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影片的“电影感”
2017-09-19 11:05
【导语】
【电影感】是电影各项元素综合起作用而给观众营造出的一种「氛围」,从故事到剧本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几乎涵盖了整个影片的方方面面,并非强化某单一元素就能有的。下面我们就从分辨率,景深,层次,风格化色彩,用lut模拟胶片,颗粒,遮幅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下。

1. 【分辨率】
实际上来说,现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4K、6K的画面和传统的我们在影院中看到的胶片转制的数字拷贝2K的标准来说,要清晰很多。这是技术的发展,也是厂商推动的结果。虽然说,胶片扫描之后可以得到很高的分辨率,但事实上,我们对胶片感的体会更多的是建立在2K甚至更低的分辨率上的。所以,那种不是很锐利,分辨率不是那么的惊人,还伴有24格独有的运动模糊的影像,是胶片的感受。所以,在数字制作中,制作人往往会在拍摄的时候在镜头前面加上一种特殊的柔化镜片(Digital Softness)去让数字的影像不那么的锐利,以产生胶片的“模糊”的感受。另外在调色的时候,也不要把影像过度锐化,这会造成强烈的数字感。
再说说帧率,24P的运动模糊,也是传统胶片的感官特征。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的HFR(高帧频)技术,和传统的胶片“模糊”的感官是冲突的。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一味的执着于传统的胶片感受就是最好的。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在一代代人中不断改变着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观念去看待“传统胶片感” 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电影感”

高分辨率,大色彩空间,以确保画面细节的还原精细程度。我们在完成影片调色过程中,首先保证对拍摄的原始素材正确套底和导入,保证对原素材分辨率没有损失,同时也要确保在输出过程中输出最高质量,以保证画面中的细节都被完美表现。
2.【景深】
利用景深引导观众的焦点制造空间感让观众意力集中于画面某个区域也是代入电影感手段
景深并不是电影独有的,照相机,电视摄像机,都有这个概念。景深作为一个镜头内讲述的手段,在不断的被我们使用。
我们只能说,电影导演或者电影摄影师更好的利用了景深的使用原则,为大家讲故事,创造了叙事的流畅性。
简单说的说,景深就是创造着配合构图,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例如,浅景深,虚化背景。这是不想让你看别的,就想让你看主体。所以,你可以回忆一下,故事中一个美女像主人公抛媚眼的时候基本都是浅景深,因为此时创作者认为,你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看这个姑娘有多美就好了。
而且,通常我们的主人公出现在一个故事中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的时候,创作会用大景深去拍摄,理由是想让你看到主人公身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都是为了讲述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调色中,我们去认为创造景深,或者修饰景深,也都是在为了服务讲述这个理念下进行的工作。
在调色阶段,强化景深的话,要注意对画面区域部分,锐化和虚化加强和减弱的程度,模拟 “大光圈浅景深” 镜头拍摄效果,如果运动镜头中也可以使用区域跟踪和锐化来强化景深。
3.【层次】
电影画面,可以表现非常丰富的明暗对比。通过明暗对比特别是暗到亮部渐变过渡让我们的视觉产生很好的层次感, 丰富的层次对展现出的纵深空间就尤为重要,它是电影带着观众走入光影世界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调色时候要注意,应避免出现画面暗部死黑或者画面的亮度就整体偏高的情况,灰让画面显得缺少层次和细节,给人很“平”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光线和一些局部反差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创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4.【风格化色彩】
每个电影都有其独特的影调和色彩倾向,风格化的色彩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不管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童话般的缤纷的高饱和

