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芳华》剪辑、关于长镜头的秘密,这一篇全了!|剪辑师专访13期
2017-12-28 11:23
《芳华》的上映充满了周折。作为2017岁末的一部现象级大片,电影公映13天,引发全民热议,票房逼近10亿,刷新了冯小刚导演个人职业生涯单片票房最高记录。
故事讲述了1970至1980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经历着各自迥异的人生际遇。这部年代题材的电影,主创也多为行内资深的“老炮儿”。有第五代大导演御用的编剧严歌苓、作曲赵麟,与冯小刚导演合作多部影片的美术指导石海鹰,摄影指导罗攀。而同为影片主创之一的剪辑指导,小刚导演却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剪辑师张琪。
这仅仅是张琪第二次参与电影正片的剪辑工作,上次是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值得一提的是,在《芳华》之前,张琪在业内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电影预告片剪辑师。几年间,他为姜文、冯小刚、周星驰、徐克、陈凯歌、王家卫、吴宇森等华语名导的作品打造预告片。2016年,张琪为《我不是潘金莲》剪辑预告片与小刚导演结缘。他也因此获得导演赏识,出任《芳华》的剪辑指导。
剪辑,是电影工业中最神秘,也是距离观众最近的一道工序。好的剪辑师,让电影的语汇丰富多变、充满魅力的同时,使影片的节奏有如自然呼吸,徐徐流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你感觉不到剪辑师的存在。我们与《芳华》的剪辑指导张琪聊了聊,这部冯小刚导演从影以来“醇度”最高的个人表达之作,为剪辑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影视工业网:与其他几位电影主创不同,你的年龄让你和《芳华》这个故事有着天然的距离。你自己是如何理解故事的?
张琪:老实说,刚接到这个工作时,我是有些担忧。剧本里描述的年代我并未经历过,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剪辑上把握好电影的整体气氛和细节处理。看完剧本之后,我发现《芳华》里的青春和蓬勃,生命中的激情时刻,还有对过去或美好或伤痛的回忆,这都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一部好电影,往往很难简单地用一两个词去定义和概括。它应该像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
影视工业网:冯小刚导演对剪辑《芳华》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张琪:在《芳华》的剪辑工作开始前,导演提了一个想法,他问我能不能在《芳华》的单场戏里,不出现同机位,景别重复的镜头。熟悉剪辑的人都知道,做到这个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完成剪辑对话常用的“正反打”,也需要前期精心设计和后期反复调整。当时我听到他这个想法一下就兴奋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意味着你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技法,必须有新尝试。大家现在看到的《芳华》,镜头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但观感却是流畅的。电影的时长有135分钟,比正常院线电影要长。我几次在电影院留意到,大部分观众并不觉得《芳华》长,看得意犹未尽。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最初定的目标。
影视工业网:在剪辑上,你通过哪些做法去营造这种“意犹未尽”?
张琪:《芳华》是一部文艺片,故事娓娓道来,所以剪辑过程中,我们不去对事件本身做戏剧化的剪辑,反而是去弱化事件,强调每次事件产生的余波,即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
具体做法是,我们会有意识地弱化每个事件的过程,删减事件的步骤。剪辑是取舍的艺术,不是交代得越多越好,有时你剪掉一些戏,反倒能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让故事有些空隙,也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影视工业网:我们知道《芳华》由众多长镜头构成,剪辑点的选择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张琪:电影中剪辑点的选取主要有两种常见做法。一种是把剪辑点放在关键节奏点上,比如可以放在音乐的重音,或是对白的间隙中。这是一种强化的效果,观众可以明显觉察到剪辑点的存在。另一种是把剪辑点隐藏起来,使影片更流畅。
在《芳华》中我们结合了这两种做法。电影开始的阶段,我们更多把剪辑点放在音乐重音上,这种感觉和那个年代的氛围相符,一种整齐划一的集体感、秩序感。从邓丽君的部分往后,影片开始进入抒情段落,我们就尽可能将剪辑点隐藏起来。
影视工业网:长镜头拍摄对剪辑有什么影响?
