焦镜头有变焦镜头的好,24mm-290mm的镜头拍女人,不管是脸形还是镜头边缘等技术指标都特别好。也是应用变焦从而节约了我大量的现场时间。

\"\"
《南极之恋》工作照,“假炮”的应用

我们在南极拍摄的很多镜头用了很多炮,因为在器材上限制,摄影指导黎耀辉自己也研发了一个“炮”,用钢管绑好叉在一个脚架上,这让我们的工作非常方便,战斗力特别强,就两根管子,再艰难的山头都能给带上去,并且非常稳定。在南极很多镜头就是这么拍的,我们剧组人员都称它为“假炮”。

\"\"
制片人曹欣和导演吴有音

影视工业网:这部片的投资成本多大,如何在可控范围内花钱,计划怎么定?

制片人曹欣:投资成本近一亿。对于一部正常的商业爱情片来讲,同样的制作阵容其实只需要5000万左右。但是因为我们去一趟南极多花了1000多万,然后特效上多花了1500万,因为需要大量的棚拍,搭了8000平米的景,又花了七八百万。

《南极之恋》比普通爱情电影多很多置景。电影中南极的避难小屋、冰裂缝、坠机等都是搭景的,我们做了两架飞机,一架是坠毁、摔坏的,一架是完整的机舱。那个完整的机舱耗费了我们很多功夫。因为在电影开场五分钟遇险的画面里,需要它颠簸、抖动。

为了呈现真实的人的反应和衣服头发的失重状态,我们采用了机械式。专门从德国进口租用了一台气动平台,用数字化控制,可以做到即起即停,270度能晃,左右上下颠簸翻滚。这一亿花在哪里,其实就是在每一个环节,都比别人要讲究一点。

\"\"
《南极之恋》剧照

在南极拍摄,让《南极之恋》承载的厚度和制作上的诚意令人侧目,但是这一切,来自《南极之恋》的精心策划。从清楚的制作定位,再到详细的规划拍摄,让《南极之恋》得以完成。也正如本片制片人所说,如何在类型里面找到新的突破,这是电影人应该坚守的水准。而如何在传统类型片里找突破、更花心思,也正是目前国产电影和浮躁的市场思考的方向。

目前《南极之恋》的票房已经破亿,除了富春和如意“极真”的爱情打动人心,电影本身的态度也决定了市场反应。一份真诚一份反馈,水滴石穿,做电影不易,唯真诚前行。
本文为作者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8690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点击了解更多
影视工业网编辑 我是宇宙霹雳无敌总是有99个问题的小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