还是《辛德勒的名单》萧瑟的黑白中一抹希望的红色

还是《重庆森林》中看似热列色彩下深藏的寂寞的冷绿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风格化的色彩,并不是完全靠后期的调色来实现的 ,应该说是“整体设计”出来的 ,可以说不管是在,影片前期准备阶段,拍摄阶段,还是后期阶段,都贯穿着这种整体风格执行,到调色阶段更像是对这种“整体风格”平衡和二次创作。
所以我们在调色过程里“画面”的主题色调一定要统一,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色彩和一些微妙的色彩对比,来去烘托整个气氛。要让我们的色彩风格,真正起到烘托气氛,强化主体,推动故事情绪的作用。
5.【使用lut模拟胶片感】
对于制作电影的调色师来说,最常用到的LUT莫过于专门的Film Stock Emulation Lu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胶片模拟Lut,这里说到的胶片并非拍摄用负片,而是拷贝片。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拷贝片主要是Kodak和Fuji两家的4-5种型号,例如koadk的2383,2393型号拷贝片,Fuji的Etarna-CP系列拷贝片。

在胶片扫描进行数字中间片的年代,在标定精确的拷贝片模拟Lut下工作是色彩管理最关键的一环,在数字摄影的年代,拷贝片模拟Lut是实现胶片感电影感的重要方式,大家经常能看到的Hollywood大片常用的Orange/Teal风格就是基于这种思路下制作的。

对于拷贝片模拟Lut,大多数厂商的Log和胶片的特性曲线仍有不小差别,所以对于数字摄影机素材加载该类型Lut 必须谨慎,防止出现色彩映射错误的情况。

(由左到右)佳能5D原片,通过filmConvert处理,模拟富士的8543电影胶卷和富士尼克夏H400剧照胶卷。

(由左到右)佳能5D素材经由filmConvert处理,模仿富士8563电影胶卷和柯达Portra400剧照胶卷。
对于我们调色师而言lut并不等于实现电影感,同时拷贝片模拟Lut也不是洪水猛兽必须敬而远之。我们需要对具体画面具体分析,做到合理合适,才能最大化模拟胶片质感实现电影感画面。
6.【颗粒感】
胶片的颗粒是底片物理感光和冲印化学反应的共同产物颗粒感是胶片影像质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电影感画面质感的一部分。
颗粒感不同于数字摄影的噪点(noise)噪点一般指遍布在画面上的图像中不该出现的或者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细小粗糙像素

数字摄影中的噪点
而颗粒感是胶片电影的画面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底片颗粒性的因素除了胶片感光乳剂固有特性外,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都会对颗粒感产生影响。甚至有一种说法 “ 如果你看不见或意识不到画面上的颗粒感,你就体会不到电影的魔力。”



我们在模拟颗粒感要注意:
1.颗粒感并不是均匀分布在画面上 暗部会看起来颗粒比较粗,而亮部颗粒通常比较细微。
2.高感光度的胶片颗粒要比低感光度的胶片明显。




对不同感光度的颗粒的模拟


对35mm胶片几种不同密度的模拟
7.【宽荧幕】
宽银幕宽屏幕更适合人的视觉习惯,同时电影宽荧幕画面更加具有电影的仪式感
常见的电影比例有1.85:1(1998*1080)和宽荧幕2.39:1(2048*858)
高清电视的比例是1.77:1(1920*1080),标清的比例是1.33:1(768*576)
我们在后期工作时必须要使用源素材拍摄时宽屏幕模式宽高比显示,才能正确显示画面
电影本身没有遮幅概念,电影在电视上放,因为比例的不同,这才有了遮幅。
如果在1920*1080的时间线上进行调色工作,把原始素材导入进来,缩放到合适显示大小,再按着素材拍摄相应的遮幅进行设置 即可完成影片在高清下的变换就可以在高清时间线上进行后续的调色工作了。

达芬奇12中遮幅设置

达芬奇12中遮幅设置大小关系
【结语】
【电影感】的实现,确实不是靠单一因素实现的,小到拍摄镜头的选择,镜头的运动 ,大到剧本架构,讲故事方式,可以说一个影片,电影感的实现,是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我们调色师来说,我们应该细致入微的分析画面,严格确保清晰度,精确控制层次,大胆的创造影像风格,小心求证,反复推敲,才能帮助影片实现恰如其分的电影感。
更多干货文章,请扫下方二维码