张琪:在拍摄前夕,冯导已经考虑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一场戏,他既打算用长镜头来拍,同时也准备了备选方案。这些不同方案的素材,为后期剪辑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此外,即使用了长镜头的方式,我们在剪辑中还是要去完善叙事节奏,对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做调整。
影视工业网:到剪辑环节,哪些镜头呈现与剧本,或是与在拍摄现场的设想是不一致的?
张琪:举一个例子,在最初顺剪的版本当中,开场的歌舞是一个重场戏,也是导演很喜欢的段落。在这个歌舞段落里,每位主演都有镜头。在后期剪辑中,考虑到观众可能无法一下子分辨出那么多新面孔,导演和我们商量做了改动。现在看到的开场着重展现何小萍和刘峰。在歌舞段落,跟着何小萍的视线,我们又认识了萧穗子,因为军装事件,我们认识了林丁丁、郝淑雯。在胸罩事件里,我们认识了小芭蕾和卓玛。人物一个个亮相,也让观众一点一点进入她们的世界。
影视工业网:电影上映后,网上也流出了一些删减片段,观众说法不一。比如像“何小萍的高原独舞”,“宿舍里林丁丁拉刘峰的手”,这些细节在上映的版本中都被删掉了。
[flash]https://v.qq.com/x/page/i0522ico506.html[/flash]
张琪:林丁丁拉刘峰的手,这个细节在电影上映时被删掉了。如果留下来,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之后刘峰拥抱林丁丁的原因是因为瞬间的冲动和刺激,原因就非常明确。但导演最终和我们讨论还是剪掉了这个细节,因为我们认为刘峰的感情在那时已经是被压抑了许久,而不只是这一瞬间一个指头勾了一下。我们希望保留更为丰富的解读性。
[flash]https://v.qq.com/x/cover/ly2d18qrdchs2mm/a05244wtkbi.html[/flash]
何小萍高原独舞的戏,导演和我们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取舍。拍摄时的顺序是何小萍装病拒绝表演,她拗不过只得上台表演,之后领导才知道她是装病,把她发配到前线。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先让领导发现她在装病,然后坚持让她上台表演,把她当成楷模来对待,再揭穿她,把她发配到前线,更能强调何小萍在集体中被孤立,这种身不由己的悲凉。如果是原先剧本的顺序,那么重点就落在何小萍歌舞段落的呈现上,而后一种顺序的重点则是何小萍上台前领导的宣讲。这也是一个微妙的取舍。
影视工业网:在开始剪辑《芳华》之初,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张琪:《芳华》改编自小说,可我并没有去读小说,包括前期也尽量避免去拍摄现场。因为对剪辑师来说,我们需要保留对素材最直观的感受,否则就容易陷入情感的取舍中,失去对素材公允的判断。
我的工作习惯是,在开始剪辑前反复地阅读,甚至背诵剧本,剪辑中我就不必回去查看剧本了。在剪辑时如果你老去翻剧本,容易被文字限制住,忘记了剪辑师最应该做的是直面素材本身。看素材时我会尽量摆脱一切杂念,把拍的每一条素材从头到尾看完,每条素材中演员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表演方式是怎么样的,都先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素材全背诵了下来,哪个素材从哪段到哪段,我都一清二楚。
之前我在剪辑《一步之遥》的时候,素材量非常之大。我会在AVID里面把所有素材排列成图形,一场戏我把它组合成一个形状,然后我根据形状去背诵每一条素材的内容。
影视工业网:《芳华》剪辑工作中,你和冯导是怎么沟通的?
张琪:《芳华》是一部冯小刚电影,充满了导演的个人表达。我认为电影就是导演的视点,所以对剪辑师来说,最终目标就是准确呈现导演的风格。
冯导本人非常懂剪辑,在拍摄时他对镜头组接已经有很多的考虑。我们的工作方式是,我会先剪一版,然后我们就这版去讨论。沟通过程中,我会记录下他的想法,随时做调整。
影视工业网:你如何与声音、音乐部门合作?
