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摄影,你做过哪些疯狂的事?
2017-11-15 23:15
高二那年他得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立志成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几经辗转,他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爱机如命”的他,自称看摄影机说明书比看小说还带劲。结婚的时候,他没有去影楼,而是斥资入手了一颗人像镜头自己拍婚纱。他曾经在现场“欺骗”导演,只为获得最完美的曝光。在光影的江湖,摄影机就是袁佳平的“方天画戟”。
【哪儿教摄影,我就去哪儿】
高中的时候,袁佳平参加了学校的摄影兴趣小组,经常跟着“摄影发烧友老师”一块儿测镜头。高二那年,亲戚送给他一台螺口镜头的宾得K1000单反相机,那是1993年,同学们都还在用傻瓜相机。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没想到,高三上学期,他惊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来年只开设影像工程方向,只招理科生!学文的他本想复读一年,迫于家庭压力无奈放弃,转向广院纪录片专业编导方向。
“我当时基本上就是哪儿教摄影我就去哪儿”。
在广院,有些课上不会做太多练习的事情,袁佳平会私下找老师多做一些,比如画曲线、进暗房等等。在老师眼中,袁佳平特别喜欢摄影。
毕业之际,原本打算考研的袁佳平,面临突如其来的教职空缺,他选择留校任教。
“我一想在大学还能够继续从事摄影这个事,就同意了。”
在广院,袁佳平教摄影、照相基础课程,带着学生做胶片冲洗,做试片、画曲线等等。出于对摄影的热爱,教起来也特起劲。授课之外,袁佳平还负责兼管系里的器材库房,这对于痴迷器材的他来说,比天上掉馅饼还美。
“简直像阿里巴巴进了四十大盗的宝库。”
那时候袁佳平还没结婚,他下了班不回家,就泡在库房里玩器材。有些箱子好长时间都没有动过了,上面全是土,打开一看,有ARRI阿莱的16毫米、宝丽来,红旗等摄影机,他装上胶片一个一个地玩。还有各种照相机,从早期的宾得、美能达到尼康,基本上所有的器材他都摸过。
当时系里说,机器太老了太旧了,得经常清理清理。别人觉得这事太麻烦了,袁佳平就特愿意干这事。擦镜头的乙醚具有挥发性,化工品商店夏天是不卖乙醚的,非要买只能上小红门危险品仓库自己去提,烈日当空,袁佳平独自开着家里的小夏利跑到小红门,结果到早了还不让他进,一直等到下午4点天气渐凉,他才买到一箱乙醚,再运回学校。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计划永远追不上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于摄影的热爱。
【摄影机坏了咋办?现场拆!】
2001年,袁佳平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研究生,成了穆德远的弟子。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好不容易考上,袁佳平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
“那会儿不光是我们系的老师,包括暗房的老师,管灯光的老师都认识我,因为我老去。”
读研头两年,除了拍作业就是在写发言稿。穆老师对他的四个弟子都特别认真,每星期都单独给他们上导师课,要求他们每星期针对一个主题写一篇3千字的发言稿来念,念完了再讨论。
袁佳平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
穆老师说,“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讲都对,但是你实践一次就全都明白了。”
第一次真正作为一个影视摄影师,是拍穆老师导演的电视剧《金锁记》,那会儿真是“魔鬼训练营”,因为穆老师对影像精益求精,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金锁记》剧照
一开始袁佳平有点跟不上节奏,导演说怎么拍总角度,怎么拍近景这些,他只能勉强完成任务,能拍清楚。
有时候穆老师会骂他们几句,弄得他们更加紧张,连简单地摇镜头都摇不好。
“穆老师有时候骂我们,确实是因为压力大,或者是别人的原因他不好意思说,就说说我们。”
经过了两三个月集中的训练,他逐渐开始明白导演的意图,机位该怎么下,镜头如何分配,对于摄影创作有了一些概念。
研究生毕业之际,他们又跟着穆老师拍摄了《我的法兰西岁月》,导演是翟俊杰,穆老师做摄影指导。经历过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袁佳平逐渐能够在现场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我的法兰西岁月》,穆德远与他的三位研究生,左起:徐瑾、袁佳平、罗攀
有一场戏在天津的一座阁楼拍摄,摄影助理推车的时候没留意,摄影机一下撞在门框上。因为阿莱535摄影机上面的两个把手跟取景器是相连的,把手连带着整个取景器掀起来了,当时就没法拍了。
袁佳平跟穆老师商量,“要不咱们现场拆了它?”