【电影感】是电影各项元素综合起作用而给观众营造出的一种「氛围」,从故事到剧本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几乎涵盖了整个影片的方方面面,并非强化某单一元素就能有的。下面我们就从分辨率,景深,层次,风格化色彩,用lut模拟胶片,颗粒,遮幅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下。

1. 【分辨率】
实际上来说,现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4K、6K的画面和传统的我们在影院中看到的胶片转制的数字拷贝2K的标准来说,要清晰很多。这是技术的发展,也是厂商推动的结果。虽然说,胶片扫描之后可以得到很高的分辨率,但事实上,我们对胶片感的体会更多的是建立在2K甚至更低的分辨率上的。所以,那种不是很锐利,分辨率不是那么的惊人,还伴有24格独有的运动模糊的影像,是胶片的感受。所以,在数字制作中,制作人往往会在拍摄的时候在镜头前面加上一种特殊的柔化镜片(Digital Softness)去让数字的影像不那么的锐利,以产生胶片的“模糊”的感受。另外在调色的时候,也不要把影像过度锐化,这会造成强烈的数字感。
再说说帧率,24P的运动模糊,也是传统胶片的感官特征。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的HFR(高帧频)技术,和传统的胶片“模糊”的感官是冲突的。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一味的执着于传统的胶片感受就是最好的。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在一代代人中不断改变着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观念去看待“传统胶片感” 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电影感”

高分辨率,大色彩空间,以确保画面细节的还原精细程度。我们在完成影片调色过程中,首先保证对拍摄的原始素材正确套底和导入,保证对原素材分辨率没有损失,同时也要确保在输出过程中输出最高质量,以保证画面中的细节都被完美表现。
2.【景深】
利用景深引导观众的焦点制造空间感让观众意力集中于画面某个区域也是代入电影感手段
景深并不是电影独有的,照相机,电视摄像机,都有这个概念。景深作为一个镜头内讲述的手段,在不断的被我们使用。
我们只能说,电影导演或者电影摄影师更好的利用了景深的使用原则,为大家讲故事,创造了叙事的流畅性。
简单说的说,景深就是创造着配合构图,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例如,浅景深,虚化背景。这是不想让你看别的,就想让你看主体。所以,你可以回忆一下,故事中一个美女像主人公抛媚眼的时候基本都是浅景深,因为此时创作者认为,你不需要看别的,只需要看这个姑娘有多美就好了。
而且,通常我们的主人公出现在一个故事中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的时候,创作会用大景深去拍摄,理由是想让你看到主人公身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都是为了讲述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调色中,我们去认为创造景深,或者修饰景深,也都是在为了服务讲述这个理念下进行的工作。
在调色阶段,强化景深的话,要注意对画面区域部分,锐化和虚化加强和减弱的程度,模拟 “大光圈浅景深” 镜头拍摄效果,如果运动镜头中也可以使用区域跟踪和锐化来强化景深。
3.【层次】
电影画面,可以表现非常丰富的明暗对比。通过明暗对比特别是暗到亮部渐变过渡让我们的视觉产生很好的层次感, 丰富的层次对展现出的纵深空间就尤为重要,它是电影带着观众走入光影世界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调色时候要注意,应避免出现画面暗部死黑或者画面的亮度就整体偏高的情况,灰让画面显得缺少层次和细节,给人很“平”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光线和一些局部反差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创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4.【风格化色彩】
每个电影都有其独特的影调和色彩倾向,风格化的色彩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不管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童话般的缤纷的高饱和