张琪:《芳华》的声音指导温波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很有默契。前期工作中,声音部门会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各种素材来丰富剪辑的节奏,我们也会从节奏的角度给声音的创作提供建议。
电影中每一场戏自身都是有节奏韵律的。一场戏如果剪得好,它的对白、声音、镜头等所有信息都会形成一种“乐感”。剪辑时先把创作者的感受捋顺了,再跟导演一起确定代用音乐。你会发现,音乐一放进去,所有的点都对了。
影视工业网:《芳华》正片前后剪了多久?你怎么搭配助手?
张琪:电影是4月8号杀青,4月18号我们就剪完了初版,边拍边剪,总共在三个月左右。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边拍边剪,这是效率比较高的方式,这也对前期预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有两个助手,一个做技术相关的工作,像合板,素材的整理分类,声音和画面文件的匹配,还有一系列文件的准备,和DIT部门的衔接等等,都需要技术助手来配合。另一个是创作协助,主要是协助完成电影粗剪。他们都非常出色。
影视工业网:作为经验丰富的预告片剪辑师,这次《芳华》的预告片也是你的公司幻星文化制作的。同时剪辑电影正片和预告片,有什么体会吗?
张琪:通常来说,电影预告片都会把情绪高点的镜头组接到一起。但在剪辑《芳华》正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涟漪,这是我们对这部电影最强烈的感受。所以在第一支“青春版”预告片中,我们选用的都是每一个镜头情绪高点的尾声和余波,营造青春的印象,一句对白都没有。剪辑电影正片加深了我们对电影的理解,这对剪辑预告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影视工业网:这次《芳华》用的是什么剪辑软件?
张琪:Finalcut Pro 7。对我来说,用哪个软件是取决于不同电影的剪辑工作方式。比如,强调故事情节逻辑性的电影,或是涉及到几位剪辑师合作的情况,就会用AVID。而Finalcut Pro 7的特点是,时间线很灵活。有时你会非常意外地组接出全新的可能性。
故事讲述了1970至1980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经历着各自迥异的人生际遇。这部年代题材的电影,主创也多为行内资深的“老炮儿”。有第五代大导演御用的编剧严歌苓、作曲赵麟,与冯小刚导演合作多部影片的美术指导石海鹰,摄影指导罗攀。而同为影片主创之一的剪辑指导,小刚导演却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剪辑师张琪。
这仅仅是张琪第二次参与电影正片的剪辑工作,上次是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值得一提的是,在《芳华》之前,张琪在业内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电影预告片剪辑师。几年间,他为姜文、冯小刚、周星驰、徐克、陈凯歌、王家卫、吴宇森等华语名导的作品打造预告片。2016年,张琪为《我不是潘金莲》剪辑预告片与小刚导演结缘。他也因此获得导演赏识,出任《芳华》的剪辑指导。
剪辑,是电影工业中最神秘,也是距离观众最近的一道工序。好的剪辑师,让电影的语汇丰富多变、充满魅力的同时,使影片的节奏有如自然呼吸,徐徐流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你感觉不到剪辑师的存在。我们与《芳华》的剪辑指导张琪聊了聊,这部冯小刚导演从影以来“醇度”最高的个人表达之作,为剪辑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影视工业网:与其他几位电影主创不同,你的年龄让你和《芳华》这个故事有着天然的距离。你自己是如何理解故事的?