穆老师说,“你拆开吧。”
等他们拆开取景器,发现一颗螺丝生是被薅出来了,有点滑丝,但也凑合就给拧上了。幸运的是,当场就能继续拍摄,画质没有受影响。
理论与实践有很长的距离,对于摄影师来说,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我看说明书比看小说起劲】
研究生毕业之后,袁佳平回到广院又教了两年书。2006年,穆德远老师再次向他抛来橄榄枝,希望他到电影学院读博士,并留校任教。
“梦寐以求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次,袁佳平一待就是11年。2008年左右,电影学院开始面临数字转型,从课程体系上,包括教师的师资队伍上,学院明确希望由袁佳平来承担技术课程,特别是数字技术这一块,袁佳平欣然接受。
“说实话,我看说明书比看小说起劲,特别愿意去挖掘技术说明书的所有细节。别人上网可能爱看新闻聊天或者打游戏,我上网先把熟悉的摄影网站都浏览一遍,完了看看有什么新闻,有什么新东西出现了,再上摄影论坛。”
袁佳平热衷于购买器材和测试镜头,以前系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测试中心,他就三天两头跑去某摄影机品牌的修理站,“人家有那些器材、投影机什么的,觉得很羡慕”,后来终于系里也有了,他经常带着本科生、研究生一起测试最新的机器、最新的镜头。
“跟老婆结婚的时候,我说婚纱照就别拍了,花这一万多块钱不如买一颗人像镜头,我们自己拍婚纱。”然后他就带着新娘登上游轮,邀请了几位摄影系老师帮他们拍摄了婚纱照。”
常年钻研技术,袁佳平磨练出异于常人的敏锐度,在同事和朋友心目中,他的名字已经跟摄影技术牢牢地绑定在一起,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袁佳平。
2011年,安战军导演拍摄电影《黑暗中的救赎》,初尝数字摄影,他找到袁佳平担任摄影师。后来他们合作了一系列的电影,包括《黑蝴蝶》《北京时间》《西关大屋》等等。
《黑暗中的救赎》,导演头一次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有一场监狱里的夜戏,导演想追求低照度的效果,他说,“我从监视器看太亮了。”
袁佳平:“没关系,曝光稍微充分一点,是为了保留层次感,只要它的比例是正确的,后期我们稍微整体压黑一点就可以了,而且不会有噪波。”
导演,“你别跟我说这些技术名词,我不懂,我要在监视器上看到那个效果。”
袁佳平:“那行,我弄一下吧。”
趁导演抽烟的工夫,袁佳平转身就把监视器调暗了。
导演回来一看,“这就对了。”
拍完以后等到调色完了,袁佳平问导演:“您看这个行不行?”
导演:“挺好的。”
袁佳平:您记不记得你当时说的时候嫌不够暗,实话告诉您,其实我根本就没调,我只是把监视器调暗了。”
导演:“你这小子骗我!”
袁佳平:“当时想跟您说,但是现场确实很忙乱,没法跟您特别详细的做试验和演示。”
后来又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人问导演,“这个是不是有点太亮了?”
导演说,“去去去,你不懂,袁老师自己会控制。”
平时所有的积累,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你们毕业5年之内,找不到合格的DIT】
拍摄《黑蝴蝶》的时候,袁佳平希望拍出特别锐利的黑白质感。
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滤光镜,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拍黑白电影,器材公司里的黑白的滤光镜都是相机级别的小滤光镜。袁佳平决定用ARRI LOOK CREATER这个软件来模拟出红滤镜、橙滤镜的效果。
他们在现场布好光,让演员穿上服装化好妆,套上模拟滤镜效果的LookFile(影像风貌文件)直接在现场监看效果。他们发现画面中演员的唇色偏浅,涂深之后,出来的效果就特别好了。
等到他们把素材交给调色师,又遇到了困难——虽然是按照黑白关系打的光,但是拍出来的素材是彩色的,如果直接调色就比较困难,而且调色师用的是LINUX版的达芬奇,有些插件也没法用。
怎么办呢?
袁佳平突然想起,阿莱有一个软件,可以在线把摄影机用的LUT文件转换成达芬奇用的Cube格式。他迅速把自己摄影机用的LUT拷过来,现场就转格式,转完以后直接拷到达芬奇里,一套上,整个关系就全对了,跟他们当时拍的黑白效果完全一致。
今年袁佳平跟安导拍《西关大屋》,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直接输出一个CUBE文件给达芬奇,“大方向定了,稍微一调迅速就解决战斗。”
教学当中,袁佳平要求他的本科生学会做LUT(Look Up Table色彩查找表)。
有学生说,“这事不应该我们摄影师做,应该由DIT(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数字影像工程师)来做。”
袁佳平说,“没错,理论上这就是DIT做的工作,摄影师你可以不会做。但是按国内现有的情况,你们毕业五年之内不会碰到一个合格的DIT帮你们做这事,必须自己会做。原来我也觉得好像这些将来有DIT做,后来我发现不是这回事,因为有些小的片子,小的广告,不可能指望着人家。如果你熟悉这一套,在现场十分钟就能做好。”
对于较低成本片子,效率尤为重要,熟悉技术会让你的创作如虎添翼。
[flash]<embed src=\"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a0505bpptps&auto=0\"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flash]
[flash]<embed src=\"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x0565mnotjv&auto=0\"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flash]
【CSC电影学院导师系列故事】
穆德远:我想让喜欢电影的人都幸福
林韬:一位艺术家的电影之旅
本文为作者 马文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