还是《辛德勒的名单》萧瑟的黑白中一抹希望的红色

还是《重庆森林》中看似热列色彩下深藏的寂寞的冷绿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风格化的色彩,并不是完全靠后期的调色来实现的 ,应该说是“整体设计”出来的 ,可以说不管是在,影片前期准备阶段,拍摄阶段,还是后期阶段,都贯穿着这种整体风格执行,到调色阶段更像是对这种“整体风格”平衡和二次创作。
所以我们在调色过程里“画面”的主题色调一定要统一,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色彩和一些微妙的色彩对比,来去烘托整个气氛。要让我们的色彩风格,真正起到烘托气氛,强化主体,推动故事情绪的作用。
5.【使用lut模拟胶片感】
对于制作电影的调色师来说,最常用到的LUT莫过于专门的Film Stock Emulation Lu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胶片模拟Lut,这里说到的胶片并非拍摄用负片,而是拷贝片。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拷贝片主要是Kodak和Fuji两家的4-5种型号,例如koadk的2383,2393型号拷贝片,Fuji的Etarna-CP系列拷贝片。

在胶片扫描进行数字中间片的年代,在标定精确的拷贝片模拟Lut下工作是色彩管理最关键的一环,在数字摄影的年代,拷贝片模拟Lut是实现胶片感电影感的重要方式,大家经常能看到的Hollywood大片常用的Orange/Teal风格就是基于这种思路下制作的。

对于拷贝片模拟Lut,大多数厂商的Log和胶片的特性曲线仍有不小差别,所以对于数字摄影机素材加载该类型Lut 必须谨慎,防止出现色彩映射错误的情况。

(由左到右)佳能5D原片,通过filmConvert处理,模拟富士的8543电影胶卷和富士尼克夏H400剧照胶卷。

(由左到右)佳能5D素材经由filmConvert处理,模仿富士8563电影胶卷和柯达Portra400剧照胶卷。
对于我们调色师而言lut并不等于实现电影感,同时拷贝片模拟Lut也不是洪水猛兽必须敬而远之。我们需要对具体画面具体分析,做到合理合适,才能最大化模拟胶片质感实现电影感画面。
6.【颗粒感】
胶片的颗粒是底片物理感光和冲印化学反应的共同产物颗粒感是胶片影像质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电影感画面质感的一部分。
颗粒感不同于数字摄影的噪点(noise)噪点一般指遍布在画面上的图像中不该出现的或者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细小粗糙像素

数字摄影中的噪点
而颗粒感是胶片电影的画面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底片颗粒性的因素除了胶片感光乳剂固有特性外,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都会对颗粒感产生影响。甚至有一种说法 “ 如果你看不见或意识不到画面上的颗粒感,你就体会不到电影的魔力。”



我们在模拟颗粒感要注意:
1.颗粒感并不是均匀分布在画面上 暗部会看起来颗粒比较粗,而亮部颗粒通常比较细微。
2.高感光度的胶片颗粒要比低感光度的胶片明显。




对不同感光度的颗粒的模拟


对35mm胶片几种不同密度的模拟
7.【宽荧幕】
宽银幕宽屏幕更适合人的视觉习惯,同时电影宽荧幕画面更加具有电影的仪式感
常见的电影比例有1.85:1(1998*1080)和宽荧幕2.39:1(2048*858)
高清电视的比例是1.77:1(1920*1080),标清的比例是1.33:1(768*576)
我们在后期工作时必须要使用源素材拍摄时宽屏幕模式宽高比显示,才能正确显示画面
电影本身没有遮幅概念,电影在电视上放,因为比例的不同,这才有了遮幅。
如果在1920*1080的时间线上进行调色工作,把原始素材导入进来,缩放到合适显示大小,再按着素材拍摄相应的遮幅进行设置 即可完成影片在高清下的变换就可以在高清时间线上进行后续的调色工作了。

达芬奇12中遮幅设置

达芬奇12中遮幅设置大小关系
【结语】
【电影感】的实现,确实不是靠单一因素实现的,小到拍摄镜头的选择,镜头的运动 ,大到剧本架构,讲故事方式,可以说一个影片,电影感的实现,是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我们调色师来说,我们应该细致入微的分析画面,严格确保清晰度,精确控制层次,大胆的创造影像风格,小心求证,反复推敲,才能帮助影片实现恰如其分的电影感。
更多干货文章,请扫下方二维码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4830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
HomeBoy Cine Studio