张琪:老实说,刚接到这个工作时,我是有些担忧。剧本里描述的年代我并未经历过,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剪辑上把握好电影的整体气氛和细节处理。看完剧本之后,我发现《芳华》里的青春和蓬勃,生命中的激情时刻,还有对过去或美好或伤痛的回忆,这都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一部好电影,往往很难简单地用一两个词去定义和概括。它应该像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
影视工业网:冯小刚导演对剪辑《芳华》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张琪:在《芳华》的剪辑工作开始前,导演提了一个想法,他问我能不能在《芳华》的单场戏里,不出现同机位,景别重复的镜头。熟悉剪辑的人都知道,做到这个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完成剪辑对话常用的“正反打”,也需要前期精心设计和后期反复调整。当时我听到他这个想法一下就兴奋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意味着你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技法,必须有新尝试。大家现在看到的《芳华》,镜头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但观感却是流畅的。电影的时长有135分钟,比正常院线电影要长。我几次在电影院留意到,大部分观众并不觉得《芳华》长,看得意犹未尽。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最初定的目标。
影视工业网:在剪辑上,你通过哪些做法去营造这种“意犹未尽”?
张琪:《芳华》是一部文艺片,故事娓娓道来,所以剪辑过程中,我们不去对事件本身做戏剧化的剪辑,反而是去弱化事件,强调每次事件产生的余波,即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
具体做法是,我们会有意识地弱化每个事件的过程,删减事件的步骤。剪辑是取舍的艺术,不是交代得越多越好,有时你剪掉一些戏,反倒能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让故事有些空隙,也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影视工业网:我们知道《芳华》由众多长镜头构成,剪辑点的选择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张琪:电影中剪辑点的选取主要有两种常见做法。一种是把剪辑点放在关键节奏点上,比如可以放在音乐的重音,或是对白的间隙中。这是一种强化的效果,观众可以明显觉察到剪辑点的存在。另一种是把剪辑点隐藏起来,使影片更流畅。
在《芳华》中我们结合了这两种做法。电影开始的阶段,我们更多把剪辑点放在音乐重音上,这种感觉和那个年代的氛围相符,一种整齐划一的集体感、秩序感。从邓丽君的部分往后,影片开始进入抒情段落,我们就尽可能将剪辑点隐藏起来。
影视工业网:长镜头拍摄对剪辑有什么影响?
张琪:在拍摄前夕,冯导已经考虑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一场戏,他既打算用长镜头来拍,同时也准备了备选方案。这些不同方案的素材,为后期剪辑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此外,即使用了长镜头的方式,我们在剪辑中还是要去完善叙事节奏,对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做调整。
影视工业网:到剪辑环节,哪些镜头呈现与剧本,或是与在拍摄现场的设想是不一致的?
张琪:举一个例子,在最初顺剪的版本当中,开场的歌舞是一个重场戏,也是导演很喜欢的段落。在这个歌舞段落里,每位主演都有镜头。在后期剪辑中,考虑到观众可能无法一下子分辨出那么多新面孔,导演和我们商量做了改动。现在看到的开场着重展现何小萍和刘峰。在歌舞段落,跟着何小萍的视线,我们又认识了萧穗子,因为军装事件,我们认识了林丁丁、郝淑雯。在胸罩事件里,我们认识了小芭蕾和卓玛。人物一个个亮相,也让观众一点一点进入她们的世界。
影视工业网:电影上映后,网上也流出了一些删减片段,观众说法不一。比如像“何小萍的高原独舞”,“宿舍里林丁丁拉刘峰的手”,这些细节在上映的版本中都被删掉了。
[flash]https://v.qq.com/x/page/i0522ico506.html[/flash]
张琪:林丁丁拉刘峰的手,这个细节在电影上映时被删掉了。如果留下来,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之后刘峰拥抱林丁丁的原因是因为瞬间的冲动和刺激,原因就非常明确。但导演最终和我们讨论还是剪掉了这个细节,因为我们认为刘峰的感情在那时已经是被压抑了许久,而不只是这一瞬间一个指头勾了一下。我们希望保留更为丰富的解读性。
