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导艺考生必看经典电影《地雷战》!

2018-01-10 09:45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民国30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刘丁,书名叫《地雷课本》,全书共分十课。第一课《总说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区的地雷战概况,由此书可知地雷战最初是在太南地区诞生。至1941年已经形成战术汇编成册后流通至其他地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埋了70余颗石雷,全部“开花”,一次炸死敌人17个。县区武委会总结推广其经验后,全县民兵普遍学习造石雷。
自从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受挫折,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之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尽。被困的敌人又恶虎般地窜出来“扫荡”。盆子山区的民兵就联合起来跟敌人进行斗争。
本文为作者 北广之星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8065

北广之星

点击了解更多
  北广之星艺术教育2005年创建于中国传媒大学,依托985-211名校资源建立起全国首套青少年艺术教育体系及配套教材。   经过十年快速稳健发展,北广之星的业务范围扩展为少儿艺术教育、高中生艺考培训、成人在职进修、传媒艺术类教辅图书策划发行等多个领域,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音乐、模特等各类艺术人才40000余人,历年艺考通过率98%以上。
扫码关注
北广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