[flash]https://v.qq.com/x/cover/ly2d18qrdchs2mm/a05244wtkbi.html[/flash]
何小萍高原独舞的戏,导演和我们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取舍。拍摄时的顺序是何小萍装病拒绝表演,她拗不过只得上台表演,之后领导才知道她是装病,把她发配到前线。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先让领导发现她在装病,然后坚持让她上台表演,把她当成楷模来对待,再揭穿她,把她发配到前线,更能强调何小萍在集体中被孤立,这种身不由己的悲凉。如果是原先剧本的顺序,那么重点就落在何小萍歌舞段落的呈现上,而后一种顺序的重点则是何小萍上台前领导的宣讲。这也是一个微妙的取舍。
影视工业网:在开始剪辑《芳华》之初,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张琪:《芳华》改编自小说,可我并没有去读小说,包括前期也尽量避免去拍摄现场。因为对剪辑师来说,我们需要保留对素材最直观的感受,否则就容易陷入情感的取舍中,失去对素材公允的判断。
我的工作习惯是,在开始剪辑前反复地阅读,甚至背诵剧本,剪辑中我就不必回去查看剧本了。在剪辑时如果你老去翻剧本,容易被文字限制住,忘记了剪辑师最应该做的是直面素材本身。看素材时我会尽量摆脱一切杂念,把拍的每一条素材从头到尾看完,每条素材中演员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表演方式是怎么样的,都先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素材全背诵了下来,哪个素材从哪段到哪段,我都一清二楚。
之前我在剪辑《一步之遥》的时候,素材量非常之大。我会在AVID里面把所有素材排列成图形,一场戏我把它组合成一个形状,然后我根据形状去背诵每一条素材的内容。
影视工业网:《芳华》剪辑工作中,你和冯导是怎么沟通的?
张琪:《芳华》是一部冯小刚电影,充满了导演的个人表达。我认为电影就是导演的视点,所以对剪辑师来说,最终目标就是准确呈现导演的风格。
冯导本人非常懂剪辑,在拍摄时他对镜头组接已经有很多的考虑。我们的工作方式是,我会先剪一版,然后我们就这版去讨论。沟通过程中,我会记录下他的想法,随时做调整。
影视工业网:你如何与声音、音乐部门合作?
张琪:《芳华》的声音指导温波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很有默契。前期工作中,声音部门会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各种素材来丰富剪辑的节奏,我们也会从节奏的角度给声音的创作提供建议。
电影中每一场戏自身都是有节奏韵律的。一场戏如果剪得好,它的对白、声音、镜头等所有信息都会形成一种“乐感”。剪辑时先把创作者的感受捋顺了,再跟导演一起确定代用音乐。你会发现,音乐一放进去,所有的点都对了。
影视工业网:《芳华》正片前后剪了多久?你怎么搭配助手?
张琪:电影是4月8号杀青,4月18号我们就剪完了初版,边拍边剪,总共在三个月左右。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边拍边剪,这是效率比较高的方式,这也对前期预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有两个助手,一个做技术相关的工作,像合板,素材的整理分类,声音和画面文件的匹配,还有一系列文件的准备,和DIT部门的衔接等等,都需要技术助手来配合。另一个是创作协助,主要是协助完成电影粗剪。他们都非常出色。
影视工业网:作为经验丰富的预告片剪辑师,这次《芳华》的预告片也是你的公司幻星文化制作的。同时剪辑电影正片和预告片,有什么体会吗?
张琪:通常来说,电影预告片都会把情绪高点的镜头组接到一起。但在剪辑《芳华》正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涟漪,这是我们对这部电影最强烈的感受。所以在第一支“青春版”预告片中,我们选用的都是每一个镜头情绪高点的尾声和余波,营造青春的印象,一句对白都没有。剪辑电影正片加深了我们对电影的理解,这对剪辑预告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影视工业网:这次《芳华》用的是什么剪辑软件?
张琪:Finalcut Pro 7。对我来说,用哪个软件是取决于不同电影的剪辑工作方式。比如,强调故事情节逻辑性的电影,或是涉及到几位剪辑师合作的情况,就会用AVID。而Finalcut Pro 7的特点是,时间线很灵活。有时你会非常意外地组接出全新的可能性。
本文为作者 制作人手记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